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有木兮木有枝- 第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语既出,他的身子,似晃了晃,眸中,俱是毫不掩饰的痛楚之色。二婶,也没料到她会如此说,想笑,嘴角扯了扯,终是笑不出,竟比那哭还难看。

六月初五,原本是映真的生辰,自那一日始,也同是她方寒枝的。

她犹记得当她将自己的“生辰”告之她时,她眸内的惊喜之色。扔了焦尾琴,拉着她又笑又跳,浑不似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应有之状。

她也想跟着一齐笑,却止不住扑簌簌的泪,一面用衣袖轻轻掩去。那是她与她最后一次相见,她原本就是去辞别。

自此,天南地北,她和她,各自殊途。

第五卷 鼙鼓 第八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建文二年,二月初五。

迫于燕王之威,朝廷宣布罢免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之职,意在撤消燕军攻击的目标,借以缓解燕军的攻势。

虽如此,然,据燕王密报称,建文帝实际并未让齐泰、黄子澄离开左右,仍然让他二人私下参与密议。

但,在天下人眼中,朝廷所为,实是失策之举。

撤掉齐黄,等于间接承认了燕王关于奸臣乱政误国的“指责”,不过徒长燕军的威风,再灭官军的锐气。

二月初十,卯时三刻,坤宁宫。

皇后马氏,突然早动,至巳时,始诞下皇长子。

当那一声响亮的啼哭,响彻整座宫阙,一直守候在寝殿之外的天子,长长吁了口气。自宫人手中,接过尚包裹在锦袱内的麟儿,年轻的面庞之上,露出一抹惴惴的喜悦。十分之中,七分,是惊喜,还有二分讶异,所剩一分,乃是初为人父的忐忑。

才抱了片刻,旋即松了臂膀,转交给身旁的宫人,仿似那不足月的孩儿,竟有千斤重。一面高声向王宝和等人笑道:“朕,有皇长子了!朕,竟有皇长子了!”

身后,随即跪倒了一大片,王宝和领着满殿的宫人齐声恭贺道:“奴才(奴婢)恭祝皇上!”

朱允炆用力挥下衣袖,喜不自禁道:“免了!着内阁即刻拟旨,昭告天下!再命人往行宫给太后道喜!”

“是,奴才遵旨!”

殿外,自是欢声笑语一片。

殿内,榻上之人,却是明显瑟缩了一下,两行清冷的珠泪,缓缓自眼角滑落。纵是这坤宁宫内,再煦暖如春,怎奈人心内,比那昆明湖底的冻水,还要冰冷彻骨。

宁王反。

天下人,俱可以反,唯独他,不可以。

他怎可以随着那燕王一齐起兵?

天下人,俱可以败,即便是天子,节节败退至今,她都不曾如此芥蒂过。唯独她的宁王,向以善谋著称,怎可以败在他朱棣的下风?

他,非但背弃了她,一并连她的女儿心气,也挫到极致。

琼珠宫人,自医女手中接过汤药,身后的宫人刚想扶着她坐起,没成想,榻上之人,手腕竟一挥,她手中的玉盏,跌个粉碎。

金砖石上,俱是斑斑驳驳的药汁,一如人脸上的泪痕。

几个宫人见了,吓得赶紧蹑足上前,一面低头用手中的丝绢擦拭着,一面细细拾去那些零落的碎片。

她半倚在绣褥中,身下,是淋漓而下的湿意。一头一脸的冷汗,濡湿了发丝,粘在人的肌肤之上。

只一双眼眸,仿似燃着两团烈火,熊熊地烧灼于某处。冷声,向着刚欲近前服侍的众医女道:“退下!”

医女们,哪见过这等阵势,其中一个执事的,刚想前去回禀,琼珠忙低声叫住了她。遂,领着众人再齐齐跪倒,

殿内,一时间,跪成了黑压压的一片。低低呼道:“娘娘——”

皇后马氏,除了偶尔会深夜抚琴,扰人清梦之外,素来,温婉贞静,贤淑庄重。如此置气任性,别说是坤宁宫内的宫人,即便是她的贴身宫人琼珠,都是头一遭见到。

她气喘吁吁地坐于床榻之上,身下的锦褥,已经叫她的血渍浸湿了一侧。强撑了半日,终是支不住,身子一斜,软软地倒在枕上,兀自背过脸去。

琼珠见了,忙示意众人近前,自己,则隔了半幅帷幔,默然望着帐内人。

氲氤的香气,自铜兽的口中,袅袅浮起,掩去了原本的血腥气息。

香膏中,掺了些许芙蕖之香,忽浓忽淡,沁入人的口鼻中,宛如太平堤内十里芙蕖,映天荷叶无穷碧。

荷花,尚在含苞,她隔了画舫的轩窗,偷偷向外望去。

那几可蔽日的旌旗戈甲,骑阵前,那一匹通身雪白的高头大马上,驭马缓行的,正是奉旨初征的十七皇子宁王殿下。

一袭白袍,衬着座下的白马,更显得英眉傲目,唇红齿白。

马蹄,声声转促,由远及近,仿似是眨眼间,天边人,即到眼前。

只不过一刹那,马上的少年,浅浅回转一双星眸,似是无意间,望向后湖内莲叶深处的画舫。英挺的面庞之上,随之露出一抹会意的笑颜。再俯下身,舞动手中的银鞭,乘着蹄下的清风,驾着少年人臂下的得意,领着数千人的骑阵,呼啸而过。

惊了半湖的飞鸟,也动了女儿的柔肠。

第五卷 鼙鼓 第八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2)

自古女儿爱英雄,她一直以为,只有他才是女儿的英雄,可是,他竟不是。

她强忍了一日又一日,一夜又一夜,太平堤内的芙蕖,开了又败,败了,再发。她等来的,却只有这如此不堪的三个字——宁王反。且,还是被人算计之后的兵反。

叫人,如何能甘心?!

琼珠走过去,接过宫人手中的丝绢,为她轻轻拭去满头的汗腻与一脸的狼籍。耳中,只隐约听见她伏在锦被中,低低唤着一个名字。

听得不甚清晰,仿似,是一个女子的闺名。

“寒枝,你喜欢什么样的男子?”

“枝儿……不知。”

“你撒谎!”

“那……真儿喜欢什么样的男子?”不知为何,寒枝的面色,愈发苍白。

她未及细辨缘由,只一味涨红了自个的小脸,明明还想强抑,却怎么也掩不住嘴角的柔美。娇声道:“真儿喜欢的男子,非得是这天下间最最出色的那一个才行!”

寒枝似踌躇了一会,始哑声接道:“如何……才能算是天下间最最出色的那一个?”

她仰起小脸,傲然道:“自是胸襟气度谋略,俱是最最上乘的一个,才算得是!”

寒枝,比她更娇小些,握着衣袖内的一支翠玉长笛,轻道:“真儿,果真喜欢宁王?”

她回转眼眸,虽含羞,却毫不避忌地望着眼前的女子,点头应承道:“枝儿,听过这一句么?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一句街闻巷议,别说父兄们时常提及,就连府内的下人,都耳熟能详。

寒枝轻轻摇一摇头,再摇一摇头。

她略微失望,看着窗外的累累秋实,很快便满心欢喜道:“寒枝,你信不信?真儿的宁王,一定会是这天下间最最出色的那一个!”

寒枝略略侧过小脸,不过片刻,终又转回,向着她点头道:“寒枝信。”

不但寒枝信,她也信。

可,到头来,她竟信错了,且错得如此之离谱!

她,自以为嫁的是天下间至尊的那一个,可惜,他空有其表。她满以为她在兹念兹的,定是天底下最最出色的那一个,恰原来,他也一样徒有虚名。

案上的更漏,轻轻,再击下。

她勉强听了半晌,心力涣散,竟听不出到底敲了几下。终是怅然一笑,低低问琼珠:“几时了?”

琼珠轻声接道:“回娘娘,已经午时了。”

原来,已经日上三竿。日影,至此刻,每每会消失不见,宛如人之幻梦,不过黄粱尔。

日影,轻移,移过北地的宫阙。

她立在大明殿正殿前的月台之上,遥望着面前的端礼门。

端礼门外,即是周桥,连接棂星门。过了棂星门,应是千步廊。

她的燕王,此刻,应该已过了丽正门。只要再穿过这千步廊,不过眨眼间,即是王城的正南门。

建文二年,二月初五。燕军师攻大同,李景隆果来援,引李军出紫荆关。

燕军,攻大同不克,前有坚城,外有援兵,李景隆军势甚盛。燕王诫谕诸将坚守,勿与战。遂,率师由居庸关而回。

而,李景隆此次出师,仍旨在明春大举,也便撤还德州。李军,冻馁死者甚众,堕指者十之二三,委弃铠仗于道,不可胜计。

随着燕军的撤退,守军都督陈质旋即率师夺回了蔚州和广昌。

虽,已是二月初春天气,但,人在这高台之上久立,仍不免手足僵硬。

这是他起事至今,少有的不胜而还,无功而返。

冷风,刺得她起了泪意,轻轻用衣袖才拭去,就听云萝在耳畔轻道:“姑娘,赵主子——也来了。”

她闻声看去,果见数百步之外,携了数名宫人踽踽往大明殿前行的,正是与她同居隆福宫内的赵氏。

她不禁退后了小半步,尚未缓过神来,只见,面前一列十数人的骑阵已自洞开的端礼门外一路疾驰而入。

她惊得连退了数步,想也不想,就往足下的玉石长阶而去。此意,明显是想退避三舍。

云萝自是了解她的心意,可是,未及她开言相劝,那一列骑阵已飞驰过端礼门,直奔大明殿的大明门而来。

如果此时走,势必与他迎头赶上,不仅是他,还有那愈走愈近的赵氏等人。

一时间,她退无可退,进无可进,一张小脸,惊得苍白。

云萝到底沉着些,在她身后,低低道:“姑娘,随奴婢来吧。”一面说,一面直接将她拉住,往后便走,竟是向着东偏殿的方向。

她登时领会了她的意思。此时,再避让,已然来不及。唯有先进入,再退至正殿东侧的偏殿一隅,或许尚可以避开如此尴尬的重逢。

东偏殿,是他的书房所在。

门前值守的宫人看见是她,刚想欠身施礼,云萝已在身后为她免了。简单交代了几句,几个小宫人和黄门听了,虽连连点头,眼中,却分明闪过不解。

她只当不见,低着脖颈,随着云萝躲至他的偏殿内。

此刻,想必,他已经进了大殿。而,赵氏,想必也已经进了大明门。她可以自偏殿内的侧门而出,绕过后^庭,经廊庑,自西华门,回她的隆福宫西偏殿。

这是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