《背负罪名的士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背负罪名的士兵-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军部联络主要通过三科交通站进行。说完,袁国平问到:有什么困难没有?叶首志说:有地方同志支持,问题不大。袁国平想了一下,见桌上文房四宝齐全,便抽过一张信笺,笔蘸浓墨,写下几个字,等笔墨稍干,递了过来。叶道志凝神一看,只见纸上的八个大字刚劲有力:舍身赴难,百折不毁。落款是一行小字:与叶首志同志共勉,袁国平,一九三八年夏。

    叶首志心头一热,马上起身肃立:感谢首长鼓励,坚决完成任务。徐长胜和林布新也紧跟着站了起来。袁国平呵呵一笑:此去必有艰险,临别赠字,希望你们能像皖南的巨石苍松一样,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都能深深扎下根来。叶首志将信笺仔细折叠好,装入贴身衣袋,又小心地按了按。

    这时,门外传来一声“报告”,接着参谋处的一个参谋带着三个人走了进来,对袁国平轻声报告了几句后就离开了。袁国平很严肃地说:从现在起,由叶首志同志带领你们去执行一项任务,希望你们要严格保密,服从命令。能做到吗?五人立正回答:坚决服从命令!叶首志郑重地向袁国平敬礼告辞,带着四人转身离去。

    叶首志要来这三人,是经过一番考虑的。这次任务的难度很大,人员又不能多,一个人要能顶几个人用。三个人都是党员,都是经过残酷斗争考验的老兵。头一个是特务营警卫连的连长邵家旺,高个子,猎户出身,打得一手好枪。原是福建莆田游击大队的中队长,下山整编时被国民党军队围住了,要缴他们的枪,还杀了游击大队的大队长刘突军。在突围时,邵家旺凭着一杆老套筒,弹无虚发,枪枪见血,硬是打退了一个排敌军的进攻。

    第二个是特务营侦察连一排排长陈水根,铜陵人,从小就是孤儿,江边上长大。当过长江的船工,做过货栈的脚夫,挖过宣城的矿洞,走遍了这一带的水陆码头,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直熬得二十来岁的汉子像个五十岁的小老头。直到有一回老板故意克扣工钱,陈水根带着工友们去论理,老板反说他们是赤匪,叫县里的民团来抓他们。陈水根眼看没有活路可走了,赤匪就赤匪吧,一伙人把老板痛揍一顿,便投奔了皖南游击队,几年后编入了新四军。由于他见多识广,脑筋活络,腿脚灵便,干起侦察来要比别人轻松的多,号称侦察连的“飞毛腿”。

    第三个叫杨少良,特务营通讯连班长,今年只有十七岁。别看他身矮体瘦,貌不惊人,但他喜欢琢磨新鲜东西。原先在游击队刚当通信员的时候,大字不认得一个。一年之后他竟能给大队长记录作战命令,而且文通字顺,内容准确,喜得大队长眉开眼笑。来到新四军后当了通讯班长,对如何选择地形,隐蔽架设线路一学就会,后来甚至是话机出了故障,只要不是大毛病,他也能很快捣鼓好。有一次他趁检查通讯线路的机会,潜伏到太平百穴山附近,用随身携带的话机窃听到国民党23集团军和战区的通话。回来后偷偷报告了连长,连长吓了一跳,急忙拉着他去报告营长叶首志,说是第三战区向敌占区走私,分赃不匀在吵架。叶首志一听,心里猛然一跳,想都不想就夸奖道:干得好!接着一想不对,又板起脸训斥一通:谁叫你们这么干的?有掩护没有?不要命啦!出去不准对任何人说,听到没有?这件事让叶首志记住了他的名字。
第1章 身份
    离开军部后,叶首志他们直奔章渡总兵站而去。这一带都是自己的防区,他们可以身着军装。临走时,周子昆给的500元钱叶首志坚持只要300元,说军部现在处境艰难,家大业大就是没有钱花。最后周子昆收回了200元钱,给他们多发了500发子弹。

    途中坐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叶首志对大家说:我们从现在起就脱离新四军,秘密执行军部交给的任务,今后所有行动听我指挥,我不在,由徐长胜接替指挥。相互不要称呼以前的职务,直接叫“老叶”、“老徐”、“小杨”就行。徐长胜打趣道:叫你老叶,听起来像叫“老爷”,你占大便宜喽。众人大笑。军部发的钱是法币,叶首志交给杨少良贴身收好,叫他以后负责保管所有钱物,每笔开支需经叶首志批准,收支都要记账。杨少良认真地点了点头。

    休息了一会,大家起身继续赶路。说起章渡总兵站,叶首志就觉得有些好笑。他当了特务营营长后,心里有些不痛快,平时把部队的训练执勤内部管理一大摊子事甩给了副营长,自己一个人到处溜达。今天跑到军部转上一圈,找同乡拉拉呱,打听点小道消息。明天跑到教导总队青年队的训练场,瞅上哪个新兵对上眼,就缠着总队长周子昆要人,搞的周子昆看到他就头痛。再有空就骑上马,两袋烟功夫到了章渡总兵站,他是冲着运输队那二十几辆运货汽车去的。先是看着修汽车,问这问那,还帮着干活。混熟了后干脆钻进驾驶室,摆弄起方向盘来,时间不长居然让他学会了驾驶。要不是油料奇缺兵站控制的严,叶首志早就开着车子到处显摆了。后来他又赶着徐长胜学会了开车,说是艺多不压身,早晚能用的上。

    没用个把小时就到了章渡。隔着一段距离,就看到兵站里外一片忙碌,站长张元寿对着手下人不停地说着话。叶首志等他忙差不多了,上前招呼:张大站长,忙什么呢?张元寿扭头看过来:哟,禁卫军叶统领来啦,有失远迎啊。快请快请。拉着叶首志进了办公室。

    刚坐下,张元寿就说:周副参谋长已经给我打过电话了,说吧,要什么东西?叶道志说:先不说这个,你刚才在忙什么?张元寿叹了口气:真不像话。我们一批药品器械被第三战区扣留了,说是走私物品。眼下我们东进部队已经和鬼子干上了,伤病员急等着用。叶军长亲自赶到上饶,痛骂了他们一顿,他们才放行。我刚才就是安排汽车和押运部队赶去接收。叶首志点点头,若有所思:物品…,押送…,哎呀,张大站长你说得太对了!张元寿愣住了。叶首志急问:你有没有办法给我们找个这样的差事,是往东边去的?张元寿更糊涂了:你是特务营的营长,我怎么能抓你的差呢?叶首志用手指了指外面,解释道:我有几个弟兄混不下去了,要找个吃饭的地方。张元寿眼睛一瞪:你开什么玩笑。叶首志正色道:实不相瞒,我们要去执行一?任务,需要身份掩护。这事不可对外说。

    张元寿皱眉沉思了一会,问道:你认识太平的刘景之刘老板吗?叶首志摇头。这样吧,我写封信给你带上,事情你自己跟他说。好,谢谢张大站长了。还跟我客气上了。

    张元寿此时想到刘景之自然有其道理。刘景之,太平县三门村人,少时经商,勤于钻研,名茶“太平猴魁”便由他亲手推出,沿江各大城市都开有他家的茶铺,不到中年就成了皖南第一茶商。他善待乡邻,兴办学校,兼任当地联保主任。新四军来后,他出面接待过叶挺、项英、张云逸等将领。他多年经商,也认识不少国民党高官,两相比较,便有了自己的选择。他曾不止一次对家人说过:将来得天下的,必是新四军。此后刘景之的家成了新四军义务兵站。这次叶首志所求之事,张元寿相信刘景之不会随意推脱。

    兵站管理员带着叶首志五人进了军需品仓库,很快就挑出一堆东西放在一边,管理员在出库单上逐一登记,交叶首志签字。物品主要是些路上要用的,像粗布单衣裤、布鞋、胶底鞋、手电筒、电池、雨布、油布伞等,每人还拿了一把短刀。叶首志叫大家换上便衣,调短枪带,把枪佩戴在短褂里面,捋起裤脚,把短刀连鞘绑在小腿外侧。把其他物品分为五份包好,各人带在身边。

    随后,张元寿送来了引荐信,还有一张盖有兵站大印的通行证,又递过来一个卷轴。张元寿说:刘先生很开明,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新四军,前次索要笔墨,这次正好请你带去。叶首志正在为求人办事,两手空空而发愁,张元寿恰好解了自己的难题。叶首志十分感动,又真心佩服,当过**财政处长的领导果然不一般。

    晚上,张元寿招待叶首志五人吃了一顿面条,粗瓷大碗里飘了一层油花和葱末,还卧了一个蒲包蛋,香味扑鼻,还没吃口水就下来了。叶首志心想,这是张站长为他们送行了,眼里有些湿湿的。
第2章 护商
    刘景之的家乡三门村,位于黄山北麓,麻川河畔。这里群山连绵,陆路闭塞,大宗物品唯有从麻川河道运进运出。这里是新四军太平兵站前往泾县军部的必经之地,这一年来,新四军来往人员成了刘家大院的常客。刘景之对此毫不嫌烦,特地腾出两大间房当作客栈,一宿两餐,每人只收1角钱,新四军干部战士十分过意不去。

    这天下午,刘景之午休之后,擦了一把脸,慢慢穿过客厅踱进了东厢房,这是自己平时读书和接待重要客人之地。房门两边的门框上,镶了一副木刻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房内迎面墙上挂了一幅黄山天都峰水墨画,气势雄浑。家具式样古朴,陈设十分简单。

    刘景之虽年近花甲,但身体清瘦硬朗,精神矍铄。他在椅上坐定,翻开桌上的账册,看了几眼,不由得摇头叹气。自淞沪开战以来,东洋鬼子一路西进,沿江城市尽遭荼毒,自己在上海、南京、扬州所开的茶栈也难逃厄运,货物资财损失倒也罢了,可怜茶栈的伙计也有伤亡失踪的。眼下战火已经烧到皖南,安庆、铜陵、芜湖的茶栈开不下去,只得遣散伙计,撤回资金。渐渐的就连宣城、南陵、宁国也维持不下去。这一摊子是交给侄儿刘贤臣打理的,一直打理的不错。上个月刘贤臣花钱托关系当上了一个乡的副乡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