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的青春不迷茫-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住的酒店在巷子里,算是很有个性的设计师酒店,glowhotel。紫色的标志很远便可以看到。那种弄堂里的景色,绿色植物多得让人看不过来,忍不住不停地呼吸啊呼吸啊,和它们交换着清新。

    泰国的酒吧很有特色,慕名去了有名的酒吧,看了各式各样的人(根据彼此需求不同而去不同的酒吧,以及看不同的人)。酒吧里人挤人,分几层,随便看一眼就能看到国内认识的人,不过大家都装作彼此不认识的样子,毕竟泰国也是外国,虽然遇见的都是熟人,但还是要装出一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样子比较好。

    除了本地人外,外地人基本上没有单身的,不是一群朋友一起来的,就是已经找到了当地的好朋友的。总之就是,人人都能够手牵手向前走,语言或许都不通,但是一个人牵着另外一个人的手,两个人都挺落寞的。

    看到街头那些人,会有错觉,满世界都是寂寞的人。

    可泰国又是没有寂寞的国家。对,用阿暴的话来说,那些不安的情绪可能是孤单。

    耳塞里放的是蛋堡的歌,软软的RAP,一个接一个的押韵,短短的旋律,夹杂午后温热的气息,满眼的霓虹色彩,要了一瓶本地的啤酒,苦苦涩涩的味道,每个人都没有喝完。

    明天曼谷待一天,后天去芭提雅。

    “去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喜欢一个人带着相机沿着偏僻的巷子里走。说不上原因,只是觉得越偏僻的地方越能看到一个地方的真实,这和认识人一样。当人们都用惯性在处理生活中的考验时,只有突发状况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性格。种种认识结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完整的感知。”——2012/10/10

只是觉得经不起折腾

    最后一碗面还没来得及吃,他们就分手了。

    铺着木板的阳台,为他设计的大桌子和书柜,他都没好好享受一番,又围着静安区寻觅着有阳光露台的一居室,最后寻来的,只怕也是眼角余光瞟过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记忆中,我师父就是一个很爱哭的人,虽然,他也没在我面前多么的梨花带雨,可一旦他心情低落时,我就会很担心地问:你没有哭吧。

    我和师父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的FOXTOWN,他请我吃的是一碗越南米粉。

    我说他长得太像胡军,他很谦虚地追问:哪里很像,哪里很像?

    他的博客里写得最多的不是黄耀明林一峰,不是陌生的地点巧遇的故人,不是武汉小时候的不忍回忆和大上海毫无节制的挥霍,而是一次又一次搬家的念头和经历。在不大的上海城,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来来回回,像极了他的旅途,安定的生活像一直在旅途上,拖着行李箱,来一张潇洒的背影。

    客户给我的已经敲定的商业案里,仅有的知名媒体人士的评委名单中赫然写着他的名字。他们把他当做大上海的指标,以至于连我看了也很兴奋,直说这个人很有名,能请动他真是相当不错。

    他执爱酒。执爱喝了一些小酒后的微醺。然后可以絮絮叨叨地说上很多有趣的话,比起平时的他多了很多的活色。后来,每次和他相见,我们都约在酒吧,一瓶是不够的,两瓶只是凑合,如果朋友多了起来,怕五六瓶也是打不住。所幸的是,他还有几个同样执爱喝酒,却不怎么爱说话的朋友。CP老师和XY他们。以至于每次我出现,第一句话总是:现在的场子太冷需要我来搞氛围么?依然是只有人点头,没有人说话,但是那热热的心肠啊,真想让人和他们多喝几杯。

    在还没有和师父见面之前,我已经不下十次跟他通过电话,目的是想了解一下,我花一个月的工资究竟要买哪一款相机比较好,前提是能够和他拍出一样好看的照片——后来,在我的博客上也有人这样问我,我心里发出一阵冷笑,心想:小爷用的可不光是相机,小爷靠的是纯技术——估计当年的他也是这么在心里嘲笑过我吧。

    北京和上海,我们了解近况更多是从彼此的博客上。从他的字里行间,也算知道了他对这段感情的不舍,不舍也无法解决。这种感觉不是谁都能够明白。

    随着年纪渐长和责任渐重,以前我们犯过的那些错误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换在几年前也许毫不顾虑就决定了,而现在思前想后,最终放弃了眼前那段美好。外人以为你明事理,其实你只是觉得经不起折腾。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另一半变得越来越好,而是我们越来越宽容。所谓一见钟情是见色起意,所谓天长地久不过是权衡利弊。长大的我们做的任何决定,必定是经过了万般辛苦的挣扎,谁的青春都经不起挥霍,何况要连累别人呢。

    想起以前的签名档“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

    如今,拖着全部的家当走在寂寞的江苏路上,即使仰面蓝天,满布阳光,眼角也很容易折射出光芒。

    哭多了,别人就不相信眼泪了,眼泪最好还是留给自己。

    我是多羡慕他能做出这样的决断,想起以前那个毫不瞻前顾后的自己,也只有那些被我伤害过的人记得起来了。

    要命的是,两年之后,师父的这段感情又重修于好。这两年,彼此都走了一些弯路。后来,又走到了一起。由此看来,在感情中,习惯才是稳定最大的功臣。他们终于结束了租房,懂得生活,在浦东买了房,再谈起过去的种种,师父很淡定,挥挥手,就当是年少的无知。现在正在看这本书的你们,一定要记住,如果你和一个人在一起已经成为习惯,继续走下去,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有句话忘了是从哪里看到,感情的开始就是一颗沙粒进入贝壳的开始,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沙粒才有可能成为一粒珍珠,叫做幸福。

    ——2012年7月15日

能成为密友大概总带着爱

    “能成为密友大概总带着爱”。

    粤语歌总能够用简单的词唱出复杂的情愫。

    有些情感能引起万人合唱,有些表演能让人泪眼婆娑,我喜欢这样的情绪,十几个人坐在KTV里静静地看着一出淡淡的MV,一言不发,每个人都从中记下他们看到的话,而我,从中选取了上一句“能成为密友大概总带着爱”。

    虽然,对我而言,密友概念已经很多年不再提起。有时候看以往的日志,那些常常出现的人名,那些在聚会上常常拥搂在一起的人,以及当着媒体当着陌生人当着普通人面说过的那些:“我们要一辈子在一起”的那些话,早已成为羞辱自己的资本了。

    “好聚好散”是对夫妻说的话,想不到如今却也可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感情。

    后来,我一个人经历了很长很长的黑暗的时光,工作,写作,然后再工作,偶尔放纵。

    从鼎盛的氛围中脱离,独自成为一个孤独的人,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可耻的事,连我自己也这么看。

    以前看尹珊珊同学写的女同学之间对彼此的排斥,入木三分。

    其实任何人之间都一样,因为他们足够相爱,所以他们有足够手段去伤害你。

    我知道我被隔离过,从一群人轰轰烈烈的聚会,到一个人上班下班。

    我也被别人背后指责过,不说千夫所指,起码也是众叛亲离。

    我还被形容得一文不值。要知道,了解你的人伤害起你来,会让你更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也确实就是不过如此了。

    所以当我看到章子怡泼墨门时,那些详细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情节,老友之间的恨意贯穿始终,以前那些说过的话,挽过的手,亲过的额头,相亲相爱互相保护的那些话,就像是一个笑话,让懂得羞耻的人更羞耻。

    我选择了闭嘴。进行了这几年的自我修炼。

    既然你比别人更懂我,比别人更了解我,比别人更在乎过我,所以你伤害起我来也是不择手段的。我自然也很了解你,我看过你在我面前对别人的鞭挞,我自然知道自己总会有这么一天落得这样的下场,虽然到今天为止,我也没有反驳过一句话。因为我知道,那样做的话,所有的人都难堪,而我们的人生也就变成一场闹剧了。

    我不想破坏你。更不想破坏自己。

    花了多年的时间,结识了你们这些朋友。走的走散的散,连我自己都对朋友这个概念抱有疑惑了,不再会坦诚以待,不再会肆无忌惮,那就都发乎情止乎礼吧。

    后来,陆续遇见了一个,两个,三个和我们曾经类似的人。

    和我们类似的是,他们对友情有极度的向往,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都知道体谅包容和控制情绪。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对你的好友大放厥词,你会做何反应???”这个问题很多人回答过。有人会说“咱们换个话题。”有人会说“对不起,我有事情先走一步。”我的选择是能解释就解释,不能解释就往自己身上揽,他和我是一样的人,既然我们能坐在一起,他就不会太糟糕。而出于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我也是多么需要朋友这么对我。

    也许,因此,我得罪了一些人。事后,我也发现有些人并不值得我这样的对待。但是我从未后悔过。因为那样的我,才有现在的这些朋友。

    然后,才有了我的第一部电视剧《离爱》。

    E因为开车喝不了酒,然后找了个垫背的司机来,和大家又放开了喝。

    G在夜深人静时发来壮志雄心的短信,说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M想了想突然说:我们肯定会红的。

    L一夜未合眼从片场赶回来也要参加我们的建组仪式。

    众人的前辈K第一次见所有人还穿了西装打了领带。

    两位投资人更是对一切充满了信心。

    就像大家说的“所有人因为信任而聚在一起,并不代表了未来的我们会有多么成功,仅仅是证明了我们在一起就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