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南第一媳- 第2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亨心头升起奇妙的感觉,“张伯远是已故诚王的表弟?”先帝六皇子死后,被追封为诚王。

    靖康帝道:“对呀。六皇兄是张贵妃的儿子就是张太妃。张太妃是玄武王的妹妹。”

    王亨问:“那,为何诚王……”

    诚王横死他是知道的,但是他觉得必须再问一遍,要听靖康帝亲口说一遍诚王的死因。

    靖康帝叹道:“想是天妒英才。先皇诸位皇子中,数六皇兄天资最佳,相貌堂堂,人又热情明朗,观之如朝阳旭日……嗯,与爱卿有些像。朕明白了,为何朕与爱卿这般投契,因为爱卿有些像朕的六皇兄。那时候,朕与六皇兄最要好。父皇也最喜欢六皇兄,人人都觉得六皇兄是未来的储君,朕也这么认为。朕期待六皇兄将来登上大宝,封朕一个亲王当,平日也唯六皇兄马首是瞻……”

    王亨追问:“诚王是如何没的?”

    靖康帝道:“惊马!连人带马摔下山崖!”他之前扯得太多,被王亨一追问,一句话就解释了。

    王亨当然知道诚王惊马横死。

    他想问的是个中详情。

    他又踌躇,觉得不便追问。

    他本来是问张伯远和世子妃如何结亲的,结果却对诚王的死因追问不休,难免会让靖康帝起疑。诚王与靖康帝是好兄弟,又同是左相弟子,然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六皇子死了,靖康帝却登上大宝,王亨若追问,倒好像在怀疑皇上杀兄夺位似得。虽然他的确怀疑诚王之死有猫腻,却不能这么问。他也并不怀疑靖康帝,一来皇上当年还小,再者,接触各种罪犯多了,他总结出:一个人若做下恶事,是很难保持襟怀坦荡的,即便装得若无其事,人也会显得深沉莫测。靖康帝若杀了兄长,回忆往事绝不会这样平静。

    于是,王亨又将话题拉回来。

    他问:“诚王出事前,对黄姑娘表明心意了吗?张世子知道诚王喜欢黄姑娘吗?”

    靖康帝摇头,叹道:“没有。还没来得及。当年,六皇兄十六岁,朕才十三岁。少年的情怀总是单纯而美好。我们兄弟读书闲暇时,背着夫子评论京城的闺秀们。六皇兄便悄悄告诉朕,他喜欢才貌双全的黄姑娘,他见过她。朕便怂恿他去会佳人,还说要找张伯远一块商量筹划。谁知天意弄人,几天后六皇兄便出事了,根本没来得及对心上人倾诉。”

    王亨问道:“为何你们不告诉先帝,找人上门提亲?”

    靖康帝道:“六皇兄不想利用身份地位去得到心上人,那也太无趣。再者,告诉先帝,先帝也未必会答应黄姑娘的父亲只是太朴寺丞,官职低微,六皇兄是要做储君的人,先帝怎会让他娶这样家世的女子。”

    王亨纳闷道:“可是皇后娘娘……”

    靖康帝笑道:“对,朕的皇后家世也不显。这门亲是左相促成的。当年,朕在诸皇子中毫不起眼。左相对朕说,既做闲散王爷,娶一贤妻可受用终生,不用家世太显赫。故而他亲自向先帝陈述皇后种种品格。先帝对朕没什么期望的,便答应了这门亲事,为朕娶了陈皇后。”

    王亨听的出神,暗想:可是左相却辅佐你登上了皇位,难道只是运气好吗?还是左相一步步筹划的?

    这番话,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出口了!

    靖康帝见他没再问,自叹道:“幸而黄姑娘后来嫁给了张伯远,他又待她很好,六皇兄若在天有灵,也必宽心。”

    王亨脱口道:“这可未必。”

    靖康帝一怔,再停步问他:“爱卿何出此言?”

    王亨不答反问道:“皇上愿意心爱的女人嫁别人吗?哪怕这个人是自己最好的兄弟,恐怕也会介意。”

    靖康帝道:“爱卿说的也有道理,然六皇兄并未和黄姑娘定亲,甚至未曾定情,难道要她终身不嫁?”

    王亨:“……”

    他只是觉得这其中不寻常。

    靖康帝见他没词了,笑了。

    紧跟着又觉得他神情不对,并非被堵得哑口无言的情状,两道剑眉微蹙,似在沉思。

    他在想什么?

    靖康帝回想刚才对话,忽然一激灵王亨极擅刑名侦查,感触也极为敏锐,他这样拧眉思索,恐怕不是为了张伯远和世子妃的感情,也并非替六皇兄惋惜,而是在推敲六皇兄的死,否则,他不会有闲心管他们谁娶谁。

    靖康帝不是没怀疑过六皇兄的死蹊跷,先帝更不用说,当年派人将此事查了个底朝天,最终证明是意外。

    ********

    美女们,九月最后一天了,还有月票的快清仓吧,投给梁大人吧(*^__^*)

第381章 朕要重用梁心铭

    从做了皇帝后,他经历了许多的人事。往往一件看似平常的事件背后却隐藏着大秘密,一旦追究下去,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出一大批人。比如镇南侯叛逃案,竟然牵扯出福亲王谋反弑君的罪恶勾当;又比如王亨在江南,一查查翻了一批官员;再比如这次海盗案,也隐藏着大阴谋。

    这么一想,当年的怀疑再起。

    六皇兄之死真是意外吗?

    他隐隐觉得害怕,还心虚。

    为何要心虚呢?

    他不安地想:“朕又没有谋害了六皇兄。”

    可他现在是皇帝。

    原本该是六皇兄当皇帝的。

    他想,该查清当年的事,还六皇兄一个公道。六皇兄若是做皇帝,肯定会封他当亲王;他现在做了皇帝,难道不该替六皇兄查明死因、讨还公道吗?

    这么一想,那心虚不安的感觉没了。

    然这件事只是他的怀疑,并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更不要说证据了,无头无脑的要从何查起呢?

    他看向王亨,想:“既然王爱卿留意了,就交给他吧。”于是郑重叫道:“王爱卿!”

    王亨忙道:“微臣在。”

    靖康帝道:“朕虽贵为天子,实则一介凡人,才德远逊于历代先祖先帝。自继位之日起,朕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懈怠,唯恐辜负了先祖和天下百姓……”

    王亨有些莫名其妙:怎么忽然就慷慨激昂起来?

    那时,君臣已走到乾元殿附近,王亨眼角余光瞥见巍峨壮观的乾元殿一翘角飞檐,感受庄严了些,就听到

    “……朕依靠列位臣工治理天下!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赵寅三位世子亦是朕的股肱之臣;朕需仰仗左相右相等老臣,更需要王爱卿和赵爱卿这样的年轻臣子,不然朝廷后继无人。朕不会放过一个乱臣贼子,也不想冤屈一个忠臣良将。爱卿要替朕肃清吏治、辨明忠奸。望爱卿谨记!”

    王亨明白皇上的感慨从何而来了,正容道:“请皇上放心,微臣定将此案彻查清楚,让皇上辨明忠奸。”

    靖康帝点头,道:“朕命你:不论查到什么、涉及何人,都要追查到底,不必顾忌。”这是暗示他,若对先帝六皇子之死起疑,也要放手追查,不必顾忌了。

    王亨躬身道:“微臣领旨。”

    靖康帝直抒胸臆后,胸中畅快了些,又道:“你可知朕为何答应梁心铭在徽州修路?又命他主持?”

    那条路并非急需要修,不是迫在眉睫的工程,朝中大小事不知多少,他实在不必花心思在一条还没影的路上。

    王亨道:“微臣不知。”

    靖康帝道:“朕要用他!朕要重用能臣良将,兴盛大靖!”

    王亨怔住皇上如此看重梁心铭?

    靖康帝继续道:“朕要重用梁爱卿,又不能随意提拔他,只能让他多做事,立功,然后名正言顺重用!”

    王亨肃然道:“微臣明白了。这次让梁心铭和俞希文比拼,也是皇上有意为之吧?”

    靖康帝道:“不错!不磨砺,不足以成大器!”

    他看向皇城东方向,皇城东门外不远就是松山,松山上坐落着慈安寺,广惠方丈的话言犹在耳。

    梁心铭,他期待的良臣!

    王亨看着靖康帝,又喜又忧。

    喜的是皇上如此看重梁心铭,这对她非常有利;忧的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将来梁心铭身份公开,皇上会不会觉得梁心铭辜负了他的信任而不肯饶恕她?

    王亨最近每晚都在翻阅史书,反复研读玄武女将军的生平。玄武女将军也是受到莫大冤屈,然后女扮男装,投军从戎,最后立下大功,才得到当时的永平帝赦免欺君之罪。永平帝之后是英武帝,他更加别具一格,不但开了历朝历代所没有的先例,允许女子可以从军,还让玄武女将军正式参与朝政。有这样的先例,王亨怎能不利用!他想从历史中找出可以借鉴的地方,为梁心铭寻求一条生路。

    想必梁心铭也是打的这个主意。

    他们夫妻总是心有灵犀。

    王亨看着靖康帝,很想问他,对玄武女将军其人其事的看法,眼下若有一女子和玄武女将军一样,他会不会像他的先祖一样赦免她、重用她?

    可是,他不敢问。

    梁心铭正被质疑的敏感时候,他这么问,用意太明显了,难免不让靖康帝疑心真相,反弄巧成拙。

    他只能道:“皇上宏图大志,微臣感佩。微臣定竭尽全力辅佐皇上,开创大靖繁荣新貌!”

    他也要努力立功,人家立功是为了“夫贵妻荣”或“名垂青史”,他只要皇上能赦免梁心铭就满足了。

    一句话把靖康帝说笑了,“你就会说话。”

    君臣两个说说笑笑地往御书房去了。

    在乾元殿另一边,左端阳默立良久。

    他今日在文华殿当值。

    他知道靖康帝今天在御花园召见王亨赵寅等人,也清楚皇上的用心,皇上没叫他,他并不在意。他因有事要回禀,打听到那边散了,才往御书房来,便看见了这一幕。

    这一刻,他的心情很复杂。

    靖康帝是左端阳一手教导并扶持起来的帝王,左端阳看着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九五之尊,期间经历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