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儿不为奴-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兄弟别说了,我葛五懂咧!没说的,弟兄们听你的,咱们去灭火!”

    “对,去灭火,可不能把好东西都叫火烧了!”

    一下又活跃起来,胡老大在边上也被周士相这番道理折服,抢劫的成了官府,他胡全就是官府的老大,名符其实的参将,啧啧,前途一片光明啊。。。

    “大伙现在去灭火,等火灭了后弟兄们就来当官府,天一亮大伙便要分头下去清点城中到底有多少人,有钱的没钱的全点出来,到时列个章程出来,届时谁敢不交,咱们就去打他们。”

    “好!”

    众汉子齐声响应。葛五拔腿便要去救火,可走了两步却回头一脸为难道:“这城这么大,光凭咱们这点人手怕是不行啊。”

    周士相刚要说不是让他们直接去参与灭火,而是组织那些惊慌失措的百姓参与,哪怕用刀逼着也行!

    刚要开口,赵四海又气喘喘的奔过来了,头一眼看到周士眼,忙叫道:“秀才,宋先生已经组织几百青壮帮着城中百姓灭火了,他让我来通知你一声,城里有些泼皮无赖在趁火打劫,另外还有些清兵在其中混水摸鱼,要胡大哥赶紧带人收拾他们,不然局面太乱,不好收拾。”

    “妈拉个巴子的,老子还没动手抢呢,他们倒抢起来了!”一听有人在外面抢劫,葛五脸一下黑了,把刀一拎就冲了出去,“弟兄们,跟老子去抓那帮橇咱买卖的混蛋去!”

第二十五章 大人

    宋襄公的表现让周士相惊讶无比的同时也是刮目相看,当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啊!

    原来在周士相骑马赶往西门后,宋襄公竟然说服了那些欲出城的百姓不要出城,并且还组织他们当中的青壮参与救火,另外还让城中原有的里正、长者出面维持秩序,划定东门一带的区域供无家可回者暂时安顿,并同时不断宣扬进城的是大明王师,绝不扰民更不会害民,故而在短时间内便安定了东城一带的人心。若不是他手下可用的人太少,只怕连那些趁火打劫的泼皮无赖也能一块收拾了。

    此乃治材啊!

    赵四海虽然叙述的有些颠三倒四,有些地方也说不清楚,但周士相已大体明白宋襄公到底做了些什么,用后世的话说,这宋襄公正在竭力从事灾后自救的工作,并且还干得很有起色。

    难怪胡老大一直说宋襄公有大材,初时自己只道是胡老大这个大字不识的粗人是出于对读书人的尊敬而拍的马屁,没想这宋襄公确是有大材,看来他那几年的满清知县没有白干,关键时候,这种干过实际政务,有应对突发状况相应手段的人比一万个拿刀的士兵要强!

    人不可貌相,也不可小瞧,“三姓家奴”有大材!

    周士相已然收起心中对宋襄公过往经历的鄙夷,佩服得不得了,向胡老大请了命,也带了两人赶去协助宋襄公。

    路上,便不断看到有一些胳膊绑着布条的年轻人在不断高喊:

    “大明王师入城,不伤百姓!”

    “百姓勿怕,各家自救!”

    “大军入城,秋毫无犯!”

    “。。。。。。”

    那些年轻人的叫喊声起到了很大效果,周士相一路所见,原本惊慌失措忙于逃命的百姓大多已安定下来,正在左邻右舍相互帮助扑灭火灾,实在灭不了的也尽量帮着主人家抢些值钱东西和粮食出来。

    赶到东门后,便看到宋襄公被一帮人包围着,他每说一句,便有人应声而去,不一会,那帮围着他的人已经四散而去。

    东门前的空地上,约摸数百老弱妇孺正盘膝坐在地上,小孩子在人群中跑来跑去,一点也没有被夜里这场惊变吓到,相反一个个欢呼雀跃的好似过年一般高兴。

    城门洞子那边,竟然已经架起十几口铁锅,一个好像掌柜一般的胖老头正指挥十来个伙计将一袋袋米面从几辆骡车上卸下,早就等侯在那的十多个妇人赶紧接过,然后有条不紊的或煮粥、或拌面,忙得不可开交。

    紧靠城墙下的一块空地被单独划分了出来,二三十个青壮男子正在那里安制帐逢,地上堆得到处都是棉被和席子,有的棉被上明显能看到火烧过的痕迹,看样子是从火场中抢出来的。

    几十个伤员被抬放在老弱妇孺人群的南边,有亲人跟着的正在照顾着,两个郎中模样的人背着药箱正在替他们简单救治。这些伤员大多是被大火烧伤,伤势严重得已经没有办法救治,那两个郎中所能做的只是替那些轻度烧伤的人涂抹些老鼠油之类的疗伤膏。

    就在周士相眼前,一个重度烧伤的男人咽了气,其妻儿趴在他身上放声痛哭,使得原本已安定的人群再一次骚动起来。

    周士相不忍再看,身为罪魁祸首的他良心自然不安,踱步穿过人群去找宋襄公,沿途有十几个胳膊绑着布条的青壮男子,手中或拿着木棍,或拿着菜刀,或拿着扁担,目光满是警惕的在他身上来回扫视。若不是看到周士相三人都有佩刀,且有人见过周士相,知道他是明军,不然只怕早就上来阻拦了。

    整个场面看起来虽乱,但乱中有序,除了百姓脸上的惊恐尚未褪去外,看着就跟后世救灾场面一模一样。

    走到离宋襄公只有十几尺的地方,周士相刚要开口叫人,就见那跟掌柜似的胖老头满脸堆笑的从身边小跑过去,然后冲着宋襄公躬身一拜,很是恭敬的说道:“宋大人,小民已按您的吩咐将家中的粮食都运了过来,这会伙计们已下得差不多了,却不知大人还有何吩咐?”

    “有劳林掌柜,掌柜善心本官定会向朝廷奏明,大军入城后也断不为难掌柜,不过本官这里暂时没有其他事情需要劳烦掌柜,还请掌柜带着你的伙计也去帮忙救火,这能多救一家便是多积一分德啊。”宋襄公没有注意到周士相的出现,在那俨然一州父母官的模样,说的话也是官腔十足。

    林掌柜很识趣的道:“小民不敢奢盼朝廷赏赐,但请大人能够保住小民全家性命便可。大人这边事忙,小民也不便再打扰,这就带人去救火。大人若是有事需吩咐小民,直接派人来说一声便是。”

    “好,好。”

    宋襄公轻挼胡须,目送林掌柜离开,待人走后,才发现周士相已经到了身边,不由对他笑道:“我这冒牌知州大人倒叫周兄弟见笑了,不过若不如此,这些百姓便不好管起来。自古百姓就畏官、敬官,只要是当官的吩咐,他们就一定会听从。因此事急从权,我便自封了罗定知州,也好先将灾民妥善安置。”

    周士相拱手道:“宋先生此举大善,他日朝廷必会实授大人一州父母。”

    “也许吧。”

    宋襄公笑了笑,永历朝廷能授胡全为罗定参将,那自然也能封他当罗定知州,不过这是以后的事,罗定是否能保住也难说。

    “噢,对了,你来得正好,我听四海兄弟说你杀了那鞑子千总,余下鞑子因此而降了,却不知这会把他们关在何处?”

    “关在知州衙门里,胡大哥亲自带人看着,等城中局面安定下来,咱们再商量如何处置他们。”

    “也好,眼下救火和安置百姓事大,俘虏的事倒不急。”说到这里,宋襄公看着城中,一脸忧虑道:“这场大火下来,也不知要死多少人。”

    周士相不知如何安慰,只能道:“事已如此,唯有竭力补救了。”

    “是啊,竭力补救吧。”

    宋襄公叹了口气,他也不是多愁善感之人,更非圣人,知道如今后悔也没用,死人再多也不如活人重要,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把火扑灭,稳定人心,一切等到天亮再说。

第二十六章 镇压

    甭管哪朝哪代,但遇灾乱,必少不了混水摸鱼、趁乱发财的人,这帮人通常都是些市井无赖、地痞流。氓,此类人平日便多行欺压良善之事,遇到这种全城大乱可以大抢特抢的机会更是不会放过。

    明军也好,清军也好,在这帮人眼里都不是事,只要城中还在乱下去,他们就会一直抢下去,直到城中局面彻底安定下来。到那时,他们抢也抢足了,只需找个没人的地方一藏,等风声过后再出来。届时罗定姓了明,他们就是大明的子民,还在清,那就是大清的顺民,只要他们不造反,哪个能拿他们怎么着!

    苦主?

    乱哄哄的你晓得哪个抢的!

    况且,这帮人也聪明得很,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因此绝不会去抢相熟的人,也不会抢街坊邻居,都在一条街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抢起来面上不好看,也容易事后被人告发,那新官府可是最喜欢拿他们人头收买人心的。

    故而为安全起见,这帮人多选择异地抢劫,比如南城的跑北边抢,北边的跑西边,西边的跑东边,趁着百姓惊慌之时下手又快又狠,遇到敢反抗的,要抢的东西又值钱,那沾上人命就无法避免。这年头,心不狠些能发财?

    东城一带因为宋襄公假冒永历朝廷罗定知州名义,又借南明西宁王李定国的虎威,加上“明军”入城已成事实,于是在他半是命令半是威胁下,原东城一带的里正、大户为免遭明军清算,便只能硬着头皮出来帮助宋襄公安抚人心。在这些人的协助下,宋襄公又组织了若干青壮灭火自救,如此一来,东城的局面便比其它地方要好得多。

    东城局面安定,这就使得那些想趁火打劫的无赖地痞无便宜可占,他们脑袋转得也快,这地抢不了那就上别处去,左右天还没亮,明军又刚进城顾不上他们,这要是下手迟了可再没机会了,难不成还要等下次清军打过来时再出手不成!

    大火下的罗定成了抢劫者的天堂,再加上有逃出来的清军见暂时没法逃出去,索性衣服一脱也参与进抢劫队伍,本着不抢白不抢的念头也疯狂祸害百姓。很快,这帮人制造的混乱局面比大火还要厉害,很多百姓躲过了大火的吞噬,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