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三国-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使典文章”,无非看在老朋友面上,安排一份差使,有一份饷银而已。
  所谓“使典文章”,某种程度类似现在的专业作家,是有空就来上上班,不来点卯也无所谓的闲差。但人家给你开工资,分房子,偶尔给你一点创作任务,当然也不好意思拒绝。其实,陈琳在建安七子中,是位比较有些平民意识的作家。他的名篇《饮马长城窟行》,对于修筑长城的徭役,给民众带来的苦痛,寄予极大的悲悯。可想而知,袁绍和曹操的这一场战争,对河北一带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灾难,他该是什么态度了。但端人碗,就得服人管,只好“奉命文学”了。
  檄文,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军事总动员前的舆论宣传攻势。据《三国演义》里讲,曹操看到陈琳的檄文时,他的偏头疼病正在发作,卧病在床。读完之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病竟然好了。文章能起到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要谈到文学的功能方面,最令历代文人们扬眉吐气的,莫过于此篇了。大概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历代皇帝对于文人也就不大客气,动不动大兴文字狱,要收拾收拾的。曹操在诛杀文人方面,名声也不甚佳,祢衡、孔融、杨修,都死在他的手下。连“建安七子”中的刘桢,因为胆敢抬起头来平视他儿媳妇一眼,就被送去采石场劳改。而对这个把他祖宗骂了个狗血喷头的陈琳,成为了他的俘虏,刚刚被提了来,倒是破例的宽容。《三国志》载:“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
  《三国演义》在这里添了一句陈琳的辩解之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这倒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一方面,他不否认是箭,而且恐怕还是一支利箭,这是他对于自己文学能力充满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认清自己不过是工具,袁绍手中的一支箭罢了,他扣弓弦射出去,箭是无法自己拐弯或者罢工的。显然,这种切合实际的自审精神,打动了曹操,不但放他一马,还安排他当了自己的记室,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的职务。文而优则仕,从此享受至少也是局、处级的待遇,比在袁绍幕下仅仅“使典文章”要得意多了。倘不是公元193年许都流行一场可怕的瘟疫,他未能逃脱厄运,弃世而逝,曹操还会提拔重用他的。
  现在,重读陈琳这篇檄文,也真是把曹操恶心得够呛,丑化得够呛。而曹操能有这份雅量,一笑置之,也着实让人敬佩。如今那些热爱对号入座的老爷,像阿Q先生一样,神经衰弱到这等地步,因为他秃头,别人说光,说亮,也在忌讳之列,恐怕连曹操的一个小拇指也都比不上的了。
  不知有人考证过没有,这种檄文是不是后来大字报的老祖宗?至少在批判之刻骨仇恨,揭露之刻薄狠毒,措辞用字的无所不用其极,和公开的斗倒斗臭等方面,是极其相似的。不过,那些年里,我们虽然创作出了差不多是天文数字的大字报,却没有一篇达到陈琳批曹操,骆宾王批武则天的檄文水平,真令人有今不如昔之叹。
  陈琳的作品,后来大部都散失了,现在已无法窥其全貌。但从曹丕的《典论》里,把他排在“建安七子”中的第二位,仅次于孔融,可见对他的评价是不低的。魏文帝在《与吴质书》里还说过:“孔璋(陈琳字)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曹操俘获了他,而不杀他,也说明曹操对他的才华,是十分肯定的,否则就不会“爱其才而不咎”了。建安文学中的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看法,如此一致,是很足以说明问题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刘玄德的仁义(3)
不过,一位作家,或者,一部作品,要想获得文坛的交口称赞,人皆褒誉,大概也难。文人相轻,是作家诗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你说好,我却摇头,你说不好,我偏赞赏,由于这种文学批评中感情因素作祟,常常是一叶障目,而褒贬也就必然颠倒是非了。曹植和他的老爹、老哥的称赞恰恰相反,对于陈琳就颇有微言,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到陈琳时,“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这位才气横溢的公子,说出这番酸溜溜的话,和他那时的处境不佳,情绪恶劣,是大有关系的。宫廷里的接位之战,弟兄们的权力之争,加之大多数文人围着五官中郎将的曹丕转,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这位七步诗人都处于劣势,因此过着又恨又怕又嫉又不甘心的日子。所以,曹丕说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就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未来也”。一定要唱个反调,这也是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求得心理平衡的一法了。后来,曹丕当了皇帝,他不断上书效忠,曹丕死后,曹睿登基,他给这个侄子,又接着上书致敬,其中有许多言不由衷的话。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所谓“辞赋小道”,“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的言论,是有一种矫情成分在内的。
  加之,他是贵族,对于平民,和反映平民疾苦的作家,自然会有一种天然的隔阂。在文学史上,贵族文学和平民文学的分野,从来是泾渭分明的。正如今天一些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大见容于那些在象牙之塔中的唯美主义者,为艺术而艺术者,和新潮先锋一族,以及生吞活剥西方现代派的二道贩子们,不是一回事。他们一看这些反映生活面貌,社会现状,百姓想法,大众心声的作品,甚至还没有看,就摇头,就撇嘴。这和曹植生活在深宫禁院之中,陶醉于醇酒美人之间,不理解《饮马长城窟行》的那种役夫们抛妻别子,背井离乡,饱受残虐,度日如年的悲苦境遇,也不理解陈琳创作的要旨,是完全相通的。吃得太饱的人,是很难体会饥饿的滋味,所以,指望打饱嗝的文学,把饥饿的感觉写出来,那大概和痴人说梦也差不多了。
  作家是精神生产者,自然要有一点精神,特别是创作的自信心,如果缺乏的话,总是自惭形秽,大概很难写出什么宏篇巨著来的。陈琳自谓与司马长卿同风,这种自信,是无可挑剔的,曹植也曾说过“孔璋鹰扬于河朔”,说明他承认陈琳并非凡庸之辈。如果,就司马相如拼命往贵族文学中挤去,替那些后宫里失宠的贵妇人,写她们的哀怨和性苦闷,予以考察的话,《长门赋》里的凄怨,未必有陈琳诗篇中的长城脚下的血泪,更令人震撼呢!从这个意义上讲,陈琳很自信地和司马相如相比,也就没有什么“画虎不成,反类狗”的话柄了。
  其实,陈琳不但有自信的一面,在《三国志·吴书·张昭传》的裴注中,我们还看到他自审的一面。“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他很清楚自己,所以能够逞雄一方,称伯(即霸)一时,是在一种隔绝的情况下,而又少有竞争的同行,使之然耳。这样实事求是的估量,并非每个作家都能做到的。文坛时不时地冒出几位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目空一切,失态忘形者,就是缺少这种清醒的缘故。
  

曹操玩轮盘赌(1)
曹操在死前,也就是建安二十三年春正,许昌的一次未遂政变,自然也是由于曹操称王,而使矛盾尖锐化,引发出的一场都城上层人士策划的小型暴动。虽然,很快给镇压下去,嗣后,曹操进行了一次轮盘赌式的生死游戏。他把政府官员,拉出许都城,到漳河边办学习班。然后在教场上立下红白两旗,集中全部人员,声称,在这次政变大火中,出来救火的,站到红旗下,闭门不出者,站到白旗下。结果,众官自思救火者必无罪,多奔红旗之下,三停只有一停,站在白旗那里。曹操下令把红旗下的官员统统杀掉,理由是他们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他说:“汝等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通过这次大屠杀,大清洗,重整了他的国家机关,把反对他的旧王朝势力,彻底摧垮。
  这是他和已经溃不成军的汉王朝正统派势力的最后一次较量。
  许都这场内部###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曹操对于士族上层人物的镇压,逼得他们起而反抗;一是曹操面临政权交班,而曹丕、曹植各树己党,统治集团出现分裂征兆;另外一个外界促变的因素,是关羽在荆州势力强大,重兵压境,这些拥帝反曹的大臣贵族,以为可作外援。加之他们的府邸里均养有私兵,便有可能乘机起事了。
  在这以前,发生了三国时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曹操到底把大名士崔琰处死了。崔琰是士族执牛耳地位的代表人物,影响力相当强大。当曹操在战败袁绍,打下冀州城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崔琰,许以高官厚爵,问以治理之道,一心要拉拢他的。但是,到了曹操先称魏公,已引起异议,现在又要称魏王,危及汉王朝的根本,维护汉室的上层人士,自然更要加以抵制,尤其崔琰持不合作的态度,使他野心受阻。于是,他就下令将崔琰关起来,关起来也不能使这位名士服气,坐在牢房里,也瞪着眼睛,不畏曹操的威势,根本看不起他。气得他把崔琰处死。但杀崔琰并不能恫吓住整个士族阶层而俯首帖耳。那些拥有权力的臣宰官吏,拥有资望的名家子弟,拥有声气的文人名士,认为时机对他们有利,仍然结成反对曹操的神圣同盟。于是就密谋了这次都城起义的放火行动,以为能够里应外合,引关羽,召刘备,杀曹操,拥天子,成就复辟大业。
  这也是任何一个统治者,必然会遇到的挑战,甚至很长时期的统治以后,只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