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的民族确实会受到一时的挫折,但永远不会被击败。
前 言

  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难倒了不少学历史的朋友。英国的一个历史学家曾说过,历史书本应成为女孩子梳妆桌上的读物,随手可以拿来翻翻,但如今的小姑娘们看到历史书,就像见了瘟疫一样,仿佛历史书已经发霉发臭。这些哑然失笑的事实,都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当前历史教育和研究的困境。简单粗暴的庙堂史学和故作高深的学报史学,显然不是国人所爱,如今历史学家想做出既科学又艺术、又好吃又好看的学问,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

  晚清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帝国在一个封闭的经济圈里运行,但被卷入全球经济后,西方列强就像一些凶悍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让帝国再无宁日。譬如前两次鸦片战争,就让不熟悉国际规则的帝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甚至飞速下挫,直到洋务运动自觉的进行调整,才开始趋于平静并有了一波小行情。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又让帝国股市放量大跌,几乎跌掉了洋务运动近三十年创造的市值。尽管随后的戊戌变法开始有所反弹,但时间过于短促,很快在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再度重挫,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开始反转。但清朝覆灭后的行情也不顺利,帝国发展一直处于一个大震荡过程中,其中行情有小涨大跌,还有长期的震荡、横盘整理甚至十年阴跌,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了一波较长时期的大牛市行情。

  这里说的晚清,基本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畴,这也是国人不愿面对但又无法回避的一段屈辱史。塞缪尔。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里指出,“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性场面来撰写。” 国人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的确有太多的辛酸和屈辱,这也是我们到现在都难以平声静气的来讨论并评价这段历史的根本原因。

  毕竟,宽容是属于胜利者的,而失败者也无法从心底真正原谅那些胜利的侵略犯。

  身处其中的国人也许没有意识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世界越来越小,文明的冲突也开始无处不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为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在过去那场失败的竞争里,我们无法责备我们的祖先…他们不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吗?他们绝不会意识到,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怪物。但是,他们还是在顽强的抵抗着外来的力量,从马戛尔尼访问天朝到最后废除外国使节的跪拜礼,他们不是坚持了近80年吗?

  过去的历史,很难简单的用“悲剧”两个字来形容。如果历史只是一出演出,那未免过于轻松而草率了。事实上,如果后代人只想看戏的话,他们是不会理解父辈的苦难。“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是我们不能从历史中发现它悲剧性的力量,我们迟早会被那可怕的历史力量所击败,并成为新的悲剧主角。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又该怎样责备我们呢?

  让人扼腕长叹的是,从鸦片战争的开始到最后洗清民族的耻辱,竟然横跨了如此漫长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07年英国承诺在十年之内彻底停止向中国输入鸦片,时间是近半个世纪;而从1842年割让香港岛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间竟然超过了一个半世纪。

  战争失败导致的有形耻辱被彻底清除了,但是,晚清七十年的屈辱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呢?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培根又说,读史让人明智。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历史的往来兴替和是是非非,似乎从来都是大人物驰骋的战场,但细细想来,平凡的普通人其实也是大历史的小主角,他们同样可能成为太平军、义和团,甚至是红卫兵再世。哪怕是一只小小蚂蚁,也会在历史中留下微弱的痕迹。历史固然不能假设,但绝对有可能在异地异时重演。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崛起令整个世界为之瞩目。笔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的日益强大,将使得国人能够重新正视鸦片战争后民族那一百年的苦难日子。我们的民族确实受到一时的挫折,但永远不会被击败。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不断的激励着,奋斗着,甚至鞭策着,让我们整个民族在抗争中进步,并在强大中学会包容。

目录
前言 

  一、1840:鸦片记………并非为鸦片而战

  1.1、天朝的礼仪与英国人的膝盖问题(上)

  1.2、天朝的礼仪与英国人的膝盖问题(下)

  1.3、一封奏折,揭开了鸦片的盖子

  1.4、鸦片辩论赛和林则徐的误判

  1.5、战争、谎言与真相(上)

  1.6、战争、谎言与真相(下)

  1.7、条约中国和两种世界观

  1.8、咸丰逃难到热河,联军火烧圆明园

  1.9、热河风云激变,慈禧阴谋得逞(上)

  1.10、热河风云激变,慈禧阴谋得逞(下)

  二、1851:太平记………揭竿不起的大运动

  2.1、孽龙出海潭自深,山雨欲来风满楼

  2.2、凡人洪秀全,缘何上梁山

  2.3、湖广挡不住,一路下金陵

  2.4、胡马啸西风,北伐一去不复返

  2.5、湘军突起,谁说儒将不风流

  2.6、天京事变:权力再分配,兄弟大火拼

  2.7、乱世英雄少年郎

  2.8、天京城破日,血满金陵河

  2.9、太平余波,纷纷扰扰

  2.10、太平余闻:揭竿不起的大运动

  三、1881:伊犁记……百年领土争端血泪史 

  3.1、来邻不善,沙俄的鲸吞蚕食

  3.2、鸩占雀巣,外贼侵地妄称王

  3.3、西域展雄风,惟我左大将军

  3.4、虎口夺食,伊犁谈判曲与折

  3.5、了却恩怨,中俄领土止争端

  四、1883:战法记………晚清外战的半胜不败

  4.1、法人侵越日甚一日,黑旗军志愿抗法

  4.2、首鼠两端,战不胜,和不成

  4.3、基隆退敌,马尾饮恨

  4.4、晚清外战第一捷,镇南关老将雄风

  4.5、《中法新约》,不算成功的成功

  五、1894:甲午记以国运相搏杀

  5.1、新帝国摸了老帝国的屁股

  5.2、朝鲜风云突起,日人心怀不轨

  5.3、丰岛海战,不宣而战

  5.4、平壤城头猛将死,雨夜溃奔三百里

  5.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5.6、辽东鏖战枪炮急

  5.7、威海卫在哭泣,北洋舰队最后的悲壮

  5.8、春帆楼外冷雨夜,马关条约碎人心

  5.9、三国干涉还辽,帝国威风扫地

  5.10、英雄抑或狗熊:甲午战争中的群生相

  六、1895:割台记远未结束的战争

  6.1、平地一声惊雷起,台湾从此落虏尘

  6.2、清廷丢卒保车,台民群起自保

  6.3、基隆、台北的陷落

  6.4、书生杀敌浑无事,义军突起保台湾

  6.5、黑旗军和台南保卫战

  七、1898:变法记………短命的自救运动

  5.1、甲午惨败,公车上书

  5.2、万木草堂新气象

  5.3、组学会广联人才,办报刊创通风气

  5.4、百日维新,新旧角力

  5.5、风云突变,君子泣血

  5.6、风卷残云,一风吹去 

  八、1900:庚子记………新千年的大荒唐  

  8.1、红灯照,红灯到

  8.2、做人要厚道,别学义和团

  8.3、慈禧欲废光绪帝,公使不贺惹祸端

  8.4、慈禧勾引义和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8.5、慈禧太后勇敢地向列强宣战了

  8.6、慈禧太后逃跑了,一路逃得很辛苦

  8.7、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掳掠满京城

  8.8、辛丑条约大暴光,每人罚款银一两

  8.9、南方闹起了东南互保

  8.10、“罪魁祸首”们的下场

  尾声

  后记

1.1、天朝的礼仪与英国人的膝盖问题(上)
曾三度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最近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里提出,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到1800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启新旧世界,并令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到“中号”;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持续到2000年,科技的进步如蒸汽船、铁路及后来的电报、电话等拉近了世界的距离,让世界从“中号”缩水到“小号”;而第三个时代则更是由网络革命把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

  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祖先错过了第一个时代,并在第二个时代的前半个时期里饱受屈辱。1799年,寿星皇帝乾隆老爷子去世,随他而去的则是帝国最后的辉煌…康乾盛世的谢幕。正如法国作家阿兰&;#8226;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里说的,“不管英国人进攻与否,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里没有沉没。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1800年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的三艘战舰,已经开始启程前往中国了。

  1.1、天朝的礼仪与英国人的膝盖问题(上)

  1792年9月26日,当法国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朴次茅斯港却一片欢腾。英国的三艘战舰, “狮子”号、“印度斯坦”号和一艘小型护卫舰“豺狼”号,在早潮时起锚了。他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