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谜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北谜踪- 第2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牙坐下后就一口一个柳阿姨的和人家聊上了,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中医养生,说什么人到中年后。要荤素搭配。营养适宜,要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进行科学的调养。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活力等等。
    真还别说,柳阿姨听的还真挺认真,不住的点头称是,便问大牙是做什么工作的的。
    大牙这回倒是说了实话,告诉老太太他是学中医的。这老太太一听就跟见着了亲人似的,拉着大牙就聊了起来,越聊越热乎。我看了一眼柳叶,朝着大牙的方向努了努嘴。柳叶看了看谈的热火朝天的大牙和她妈,做了一个很无奈的表情,撇了下嘴,淡淡的笑了笑。
    也不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就见大牙眼睛一眯。竟然给号起了脉来。问了几句后,就开始口若悬河的白话了起来,说什么“壮不竞时精神灭想”让老人家要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说的老太太不住的点头,一个劲的冲我和柳叶夸大牙,说大牙的医术的确不一般,很多老毛病竟然都让他给说对了。
    我心里禁不住好笑,大牙的水平高低我是不知道,不过就这岁数的中老年,有几个身体没有病的,也只有老太太才把大牙奉若神明吧,我压根就不信大牙会治病,瞅那模样就没长那妙手回春的脑型。
    但是我可不敢这么说,只能替大牙一阵猛吹,说大牙别看年纪轻轻,会走路时就开始认草药,十来岁时就能诊脉开方,家里祖传的一套中医理论,祖上都是太医院里的,对付一些疑难杂症那是术有专攻,中医名人大辞典都上了好几回了。业内有名的专家。
    我这一通忽悠,老太太看大牙的眼神更加了一分崇拜。说着说着,回屋不知道从哪取出个本子。让大牙慢点说,她把一些药方记下来
    柳叶一见,狠狠的瞪了我两眼,赶紧把她妈给拦住了,让她妈不用这么着急,冲她妈挤了一下眼睛。朝厨房瞥了一眼。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冲我们笑了笑,说是家里总也不来客人,也不会招待人了,一时有些怠慢了。千万可别挑理,说着,就赶紧去厨房给我们洗水果去了。
    趁着这工夫,我冲大牙一瞪眼,让他别竞说些不搭边的事儿,往珠子上说啊,这次来的目的不是看病诊脉,咱肩上可有着神圣的使命的,不能总说这些家长里短的有
    大牙冲我一呲牙:“咋的,你要是行,你说啊?你懂个啥啊,这叫拉近心理距离,在心理学上来讲,只有拉近心理上的距离,才能进一步发展关系,你磨道上的驴,就听吆喝得了,多什么嘴呀!”
    柳叶赶紧让我俩闭嘴,冲厨房指了指,告诉我们,她妈的耳朵一点可不背,可尖着呢小心听见。说完后又瞪了我俩一眼,警告我俩别想到啥就说啥,可别忽悠她妈,她妈心眼实,说什么就信什么,要是再敢胡说,肯定饶不了我们。
    我赶紧解释,说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渲染一下气氛。拉近一下关系。又不是忽悠卖药,我也不是托,我是啥也不图啊!
    正说着话,柳阿姨从厨房端着一盘水果进来了,放在茶几上。让柳叶赶紧给我们拿水果。
    大牙美滋滚的瞅着柳叶,等着柳叶伺候。柳叶的眼睛一瞪。大牙赶紧自己抄起来一个苹果,一边啃着,一边又和老太太交流探讨去了。大牙这么一聊,很快我们就熟络了很多,也没了先前的那种拘束,柳阿姨也和我们聊的很开心。
    柳叶见时机差不多了,往前探了探身子。略一思悄,从包里把珠子和行地令牌取了出来放在了茶几上。
    老太太正聊在兴头上,突然见柳叶竟然把珠子和令牌取了出来,摆在明面上,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识的看了看我和大牙,有些愣了,不知道柳叶要干什么。
    我和大牙见状,也都从自己的包里摸出一面行地令牌和一颗珠子,并排的摆在了茶几上。
    老太太显然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看到三颗珠子和三面令牌并列的摆在一懵了,紧锁眉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就问柳叶,是不是有什么事。
    柳叶这才告诉她妈,我们就是因为这些珠子才认识的,成了朋友。而这些珠子和令牌之间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段时间,就是我们几个在东奔西走,调查着这件事。现在事情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但是当务之急,一定要弄清楚她们家里的这颗珠子的具体来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大牙等柳叶说完了,又接口说道:“经过我们的调查,这些珠子原来应该属于一个人的,但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才分散在了全国各地。我们也不太清楚这些珠子背后到底牵涉到了什么东西,但是现在我们都被坏人给盯上了,差点连连命都没了,为的就是这些珠子。那些人做事心狠手辣,根本不讲道理,所以我们今天才突然跑过来,就是想问问您关于这颗珠子的事情。”
    大牙加的这点儿料明显是起了作用,一听到我们因为这珠子差点送了命,柳阿姨显然有些害怕了 惊恐的看了我们一眼,赶紧问柳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连命都扯上了呢?
    柳叶知道大牙这么说也是想渲染一下气氛,低头想了想,这才告诉她妈,她也说不太清楚,就是我们在调查这些珠子时,好像被人跟踪了,然后遭到了偷袭。好在没有出什么大事,但是难保不会有下一次,有什么秘密也不用再隐瞒了,她也这么大了,也应该知道了。
    我和大牙见状赶紧敲边鼓,在旁边递话,劝柳阿姨,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什么秘密都不是秘密了,再说也不能总瞒着柳叶。早晚也得让柳叶知道这些事情,总不能瞒她一辈子吧。
    老太太一直沉默不语,脸上阴睛不定,好半天,才抬起头来看了看柳叶,又看一眼我和大牙,长叹了一口气,终于打算开口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心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卷二 叶赫古墟 第二十四章 知青下乡
    谅来柳阿姨名字叫柳青莲,她的父母都是军人,打讨大眨”洲的几十次战役,功勋显绩,建国之后。复员回到地方,也就回到了大连。政府给安置的工作自然都不错,加上他们都是老党员,所以在工厂里干的也是有声有色。
    在那今年代,军属子女都很吃香,处处都有优待,所以自小到大。也没受过什么苦。生活环境也很优越。
    老太太告诉我们,她在念高中马上快要毕业时,正好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所以也没有考大学。直接从学校的课堂出来就走上了街道。投身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之中,加入了学校成立的“红旗战斗小组”成为了红卫兵队伍中的一员,天天为了摧毁所谓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游街奔走。
    在那个。年代,人就跟疯了一样,她跟着一帮人揪这个,斗那个的,什么今天揪出来一撮“地、富、反、坏、右”;明天又揪出来一撮“站队站错了,不如牲口”的人;后天又有一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时的运动,可以说是网大眼进来容易,出去难,认准了谁有问题,这一网没网住你,你别急,等着,还有下一网……
    没有两年,就乱了套了。政府机构也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敌人,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甚至都用上了真枪实弹,县里的武装部都被红卫兵给占领了,事情的发展与最初的初衷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她爸妈看出苗头不对,坚决不让她再跟着红卫兵四处串联了。
    真没想到这老太太竟然是高中文凭。那今年代的高中学历可不简单。那可是货真价实,不像现在的高中。基本上想念就能上,怪不得这老太太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条理清晰。
    这段历史我也曾听一些老人说起过,只是毕竟没有生活在那今年代。听大人讲那些事,总觉的有些遥远。后来,我倒是在我二舅家里看到过当时的一些照片,是我二舅跟着红卫兵搞串联,去北京看望首长时拍的。照片上,满满的一火车厢的红卫兵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身背军椅,带着袖标,座位底下。桌子上。甚至连行李架上都是人,比现在的春运要可怕多了。
    老太太说到这里的时候,很无奈的苦笑了一阵,然后告诉我们,后来到了尖革后期。中央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刹车,就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于是乎。又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
    她作为“老三届”军属子女,又受过良好的无产阶级高等文化教育,自然首当其冲,和着很多同龄人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出了山海关,雄赳赳、气昂昂的就奔赴了大东北。
    当时的东北到处都是荒地。她们被安排去了吉林省的一个小县城。怀德县,在一个很小的村子里住了下来,村子本来就不大,所以每家都住了好几个像她这样的“知青”她们到了那里以后,听从生产队长的指挥,和老乡们一起开荒、种田,她们当时也是年青气盛,刚开始还觉的新鲜,不过用不了几天,就累的哭都找不着调了。
    ,  万
    说到这里时,老太太似乎情绪受到了感染,有些伤感,大牙赶紧给续了杯水,然后小心的问道:“柳阿姨。您刚才说的怀德县是不是现在叫公主岭的那个地方啊?就在四平和长春当间,是吧?”
    柳阿姨喝了口水,神色恢复了过来。点了点头,告诉我们,就是那里,后来才刚归给公主岭市了。她们当年那阵还叫怀德县,插队的地方叫火炬公社,当时的集体户有旧个人,口个女的,6个男的,刚开始时谁都不认识谁,不过天天在一起干活。时间久了,也就彼此熟悉了。
    说到这,老太太自己忍不住乐了,对我们说,她网到农村那眸子,地里的农活是一样也不会干,有一次生产队长让她们到谷地里去拔草,可是她也不知道什么是谷子,什么是草,把好端端的谷苗全给拔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