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唐朝-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鹑嗽诙懵肱模椭挥新浒艿姆荻恕
  杨广的组合拳,终于奏效,除了三只铁拳外,征高丽的来护儿水军,也像海军陆战队一样,登陆打到了洛阳。四路大军,死死地黏住杨玄感,如同四只饿狼,咬住杨玄感这头早已伤痕累累的野牛。
  杨玄感一日三败,连玩女人都没什么意思了。
   。。

十分天下,九为盗贼
战旗迎风飘扬,空旷四野,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血腥味。
  双方在董杜原列阵,来了一场大PK,杨玄感又是大败,仅带十余骑灰溜溜地逃走了。
  四面被围,哪里去?
  追兵追上杨玄感,只剩下他和弟弟杨积善了,两人形同乞丐,与我们现在在街上碰到讨钱的叫花子,好不到哪里去。杨玄感自知不能幸免,便对杨积善说:“老弟啊,老哥实在不想受别人的侮辱,你就杀了俺吧。”
  闹到求别人杀自己的地步,世上少有。杨积善含泪抽刀,杀了哥哥杨玄感,又举刀自刎,可能是不想死,对自己下不得手,杨积善没死成,被追兵逮住,连同杨玄感的尸体一起,装进囚笼,押解回东都洛阳。
  此时,杨广已回到洛阳,疯狂的报复开始了。
  杨广将杨玄感的尸首处以车裂之刑,也就是五马分尸,并将碎尸暴晒三天,然后剁碎焚烧,烧成灰后,又一阵风,把骨灰吹跑了。杨积善也未能幸免,被一刀砍死,焚而扬之,自己的家族,还被改姓“枭氏”。枭是古时候一种食母的恶鸟,这么个姓,简直是十恶不赦——哎,杨广也够毒的,焚骨扬灰,还要永远搞臭别人。
  杨广杀红了眼,认为杨玄感起兵,不是自己的失误所致,反倒认为,是天下的人太多了,多则聚集为盗,所以要制止叛乱,只有采取严刑镇压,如果不多杀人,无以惩后。杨广以前规定:凡有反的,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杨玄感起事后,杨广又下达了诛九族的诏令。
  御史大夫裴蕴,名字虽好,却是个包藏祸心的家伙,领了杨广的圣旨,便大开杀戒,把参与反叛,但已经放下武器表示归顺的3万人,全部一股脑地给杀了,并且一概抄家,另有6000多人被流放。凡领了杨玄感开仓发米的百姓,也一律被活埋。
  据说,当时有个叫于士澄的官吏,一次抓了2000多人,其中反叛的竟然只有5个,于士澄还是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杨广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使得隋朝的政治日益腐败,加之以他为首的统治集团,实行暴政,贪污受贿,以满足私欲。看来,隋朝离死不远了。
  满朝都是人人恨得咬牙切齿的贪官污吏,隋朝还能有救吗?杨广一意孤行,胡作非为,不断激发社会矛盾,自然引发人民的拼死反抗。疯狂的屠杀政策,不能扑灭熊熊的反隋烈火,相反,更是火上浇油。
  早在公元611年,山东邹平的铁匠王薄,就在长白山首先发难,举起反隋大旗。他自称“知世郎”,亲自作词作曲,自编自唱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来激励士气,歌词是: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自此以后,义旗一举,天下响应,迅速形成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没具体去做调查统计,总之一句话:不计其数。
  时人惊呼:“十分天下,九为盗贼!”你看到了什么地步,十人当中,便有九人造反,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可见一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杀尽天下姓李之人
杨广在东都,更是烦闷,自认为要干一番惊天伟业,可不想闹出这么个结果来。哎,种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啊!当年即位时,杨广给自己定的年号是“大业”,不想他做的事,都是些割肉啖腹的混账事——割肉啖腹,就是说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自己吃饱了,命却没有了。
  杨广死要面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靠,这些“盗贼”,还不是一群小混混,有什么好怕的?一旦派兵围剿,便可各个击破,一一摆平。
  在他心里,只担心一件事,那担心什么事呢?
  杨广担心的是手握重兵的朝廷将领和有一定势力的官员。我靠,杨玄感一月之内,就能号召10万人来造反,还不是仗着有权有势?
  杨广在大业九年、十年,接连杀了手下大将鱼俱罗、董纯、吐万绪等人。此时,社会上谣言四起——“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更是成了流行歌曲,到处传唱。有方士安伽陀,是个熬熬仙丹、做做假药忽悠人的道士,他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坏主意,劝杨广杀尽天下姓李的人。杨广虽然没有采纳,但对于姓李的人,已是疑神疑鬼。
  终于动手了!
  因为李浑应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杨广便指使宇文述诬告他谋反,杀了李浑家族32口,其余全部流放岭南,弄得人人自危。
  杨玄感的起兵,意味着杨广统治集团内部的大分裂,而李浑又是关陇大贵族,杀了李浑,也预示着杨广与关陇贵族集团开始决裂。
  杨广这些天神经质,脑子里尽是这些东东,自然又想起自己的表哥李渊来——哼,他小子相貌奇异,听说在弘化郡,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政绩,深得部下拥戴。可是,表哥也是关陇望族,掌握十三郡兵马,又名应图谶,是有些危险滴。来人啊,诏令弘化留守李渊,速来见朕!
  李渊正在为自己没有去搅杨玄感这趟浑水而暗自高兴,不想在这个“白色恐怖”的时候,却有圣旨来召他与杨广碰碰面。李渊一时间也是头昏眼花,不知如何是好——去吧,恐怕是凶多吉少,轻则罢官,重则掉脑袋;不去吧,是违抗圣旨,也是一死。该如何是好?哪个点子大王,快来出个救命的鬼点子吧,多少钱都不在乎。
  最后,还是机灵的李老大冥思苦想,自己想出一个妙计,两个字:“装”与“拖”。
  李渊装得一身是病,一直拖着没去谒见“当今皇上”,表示自己得病了,去不了。而杨广被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也没去细究此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在后宫与众嫔妃取乐,碰到一名姓王的宫女,王氏正是李渊在皇宫内的耳目。
  杨广见到这小宝贝,又想起李渊的事来,恶狠狠地问道:喂,喂,喂!你的过来,你老舅怎么还不来见朕啊?
  王氏跪答,说是舅父重病在身,所以来不了。
  什么意思,这么久都不来?杨广一时来气,居心叵测地说了四个字:“可得死否?”而后,扬长而去。王氏吓得魂飞魄散,连夜修书给亲爱的舅舅李渊。
  

贪酒好色
李渊这段时间,还正为自己的“拖字诀”大为奏效而得意忘形,不想收到外甥女的密信,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吓得面无血色,鼻子上的冷汗,也是如滔滔江水。
  晕,晕死了,皇上盼我早死,这,这如何是好?李渊感觉到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咋办?这是他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如果杨广千方百计要置自己于死地,那又如何是好?
  李渊毕竟是老江湖,于是更加殷勤地向杨广进献贡物,又派心腹偷偷带重金,包好红包,在京城上下一番打点。并且,还把早已想好的“装字诀”,又派上用场。怎么个装法?那可不是买几件漂亮衣服打扮一下,化化妆那么简单。
  李渊记起《易经》上一句叫“潜龙勿用”的话,对,这就是上策中的上策。只有日日混迹于酒色之中,夜夜沉湎于赌博玩乐之间,以显示自己得过且过;并且多收些别人送的“好处费”,以表示自己浑浑噩噩、无所作为,才能蒙混过关。史书记载:“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
  自此以后,李渊就以装糊涂来“隐藏”自己,天天饮酒作乐,夜夜狂赌,经常一赌就是一通宵。要是你在那里,有时半夜三更去查夜,碰到街上溜达的,肯定就是李渊这厮,管他名声好不好,早顾不上了,保命要紧!从那以后,李渊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是在泡妞,就是在研究泡妞的秘诀;不是在赌场,就是在去赌场的路上。
  万恶淫为首,酒是罪中魁。
  李渊这么个搞法,自然成了后人指责他贪酒好色、昏庸无能的所谓证据。可是,什么事情都不能简单地去看,要理性地去分析,这样的招数,仅仅只是骗骗杨广,迷惑他的,为了保命,也只有如此了。
  当年司马懿装病骗曹爽,两人斗得死去活来,曹爽派马仔去窥视司马老头,老头子走路都走不稳,气喘吁吁的,好像没两天了。曹爽得信后,给司马懿的花圈都买好了,不想自己买的花圈,最后却是留给自己的。等试探他的人一走,司马懿马上就活蹦乱跳地进行部署,发动政变,置曹爽于死地。
  怎么样,曹爽一点都不爽吧?这就是政治计谋和手段,没有这种素质,你被人搞掉,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古代,以自诬来显示自己胸无大志,让对手觉得没有政治威胁,也是一些“武林高手”经常用的一招。
  当年孙膑被庞涓陷害,不是也装疯卖傻,甚至逼得吃猪屎吗?怎么后人就认为孙膑是一种智慧与计谋,而李渊却都是罪证呢?怎么这种“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政治计谋,倒成了昏庸的“铁证”?
  看来,历史就像是后人给小女孩穿的衣服,的确很有道理。
  李渊韬光养晦的这一招,果然奏效,收到良好的回报。耳目探听到李渊成天就像个过一天算一天的酒疯子和大色鬼,成天在那里混日子,杨广倒也放心了,不再追究李渊不来面圣的过错,还放心大胆地起用他。
  在杨广的眼里,你越是精明能干,就越不能重用你,因为你会谋反啊,没本事,你去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