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耳曼全面战争- 第47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坏处则是场地的紧缺和师资力量的极大不足——尽管万尼乌斯已经预见到了学员数量增加的可能xìng,并且提前对学校宿舍和教室进行了增建,但事实证明他还是低估了rì耳曼人对于考公务员的热情——到最后,即便万尼乌斯已经提前增建了许多宿舍。临时拉了许多女兵担任大学老师,每个宿舍还是不得不塞进了三倍的学员,每个老师则需要照看四倍的学生。

    结果,由于万尼乌斯大学的火暴,万尼乌斯连续几天都将全部的jīng力投入到了组织老师、安置学生上,直接导致万尼乌斯战球联赛开赛的一再推迟。

    等到所有的学生都安置完毕之后,万尼乌斯战球联赛才正式开幕。

    因为有了上一次联赛的教训,各部族代表队在回去之后都耐心细致的总结了经验教训。并且重新编练了他们的队伍,重新安排了战术配合——尽管仍旧各自保有各自部族的特sè,但这次比赛总算没有出现一群人抱成团护着球平推过去的现象。

    而且,在进行比赛的同时。诸部族的首领们也主动聚集在一起,对万尼乌斯战球比赛的塞制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主要是大部族和小部族无论规模、水平,都只能派遣一支代表队,这让六个大部族的人感到很受伤。

    于是,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万尼乌斯战球联赛被定义为“常规赛事”,首先由各城市——在诸部族密集定居之后,原本各部族散落在森林间的村落已经基本全部消失,只剩下了每个部族有数的几个大城市——各自比赛决出各城市的代表队。之后由各城市的代表队代表各自的城市出战。

    这样,那些人口众多的大部族。由于拥有更多的城市,自然也就得到了更多的参赛球队名额。而人口少的小部族。虽然也许只拥有一座城市,但也没有因为人少而被联赛排斥——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观众们对球赛的关注点就会由部族转移到城市上。毫无疑问,这是文化层面对部族的又一次削弱。

    而在诸部族的球队打得热火朝天,而全新的战球联赛制度也被确立的同时,万尼乌斯也和诸部族的首领、长老们达成了一致——到明年chūn季播种结束后,十个大部族各出一万野战军团,四个小部族共出两万野战军团,加上万尼乌斯自己的三万禁卫军团,总共凑出十五万人的军队,对塞姆诺内斯人发动进攻。

    根据诸部族对塞姆诺内斯人实力的了解来看,经过了之前一系列的削弱,再加上这一年里四部族联盟和塞姆诺内斯人之间的战事,塞姆诺内斯人也称得上元气大伤,即便举族出动恐怕也只能凑出三四十万的军队了。

    这样一来,凭借万尼乌斯这边的十五万大军,加上四部联盟那边再凑了六七万军队,差不多能够将军力对比拉到一比二的地步——在万尼乌斯的军阵战法的协助下,以这种军力对比作战,战争议会这边的赢面还是很大的。

    而且,既然是总动员大决战,那么弗兰克人和朗巴地人也可以趁着战争议会和塞姆诺内斯人总决战的时候在背后干干捅刀子的事情,让塞姆诺内斯人无法把全部的三四十万军队都投入到对战争议会的战线上。

    这样大规模的单纯的军队调动,在rì耳曼人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

    在此之前最大规模的调动,也无非是辛布里、条顿、阿姆布昂三族南迁。根据罗马人的统计,三族总共有一百多万人口,三十多万青壮战士——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一路南下,裹挟或者屠灭了所有挡在路上的部族,之后和罗马人开战,连战连捷,最后却因为分散而被完成了军事改革的马略各个击破。

    然而,那一次毕竟是举部迁移,各种粮秣物资都是随军携带,一路上也是走到哪吃到哪,并且可以肆无忌惮的将当地洗劫一空。

    而这一次,首先出动的全部是已经进入职业化阶段的军人,而在作战开始前的大规模调动也都是在本土,一方面为了保证军队调动的速度不可能让军队随身携带足够的粮秣物资,另一方面也不可能象之前那样不管不顾的就地征粮。

    因此,后勤保障工作就成了这次作战的重中之重。

    尽管穿越前万尼乌斯就清楚后勤保障工作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xìng,但无奈rì耳曼人穷,底子薄,搞不起,于是也就一直都没怎么上心。

    战争议会诸部族中,唯一比较富裕的地方就是rì耳曼青年公社,而rì耳曼青年公社所供养的禁卫军团又是一贯靠牛车机动的,总习惯了随军携带足够分量的粮秣补给——这种经验显然无法在战争议会诸部族中进行推广。

    于是,万尼乌斯就想到了我大天朝古代先贤所说的“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想要确保明年的chūn季攻势能够顺利发动,提前进行粮秣物资的囤积准备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

    十五万人中,两万多是骑兵,剩下的则是步兵,预计要在塞姆诺内斯人境内呆上超过三个月的时间——这其中所消耗的粮食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加上备用的标枪箭矢盔甲枪矛,足以将诸部族家里那点存货全部掏空。

    经过了一番慎重的考虑,最终万尼乌斯决定将进攻地点定在卡狄人那边的卡塞斯山口要塞——三个可选进攻点里,哥俤尼人的西谷要塞不利于和四部族联盟的联军汇合,更不利于让弗兰克人和朗巴地人从背后捅刀子;哥托内斯人那边的大草原虽然理论上更便于大军团展开,但却要求卡狄、巴达维、邓科德里、乌西彼得斯等几个步兵为主的大部族进行漫长的长途跋涉,需要浪费更多时间。

    在选定了攻击地点之后,就是计算各部族所能够提供的粮秣物资,以及如何将它们运到卡塞斯要塞提前储存起来了。

    按照诸部族首领们简单的想法,只要各部族算本部族出多少人,再算能够提供多少东西,之后稀里哗啦一齐运过去就完事了。

    但作为一个现代人,万尼乌斯自然不会单纯到这种地步。

    虽然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油费、过路费之类的,但运输力也远远无法和后世相比。要是后世,一百二十吨的粮食直接一车装走,弄上俩司机沿着高速路一跑,五六个小时就从běi jīng到郑州了。

    可现在,即便是诸部族的城市之间都有铺石路连通,即便是rì耳曼人有了万尼乌斯改良之后的牛车,想要将大量的粮秣物资运过将近四分之一个欧洲,仍旧是件要命的事情——花费的时间多不说,路上的人吃牛嚼也是一大开销。

    于是,万尼乌斯的计划就是,粮食就进囤积、物资就进囤积,牲畜等活物长途运输——虽然牲畜路上也要吃食,但好歹能够节省运力,甚至还能额外多运输一些物资。

    除此之外,万尼乌斯还需要计算各地到卡塞斯要塞的距离,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统筹,得出一个最节约的方案——到了这个时候,万尼乌斯就开始后悔上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念书了——不要说什么列了复杂的方程不知道该怎么求解,万尼乌斯根本就不知道这方程该怎么列……

    更加悲催的是,这种复杂计算显然也超出了所有rì耳曼人的知识水平,甚至也超出了万尼乌斯的奴仆团队里所有人的知识水平范围——在耐心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万尼乌斯看到的就是茫茫一大片茫然的眼神……

    所以说,书到用时方知少啊……(未完待续。。)

    p

042 两项大工程

    经过了连续几天的绞尽脑汁死去活来,即便已经带上了自己的奴仆中的会计和数学家,万尼乌斯还是不得不无奈的宣布,他试图求最优解的计划宣告失败——有些东西,不会就是不会,不是你有个大概印象然后动动嘴皮子,底下的人就能帮你折腾出来的。

    不过,尽管已经证明凭借自己目前的幕僚团队想要完成这种运输方案最优解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但万尼乌斯也为rì后的探索指出了方向,总算有了一定程度的收获。

    同时,万尼乌斯也初步的制订了大致的运输方案——以卡狄为中心,由巴达维、乌西彼得斯、邓科德里三个大部族向卡塞斯要塞提供大量谷物、标枪箭矢和盔甲;美因茨和特里尔通过莱茵河走水运将谷物、标枪箭矢和盔甲输送到巴达维用来补偿最靠近前线的四个大部族的粮食损失;马克曼尼、阿累夷、巴斯塔奈和哥托内斯则主要在军队中携带大量牲畜行进。

    尽管和万尼乌斯预想中那种秩序井然计量jīng确的计划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这一大致方针仍旧赢得了诸部族首领们的一致好评——在慎重的考虑对比之后,首领们发现这样一来他们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变得容易得多,而且在路上虚耗的时间和物资也会减少一些。

    而在诸部族首领们通过了万尼乌斯的提案,并将各自部族需要准备的人手、物资,以及动身时间全部确定下来之后。万尼乌斯又提出了两条新的提案。

    万尼乌斯的两条提案仍旧和战争息息相关。

    是扩建诸部族城市和要塞之间的铺石路。在对道路进行重整使之更加便于通行的同时,也要将道路拓宽,使之能够便于更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同时,按照万尼乌斯的计划。道路还需要加高,使之高过两遍的路面,并在两侧修上栅栏和排水沟,即避免野兽的破坏,也防止雨水的浸。

    显而易见,这又将是一项大工程。

    原本诸部族就要在来年将各自城市里仍有欠缺的建筑都修筑完工,万尼乌斯又不惜人力的抽调了超过十万的青壮军士,各部族的人力就已经有些紧了。此刻万尼乌斯又提出了修路的事情,各部族的首领和长老们脸sè可就不怎么好看了。

    但当万尼乌斯表示,这项道路修筑工程并不要求明年开chūn就开动,而是要求诸部族的首领和长老们回去之后派些机灵的小伙子。对各自部族领地内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