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熬鹰航空业- 第6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说这种平尾向下倾斜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隐身作用,这一点稍微想想之后同样也能够得到肯定的答案,理论上这样的设计是能够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按照那边美国对战斗机气动外型隐身技术探索的时候所得出的结论,至少SR…71在研制的使用,其垂尾的设计可并非是什么外形双垂尾设计,反而是内倾斜的垂尾在隐身效果上更加优秀,只是因为战斗机的机动要求,这才最终不得不选择使用外倾的双垂危。

    这也就是说,战斗机的垂尾不管内倾还是外倾斜都能够有不错的隐身效果,同理也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结论,战斗机的平尾不管是向上倾斜(外倾双垂尾)还是下倾(外倾腹鳍)他们都能够起到不错的隐身效果。

    而这次的重四方案就是采用一对全动外倾双垂尾、一对下倾斜平尾或者说是一队大的全动式外倾平尾也能行,反正总的来说局就一句话:因为之前设计中的战斗机航向稳定性不足,最终采用了这种看起来比较折中的设计。

    而仔细想想之后就会发现,这一对外倾垂尾和一对大的下倾平尾结合之后,其效果实际上就和核潜艇中的X型尾舵有些相似,只不过上面的垂尾外倾角度和下面的平尾下倾角度肯定会有所不同,要不然下倾的平尾就等着直接触地好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七章:考虑用二维

    尽管这次0111所的重四方案经过对尾翼的重新设计之后,杨辉已经对这款飞机有了全新的感觉,或者说是有了新的认识。

    也是忍住没有插上一句话,就这样看着这些0111所的骨干设计师对这次重四尾翼的新设计展开着激烈的讨论,特别是这尾翼改进之后虽然还是四翼面的气动舵面布局,咋一听起来好像是并不太复杂,但是杨辉作为项目设计的骨干,也没有人敢轻视这尾翼设计的难度。

    大老远从长安那边新成立航电公司赶回贵羊参加会议的厉云一直皱着眉头,他不知道这次新提出的X型尾翼设计对项目的其它设计部门有没有带来一些特殊要求。

    反正他只知道这次对他本人将要负责设计的电传飞控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挑战,这共计四个翼面全都是可动设计,而且还都是有一些倾斜角度,因而这些翼面所要起到的作用也都是相当复杂,涉及到的翼面动作配合确实也很不简单。

    “这次的新气动方案出来之后,倒是给你们隐身设计部门和气动部门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你们这何况又不是把问题一股脑地塞到了我这飞控设计部门来,X型尾翼设计,这在控制上很有挑战啊!”

    其实真要说起来,光是这全动垂尾的飞控设计就已经是一个大难题了,不过这也还不是不能接受,咬咬牙也能够挺过去,之前的全动外倾垂尾就算配合上全动平尾设计也都不是什么事,大不了就是变成类T…50尾部的设计就行了,飞控上也能够比较轻松。

    现在新改进之后的气动设计难就难在全动平尾它要下倾,这时候就不仅需要起到配平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保证稳定飞行航向,而这也是电传飞控编写的又一个难点,而这次偏偏是全动下倾平尾和全动外倾垂尾搅合到了一起,这就需要好好地研究研究

    作为总设计师,孙惠中清楚地知道这次新方案对飞控要求的极端,也硬着头皮安慰着:“现在我们这不也是没有办法了嘛!为了优化气动外形设计,保证四代重歼的隐身性能足够地优秀,可以达到F…22同一个级别,甚至是更强一些,那我们是绝对不能要腹鳍。”

    坚定不移地表达了对腹鳍这一毒瘤的增恨之后,孙总师还是觉得也不能够对飞控这边要求的太过,又想到之前拜访于总师的时候所商量出来的方案,综合抉择之后,终于又下定了一个决心。

    “但若是实在对这次的飞控设计很难有足够的把握,我们也可以考虑把方案中的三维矢量喷管改为类似F…22那种二维矢量喷管,这样一来至少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上能够减少很多的难题,并且二维矢量的发动机对飞机尾部的姿态控制也能够要求小一些。”

    将三维矢量尾喷管改为二维矢量,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才由设计队伍提出的新想法,主要也是考虑到了四代重歼对隐身能力的高追求,使用类似F…22的二维矢量喷管当然又比使用三维矢量喷管拥有更好的隐身性能。

    至于那些说三维矢量喷管使用锯齿形设计之后,同样也有可能实现不错的隐身效果,其实这话也没有错误,只不过真正的问题却是:虽然三维锯齿矢量能够隐身,但是这隐身能力完全没法和二维矢量相比。

    为了获得更加优秀的后向隐身能力,同样也是为了能够稍微简化一下这次0111所的四代重歼尾部姿态控制协调难度,减轻飞控编写的难度,保证降低研制中的风险,在综合权衡利弊之后,使用二维矢量确实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于说这样会不会有损战机的机动性,这一点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不好轻易地说谁对谁错。

    这时候最困难的问题反而不再是技术上能否搞定二维矢量的事,要知道虽然中航西南在二维矢量战斗机发动机领域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由于之前也同样立项了大飞翼隐形机的预研,因此作为配套大飞翼隐身机的预研项目,二维矢量倒也不能说是没有研究。

    这就是预研的威力,它虽然不能让你直接拿到成熟的技术,但是有了预研这个阶段之后,你只要某一个项目有需要,那么就能够直接把预研的技术拉出来大量投资就行,这样一来在技术的研制难度、进度上都能有效地控制,以做到降低技术风险。

    整个会议从一开始之后,中途就没有再停止过,杨辉对于这次新的0111所四代重歼方案自然是更加地好奇了,就现在这种情况下搞出来的方案,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局,又或许是611那边更胜一筹也有可能,毕竟根据上一位面的歼20设计思路来看,那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重四方案。

    杨辉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不管是611所还是0111所的设计方案,这两款四代重歼都是非常吃飞控设计,到时候不管是两个方案谁最终胜出,恐怕都必须要把中航西南在战斗机电传飞控领域的所有资源集中起来,一场大协作的攻坚战不可避免。

    还算能够给杨辉一些安慰的,大概也就是上一位面的歼20首飞之后,直到杨辉出事之前也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飞行事故,这说明611当时负责歼20设计的杨为对飞控设计管理还是很有一套,轮到这一位面的四代重战的时候,希望也能愉快地搞定飞控设计。

    一直等到会议完成的时候,杨辉这才站起来传达着最新消息,微笑面对着一众所里的骨干设计师,他们是中航西南0111所角逐四代重歼项目的核心科研设计队伍,必须要把消息都传达到位。

    “我听了一下现在对重歼方案的最新设计,说实话对于这种“大胆冒进”的设计我是很欣赏的,咱中航西南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正是因为我们有追赶的壮志,到了现在四代重战的时候就只有美国继续了F…22战斗机项目,现在的俄罗斯已经在这方面后劲不足,而我们要的就是复制当年苏27对F…15的之间龙虎斗,而现在这个方案让我看到了希望。”

    也没有打算停顿太久,趁着热就继续打铁:“那么我再宣布一个最新的消息,明年的下半年海空军就会联合召开四代重歼的方案竞标,有资格参与项目的一共是三家设计所,你们算是一方,611那边一方,另外还有奉天的601也会参加这次的角逐,大家都好好地准备吧。”(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八章:航电系统

    如果说重四项目在国内的三家设计单位之间竞争,是考验这三家单位各自的系统集成能力,那么对于各种子系统的研制和采购上面,这就又是另外的一番画面了,至少在航电系统方面,中航西南一直都是国内最先进,并且没有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共和国在航电设备技术上敢说最好的只有,也只能是中航西南,重四的整机系统集成还需要进行竞争,但是在航电这一子系统设计上面就属于是没有太多悬念的项目,现在整个共和国可以做四代机的航电,只能是历云所带领的专业化航电设备制造公司。

    国内也只有历云所带领的团队才能够完整地搞定一整套系统,至少人家在此之前就已经能够完成类似F…22战斗机早期使用的宝石柱航电系统,并且还能够装上歼18使用,所以在能力和技术积累上都已经是国内最顶尖。

    杨辉在散会后肯定是留下了一边的厉云,两人又是一前一后的来到旁边的小会议室,这才悄悄地谈论着这次最重要的重四航电系统设计。

    “先说说设计吧,毕竟我们这次的0111所方案和611所方案都内定使用你们提供的航电,因此这套航电的设计就必须要足够的优秀,你大致能说一下设计思路,又或者是有座舱布局效果图更好,我倒是很想先睹为快。”

    要想看看座舱的航电设计,这当然是可以有的,这次的航电设计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把预研项目下达,而航电的设计是远没有战斗机整机设计那么久的设计周期,并且只要能够完成早期的技术构架,效果图差不也都能够做出来了。

    这坐下之后,厉云递过来一张随身携带的保密软盘,这里面有大致的介绍性资料,当杨辉怀着好奇和激动之心打开这张图之后,那真是

    第一张图仅仅只是渲染的效果图而已,但这图里面要表达的信息绝对令人眼前一亮,至少这重四的座舱航电设计比起歼18而言,肯定是又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那一平三下的显示器设计被放弃了,而就是这一平三下的设计,却是F…22战斗座舱的早期标准设计。

    杨辉倒是对这设计方案非常感兴趣,在他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