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我能我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信我能我要-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了1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分期十年偿还贷款。随后,孙教授在报纸上做广告:“低首期支付,轻松每月支付,降价出售房屋。”一时间,打电话要求购房屋的人络绎不绝。最后,孙教授以25万元的价格、首付10万元、分期10年付款的方式,把这套房子卖给了一对没有多少积蓄的青年教师夫妇。除去归还同事的110000元借款、400元的广告费以及每月支付给银行的1900多元的贷款,现在每月进帐500多元,这难道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
    “孙伯伯,想不到投资赚钱会这么容易。”
    “是的,只要你的脑袋里有了投资理财的观念,让钱生钱就比较容易了。下面,我再给你介绍一下美国著名的投资理财专家罗伯特·清崎是怎样走上投资理财道路的。”
    ——清崎有两个爸爸,一个富,一个穷。
    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的光环,他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修完了四年的大学本科学业,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且在所有这些学校都拿到了全奖,后来当上了夏威夷州的教育部督学。
    富爸爸是他的好朋友迈克的父亲,他连八年级都没能念完,也就是说连高中都未毕业。
    尽管两个人在知识学历方面有天壤之别,但穷爸爸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临终只留下一些待付的账单;而富爸爸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为教堂、慈善机构和家人留下数千万美元巨额遗产。
    为什么两个爸爸在财务方面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就在于两个人对金钱的看法、理财观念不同。
    有趣的是,清崎从小就接受两个爸爸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的教育。
    穷爸爸总是用这样一套观念来教育清崎: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最好能继续深造取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有了高学历就容易找到一个安全稳定且薪水很高的工作,找到工作后要勤奋工作以寻求加薪和升迁,这样生活才会有保障。
    而富爸爸则这样劝告清崎:学校的知识并不能给予你面对生活的全部技能,尤其是理财方面。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那么再优厚的职业,也不能让你获得财务自由。富爸爸鼓励清崎学习赚钱的经营之道。
    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使清崎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他们之中谁会成功?谁会富有?应该听谁的?
    两个爸爸给他截然对立的建议,这在客观上使他有了对比和选择的机会。两个爸爸的两种观念实际上是富人的观念和穷人的观念的对比和选择,而这种对比和选择的结果决定了他的一生。由于两个父亲的观念对立,使他得不到统一的说法,他便无法简单地对这些建议予以接受或拒绝。他们观点是如此相悖,尤其在涉及金钱的问题上更是如此,这令他既好奇又迷惑,他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对他们的话进行思考。
    经过比较、分析,清崎逐渐意识到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中产阶级之所以总是在债务泥潭中挣扎,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金钱观念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从父母那里了解钱是怎么回事的。一对贫困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时,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同时也秉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方式和思维观念。要知道,由于家长的灌输,这些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形成了。
    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在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学校里仍没有真正开设有关金钱的基础课程。学校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的培训。这也解释了为何众多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们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一辈子还是要为财务问题伤神;国家岌岌可危的政府官员们,他们中有些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受过财务方面的必要培训。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清崎常常在想,当社会上有成百万的人需要医疗救助时该怎么办?当然,家人和政府会救济他们。可是,当医疗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用尽时又该怎么办?这并非是杞人忧天,如果我们继续把教子理财的重任交给那些由于自身缺乏财务知识,正濒于贫困边缘或已陷入贫困境地的父母的话,很难想象仅靠家人和社会的救济能够根治他们的“穷”病,实现整个社会的富裕。
    两个爸爸存在着很多观念上的差异,这使得清崎不得不对他们的观念进行比较判断。
    穷爸爸说:“努力学习能去好公司工作。”而富爸爸则说:“努力学习能发现并将有能力收购好公司。”
    穷爸爸说:“我不富的原因是我有孩子”;富爸爸则说:“我必须富的原因是我有孩子。” 
    穷爸爸说:“挣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险”;富爸爸则说:“要学会管理风险。”
    穷爸爸相信“我们家的房子是我们最大的投资和资产”。富爸爸则相信“我们家的房子是负债,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资,你就有麻烦了”。
    穷爸爸相信政府会关心你、满足你的要求。他总是很关心加薪、退休政策、医疗补贴、病假、工薪假期以及其他额外津贴这类的事情。他的两个参了军并在20年后获得了退休和社会保障金的叔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喜欢军队向退役人员发放医疗补贴和开办福利社的做法,也很喜欢通过大学教育继而获得稳定职业的人生程序。对他而言,劳动保护和职位补贴有时看来比职业本身更为重要。他经常说:“我辛辛苦苦为政府工作,我有权享受这些待遇。”
    富爸爸则信奉完全的经济自立,他反对这种理所应当的心理,并且认为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一批虚弱的、经济上依赖于他人的人。他提倡竞争。
    穷爸爸努力存钱,而富爸爸不断地投资。
    穷爸爸教他怎样去写一份出色的简历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富爸爸则教他写下雄心勃勃的事业规划和财务计划,进而抓住创造事业的机会。
    这些截然对立的思想使清崎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对他们的话进行分析和判断。尽管思想的力量从不能被测量或评估,但当清崎还是一个小男孩时,他已经开始明确地关注我的思想以及自我表述了。他注意到穷爸爸之所以穷不在于他挣到的钱的多少(尽管这也很重要),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动。
    两个爸爸都很重视教育和学习,但两人对于什么才是重要的,应该学习些什么的看法却不一致。穷爸爸希望他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找个挣钱多的好工作,他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教授、律师或会计师,或者去读MBA。富爸爸则鼓励他学习挣钱,了解钱的运动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我不为钱工作。”这是富爸爸说了一遍又一遍的话,“钱要为我工作。”
    在清崎9岁那年,他最终决定听富爸爸的话并向他学习挣钱。同时,他决定不听穷爸爸的,即使他拥有各种耀眼的大学学位。
    高中毕业以后,清崎在纽约接受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舰载武装直升机驾驶员,他被派往越南战场。从战场上归来后,清崎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1977年他创办了一家公司,首次用尼龙和“维可牢”拉链制成“冲浪者”钱包,并投放市场,后来这个产品畅销世界,为公司创造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后来他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倒闭。
    1985年,清崎东山再起,他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一家国际教育公司。这家公司在七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向成千上万的学生传授商业和投资课程。他主持的长达一年的电视节目通过怀旧有线网在全美播放,传播他的理论。
    1997年,清崎写成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轰动美国,发行量高达100多万册。而早在1994年,也就是在他47岁时,清崎就作为百万富翁退休了,因为他已经有了盈利性的房地产和股票投资,它们已经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了,清崎不用为金钱而四处奔波就可以舒服的躺在树荫下享受甜美的“果实”了。
    讲完这些,孙教授进行了评价:“从清崎的成长经历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他从小就深受这两个爸爸的影响,两个爸爸给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同时又让他看到了因为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不同的命运:穷爸爸认为只要拥有良好的教育,谋取到一份稳定的职业就能得到人生的保障,结果一直没有逃脱‘老鼠赛跑’的圈子,临终前留下一大堆账单;而富爸爸认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并不能给予你面对生活的全部技能,尤其是理财方面。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金钱观,那么再优厚的职业,也不能让你获得财务的自由。所以人应该学会让金钱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被金钱所奴役。这就是清崎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孙伯伯,听了您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今天给我讲的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里永远也学不到的。我现在懂得了财商不仅是一个理财的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金钱观。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不同的金钱观。穷人是遵循‘工作为挣钱’的思路,而富人是遵循‘钱要为我工作’的思路。”
    “你分析得对。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成功的梦想、一个致富的梦想。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金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成功的体现,财富也自然成为衡量成功的一个标尺。财商高的人是财富大厦的构筑者,财商低的人大多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
    孙教授今天给我上的这一节课使我学到了不少关于投资理财的知识,我十分庆幸自己比同龄人又多学到了一门学问。课程结束后,孙教授为我设计了一个详细的投资理财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