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大中华198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警大中华1985- 第3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系。在伊拉克实施大规模撤军之前,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继续进行军事行动,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迫使萨达姆下台。
英国首相梅杰也表示,伊拉克提出的撤军建议包括了许多无法接受的条件。如法国、中国、沙特等相关国家也以不同的层次和声量,发表了类似的见解。
与此同时,多国部队空中力量仍继续对伊军的炮兵、装甲部队、化学武器库、飞机掩体等军事目标实施大规模轰炸,给伊军和萨达姆政权施加更大的压力。
世界上不是所有国家都站在多国部队这一边的,很多国家同样出于人道主义和世界和平的立场,在积极斡旋海湾战争的结束。
奥地利提出维持海湾和平的5点建议,即: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对话,以增进不同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和宿怨;召开中东国际会议,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在中东设立类似欧安会的机制;召开中东裁军会议;在世界范围内限制武器出口。
以上的一些建议确实会富有建设性,但是国家之间利益不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本身就不易调和,想要在中东设立统一的欧安会型机制,本身也缺乏合作基础。再一个就是要求限制武器出口,对于奥地利这样的国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中美苏英法等国那就是很大的问题了,自然不可能获得世界大国的背书。
同日,苏联为结束海湾战争又提出了4点建议:1。为迅速实现和平,伊拉克不加任何先决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2。苏联支持保持伊拉克的国家结构和边界;3。苏联反对针对伊拉克的所有制裁,包括针对萨达姆?侯赛因本人的任何惩罚性行为;4。所有其他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将通过谈判解决。
对此,美国做出了反应,虽然这些条件与美国的本意相去甚远,但苏联的面子不能不给,所以其态度也出现少许松动,对伊拉克撤军提出5个条件:1。伊军在4天之内撤出科威特;2。伊拉克放弃入侵科威特时带进科境内的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3。要求伊拉克立即释放多国部队战俘,包括释放伊拉克入侵科时扣押的2000多名科威特士兵;4。要求伊拉克公布其在科境内埋设的地雷位置;4。要求伊拉克公布其在科境内埋设的地雷位置;5。要求伊拉克接受联合国为解决海湾危机通过的12个决议,而不仅仅是要求伊拉克执行撤回到战前位置的第660号决议。此外,美英一致主张战后对伊拉克实行武器禁运是必要的,并对伊拉克今后石油资源的开采实行国际监督。
这些条件中,除了无条件撤军,其他对于伊拉克也是基本难以接受的,什么放弃大量武器,武器禁运、油气开采被卡脖子,要是答应了这些条件,萨达姆政权也就完了。
鉴于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紧急乘坐红眼航班飞抵莫斯科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一次两小时的会晤,双方达成有关撤军的8点协议:1。伊完全和无条件地从科撤军;2。停火后第二天开始从科撤军;3。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撤军;4。在伊从科撤出2/3军队以后,国际社会停止对伊拉克的制裁;5。撤军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伊拉克的各项决议失效;6。停火后,双方立即释放战俘;7。在联合国的主持下,由安理会委托非参战国监督撤军;8。双方继续商定有关撤军的细节问题。
苏联与伊拉克的这8点协议平心而论已经是比较合理的停战出路了,虽然一些细节上还存在修订的空间,但难以接受的东西已经基本上被刨除了。
但是这样的协议却使美国陷入了尴尬境地。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地面进攻部署业已就绪,发起进攻的日期已定在数日后。如果接受了这份协议,沙漠风暴发起的空袭就失去了意义,数十万准备好的地面部队立刻无用化了,只能打道回府,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政治资源,却无法得到所需的胜利以及声望,局面难以收拾。接受这一协议毫无疑问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失败,甚至齐一鸣本身也是无法接受pla在这个时候退出的。
然而,苏伊八点协议是海湾危机以来伊拉克所提出与美国要求最接近的协议,美国又不能置之不理。老布什紧急召集内阁和智囊进行讨论后,冒险抛出了一项包含7点内容的最后通牒:1。伊拉克必须在三天后中午12时(美东时间)开始撤军,一周内完成。任何拖延即被视为未达到联合国安理会第660号决议关于伊立即撤出科威特的要求。2。在开始撤军的48小时内,伊必须将其军队全部撤出科威特城,让科合法政府立即返回。伊必须撤出其在科沙、科伊边境包括布比延岛、沃尔拜岛,以及科威特鲁拉油田的所有防御力量。3。在7周内伊军必须按第660号决议回到去年8月1日以前位置。4。伊必须与国际红十字会合作,释放所有战俘及第三国侨民,并在撤军开始后48小时完成。5。伊必须移走所有爆炸物,包括布设在科威特油井的爆炸物,并提供其在地面、海上所有雷区的资料。6。伊必须停止使用防空炮火以及在伊、科上空的所有飞机活动。7。伊必须停止一切针对科公民和财产的破坏性行动,释放所有被关押的科威特人。
对此,苏伊又立即提出了一个6点协议,算是对美国条件的一番讨价还价,不管是伊拉克还是苏联都多少有些天真地认为,美国提出的条件是真诚的,战争可能马上就会停止。其内容是:1。伊拉克同意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660号决议,立即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出全部军队,回到1990年8月1日前的状况;2。陆、海、空全部军事行动停止并在停火后的第2天开始撤军;3。撤军将在21天内完成,从科威特撤退将在规定期限的头4天内完成;4。从科威特撤军后,联合国安理会所通过决议的基础已不存在,因此,这些决议将停止执行;5。停止军事行动和实现停火后3天内立即释放遣返全部战俘;6。停火和撤军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由观察员或维持和平部队执行。
本质上这些内容与美国的通牒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在细节上更富有操作性,因为美国通牒在时间上过于紧张。但是,美国政府实际缺乏诚意,对于这样的新协议无意接受,仍旧坚持之前提出的通牒内容。
事实上,美国的最后通牒虽然比苏伊最后一版的六条协议严苛了一些,但只要伊拉克接受,具体实施中出现了一丁点延误,并不会被抓住痛脚,因为美军如果这么做了,会对于其形象大为损害。美国政府根本未做好伊拉克接受最后通牒的准备,一切的行动实际仅为迎合国际社会的一种姿态,目的却在于让萨达姆不能接受而最终走向战争。
最终不知出于怎样的想法,萨达姆忽略了美国的通牒,在美国人的担心受怕中,最后通牒的日期到来了,沙漠军刀行动正式开始。


 第412章 412 沙漠军刀(上)

沙漠军刀行动正式展开,多国部队苦心经营了许久的大规模地面战斗正式打响。在沙漠军刀行动中,中国陆军分配在了不同的攻击方向,原本在第二东方战区的310师联合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和阿拉伯联军走东路,127机步师在中线与美军第七军及英国第一装甲师协同作战,西路则是113机步师与法国第六轻装甲师和美军第18空降军。
战斗一开始是在凌晨4时爆发的,中线按兵不动,而东线和西线几乎同时进兵。
在东线战场,美军陆战队第一师从科威特南部边境以西的“肘部”阵地,向科威特境内的伊军发起突击。整个东线其实是施瓦茨科夫计划中牵扯伊军吸引力的重要一环,伊军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多国部队希望夺回科威特的领土,所以最近便的东线战场才是重心。但实际上施瓦茨科夫还是相当有战场战略见地的,他玩的是相当老套但有效的声东击西战法,东线虽然确实有突进任务,但实际上他在西线和中线准备的更大规模的部队,才是会要了伊拉克军队老命的杀手锏。
根据作战计划,美第18空降军的任务是突入伊境内约260公里,到达幼发拉底河,切断伊拉克沿8号公路至巴格达的交通线,孤立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区的部队,协同其他部队歼灭伊军战略预备队,共和国卫队。美第7军担任战区的主攻任务,其主要目标是歼灭以装甲部队为主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根据计划,该军的进攻方向与第18空降军平行向北,直插伊拉克纵深,然后挥师东进,与第18空降军协同包围并歼灭伊共和国卫队各师。
在地图上,西线和中线就像是两记平行且保险的左勾拳,直接打在伊拉克防御比较薄弱的肋部,然后一个有力的回收,就将伊军最大数量的科威特驻军给完全封死。
东线战场上,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完成从西的突击后,正面主攻最为艰险、集中且坚固的防线的是协同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行动的中国陆军310蓝军机步师。考虑到310师相对第一远征军装备还是重型化很多,而且之前的海夫吉战斗中也证实了310师虽然成立不久,但也是能打硬仗的队伍。
伊军在科沙边境上构筑了严密且复杂的防御阵线,是由各种防御工事、堑壕、铁丝网和雷区组成的,对于多国部队来说是相当大的一个麻烦,更不用说伊军在此残留未被空袭完全击溃的部队,还在顽强抵抗着进攻的多国部队。
几乎是310师刚开始突击的时候,就遭到了伊军第一道防线上的顽强抵抗。当然这种顽强也是要分场合的,如果放在一战时期,绝对是令人头皮发麻的防御战对抗攻坚战,但是面对重装化的310师,这种顽抗其实并不太难以化解。
沙漠风暴持续一个月的空袭使得伊军的重武器损失严重,即便是保留下几门火炮,也很难凑齐他们所需的弹药和其他补给,所以在310师正面攻击的时候,那些工事虽然在不断地反击,可是基本上使用的武器都是轻武器,偶尔有一些迫击炮和火箭筒之类,连一门中大口径的火炮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