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强迫会影响别人的情绪。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所以他们开不开心,是否觉得沉闷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必对此负责。

可能遇到的问题九:
那我多检查几次不是更保险吗?而且也不怎么浪费时间。如果我不检查就会焦虑很长时间,几分钟的检查就可以换来一天的安宁不是很划算吗?这种说法貌似很有道理,但还是经不起推敲的。
我们多检查几次是否就真的更保险了呢?事实上我们一次的检查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其他的能力并没有问题,我们锁门的能力没有减弱,我们发现门是否锁好的能力也没有问题。我们唯一的问题就是会无缘无故地怀疑,没有任何根据地不相信自己。因此我们检查一次就可以了,我们检查一次的安全程度和检查十次的安全程度是一样的,后面九次的检查并不会更保险,都是在做无用功。
另外,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他们并没有如此地检查,不是也没有发生什么危险吗。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也是安全的,我们的反复检查并没有使我们的安全程度高于那些不检查的人。
“检查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不检查就会焦虑很长时间,几分钟的检查换取长时间的安宁还是划算的”。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来看,确实是这样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恰恰相反。我们是在用几个小时或者是一天的暂时安宁换取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几十年的痛苦。因为通过强迫行为来缓解焦虑,唯一的后果就是我们的强迫越来越严重,因为这本来就是方向上的错误,在错误的道路上我们做的越多就离正常越远。南辕北辙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的马跑得越快,干粮带得越多,他离目的地就越远。想想我们最开始强迫的时候,我们也许并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检查的次数没有现在这样多,需要检查的情境也没有现在这样多。最初我们也许只需要检查两三次,而现在要五六次;最初我们可能只需要检查门窗、煤气之类的,而现在很多情境我们都需要检查了。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一直以为检查一下无所谓的,检查了就不难受了,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自我放纵下,我们的强迫越来越严重了。这点和吸毒很像,当毒瘾发作的时候非常难受,吸一口感觉就舒服了,这样每次难受的时候都吸一口,唯一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毒瘾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要控制强迫行为!虽然不实施强迫行为我们会有一段时间很焦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焦虑会自然缓解的,只要我们能挺过这段时间,我们的强迫就会慢慢得好起来。忍受暂时的痛苦是为了长远的解放!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不能只看眼前。




审判工具七:勇于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避免所有的万一。就算我们整天的通过强迫去避免,有些事情还是可能会发生。就算我们每天都检查门是否锁好,也不能保证家里永远不会被盗。如果我们认为门锁好了小偷就进不去了,那我们真的低估了小偷的专业技能。所以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单方面可以完全把握和控制的,我们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强迫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远远大于丢一次东西或者得一场病。我们做了该做的就可以了,如果这样还是发生了什么,那我们要有勇气去承担那份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3、2、4强迫症第四宗罪:要求确定罪
我们必须百分之百地确定每一件事情,如果对某件事情有一点点的不确定,那就可能发生很可怕的事情,或者是无法忍受的。
每天晚上我都要在客厅和卧室里检查一个小时之后才能上床睡觉,因为我要确定所有的东西都在什么地方。是否在原来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必须确定地知道它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如果不能确定我就会很焦虑,无法入睡。我必须确定每道题目都看清楚了没有遗漏任何文字;我必须确定自己真的明白了对方说的话;我必须确定自己到底做没做那些可怕的事情;我必须确定自己是否丢东西了;我必须确定电源已经关好了门已经锁好了等等。

审判工具八:习惯在不确定的状态下生活
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不存在什么确定性。我们需要去接纳对几乎大多数事情我们是永远不可能确定的,接纳作为一个人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想要去消除所有的可能性,去确定每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可能会花所有的时间来焦虑。这点可以参考前面的审判工具二: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分析一下要求确定性我们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不要求确定性我们的成本和收益。
生活本来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戏,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性,也意味着存在着无数的不确定性,生命也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而更精彩。我们要习惯在不确定的状态下生活,很多事情我们不需要去百分之百的确定仍然能很好地生活,相反,如果我们想去百分之百的确定每件事情,那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生活。《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我们强迫症朋友出发点都是好好的活,但我们做的却是自以为有意义的无意义事,而做这些事情的结果就是使我们越活越糟糕。这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的事情。去渴求确定性就是无意义的事情。对于我们强迫症而言是:想好好活→做自认为有意义的无意义事情→活的更糟→更想好好活→做更多自认为有意义的无意义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在强迫症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就必须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放弃对确定性的要求,学会在这种不确定状态下生活。要坚信,别人都在这种不确定状态下生活着,而且生活得很好,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种不确定状态下生活,也能生活得很好。

审判工具九:如果没有证据和信息能够证明或者提示我们没做好,那么我们就是做好了
上面提到很多事情是无法百分之百确定的,但也有一些事情还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的问题是不仅仅要求确定性,而且还会怀疑已经确定的事情是不确定的。比如说锁门、关电源这类的事情,其实我们检查一次就可以确定了。我们是否在不知道的时候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不需要去一遍一遍地回忆和检查就可以确定是没有做的。而我们就是对这类已经确定的事情还是要表示怀疑,还是要进一步地确定。现在我们需要学会一种新的判断方式:如果没有证据和信息能够证明或者提示我们没做好,那么就是做好了。
比如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们刚才把小孩弄死了,我们没有看见小孩、没有听到小孩的哭声、没有感觉到小孩的反抗、没有记忆自己做了这些动作,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息提示我们做了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坚定地相信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再如,没有任何信息提示我们丢了东西,我们没有发现自己少了什么,所以就不必在刚才待过的地方或者路过的地方反复检查;同样,我们检查过一次之后没有任何信息提示我们门没有锁好,那么就说明门已经锁好了。其实这种无缘无故的怀疑和担心是强迫症的症状,是大脑发出的错误信号和感觉,都是虚假空的,我们不能被这种错误的感觉牵着鼻子走。

附:检验证据表格(在第一列写出我们的一个担心,在第二列写出支持我们这个担心是事实的证据,在第三列写出反对我们这个担心是事实的证据。第一列是示例。)
我的怀疑 支持的证据 反对的证据
我怀疑被针头扎到了 无 我没有看到针头。
我没有感觉到疼。






结论:


3、2、5强迫症第五宗罪:过度道德罪
我们强迫症朋友还有一个显著的性格因素就是道德感太强,认为我们只能有某些想法而不能有另外一些想法。认为我们只能有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善良的、孝顺的、符合道德标准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想法,而不能有消极的、不健康的、丑恶的、下流的、邪恶的、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想法。一旦出现这类不好的想法,我们就认为自己不好,不道德等等,从而引起我们的焦虑,进而我们就会想尽办法来控制这类想法的出现。
比如我们见到亲人或者朋友出现性的想法或画面,就会认为自己太龌龊了,怎么可以有这样违背伦理的想法呢?看到自己的孩子想从窗户扔出去或者想伤害他/她的想法,我们会自责,认为自己不爱孩子,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认为自己是邪恶的。看到新闻里一些车祸的报道会联想到自己亲人死亡的场面,不仅觉得这很可怕而且还认为自己这样想是不孝顺的,自己对亲人不该有这类的想法。等等。

审判工具十:想法的出现是不可控制的  对想法的看法是可以控制的
强迫思维具有闯入性,就是说这些想法是不会事先和我们打招呼的直接闯入我们的大脑。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想法的时候,这些想法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面了,已经是现在完成时了。从这点来说,我们是无法之前控制这些想法的出现的。所以就不要在控制这些想法出现的方向上浪费精力了,因为我们根本做不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些想法出现之后如何去看待和对待它们。人的大脑是宇宙间最复杂的事物之一,由140多亿个脑细胞,每秒钟可以发生10万次的生物化学变化,任何想法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是我们之前无法控制的。既然是无法控制的就不要再试图去控制这些想法的出现。但我们对这些想法的看法是可以控制,就是说我们如何看待出现的这些想法是可以控制的。
审判工具十一:想法不具备道德评判价值
上面提到了对这些已经出现了的想法如何看待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之前一直用道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想法的,给这些想法贴上了很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