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第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宜深明韬光养晦之道,才不会招致世俗小人的忌恨。所以,人世出世表面上
矛盾。实际上又一致。一个愚钝之人本身无所谓隐,一个修省的人隐居不是
在逃脱世俗,不过是在求得一种心理平静而已,故逃名省事以得安闲。

三二一、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 
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大。
【译文】
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的白云和幽谷的奇石,也能领悟出极深奥的玄
理;热衷权势的人,听到清歌,看到妙舞,就会忘掉一切疲劳。只有了悟人
生之士,内心既无喧寂也无荣枯,凡事只求适合纯真天性而处于逍遥境界。
【注解】
玄:指深奥微妙广大无边的哲理。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自得:真正彻悟人生,保有自然本性。
【评语】出世的人追求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雅趣,凡事都不受任何外物
影响,没有喧嚣寂寞的分别,也没有荣华衰枯的差异,他们永远能悠然自适
于天地之间。反之如果受环境的改变而动心的人,那就木算是一个真正得道
之人。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当年老庄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提出“无为”、
“老死不相往来”等主张,是针对当时的环境而言的,以致成为中国文化人
的一种精神追求,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作为理想是可以的,但当成现实
生活就难行得通,而唐代竟有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典故。凡事走极端是不可
取的。

三二二、得道无系静躁无干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译文】
一片浮云从群山中腾起、毫无牵拴自由自在飞向天际;皎洁的明月像一
面镜子挂在天空,人间的宁静或暄嚣都与之毫无关连。
【注解】
孤云出岫:陶渊明咏《贫土》诗:“万族各有岫,孤云独无依”。李善
注:孤云,喻贫土也。岫,是山中同穴,此作峰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中有“云无心以出帕,鸟倦飞而知还。” 
【评语】
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不可能像孤云朗月一样无牵无挂,必须受人
类自己创造的道德、法律、宗教等一切行为规范的约束限制。处在原始社会
的人们,在精神上是公平和自由的,在生存上需要相互帮助,当生存问题得
到解决,私有制一出现,社会就开始有了种种矛盾。一些制约、规范为适应
人类社会生活而出现。又不断被人们扬弃其不适应的部分。例如不合理的政
治制度,如暴政等等。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使人们一无所系了无牵自由自在
地生活,于是人们便寻求一种自我内心的平衡与调节,求得内心加流云,如
朗月,使人世间的静躁与我无关,借以保持一份悠闲雅致。三二三、浓处味
短淡中趣长悠长之趣,不得于酿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枯
寂,而是生于品竹调品。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译文】
能维持久远的趣味,并不是在美酒佳老中得来,而是在粗茶淡饭中得到; 
悲伤失望的情怀,并非产生在穷愁潦倒中,而是产生于美妙声色的欢乐中, 
可见美食声色中获得的趣味常常是显得很短,粗茶淡饭中获得趣味才显得纯
真。
【注解】
酿酽:酿,味道醇厚的酒。酽,香味浓厚之茶。酿酽是说具有特别浓厚
的滋味。
啜寂饮水:啜作吃。菽是豆类的总称。啜菽饮水比喻生活清淡。
品竹调丝:欣赏音乐。
【评语】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这话对也不对。有财富使物质生活
过得好些总比贫穷好,但为财富丰厚不择手段贪得无厌而沦为财富的奴隶, 
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所谓深处味短,淡中趣长,指的是精神上的追求。曾
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说是有人穷,穷得只剩下钱;有人富,富得除了书本
一无所有。这是不正常的。追逐金钱达到痴迷状态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空虚, 
而精神富足的人固然在理念世界能够做到真趣盎然,但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是没有体力来体会乐趣的。因此,看待任何事杨都要有辩证的态度。

三二四、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得,悟出有入无之机。
【译文】
江河水泥不停,但是两浮的人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这样反倒能发现闹
中取静的真趣;山峰虽然很高7 却个妨碍白云的浮动,这景观可使人,悟出
从有我进入无我灼玄机。
【注解】
有:指有形的、具体的事物。
无:指无我的境界。
【评语】
动中之静方见静。一个人的本性己定,就不会被爱憎和是非所动,就能
保持一种静态。喧处可见寂趣,高山流云中可悟出进入无我之境的玄机,达
到”“动静合宜”;“出入无碍”境界。例如《庄子·大宗师》篇就对此种
道理有所描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
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人生
在世能达到这种高超境界,就是禅家所说“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三二五、心有系恋便无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
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译文】
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地方,可是一旦沾迷留恋,就会把胜景变
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
贪恋念头,就会把风雅变成俗不可耐的市侩。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丝
毫不被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之中,也能建立自己内心的仙境;反
之一旦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的乐境。也会使精神堕入痛苦深渊。
【注解】
营恋:营当迷惑解。
市朝:市是交易场所,朝是君臣谋划政事之处。此处有庸俗喧嚣之意。
【评语】
雅俗苦乐并木是事物本身,不是人生而就如此,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
种感受。所以《维摩经》中才有“心静则佛土也静!”,意思是说俗雅完全
出于心的反应,苦与乐、雅与俗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浸于
琴棋书画本为雅事,一沾上金钱买卖,便雅气无存;浪迹山林江河本为乐事, 
可让俗世的苦恼始终占据脑海,乐又从何而来呢?心态的调整,道德的修养
才是能否摆脱凡尘俗也的关键。

三二六、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眼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
万丈红尘。
【译文】把芦花当棉披,把雪地当木床,眠于浮云中,就会保全一分宁
静的气息;用竹子作酒杯。一边作诗填词一边尽情高歌,这样自然能远远逃
开尘世的繁华喧嚣。
【注解】
芦花被:用芦苇花絮做的被,喻粗劣之被。
吟风弄月:此指吟诗填词。
万丈红尘:指热闹繁华的地方。佛道两家均称入世为红尘。
【评语】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这种充满着雅趣的田园生活是颇为引人的。被
举例子最多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世人看来,陶渊明遗离万丈红尘,像神仙般的隐居生活确实令人羡慕。但
是,是否所有的隐者都不愿留其名,或者全都是为了终南捷径,不得而知。
真的隐者的确世木多载,为隐而名的人却不少。陶渊明的可贵在得自然之趣, 
并不是为隐而隐,并不是追求那种不沾人间烟火的表面形式。

三二七、俗不及雅淡反胜浓
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瞧路上,著一衮衣的朝
土,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译文】
在冠盖云集的高官显贵之中,如果能出现一位手持藜杖身穿粗布衣裳的
雅士,自然就会增加清高风采;在渔父樵夫中,假如加入一个朝服华丽的在
官,反而增加很多俗气。所以荣华富贵不如淡泊宁静,红尘俗世不如山野清
雅。
【注解】
衮冕:衮,古代皇帝所穿绣有卷龙的衣服。冕,古代天
子、诸侯、卿大夫等所戴的礼帽。衮冕此处作官位的代称。藜杖:指手
杖。王维持有“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朝士:指在朝为官的人。
【评语】
古有清流与朝官两立的传统,仿佛一为官便为俗,一人林便成清。从形
式上来讲在朝在野是不一样的,但决非在朝无雅士,山林无俗辈,这都不是
绝对的,而在于人的品性修养如何。从形式而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山野
之中,布衣之内,猛地来一位衰衣朝土,似有作威作福依势卖弄之嫌,而朝
士中猛地站一位渔父樵夫确也显眼。清淡浓俗于此衬托无遗,但这仅是就形
式而言,关键还要看其人之品性是高雅还是低俗,朝眼是权力的象征,平民
之服却是大众自然的。三二八、身放闲处心在静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
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译文】
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
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静寐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
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注解】
瞒昧:隐瞒实情。
【评语】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否定一切圣贤愚智。
世人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 
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这时
如果能达到佛有所谓“六根静净,四大皆空”的境界,就会把人间的荣辱得
失,是非利害视同乌有。这利于帮助自我调节,防止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 
难以自拔。

三二九、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