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58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厉害了,前不久黄一凡的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大卖8000多万册,这才几天过去,他就直接进入教育部,这上升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不过也是,十万个为什么本来就是一部极为经典的科谱作品。黄一凡能写出这样的一部作品,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来说,实在是功德一件。”

    “是呀。听说十万个为什么一出,不少少年儿童的智商都提高了2分。”

    “我靠,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是真的,如果是假的,你以为教育部会去请黄一凡吗?而且,这一次教育部似乎还铁了心的要改变原来的基础教育模式,准备推出一套全新的蒙学计划。”

    “蒙学计划,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按我的理解,蒙应该是蒙昧,蒙学的意思应该是启蒙之学的意思。”

    “启蒙之学,这计划牛逼了。”

    “是呀,之前一直对国内的教育很无奈,即对他持批评态度,但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这一次教育部请了黄一凡,说真的,我很期待。”

    “呵呵,不止是你,我也期待。”

    蒙学计划可是吸引了很多关心黄一凡,关心国内教育的人士。

    他们即想看到黄一凡在《十万个为什么》之后还能写出哪些作品?

    他们也想看到所谓的蒙学计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

    当然,他们更想看到的是黄一凡能够给一潭死水的国内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

    看来,是时候推出《声律启蒙》了。

    从教育部回来,黄一凡便开始准备《声律启蒙》这一部作品。

    这一部作品黄一凡很早的时候就想推出,不过,当时一直没有什么机会。

    如今与教育部合作,那么,这一部《声律启蒙》便是黄一凡主持的蒙学计划第一部作品。

    【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是一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其实就是教大家怎么写对联,写诗,写文章。虽然对联与诗现在基本上不用,但是,写文章仍然是现代语文的重中之重。

    那么,文章要怎么样才好?

    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文章要怎么训练,同样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标准的教学方式。

    不过,《声律启蒙》却很好的给了少年儿童在写文章方面的指导。

    正如声律启蒙第一个东音开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他不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同时还进行了押韵。当然,这不是最为关键的。关键的是,他所带来的意境。而最为出彩的,则是声律启蒙将如此一个非常复杂的写文章的方式,却是用歌谣诗词的方式教会了众人。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了。

    放到声律启蒙这里,同样是熟读声律启蒙三百遍,天下就没有难写的文章。

    当然,这只是声律启蒙表面上的意思。更为深入的研究,你会发现。其实声律启蒙不仅仅是对于声律上的启蒙,他在培养声律的同时他还融入了无数的历史典故。一方面学子在学习了声律启蒙的同时,另一方面他也掌握了灿烂的历史典故,可谓是千年以来极为经典的一部启蒙之作……

    不过,虽然声律启蒙无比的经典。但到底还是前世的文章,而且这样的启蒙作品与现代的启蒙作品并不太一样。所以,黄一凡并没有通过教育部直接将这一部书籍印发成册,强制性的推广至全国所有的小学生或初中生。

    声律启蒙符不符合这个世界,声律启蒙对于少年儿童有没有帮助,一切还要现实检验。

    所以,在印发之前,黄一凡便先将声律启蒙发在了青年报与自己的微。博当中。

    他想看一看,这一部启蒙之作出现之余,大众对于这部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凡响?

    当天下午,青年报与黄一凡自己的微。博第一时间便将声律启蒙第一节的内容发布了出去。

    只是,很奇怪的,不知道众人是误会了黄一凡的意思,还是没有明白声律启蒙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声律启蒙第一节发表出来之余,却是并没有收到多大的凡响。至于原因,还是原来的。

    这个“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的东东,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有,这个“一东”是什么意思?

    是的。

    不管是少年报刊登出来,还是微。博上写着《声律启蒙》第一节,很多人对于这一段话都表示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虽然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诗句写得很美,写得很有味道。但大家都知道黄一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诗对于他来说只是家长便饭,又如吃饭喝水,信手都可以写得出来。所以,这诗词写得怎么样根本就不需要多说。“云对雨,雪对风”虽然写得很有意思,但比起黄一凡之前写的一些诗词来说,也并不算有多出彩。

    那么,问题来了。

    黄一凡到底写这一些诗是做什么的?

    让大家念念的?

    这看起来倒有可能。

    这诗念起来朗朗顺口,很有诗意,没事念念看上去也很不错。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既然不可能,那么,黄一凡写这样的诗是做什么的?

    拿来显摆的?

    显然更不是。

    或许早些年黄一凡的确这样做过,而且还很嚣张的这样做过。但以前是以前,现在黄一凡已经成为了教授,已经登堂入室,已成为大家的人物。不管是心态,还是性格,更或是人品都到了一个极为巅峰之境,显摆之类的早就看淡。

    那么,到底这诗写出来是做什么的?

    开始的时候,一众人等怎么也猜不到。

    直到当黄一凡连续三天更新了“声律启蒙”之后,一众人士终于明白了这诗是什么意思。(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二章:大雅之堂

    “哈哈哈,各位,我终于明白黄教授写的诗是什么意思了?”

    有粉丝大笑一声,说道。

    “什么意思,难道,这不就是一首诗吗?”

    “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首诗。”

    这位粉丝说道:“而且,这还是一首写得很美,意境很悠长的诗。但是,这只是他的表面。大家看一看,这首诗的格式非常有特色。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难道大家没有想过,黄教授不仅仅是在写诗,而且还是在教我们如何写诗。”

    “教我们写诗?被你一说,好像还真是。”

    这位粉丝一说,其他人士一拍脑袋,一下子醒悟过来:“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我说呢,这么强的对偶手法,怎么会仅仅只是一首诗呢。”

    “大家再看,这首诗不仅使用了比较明显的对偶手法,同时,对于声律,也是严格要求。大家看到了没有,这个标题写的是一东,东是什么?东其实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他取的是东的韵母发声,也就是说,这一首诗的押韵都是与ong结束。”

    “原来这个一东是这样的意思,还有吗?”

    “当然还有,再来说一说格式。我们知道我们的诗词对联一般很注重格式,一个字就对一个字,两个字就对两个字,三个字也要对三个字。如果格式不一,那么就会失去诗词的美感。而此前我们学习诗词格式都比较困难,哪怕我们知道格式,但我们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可是,这一首诗却是用举例的方式,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七字对,甚至是十一字对,一一为我们写将出来,简直像抓着我们的手,亲自教我们一样。”

    “这这这……这首诗简直是绝了。”

    有听众已然惊叹的说道。

    “何止是绝。这首诗可不仅仅只是教我们诗词,教我们格律,他在诗里面还在传授我们一系列无比有内涵的典故。”

    “典故,我怎么没看出来,这首诗里面有典故吗,好像没有吧,这诗就像唱歌一样,并没有发现什么典故。?”

    “呵呵,你再仔细看一看。就拿这一句里面的三尺剑来说吧,这便是一个典故。三尺剑的典故出至于汉高祖刘帮,当年刘邦斩白蛇的时候说了一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也,这便是三尺剑的出处。还有,后面的六钧弓同样是出至于一个典故,春秋传记载,颜高之弓六钧,一钧相当于现在的30斤,六钧就相当于是180手,你能想,180的斤的弓是什么样的概念,意思是形容这弓威力很强,并且与三尺剑对应。再来说说广寒宫……”

    “好吧,别说了,我服了,我祖宗十八代都服了。”

    一首诗,不仅写得让人拍案叫绝,更为难得的是,他还用作示范一样教会所有人去写作。

    这样的一首诗,早已超过了普通一首诗的地位。

    这样的诗,已经不能说是诗了。

    这是学问。

    这是传世的大学问呀。

    而有眼光看出这诗的不凡之处者,又何止是黄一凡的粉丝。

    对于很多学子的家长来说,当他们读到黄一凡写的这一首诗之后,整个人激动的都说不出话。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看着黄一凡微。博上写的词句,一众家长喃喃自语。

    一东,二冬,三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