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南第一媳- 第5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谏二弟、奉州布政使王诚夫妇是前天到京的,本为述职,再接手奉州至西北玄武关的修路工程,正赶上女儿被赐婚,能亲送她出嫁,也算意外之喜。

    王诚人如其名,为人谦和诚恳,对梁心铭十分赞赏,毫无被阻碍仕途的怨愤。又因梁心铭整理了烧制水泥技术给他,并对修建西北水泥官道工程做详细规划,说西北与江南地形水土气候不同,不能照搬她在徽州的修路经验,提了许多建议和想法,十分的尽心尽力,对她感激的很,让夫人将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给侄媳做见面礼。

    梁心铭见他是个实诚君子,放心了,就怕是个心大的,帮了他他还不知好,认为是你欠他的、该帮他,那不但没意思,以后也容易生嫌隙和矛盾。

    敬茶已毕,老太太忙拉梁心铭在身边坐下,喜悦道:“虽说你做着官,但今儿是新娘子,不用出去待客。”又对王亨道:“外面你们张罗,馨儿就不出去了。她身子重,吃不消。再说今儿她是新人,不出去人也没的说。”

    王谏忙道:“母亲说的是。”

    王亨则对梁心铭叮嘱道:“你就在祖母这待着,该吃吃,该喝喝,想睡就睡……”

    尚未说完,众人都笑了。

    老太太道:“你放心,有我在,累不着她!”

    结果,话音才落,就有执事媳妇来回:“老太太,老爷,大少爷,大少奶奶,圣旨来了。”

    众人一听,赶紧起身。

    老太太对梁心铭笑道:“刚还说呢,谁知圣旨来了。这你可不能不出去,圣旨要接的。”

    众人都知道,皇上看重王亨和梁心铭,这圣旨一定是打赏的,因此个个喜气洋洋,出去接旨。

    传旨侍是沈海,领着一队人,两对四个龙禁卫各抬着一用红缎子遮挡的匾额,站在仪门内。

    待王家人跪下后,沈海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大意是:内阁大臣、左都御史梁心铭,原为刑部尚书王亨之妻林馨儿。林馨儿生于徽州,长于徽州,嫁在徽州,又遭难于徽州,后崛起于徽州,女扮男装、科举入仕,助朝廷惩奸除恶、平定叛乱,堪称当世奇女子。今日替林馨儿正名,朕特赐“江南第一媳”匾额,以兹嘉奖,传颂后世。

    宣罢,将圣旨递给梁心铭,笑道:“林氏接旨吧。”

    梁心铭忙接过去,道:“微臣叩谢皇恩。”

    沈海转身,将其中一匾额上的红缎子掀开,露出御笔亲书的“江南第一媳”五个大字,乃是欧体楷书。

    这道圣旨和匾额是单给梁心铭的;另一块匾额“百年好合”则是赐给他们夫妻两人的,恭贺他们。

    接旨罢,王亨赶忙扶梁心铭起身。

    早有人准备了赏封,送给沈海等人,王亨又热心邀请沈海进去喝茶吃酒,“沈公公,请去坐席吧。”

    沈海笑眯眯道:“那咱家就不客气了。皇上说了,这是喜酒,准咱家传旨后,坐席吃了酒再回宫交差。”

    王谏等人急忙将他们往里让。

    正在这时,忽听好几声叫:

    “馨儿!”

    “妹妹!”

    “小姨!”

    梁心铭身子一僵,不敢回头。

    多么熟悉的声音!

    虽然她嫁入王家后,与他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离开王家后,更是一次没见过,但梁心铭的事传遍天下,开始还只是传闻和猜测,太庙祭祖后便确定了,算算,他们也该得到消息了。千万别小看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消息传播快着呢。比如,有那留意朝堂动向的徽州地方官,或者祖籍在徽州的豪门世家,通过飞鸽传书得知她就是林馨儿,不消几天工夫,便能传遍徽州城;再传到徽州乡下,也容易的很。

    他们来得够快的嘛。

    来人是林馨儿的父母。

    梁心铭之前跟朝云说亲人哭嫁时,脑中还闪过他们的面容。眼下当着这许多人,不回头是不行的,不认更不可能。想罢,梁心铭迅速回身,换上笑脸。

    “爹,娘,姐姐。”

    她一边叫,一边走向他们。

    在王亨资助下,林家人过得还不错,林父和林母变化都不大,姐姐变化大些,都快认不出来了,还有个男人和男孩子也不认识,估计是姐姐夫君和儿子。

    林父林母见梁心铭丝毫没嫌弃他们,喜极而泣,争相告诉她,听到消息如何吃惊、欢喜,如何找到贺城别苑找管家带他们来京城,一路上走了多少天等等。

    林母一边说一边哭。

    林父等人也抹眼泪。

    宾客们都十分诧异:原来梁心铭(林馨儿)是有父母的。这话奇怪,没父母怎么出来的?他们这样想是有缘故的:因大家知道梁心铭父母过世了,又从未听说过林馨儿娘家的任何人事,想当然地认为,林家父母也过世了,否则的话,闹这么凶,怎么林家都没人出面呢?

    梁心铭被各种目光打量。

    她真诚对爹娘道:“对不住爹娘,之前怕反贼报复,就没敢告诉你们。后来公开身份,又一直不得闲,还差点被人炸死。女儿原想等安稳些,在派人回去看你们,谁知你们来了。这一路上可吃了苦。先进去再说。”

    王谏王亨早过来了。

    梁心铭一见,正好,便为王谏介绍亲家:“父亲,这是我爹。”又对林父介绍王谏,“这是公公。”

    王谏急忙拱手道:“亲家!”

    林父则惶恐道:“亲家大人!”

    梁心铭将林父交给公公,心想他多少朝廷大事都料理了,接待一个乡下来的亲家想必能搞定。

    她也放心的很,不怕林父受怠慢。她如今是二品官员,她的爹娘纵是乡下人,王谏也不敢怠慢。两亲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她很期待他们相处的情形。

    王亨忙拜见岳父岳母。

    老太太和王夫人也忙来招呼。

    亲家见面,一团和气,仿佛他们一直有走动来往,今儿是约好了赶来办喜事一样。

    林父林母今天运气好,正赶上姚在府门口迎客,认得他们,让进来了。当时,王家人正接旨,姚想着先安顿了他们,再抽空去回王亨和梁心铭。然林父林母一见梁心铭,再挪不动脚,眼都直了,才叫的。开始,他们被这阵仗给震住,然认亲顺利的很,顿时晕乎乎的,跟做梦一样,也不知说了什么,只知道笑、被人拽着走。

    正走着,忽听远远传来闷雷声。

    众人一愣,都停住脚步。

    梁心铭猛然回头,笑容还留在脸上,眼中射出犀利光芒,看向西南方,雷声是从那面传过来的。

    ********

    亲们,这是二合一章。还有,上一章大修了,增加到五千多字,大家倒回去看看,收费是不变的。两千多字美女们说不算肥,三千多也不算肥,五千多还不算肥?我要跟你们急!晚安么么哒!

第816章 盛世婚礼

    王亨也转过身,对梁心铭道:“这是军火研制基地在试验火炮。”寒冬腊月,哪里会打雷,这是炮火轰炸声,看方向是从京郊军火研制基地传来。

    只是,这雷声也太响了些。

    王亨也觉不寻常,敛去笑容。

    至于梁心铭,更是心生警兆,总觉要有大事发生,到底什么事,她又说不上来。

    王亨轻声道:“西大营在那边,军方会关注此事的,若有大事,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梁心铭点点头,恢复常态。

    王谏等急忙招呼众人,让大家不用惊慌,说这是官兵打炮演习,以往每月都会听见的。

    众人这才放心,重新说笑。

    梁心铭却走不了了,这一会工夫,客人络绎不绝而来,崔相、严相、誉亲王等,先后进入仪门。

    今天,五六家人同时办大事,且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哪一家都疏忽不得,派下属官或者子侄出面肯定不行,可难为死了贺喜的官员们,一个个斟酌再三。

    凡婚丧嫁娶,都要讲究吉时,出嫁有吉时,拜堂有吉时,而王亨和梁心铭已成亲,不用受这规矩约束;加上靖康帝早有旨意,要替梁心铭正名,令朝廷官员都要上门恭贺,大家便将王家排在第一位,将亲王、郡王排在后,既投了皇上所好,也显得他们坦荡荡、不趋炎附势。

    然玄武王府情形有些特殊:一来死者为大,再者老玄武王爷是为国捐躯,于公于私大家都该先去玄武王府拜祭,顺便恭贺张伯远成亲,然后再来王家。

    至于朱雀王府、誉亲王府和苏府,出嫁的因为路程近,至少要等午后才会发嫁,娶亲的要等到傍晚才拜堂,下午去就很合适,正赶上热闹,再吃晚宴。

    所以,大家从玄武王府祭拜完出来,又得知传旨太监往王家来了,就急忙都赶过来了。

    崔渊来了,梁心铭能转身走吗?

    她忙和王亨并肩站在仪门内迎客。

    老太太等女眷急忙将林母等人往里让,王诘也急忙将林父往别的院子带,让出地方来迎接。

    既上门恭贺,便要送礼。

    这是大家斟酌的第二个难题,因为这次不是送厚礼的好机会,但送得太随意了又没有诚意。

    先看崔渊,亲自撰文替梁心铭写了一篇《女阁臣》,书法笔墨还在其次,内容才是珍贵。

    崔渊在文中描述了梁心铭女扮男装的因由、建功立业的经过,既肯定了梁心铭的才能和功绩,又表明他和苏熙澈等人激烈反对梁心铭以女子之身留在朝堂的立场。最后,靖康帝效仿英武帝,以江山社稷和民生为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仅让梁心铭留在朝堂,还让她进入内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阁臣,崔渊也因此改变了立场。

    此文珍贵在:替梁心铭正名。

    这是政治上的正名!

    他这样的人替梁心铭撰文志记,对天下文人士子接受梁心铭留在朝堂,影响必定巨大。

    梁心铭非常感动,真诚道谢。

    崔渊板着脸道:“今天为师要送好几家礼,实在有些捉襟见肘,只好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