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南第一媳- 第4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下,赵子仪便问蒋狂风:“家里可有什么事?”

    蒋狂风忙回道:“伊人坊的东家差管事送了几箱子东西来,说是奶奶要的样布和衣服,等奶奶回来验收。我大哥正陪着在堂上喝茶说话呢。”他十分敬佩,新东家竟然和忠义侯府搭上关系做买卖,可见是个有前途的。

    赵子仪点头道:“知道了。”

    他走到车旁,对里面回道:“奶奶先进去。我过去瞧瞧,然后着人送进去给奶奶瞧。”

    车内,梁心铭道:“知道了,好生招待客人。”一面心想:忠义侯的动作倒快,只不知有没有诚王的课业笔记。

    赵子仪道:“是。”

    虽这样说,他还是先将梁心铭的马车送进二门内,才回身去前厅见客,来人果然是忠义侯身边人。

    新居是四进院子,梁心铭住在第三进院。马车在二门内停下,流年先下车,然后回身扶梁心铭。

    萧二家的和女儿小贞忙赶来接着,还有蒋大风家的、蒋寒风家的,也都来了,都束手站在一旁。

    绿风的这两个嫂嫂,流年当年只见过蒋大风家的,那时老二蒋寒风还未娶亲呢。流年当年是小子装扮,所以蒋大风家的这次见了她,根本不认得。

    梁心铭依然戴着帷帽,隔着一层轻纱打量众人。也没说什么,便举步走上回廊。很优雅的一字步,小碎步她实在走不起来。她体态端庄高雅,加上她无形中泄出的官威,无需疾言厉色,仆妇们都不敢在她面前放肆。

    梁心铭进屋后,自换了家常衣裳,听流年在外面吩咐萧二家的:“……打些热水来,奶奶要梳洗。等会就摆晚饭。晚上还要准备宵夜,要清淡些的。奶奶晚上要看账呢……”

    众人忙答应,分头去了。

    少时,赵子仪也令蒋狂风等人把箱子抬进内院,又交给两位嫂子,抬进梁心铭卧房隔壁的书房内。

    等人都走了,梁心铭洗去脸上的脂粉,清清爽爽的,什么妆也不上,舒服地伸了个懒腰,然后踩着软底鞋,来到外面书房,在南窗下的炕上盘腿坐下。

    “东西都拿来。”她有些急迫地吩咐流年。

    “是,奶奶。”流年忙打开箱子,往炕上搬资料。

    “石管家呢?”梁心铭又问。

    “石管家在送客,一会就进来。”流年道。

    梁心铭信手翻阅那些资料。

    忠义侯不仅送来了她要的官宦家世背景资料,连诚王当年的课业笔记也送来了,足有五大箱子。

    梁心铭先和流年将各家背景资料分类,放在一边,随时查阅,然后先看诚王的课业笔记。

    这一看便停不下来了。

    晚饭是在流年强迫下吃的。

    吃完,又接着看。

    亥时,她又吃了一顿宵夜。

    到下半夜,她心里对诚王、对左相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也隐隐触摸到这师生二人之间的矛盾焦点,简而言之:他们对帝王之道的理解和看法有很大分歧。

    诚王以为,帝王之道是霸道和儒家仁政的完美结合,是堂皇正大的,以德服人的。在这样的王道治理下,一切阴谋诡计最终都会现出原形。而左相认为,为帝王者必须懂得御下,即用各种手段驾驭臣民。

    虽然左相措辞很含蓄,梁心铭还是看出他推崇利益至上原则,仁义等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两人都以英武帝为例辩论。

    起因是诚王做的一篇文章。

    诚王在文中阐述:

    当年青龙王和荣郡王谋反,英武帝没有诛灭其九族,这是他的仁义;英武帝与青龙王放手争霸天下,最终收服青龙王,这是他的霸气。英武帝将霸气和儒家仁义完美结合,以德服人,才成就了远超秦皇汉武的功业。

    左相在这篇文后批注:英武帝这就是御下手段,这招欲擒故纵用的很完美。他虽未明示,但言下之意,并不认为英武帝有什么仁心,不过是做给世人看而已。

    梁心铭看到这忍不住皱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诸葛亮七擒孟获,七擒七纵,没那个本领如何欲擒故纵?没那个仁心又如何能彻底收服孟获?

    梁心铭固然对左相的看法嗤之以鼻,但对诚王的想法也不大赞同,觉得太天真了。然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能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自会积累经验和教训,学会应对和防范阴谋。作为师长,不能灌输给他这个世界就是黑暗的,要用阴暗的手段来处理一切;将仁义撇在一旁,更是没了道德底线。

    梁心铭往后翻了翻,发现诚王这篇文写在他出事前半年,这以后,他和左相之间再没有大的争执。

    不过据她看来,这两人的矛盾其实更尖锐了。

    只是从这以后,左相在批阅诚王的文章时,言辞更加含蓄,而诚王是个阳光大气的少年,很尊重师长,对左端阳很宽容,即便看法相左,也不像以前一样激烈反驳。少年皇子当年十五岁了,学会了隐忍和敛藏自己的情绪。

    在这之前的五年间却不是这样的,诚王性格十分率真,又锐意进取,在老师面前都是直言不讳,有一次还搬出了严暮阳对某段历史的评价来辅证自己的观点。

    左端阳,是不喜严暮阳的。

    梁心铭似乎窥见了玄机。

    她揉了揉眉心,往后靠在拐枕上,闭目养神,一面暗忖:左端阳即便对六皇子不满,然当今皇上又如何入了他的眼,让他不惜铤而走险除掉六皇子呢?

    梁心铭想着,找个什么借口跟靖康帝讨要他当年的课业笔记来看看,对比下左端阳对两个学生的看法。

    歇息一会,她坐正身子,继续翻看。

    又翻开一本簿册,她不由一怔:这本子中间夹着两朵白玉兰,都干枯了,香味也没了。在花的下面,还有一张粉红纸的图画,画着一支玉兰花枝,旁题两句诗:

    一枝拂地成瑶圃,数树参庭是蕊宫。

    这是唐皮日休的《扬州看辛夷花》中的诗句。六皇子那个年纪,又用这红色的精美香纸画这花,虽然没有明确所指,抄的也是前人赞美白玉兰的仙风道骨的诗,没有一个字的情爱表露,但情犊初开的少年心思还是跃然纸上。

    梁心铭看见粉红花心闪烁。

    玉兰花,本生长在江南,因其花洁白高雅,又香气馥郁,便有人花心思培植了卖给权贵,如今京城并不少见。

    梁心铭敢肯定,这花是比喻黄姑娘,也就是现在的玄武王世子妃张伯远的妻子,诚王的心上人。

    她听王亨说,诚王当年暗恋黄姑娘,只告诉了当今皇上。就在他准备向黄姑娘表白的关头,忽然出事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当时正是三月,京城玉兰花开时节。

    诚王惊马的地方在城外山中。

    据说,诚王那日是进山打猎。

    梁心铭现在却怀疑:诚王那天真是进山打猎吗?还是见什么人?或者采什么花?不然,为何不带当今皇上,为何不带张伯远?张伯远是诚王伴读,更是他表兄,两人平常形影不离。除非去见心上人,才不愿外人在场。

    ********

    今天晚了点,但是作者更了个小肥章,三千字呢,是不是很勤快(*^__^*)

第643章 抱美人的辛苦

    已经是四更天了。

    进京后,赵子仪不便贴身保护梁心铭,又不放心她,于是就住在二进院,每到晚间,便领着蒋家几兄弟借着巡夜的名义,不定时地在宅子前后巡查。

    之前他已经查过一次夜了,然过了这么久,他偶然从窗户向后院看,发现梁心铭的窗户还亮着,不由皱眉大人怀着身子还熬这么晚?流年怎么也不劝?

    他在黑暗中站了一会,出来叫上值夜的蒋狂风,又在整个宅子里转了一圈。走到在三进院外,他问值夜的蒋家媳妇,里面可都熄灯睡了?蒋大风家的忙道,奶奶还没睡呢。赵子仪命她去告诉流年,早早熄灯。

    蒋大风媳妇忙进去催流年。

    蒋狂风敬佩地看着赵子仪做管家就要像石管家这样子,立了规矩,上下都要遵守这个规矩,这才威风。大东家不在京里,宅子里就奶奶一个女主子,自然要谨守门户,一晚上多查几次夜,完全应该的。

    流年得了师傅警告,急忙爬上炕,一言不发地开始收拾那些笔记簿册,强制打断了梁心铭。

    梁心铭急忙伸手去拦阻。

    流年不理她,手快地都摞起来了。

    赵子仪交代:别的事都要听大人的,唯有熬夜这个问题上,万万不能听,必须强制让大人按时睡觉。

    所谓按时,是指亥时前。

    今天资料刚拿来,梁心铭又看得出神,流年知道这案子很重要,生恐打搅了她,便没催。谁知梁心铭这一看就看到子时以后了,流年哪还敢由着她。明天赵子仪肯定要骂她不用心伺候,居然让大人熬这么晚。

    梁心铭郁闷地瞅着这丫头。

    流年心里振振有词,动作也强势,然梁心铭积威太甚,这么瞅着她,她觉得头皮发麻,垂眸不敢与梁心铭对视,又恐将资料年份顺序弄乱了,小心翼翼的。

    梁心铭道:“你就只听你师傅的话,就不听我的话了?”

    流年嘀咕道:“才不是。奶奶才不听话,怀着身子还熬夜。要是……大爷晓得了,还不知怎么骂人。”

    大爷,指的是王亨。

    很快,炕桌上干干净净。

    流年这才问:“现在要热水吗?还是先吃东西?”

    梁心铭道:“准备热水。不吃了。今儿吃多了,现在不想吃了。”一面说,一面手撑着炕几想起身。谁知她坐久了,腿都坐麻了,一时间居然爬不起来。

    流年忙上来搀扶。

    稍后,梁心铭泡在雾气氤氲的大木桶里,水淹没了圆润细腻的香肩,她舒服地叹息一声。自从恢复女装后,她只要有机会便要泡澡,享受身体放松的感觉。

    流年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