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80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来对付宣化和大同两城。

    只是如此一来,清军在攻打堡垒和小县时,无疑就将时间浪费。

    宣大作为大明的九边重镇,经常面临蒙古人的劫掠,这里民风彪悍不像中原百姓不知兵,几乎都受过一定的训练,成年男子都能舞刀开弓,清军分兵去打,却异常的难啃。

    尼堪发现这些边塞堡垒并不好对付,清军去少了打不下,去多了劳师动众,收获甚小不说,清军还死伤惨重。

    愤怒的尼堪,对于反叛的城池,采取残忍的全城屠灭之策,以残忍的手段和血腥的杀戮,制造恐怖,想要迫使少宣大的百姓屈服。

    可是效果并不明显,整整一个月,清军攻破的墩堡不过二十多个。

    清军虽然屠完了万全左卫,数以万计的人口被屠杀干净,可是相对整个宣大,长城沿线数以百计的墩堡,清军的行为却显得有些无力。

    在晋北尼堪陷入泥潭,平叛缓慢时,晋中的战事也进入了相持阶段。

    楼亲领着八旗精兵从北京南下之后,汇集河北绿营,先解了保定之围,然后又收复了真定。

    起初清军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姜襄退回山西之后,大军紧守井径、固关、娘子关一线,便将楼亲挡在了太行之东。

    娘子关号称长城第九关,易守难攻,楼亲虽攻打甚急,可是却始终无法破关,晋中的战事便进入了相持阶段。

    清军唯一进展迅速的是晋南战场,孔有德率领三万人,由河南怀庆府北上,于九月底破天井关,十月七日在晋城击败义军首领魏世骏,夺取城池,屠晋城,数万军民遇难。

    为了震慑山西百姓,防止百姓跟随姜襄反清,或是暗中帮助义军,南北两路清军,采取了一样的策略,就是靠屠杀来震慑汉民。

    多尔衮想用杀戮,来使得汉民屈服、害怕,就像刚入关时一样,将有胆子的全部杀掉,剩下的便好统治了。

    十月十日,孔有德在晋城屠杀三日之后,大军马不停蹄的北上,魏世骏主动放弃开平,北上壶关与姜襄部将高鼎汇合,而清军并没有放过高平,入城的清军再次屠城。

    此后孔有德继续北上,从南面威胁壶关,高鼎不得不放弃壶关,退入潞安府,孔有德与进攻壶关的瓦克达会师之后,六万清军将潞安团团围住。

    晋南方向,因为多尔衮直接从河南调来清军精锐,而反清义军方面,真正的精兵也就是高鼎的五千大同兵,剩下都是蜂拥而起的义军,所以在力量对比上要弱于清军许多,但是清军在南线的步伐,也暂时止于潞安。

    清军的屠杀,引起了义军的抱团,高鼎、魏世勋聚集十万义民于潞安,将六万清军暂时挡在了南面。

    三个战场,可以说清军都处于攻势,其中晋南的清军优势最为明显,不过这样的局面,显然不能让多尔衮心安,清军的进展还是太慢。

    眼看都到了十月底,山西叛军依然没有露出明显的败向,清廷上下便都焦躁起来。

    自从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便一直坐镇北京,这与王彦当初一屁股坐在南京不敢挪窝一样,都是担心一旦离开政治中心,京师会发生变化。

    这一次,多尔衮也管不了那么多,在尼堪攻入宣大,北京西北方向的威胁解除之后,便不顾身体的不适,带病赶到真定,遥控指挥中路清军,猛攻娘子关,尽快突入山西,光复太原。

    南面的明军,就如一柄中天悬剑,多尔衮必须在剑落下之前,不计较伤亡的解决山西叛乱,否则大清的江山便要终结。

    九月,在尼堪撤离汉城后,紧紧半个月,明军和朝鲜军就攻入汉城,杀了清廷扶立的朝鲜王,宣布复国,并且逐渐恢复对朝鲜八道的控制。

    多尔衮可以预见,只要朝鲜理清国内的事情,明朝必然联合朝鲜攻入辽东,威胁辽阳。

    清军在南明的探子也送来奏报,从扬州到淮安的运河上,全都是运送物资的大船和调动的士卒。

    如果清军不快速扑灭山西的叛乱,一旦明朝准备妥当,多尔衮已经为王彦想好了三条进攻路线。

    一路是大军从淮安出发,攻下徐州之后,收取山东,一路出南阳,收取河洛,一路从朝鲜攻盛京。

    这三路,本身就难以应对,如果再加上姜襄在后策应,大清必败无疑。

    多尔衮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着急,可是就算他急得尿学也无济于事,因为紧凭大清的力量,再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平定山西。

    多尔衮现在只能一边使出浑身解数来平叛,一边祈祷范文程能说动豪格能拉他老叔一把。

第1164章重开丝路的金国

    多尔衮无力在短时间内平地山西,他只能希望豪格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能答应他的请求,借兵助他平定叛乱。

    如果金军能从西面进攻山西,姜襄的叛军将陷入四面被围的境地,而起现在姜襄的主力都在与他作战,豪格忽然介入战事,便可以杀叛军一个错手不及,突入山西腹地。

    九月底,范文程得了多尔衮的嘱咐之后,领着一百多人,从北京南下,他们一路狂奔,沿途换马不换人,范大人的大腿内侧都磨出了水炮,只用十天时间就到了潼关。

    范文程心急如焚,可是金国这边却并不着急,潼关守将唐通慢悠悠的向长安通报,过了半月,范文程才被放入关中。

    十月十一日,在潼关通往长安的官道上,一支队伍慢慢前行,正是范文程一行。

    山西发生变故的事情,金国也收到消息,引起了金国上下震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可以说就是金国上下,此时的心情。

    金国与清不同,皇帝豪格没有多尔衮那样的权威,满人的势力也不够强大,金国更加像是豪格、吴三桂、孟乔芳、韩朝宣、孙可望这些势力组合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现在的金国就像经营好关中之地,先恢复自身的实力,可是外部的局势,却让他们不能省心。

    年中时,多尔衮联系金国,让金军出汉中与清军夹击湖广,金国上下就没有同意。

    金国这两年来,折腾太狠,之前攒下的家底,早就耗光了,豪格自然没有同意多尔衮的邀请。

    其实,豪格在丢了四川之后,已经想明白,天下局势发展到现在,最好就是三国休战,割据百年,大家各过各的,先喘口气再说。

    他这么想,主要是他看到了金国很难有一统天下的希望,既然不能一统天下,还折腾什么?他自然退而求其次,不想再打,谋求割据一方。

    宋、金、西夏共存百余年,现今局势与之相似,豪格难免会生出这种想法。

    只是他这么想,清却不这么想,多尔衮那厮却野心不死,总想搞点大事出来,连累金国也不得消停。

    年中时,多尔衮派使者前来,邀请金国出兵,金国朝野就一直反对。

    现在多尔衮果然什么好处都么捞到,自己内部却一下爆炸,搞得现在又来求救于金国。

    豪格对此十分恼怒,他一听说范文程又到了潼关,心中就有一股不好的预感,总觉的自己又会被坑。

    多尔衮自己惹出来的麻烦,理应由多尔衮和清国自己承担,凭什么要找金国来给他擦屁股,豪格心里十分不愿意参与此事。

    只是如今天下三分,鼎足而立,必须要保持局势的平衡,他心中虽然一万句妈卖批,但是犹豫几日之后,还是让礼部派遣了一名主事,前往潼关去接范文程一行。

    范文程在潼关等了几天,急的满嘴泡,才等来迎接他的金国礼部主事沈文华,而后者也不着急,一边打马慢行,一边给范文程介绍关中风情。

    金国的政治结构,像是一群门阀或是封建领主与国君共治,因为汉族士绅压过了满洲贵族,所以关中之地,经过六年的恢复,发展远远要比清廷治下要好的多。

    清廷因为是满洲贵族把持政权,权力集中于多尔衮一人之手,所以可以随意向地方征发徭役,加收赋税,但是金国因为汉族士绅势力强大,士绅为了维护自己和家乡的利益,金国朝廷相对而言,不能肆意加税,要收多少,都得与汉族官绅商议。

    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国的国力,但是从令一个方面来说,却使得关中快速恢复了生气。

    金国近两年连续作战,国库是打空了,豪格直属的军队也报销大半,可是并没影响民间的发展,特别是金国重新经营河西之后,长安逐渐繁华起来。

    受到南面明朝的影响,长安外围也出现了不少作坊,生产棉布等物资用来与西域贸易,除此之外,延安、榆林的石炭,铜川的铜、铁也都开始有规模的开采。

    关中的大族和商人,原本通过走私或者其他渠道来获取江南和湖广的货物,然后转卖到西域和蒙古,可是因为战事,他们很快发现,转卖不如自己造更加赚钱。

    金国经营河西,给金国的商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关中为核心的贸易圈。

    当然,这其中获取收益的,主要还是关中的汉族官绅,金国因为政府权威不够,中央集权的步伐缓慢,没有制定严格的税法,所以朝廷受益并不大。

    四川一战之后,豪格直属的部队大部分都已经完蛋,金国剩下的军队,都是各将的部曲,像吴三桂的几万人,还有孟乔芳的人,以及其他豪强控制的军队,都是先听命于这些汉族士绅。

    豪格没足够的兵权,说话自然不硬气,金国的政治格局,有点回到两晋南北朝时门阀政治的意思。

    去岁孙可望守住了河西,金国与清国合力击败了准格尔之后,金国与西域的贸易便更加频繁。

    满清虽然名义上控制漠北,可是因为满清统治之下的地区糜烂,商业不够发达,手工业更是稀少,除了种地收军粮,挖矿造兵器这些为战争服务的行业之外,其他比如织布、烧制瓷器,甚至打个铁锅和菜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