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诸葛亮大传- 第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咄蚶铩I缴系慕ㄖ锒加山鹩窆钩桑饫锏那菔藿耘嵘础5酱Χ汲ぷ胖楂之树,其果实芳香,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山上所居之人全都是仙圣,他们常在这五座山之间飞相往来。但这五座山是浮在海上的,常随潮波上下往来,漂忽不定。仙圣们深以为忧,便请求天帝帮助。天帝也担心这五座山随波漂走,使仙圣们失去居所,便命天神禺强处理此事。禺强命十五头巨龟分为三班,每班分驮五座山,六万年一轮换。从此,五座山才固定下来。
  美丽的传说有赖于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反映着智慧的灵秀。史称齐人足智,谁能说齐人的智慧与大海的启迪无关呢?
  鲁地昼夜奔腾着洙、泗、沂等河流。淙淙流水不仅养育了两岸生灵,给人提供舟楫便利,也给当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镜的河水,似茵的绿地,茂密的林木,幽静的河谷,正是人们读书思考的好地方。《论语注》记载:“夫子教于洙、泗之间。今于城北二水之中,即夫子领徒之所也。”孔子曾问他的几个弟子说:“假如有人让你们出来做事,你们准备干什么?”子路回答欲强人之国。
  冉求回答欲富人之民。
  公西赤回答欲主人之祀。
  唯独曾皙与三人主张不同,他说:“我愿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陪同一群大人和孩子,在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感叹地说:“我同意你的主张啊!”孔子并非没有政治抱负,并非不想治国化民,只是他认为子路等人在个人修养与政治抱负之间尚有距离,意欲使他们在沂水边继续修身养志而已。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其实,高高耸立的泰山,岂只是唯鲁地所能瞻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站在齐鲁边境,都能看见泰山那伟岸的身影。泰山是齐鲁名山,不仅是大自然的造化给了它令人顶礼膜拜的巍峨,人们在泰山上的种种活动也使它反映出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的场所。泰山封禅,反映着儒家天人感应观念。《五经通义》说:“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生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泰山封禅,又反映着儒家礼的秩序。据说,鲁国的权臣季氏有一次去祭泰山,这是违礼的行为。当时,孔子的弟子冉有正在季氏手下当官。孔子知道后便问冉有:“你难道不能制止吗?”当他听冉有回答不能时叹道:“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林放曾向孔子问礼,孔子认为如今世人皆不守礼,而林放却请教礼法,真是个知礼的贤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泰山之神是维护礼教的,季氏的违礼行为必惹神怒。泰山封禅,还反映着儒家道德的标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带着齐鲁儒生博士七十人到泰山封禅。儒生们说:“古代封禅都用蒲草裹车轮,为的是不伤山上草木;祭祀时把地扫净,用菹秸为席。”秦始皇认为太繁琐,便绌退儒生,乘车上山。在途中,突然下起大雨,秦始皇不得不到大树下躲避。十二年之后,秦朝灭亡。儒生们都说:“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司马迁认为,秦始皇封禅之举,是属于“无其德而用事者”,意谓秦始皇没有帝德,上天不佑,即使行封禅之事也没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钟灵毓秀(2)
第二节诸葛家风
  位于齐鲁大地的琅邪郡,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琅邪诸葛氏是西汉至魏晋时期的著名家族之一。
  琅邪诸葛氏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个家族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西汉时,有执法严峻、刚正不阿的诸葛丰;东汉末,有任泰山郡丞的诸葛珪和与党人同气相求的诸葛玄;三国时,蜀国有丞相诸葛亮,吴国有大将军诸葛瑾,魏国有镇东将军诸葛诞,“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东晋时有诸葛诞之孙诸葛恢,他与王导、庾亮几乎齐名,被誉为“中兴三明”之一,曾任吏部尚书、中书令、尚书右仆射。
  琅邪诸葛氏之所以著名,还因为这个家族直至南北朝时还保有完整的家族谱牒。《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曾经讲到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的事迹,裴松之在这个地方引用《诸葛氏谱》作注说:“京字行宗。”裴松之是南朝刘宋人,这说明在南朝刘宋时,人们还能看到《诸葛氏谱》。南朝刘宋时,刘义庆在著名的《世说新语》中,谈到诸葛诞后代的婚姻情况。书中写道:东晋时,诸葛诞的孙子诸葛恢,大女儿嫁给太尉庾亮的儿子,二女儿嫁给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儿子娶了河南邓攸的女儿。南朝梁人刘孝标在这个地方又引用《诸葛氏谱》作注说:“恢子衡,字峻文。仕至荥阳太守。娶河南邓攸女。”可见至南朝萧梁时,人们仍能见到《诸葛氏谱》。
  民有民俗,家有家风。民俗的产生与传承,有赖于百姓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活动;家风的形成与弘扬,有赖于家族成员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实践。如果今天我们能看到这部在南北朝时仍流传的《诸葛氏谱》,如果史籍对诸葛家族成员的记载再多些,我们将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诸葛家风。然而很遗憾,《诸葛氏谱》在南北朝以后便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思贤讲舍刊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后附录《人名谱》一卷,开篇有这样一段说明文字:
  凡《世说》人物可谱者,自临沂王氏而下二十六家。然《世说》所记,止于晋末,今用诸史谱至陈隋。
  从这段文字中可知,补此《人名谱》者为隋朝以后的人。在这卷《人名谱》中,还有二十六族属于无族谱者,而诸葛家族恰恰在这二十六族内。在此以后,唐人所著的《隋书?经籍志》、五代人所著的《旧唐书?经籍志》、宋人所著的《新唐书?艺文志》、宋人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郑樵的《通志?校雠略》、元人脱脱的《宋史?艺文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以至清人撰的《四库全书总目》,都著录了许多谱牒之书,但却不见有《诸葛氏谱》。
  看来,我们只有从史籍关于诸葛家族成员的有限记载中去了解、钩沉诸葛家风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支九百多人的队伍向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方向日夜兼程地进发,这是一群被秦朝廷征发守边的戍卒。队伍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被一场罕见的大雨阻住。倾盆大雨汇成洪流,冲毁了道路,将路途变成一片泥泞的沼泽。即使冒雨前进,要想在规定的日期内赶到渔阳前线也是不可能的了。秦朝的法律严酷,误期当斩,逃亡亦死。走投无路的戍卒们在陈胜、吴广等人的领导下,杀掉押解他们的将尉,揭竿而起,武装反抗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后,一个名叫葛婴的人参加进来。由于他具有军事才能,所以陈胜让他带领一支队伍去征讨蕲县(治今安徽宿县东南)以东的地方。葛婴带领这支队伍向东南方向进发,在攻下东城(治今安徽定远县东南)以后,便在此地立一个名叫襄强的人为楚王。
  葛婴在军事斗争胜利中,及时立襄强为楚王来扩大政治影响,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葛婴是符离(治今安徽宿县东北)人,符离在战国中后期属于楚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楚国是灭亡得较晚的国家,也是一个对秦拚死抗争的国家。秦始皇灭掉韩、赵、魏三国,又降服燕国以后,就打算灭楚。他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兵马?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是久经沙场富有经验的战将,他深知楚国的力量及抵抗决心,认为非用重兵不可能征服楚国。而年轻气盛的将军李信却傲慢地说:“只用二十万人便可灭楚。”秦始皇认为王翦胆小怯敌,便不用王翦而任李信,给了他二十万兵马,让他率军灭楚。李信开始取得一些小胜,便骄傲起来。楚军乘机进行反击,急行军三日三夜,在城父(治今安徽亳县东南)攻入秦军营垒,斩杀秦军七都尉,秦军大败而归。在事实面前,秦始皇承认了自己的失策,重新起用王翦,让他率六十万人马,又一次进攻楚国。楚国听到王翦率军前来,也倾全国兵力进行抵抗。富有经验的王翦却坚守不出,不急于与楚兵决战。楚兵多次挑战不成,便向东撤兵。王翦见时机已到,便率领已经得到充分休息的士卒追击楚军,在蕲县南大败楚军,并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陈胜起义时,这场战争刚刚过去了十几年,在楚国故地上,昔日楚国的臣民仍深深怀念着战功卓著、爱兵如子的名将项燕。秦朝的暴政,令楚国昔日的臣民除了痛恨以外,更产生对故国的怀恋。如今,在这昔日秦楚相争的旧战场上,又燃起了新的反秦烽火,又响起了新的反秦呐喊,有什么能比“复楚”更具号召力呢?所以,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曾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钟灵毓秀(3)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葛婴、陈涉同为反秦起义领袖,其政治见解虽然略同,在利用“楚”旗号方面,葛婴要比陈涉更高明。陈涉利用的扶苏、项燕,是两个已故之人,只有其名,并无其人,时间短还可以,时间一长,必然会失去号召力。而葛婴立襄强为楚王,则在楚国故地树起一面人名皆具的实实在在的旗帜。聪明的陈胜也很快地明白过来,所以,当他攻下陈县(治今河南淮阳)后,便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葛婴在楚国故地立襄强为楚王,不过是出于号召更多的人参加义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