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 第2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可是连当初的强秦都未能做到的。

    不过,要想均瑶役、平算赋,并不容易。

    萧何道:“可是,要清丈全国耕地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顿了顿,萧何又道:“还有,想要世家、士族纳赋,也是千难万难,一旦强行变革,势必会招致各方激烈反弹,岂不令国本动摇?”

    萧何的担心也并非杞人忧天,早在春秋时期,不少学者大能就探讨了均瑶役、平算赋的可能性,不过此后两千多年都没有任何人能做到,直到明代张居正当政,才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均瑶役,那也就是一条鞭法。

    至于平算赋,更是到了满清雍正年间才最终实现。

    而华夏族的人口,也是在雍正年间才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此前人口的高峰值出现在明末万历年间,当时华夏族的总人口也不过一亿多人,可到了满清乾隆年间,华夏族的人口却骤然暴增到了三亿之多,主要诱因就是人头税的废除。

    人头税直到满清雍正年间才真正废除,可见要想废除有多艰难。

    尤其是现在还处于秦末的大动乱时期,汉王刘邦急需关中世家、士族的鼎力支持,一旦这个时候强行变革,将税负转嫁到各世家、士族头上,则很可能引起关中动荡,搞不好刘邦都有可能被关中的世家、士族给干倒。

    所以,萧何的顾虑是很有道理的。

    白墨却似成竹在胸,淡淡地道:“萧国相,所谓乱世当用重典,方今天下,关东诸雄皆在励精图治、锐意变革,汉王若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则大势去矣。”说此一顿,白墨又道,“至于世家、士族的反应……”

    正当萧何竖起耳朵准备凝重静听时,白墨却卖了个关子,微笑道:“萧国相,今日天色已然不早,晚辈也已经有些不胜酒意,不如改日再叙,可好?”

    萧何闻言哑然失笑,心忖这个白墨这分明是在待价而沽了。

    “也好,那就改日再叙。”萧何说罢起身,又道,“不过今日与白小哥一席长谈,本相甚感欣慰,小哥之见识阅历,本相甚是钦佩。”

    “萧国相过誉了,呵。”白墨揖了一揖,转身飘然而去。

    直到白墨修长的身影消失在街上不见,萧何才匆匆走出酒肆,吩咐守候在酒肆大门外的门下小吏道:“快快,即刻准备两匹快马!”

    “快马?”门下小吏闻言愕然,“国相意欲何往?”

    “陇西,本相有急务向大王当面陈述!”萧何说此一顿,又道,“还不快去!”

    “喏。”门下小吏揖了一揖,转身匆匆去了。

    ##########

    陇西,汉军大营。

    刘邦正围着一匹毛色火红、肩高超过八尺的骏马打转,一边问随何道:“随何,这便是你说的大宛马?”

    随何点头道:“正是。”

    说话间,曾在九江跟楚国重骑有过交锋的几员汉军小校已经到了帐前。

    当下刘邦问那几名小校道:“你们看,这大宛马相比楚军重骑的坐骑如何?”

    几名汉军小校连连点头道:“禀大王,楚军重骑的坐骑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好!”刘邦一拍大腿,吩咐随何道,“随何,你马上再去一趟月氏,替寡人求购这样的骏马,转告月氏王,这样的骏马他有多少寡人就要多少!”

    随何点了点头,又道:“不过大王,月氏人现在正面临匈奴人的威胁,而且情形不容乐观,一旦月氏人为匈奴人所灭,我们就很难再得到大宛马了。”

    “匈奴人?”刘邦皱了皱眉,没好气道,“又是这些该死的匈奴人!”

    旁边的张良微微一笑,说道:“大王,如今我们的骑兵差不多已经练成,是时候给匈奴人一点厉害尝尝了,呵呵。”

第277章 骠骑将军

    第277章 骠骑将军

    刘邦道:“子房,你是说对匈奴用兵?”

    老实说,对于匈奴人刘邦还是相当忌惮的,主要原因就是匈奴人都是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而汉军则大多都是步兵,一旦双方大打出手,汉军就会从战略上处于被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刘邦实在不愿去主动招惹匈奴人。

    张良不答反问道:“大王不觉得现在正是对河西用兵的大好时机吗?”

    由于项庄这个穿越者的出现,致使刘邦对骑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加上天下大势与历史上发生了极大的偏差,迫使刘邦不得不独自面对匈奴的威胁,因此,早在匈奴人第一次南下关中之后,刘邦就加强了对匈奴、月氏的防范以及渗透。

    此时的关中,东面是韩国、梁国,南面是巴、蜀二郡,可高枕无忧。

    西陲的月氏人以及北边的匈奴人都能对大汉构成威胁,不过总的来说,匈奴人的威胁要远远大于月氏人。

    事实上,月氏人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久前,横亘在匈奴人跟月氏人中间的休屠部落和浑邪部落都投降了匈奴人,月氏人便需要直面匈奴人的威胁了,据说,匈奴单于冒顿已经好几次派使者前往月氏王廷,威胁月氏人效法休屠、浑邪二部落、臣服于匈奴人脚下。

    月氏人也是个大部落,带甲十余万,自然不会轻易臣服。

    张良以为,一旦月氏人跟匈奴全面开战,大汉国则正好趁此机会结好月氏人,狠狠打击匈奴人,既便不能彻底打残匈奴人,至少也要打得他们不敢南下牧马,如此一来,大汉国就能一举解决来自西陲、北疆的两大威胁,可谓一举两得。

    而且对这个情形,张良、陈平也已经分析过多次了。

    刘邦也有些意动,又道:“子房,你觉得这仗真能打?”

    张良道:“大王,河西之战,我军有三胜而匈奴有三败,故而此战可打!”

    “我军有三胜而匈奴有三败?”刘邦饶有兴致地问道,“子房,说具体些。”

    张良道:“河西走廊紧邻陇西、北地二郡,我军以逸待劳,此一胜;月氏人正面临生死存亡之威胁,必与我同心协力、共抗匈奴,此二胜;我骑军已然练成,可谓兵强马壮,器械犀利更非匈奴可比,此三胜也。”

    陈平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九原远离河西走廊,匈奴人劳师以袭远,此一败;休屠、浑邪新降、人心不稳,难与匈奴同心协力、联兵作战,此二败;眼下还只是盛夏时,匈奴人膘未肥、马未壮,又不能调集整个部落之兵大举出征,此三败也。”

    张良又道:“我军有三胜而匈奴有三败,这一仗为什么不能打?”

    刘邦听得怦然心动,当下狠狠击节道:“好,打!”顿了顿,刘邦又道,“那么,又该以谁为将,又该出动多少骑兵?”

    张良、陈平对视一眼,微笑不语。

    汉王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身子骨早已经不比当年了,再加上骑军作战,动辄长驱疾驰上千里,汉王这把老骨头真要是颠出个好歹,那可不得了!所以说这一仗只能派一员大将领军出征,至于派谁出征,也是毫无悬念了。

    汉军骑将原本就不多,除了灌婴也就吕台了。

    换成一年前,派谁出征还需考虑考虑,不过现在嘛,却是根本没那个必要了,去年白于山口那一场大战,吕台大获全胜,又生擒匈奴左大当户,灌婴却在肤施惨遭败绩,两人孰优孰劣早已经清明,吕台虽然年轻,领兵作战之能却远在灌婴之上!

    如果说刘邦还有所顾虑的话,那就是顾虑吕台是吕泽的长子,又是吕后的外甥,更是太子刘盈的表兄,一旦吕台战功卓著,成为大汉国不可或缺的栋梁,则刘邦再想废黜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那就得好生掂量掂量吕氏的反应了。

    不过张良、陈平并不赞同刘邦废黜刘盈,因而都顷向于由吕台领兵。

    刘邦思量再三,终觉得废黜太子还可从长计议,而匈奴人的威胁却是迫在眉睫,当下以拳击掌,回头吩咐张良道:“子房,即刻拟一道诏令,擢长乐校尉吕台为骠骑将军,统帅陇西、咸阳大营计两万精骑,克日征发河西!”

    “喏!”张良欣然应诺,转身领命去了。

    张良前脚刚走,萧何忽然风尘仆仆地闯了进来。

    “国相?”刘邦愕然道,“你怎么到陇西来了?”

    “大王。”萧何冲刘邦揖了一揖,喘息着道,“快,快随臣回咸阳。”

    “回咸阳?”刘邦心头一跳,脸色微变道,“国相,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

    “呃,不是。”萧何赶紧摇头,然后说道,“是这样,数天前臣无意中遇到了一位关东的游学士子,此人学识过人,谈吐更是不俗,绝对是大王急需的人才,只是单凭臣的身份,怕是不足以延揽此人,所以,大王还是赶紧回一趟咸阳吧。”

    “人才?”刘邦神情微动,对于萧何识人的眼力,刘邦素来是相当信服的,萧何说此人是人才,那就必定是人才,既然在是人才,当然是要大力延揽的,对于人才,刘邦是永远都不嫌多的,当下刘邦说道,“好,寡人这便回咸阳!”

    ##########

    咸阳西郊,长乐营。

    酷日似火,潮水般的铁蹄声中,一队大约四五百骑的汉军骑兵犹如风驰电擎、向着长乐营的辕门疾驰而来,堪堪接近辕门,策马奔驰在最前方的红袍小将骤然扬起右手,身后汹涌跟进的四五百骑顿时向着左右两翼迅速展开。

    几乎是同时,长乐营的辕门也轰然打开,另一队汉军骑兵从辕门中汹涌而出,两支汉军骑兵相对而进,速度由疾转缓,直到相距不足十步之遥时才纷纷勒住坐骑,从长乐营里迎出来的那支汉骑,为首的竟也是一员汉军小将。

    “将之!”

    “胜之!”

    刹那的对峙之后,为首的两员汉军小将同时抱拳大笑。

    这两员汉军小将自然就是吕台、周冠夫了,吕台表字将之,周冠夫表字胜之,全都是汉王刘邦赐的字,吕台、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