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宋枭雄-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头的时候周原还有些不适,不过很快也就释然。他虽有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不过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不要说做,单单这话便是大逆不道的存在,何况便是在极力鼓吹平等的后世,大多时候那不过一句口号而已,人生的差距,其实很多时候在娘胎里便已注定。
  人总归是适应性的生物,待到在庄外遇到的庄户对他随意的问话都诚惶诚恐时,周原心里已是淡然得多。
  走在铺石而成的庄道,周原看着这方圆数里的广阔田野,省起自己便是这块地界上说一不二的主人,嘿笑间也略略有些飘飘然了。
  昨日回庄时,天色已晚,周原未来得及将庄子看仔细,脑海里的依旧是以前的记忆,但记忆终究对他只如纸上图片一般,哪里有他亲眼见到面前这片庄园的感受真实。
  站在周庄大门外,能清晰的看见两三里外的渡口,以及渡口对面滩涂苇荡间的王家新庄,渡口左侧处不出百米就是溧水与青河的交汇处,右侧便是宽愈百米的溧水河主道,将周庄紧紧的环绕其中;而沿青河两岸是在附近数十里方圆内不多见的、连绵十数里被茂密森林包裹的大小青牛山;在这片山野间,除去被开发成大片良田的山野外,其他沿河之地多被茂密的竹林覆盖,数千上万亩的竹林一直延伸到庄后的后山,与后山广袤的原始松林相接,看不到尽头——照理说这个地方自己曾经来过,不过与记忆中的景象出入太大。不说随处可见的茂密森林,便是这群山环抱的景象也与后世的记忆有些不同。
  或许是千年时光沧海桑田的演变所致?也或许也跟后世大规模的人类开发有关?
  那些都不去管,看着眼前两河环抱中被开垦出的广阔田野,周原大略折合估算了下:前后千步左右的长短,左右更是超过两千步的宽幅——就算保守的估计,也是三四平方千米的土地。
  就算依着后世的算法,也是超过六千亩的。
  当然,依着自己记忆中被严密保存在银窖里的田册所载,准确来说是六千八百余亩的田地。
  而这些现在都是属于自己一人的财富!
  但还不仅仅如此,在这个时代,不但是田地,便是依附田地而存的佃户,也能算得上是他周庄的私产。
  周庄上靠租赁周家田地而生的佃户有超过两百户,其中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有五百余人,总丁口一千四百余人,此外周家寄养在佃户家中的计有耕牛百余头,骡马驼马三十余匹——便是周庄本宅,除了管家、账房、前后院管事及护院头领外,还有丫环六人、杂役二十余人、护院二十余人,也常年喂养有耕牛十余头、骡马十余匹、猪近二十头、羊近五十只、鸡鸭两三百只。
  要知道周原之祖周瑞初到此地立足时,从没落庄主手中购得此地,那时的周家宅院占地才不过十来亩,田地也不过三五百亩,名下佃户还不满二十户,田地四周还多为杂草灌木丛生的荒滩野岭——那时的周庄说是穷乡僻壤的荒郊野地也不为过。
  而周家现在报给朝廷的缴税田地,只有区区的五百三十八亩,报给朝廷的丁口总数也只有少少的二十二户,一百三十九口——当然只要不是瞎子,站在周庄任何一处一眼看下去,便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那是糊弄人的鬼话。只是坐拥近七千亩田地后,再想想如此可怜的纳税数字,便连周原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略略一算,以各种手段瞒报下来未计入田册的田地达九成之多!
  除了这些田地绝大多数都是周氏父祖两代在最近数十年才倾力开垦出来的之外,也更得力于周家与秣陵乡豪陈、余、沈等族的联姻。
  毕竟在这皇权不下县的时代,瞒报新开垦的田产历来都是常态。而自神宗之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更是日渐式微,而且最近十余年来,秣陵数家豪族对各类县衙事务的控制越发达到极致。如此的瞒报比例当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当然,作为从江东豪族分析出的子弟,周家在江宁府中也有宅院,乃是当年周瑞从周族分立出来后所得。周族如今虽然稍有没落,不过在东南数郡依旧能算是有数的大族。当年周族分给周瑞的宅子,周原虽只有些如同纸片上见过的记忆,也知道是坐落在江宁繁华的乌衣巷,占地约有二十亩,是周氏先祖从一没落官宦世家手里买来后精心改建,前前后后的独立庭院足有七个之多,在繁华似锦的江宁城中,当然算不得什么。不过如此大的一个庭院,杂役婢女也是多达二十余人。
  再看看身后连绵上百里直到溧水尽头的群山,即使不过两三百米高矮,在江宁府左近也极为难得。周原心知虽然这时代的朝廷对无主的荒地荒山拥有名义上的所有权,不过实际上朝廷哪里有那么广远的触角?周庄依山傍水,就实际来说,后山之内的这些山野的资源都掌握在周原手中,每年也不用额外交什么赋税,如果周原愿意,他甚至可以将庄子后面数十上百万亩的山林全部纳入自己的庄子管辖,只要他有这个能力。
  当然这也只能是奢望,在如今的条件下,开垦林山极为不易,成本也居高不下,乡野间的豪族更愿意开垦那些相对容易些的河边荒滩,周原现在所拥有的田地都多半是来自与此,而且就算是现在,周庄范围之内还能开垦出的河边荒地也应该超过两三千亩。
  周原也默默算了算自家一年的开支:周家老宅五十余人的月银平日开销及年节打赏,加上江宁宅院的开销,每年支出大约六百两银左右,再算上周原每年生活及接人待物等等开销的两三百两银,每年的消耗达千两银,足能满足一两百户普通人家一年的开销了。
  不过周庄每年近七千亩的田租就能收粮超过七千担,值银达三千两以上,而缴纳给朝廷的各类赋税,相对而言只是区区的两百两银左右。即使今年因大旱而使得夏粮普遍减产,但若将所得米粮都换成银钱,周家今年也能有超过一千五百两银的节余。
  只是时人都有存粮的习俗,乡野豪族,坐拥庞大田产的各地田主更是如此,周家自然也不例外。周家老宅占地近五十亩,除去居住的几个庭院外,规模最大的就是占了近十亩地盘的三个大小粮仓。
  三个粮仓均分开建立,时人对粮仓的重视等同与基业,防火,防潮,防盗都做到极致,一个空仓,一个已经满仓,一个半满仓的巨大粮仓,总共存粮超过两万担,而最久远的存粮已经有六七年历史。
  便是积存了如此之多的粮食,周家数十年积累下来,银窖中的存银也超过万两。
  当然,为了保证存粮与庄子的安全,老宅也专门养有十来只狗,而为了防鼠,还专门养了十来只猫,而庄上的护院从来不会低于二十人。
  周宅经过两次扩建后,如今也是成为占地达五十余亩的乡野豪宅。因周庄靠青河一侧就是天然的采石场,如此依山而建的周庄修建得格外牢固:外墙均铺石为基,以青砖围建,高近一丈,厚超一尺;围墙外多植荆棘,围墙内则填土垫高到齐胸处。虽谈不上铜墙铁壁,但也非小小蟊贼或小股的山贼流匪能轻易攻破。
  周家的内宅建得比外墙更牢固三分,整个内宅比外院依山势高出近七尺,加上围墙,近两丈的高度,有两座粮仓都建在内宅之内,在内宅之上,还有一座坞堡将最后一座粮仓包围在内。
  周原曾听其父言:前朝末世,秣陵县虽远未及此时的地广人熟,也已经有人在此开荒种地。不过当时匪盗横行,时人便先筑坞堡。整个坞堡以条石搭建,占地近十亩,地势险要,背依山间险峻地形,周围密林难行,端的是易守难攻。若有百十敢站兵卒坚守与此,功寨者就算有千余众,在这难以展开兵力的地形下,也难短时间攻下。而后在周家三十余年的经营下,两次庄园扩建对坞堡都保留了下来。也是考虑到若贼寇攻破前面两座院子,庄内众人还能据坞堡坚守。
  站在周家颇有气势的大门外,周原看着庄子前呈梯形分布的广阔田野,再回头看看身后的庭院,心下感慨不已,不要说面前的这数千亩良田,单单就是身后占地五十余亩的山庄,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周原心中暗自估计,此时他所拥有的财富,算上所有的田产庄院等资产,折银怕是能接近十万两之巨!
  当然,对比沈、陈、余、王等在秣陵扎根百余年的世家来说,周原还是远远不如——不说世宦之家的沈族,也不说垄断一县丝绸茶叶的陈氏,便是受其他几族排斥而式微的明山王氏,也是拥地近五百顷(宋时百亩为一顷)的豪富,加之暗中把持的私盐买卖,也远非如今的周原等比得了的。
  当然,在当世而言,这已经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财富。毕竟过去多年来,大宋朝的年总收入也就六七千万贯、三四千万两银的水平。
  年少而还未完婚的周原这秣陵县当真算得上是有数的贵公子,若不是他老爹在世时早早的为他许下婚事,说亲的人怕是早就踏破了周家的门槛,便是这样,想将自家女儿嫁入周家的秣陵富户也是多得是。
  就算是平日侍候周原的丫环,也有一个是陈家的旁支出身,与周原都能算是表亲,在周原不满十岁时,就由两家说项,由他的老娘拍板后进得周宅,只等周原与方氏正室成婚便会成为他的妾室,端正正的是秣陵县的钻石王老五。
  也难怪那伙山贼张口就要三千两的赎身银啊,想起前日在匪寨的一番经历,周原嘿嘿一笑:若不是自己能脱身出来,周家怕也只能束手将银钱奉上。毕竟比其他这家主的安危,那三千两银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既然自己能安然脱身,那又当别说。###第11章 好大地来头
  周原当然知道那伙山贼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不过也没料到能来得这么快。
  吃过早饭时,渡口处警戒的护院就回来禀报说对岸依稀有十几个骑马的汉子在打望,似乎不怀好意。
  周原哈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