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1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邦,也是个最好不过的例子。
    就在赵风一个人闷头胡思乱想,甚至因为赵雨的新寡身份,联想到了她的原夫家之时,一个体型瘦小的少年大踏步闯进来,叫道:
    “大哥!前几天的那伙黄巾,正在向我们这里前进,距离已经只有十多里了!”
    “黄巾?”
    赵风烦恼的抓了抓头皮,厌恶的说道:
    “这种时候,这些家伙也来凑什么热闹?”
    “大哥!不是的!那些黄巾,摆出的架势,非常奇怪……”
    少年大声的分说着。这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年幼的赵云。
    “慢着,黄巾……”
    赵风突然间灵光一闪,霍然长身而起,叫道:
    “是他,一定是他们!”
    一边在屋里转圈,赵风一边在心中盘算起来。
    ——这些黄巾军,必然就是整个事件的幕后操纵者!
    ——好得很!为了逼迫我赵氏一族,居然出如此下策……
    “三弟,被甲,点兵!”
    被叫到的赵云有些不明所以,问道:
    “大哥,点兵干嘛?难道去对付那些黄巾军吗?”
    “不错!叫上大伙儿,去与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干上一仗!”
    赵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哥,不会?……
    就凭我们赵氏的一百多号人,怎么可能是黄巾的对手啊!”
    赵风从屋里取出一支精心制作的长枪,抛给赵云,说道:
    “就算打不过,也要见见血!要不然,被这些黄巾军设下的计谋成功的话,我赵氏在真定还能有立足之地吗?”
    赵云虽然一向敬服大哥的能力,这一刻,也依然觉得大哥的做法有些荒谬。
    “可是,大哥,用我们赵氏这一百多人,去对付人家一、两千人,怎么看也是个‘死’字啊!”
    “大哥不会鲁莽的。可以联络甄家……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一千人?”
    “不是一千人,是超过一千人,大哥!”
    “……这些,都是黄巾?”
    “是啊!某远远的看过去,大概都是精壮的老兵呢!”
    “当……”
    一副玄甲,从赵风的手中跌落。
    “……怎么会有一千人的骑兵?就算是郡将1手下,也凑不出如此强大的一支骑兵啊!?”
    赵风这话不假。就算常山太守找得到这般许多的精锐骑士和战马,也养不起他们。要知道,自从黄巾起义以来,真定县,以至于整个常山郡,就再也没有收取到足够的税赋了。
    不过,赵云的回答,很快将赵风这种听话听一半的误解,纠正了过来。
    “不是骑兵,是步兵。不过,以某的观察,那些黄巾步兵,都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一个个眼神里都带着杀气呢!”
    赵风突然间全身冷汗直冒,强装镇定的对赵云说道:
    “这些黄巾,可有敌意?”
    “不像……”
    听到这两个字,赵风心里长出了一口气,腿脚一软,几乎就要跌倒。幸亏赵云眼疾手快,扶了一把。
    “不过,奇怪就奇怪在,这些黄巾,居然披红挂彩,好像要迎亲似的?大哥,这些家伙,不会是……来迎娶雨姐的?”
    赵风狠狠的瞪了赵云一眼,却没有开口。不过,当他想到赵云所说的这种可能性时,就越发的感觉到心烦意乱了。
    ——这些该死的黄巾军,到底是要做什么?
    ——难道,只是那个渠帅见色起意?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概也只能牺牲一下雨儿了……
    抱着这种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侥幸念头,赵风组织起坞堡中所有的男丁,足有两百六十余人,准备好武器盔甲,登上坞堡的墙壁,来作壁上观。
    天平军前进的速度,明显超过了赵风的估计。比赵风预料中的时间,整整早到了半个时辰。
    这样的行军速度,让赵风对三弟赵云先前的侦查,很是怀疑了一番。但是,当赵云的侦查被确定无误之后,一股寒气,从赵风的脚底板油然升起,直冲他的脊椎骨!
    要知道,赵风原本是“护匈奴中郎将”臧旻部下的骑兵屯长。当年,他曾经跟随臧旻,征讨鲜卑大王檀石魁,却在落日原一役中大败而归。
    由于战败,参与征讨鲜卑部落的三名汉军将领,都被槛车押送到雒阳,下狱问罪。赵风也由于这一次大败,被削去了军职,不得不打道回家,当起了乡间的小地主。
    也正是因为过去的从军经历,赵风的武艺兵法在乡间算是个出众的,这才能在黄巾军起事以后,成功的将家乡的乡人组织起来,建立了如今这座可以存身的坞堡。
    作为一名拥有多年军事经验的老兵,赵风的军事才能,也许算不得有多高。但是,对于判断一支军队是否精锐,他还是有些把握的。越是精锐的队伍,行军的速度就越快。这一点,是军中的常识之一。
    只是,根据赵风亲眼所观察和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的结论,却是他心中最不愿意出现,也以为最不可能出现的那种情形。
    ——精兵,绝对是精兵!
    ps:1汉时的一郡太守,手握兵权,可以统帅郡国兵,故而也被称为郡将。



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
    ——精兵,绝对是精兵!
    也许比不上当年“护匈奴中郎将”臧旻麾下的两千直辖甲士,也许不如汇集了大半个大汉精英的北军五校。但是,眼前的这些黄巾军,实力绝对超过了目前常山国国相1手下的那数千郡国兵!
    ——有数千精锐士卒,又有前几天见识过的,武力犹在二弟之上的数员猛将,这些黄巾军,绝对是赵氏所不能够招惹和激怒的……
    考虑到己方坞堡的防御能力不能算强,在心中定下了基调后,赵风果断下令,让赵氏族人将装备的弓弩先放下,决不可射出第一箭。但是,在对方的意图还没有被弄清楚之前,赵风根本无法决定,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气势迫人的黄巾军。
    幸好,对面的黄巾军,看起来也不是来打仗的。虽然每个战士都披上战甲,手持刀枪,却在萧杀之中,偏偏透露出几分喜气。
    当天平军全军到达距离赵氏坞堡三百步开外,便停止前进,开始修整。不过,很快的,有几辆透露出几分喜气的大车,载着看上去极为丰盛的礼物,在一名极有威严的儒生士人带领下,离开天平军的行列,向着赵氏坞堡继续前进。
    大车一共有五辆,载着各种布帛、酒肉、干鲜果品,还有大堆被串好的五铢钱。为首的儒士,手中也没有空着,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中,正是一只还活着的大雁。这番架势,越发让赵氏诸人确认:
    ——这些黄巾,真的是来抢亲,哦不,是来求亲的……
    见到这番架势,有一瞬间,赵风的脸上,泛起一阵鲜红。不过,很快,这种混合着愤怒、无奈、惶恐的情绪,就被他强行的压制下去了。
    事实上,那些黄巾军的态度越是恶劣,赵风反而心中会越是轻松。反而像现在这样,黄巾军越是和气,越是讲究礼仪,赵风心中的惶恐就越大!
    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坞堡门边的那名儒士,将手中装着大雁的托盘,交给身后的一名侍从,对着赵氏众人,深施了一礼,朗声说道:
    “天平军程昱,前来拜会!”
    ——开门,还是不开?这是一个问题。一个事关整个赵氏,生死存亡的问题。
    只犹豫了一秒钟,赵风就做出了决定。根据他在战场上得出的经验,即使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比始终没有决定要好。
    两片外面包裹着薄薄铜片的加厚木门,被赵氏族人,从内部打开了一半。见到门后,脸上警戒神色浓厚的赵氏族人,程昱不动声色,接过大雁托盘,对随从说道:
    “你等诸人,都在这里等待。仆与赵堡主谈完,自有发落!”
    说罢,程昱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在赵氏族人们沉默的注视下,走进了坞堡。
    随后,坞堡的大门关闭了。
    对于程昱这个突然被渠帅看重的儒士,天平军将士们一直以来,都并不太在意。不过,当程昱犹如闲庭信步般,走入敌我未分的赵氏坞堡中时,这些向来对文士没什么好感的敢战之士,终于对程昱表示了几分敬佩之意。
    是的,仅仅是几分敬佩,而不是担心。
    天平军将士与程昱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到达会为他担心的地步。
    所以,真正论起来,最为担心程昱安危的人,居然是天平军主帅张狂。
    张狂对程昱安危的担心,反而在程昱本人之上。
    程昱是一个自信,果断,有主见,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的谋士。他虽然主要专研儒家的“春秋决狱”2之道,却深得汉朝士人“儒皮法骨”3的精髓。此刻的程昱,心中胸有成竹,根本不需要“担心”这种无聊的东西。
    在一间颇为宽阔的草堂里,程昱见到了目前赵氏一族的主事人——赵风。
    “我赵氏与太平道向来和平共存,彼此互不相犯。如今太平道大军在侧,足下可有教于我?”
    赵风的礼仪很恭谨,问话却毫不客气。
    不过,这点儿诘难,完全不在程昱的话下。
    “无他,仆等主公有喜,三军踊跃庆贺,意欲共沾些喜气罢了。要说起来,倒是赵堡主无礼,好事当前,族中居然不见一点儿喜气,却是可怪?”
    赵风顿时涨红了面皮,想要发怒,却想到形势比人强,只得恶声恶气的说道:
    “某却不知道有何等好事,还望赐教!”
    程昱环顾四周,微微笑道:
    “还请摒去左右。”
    ——与这臭酸丁说话,还真是费脑子!
    赵风作为一个从军多年的老资格战士,自然极为不习惯士人之间的那种文绉绉交谈方式。每次说一句话,还要他在脑子里转换一下。不过,风俗如此,赵风可不愿意被其他士人给看扁了。即使这个士人,是从属于黄巾军一方的。
    “你们先退下!”
    虽然眼前的黄巾使者,身高八尺有余,看起来极有压迫感,赵风却丝毫不觉得自己单独一人,对上此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