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第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皇帝已加冕,至高无上的权威象征——皇冠已戴到一个不知世事的稚子头上。除此以外,对于背后的一切事情,宫廷内外都无人明确知晓。
  不久,皇太后将咽下最后一口气。在大清王朝溃乱之际,每一个关注大清朝廷的人都看到了小皇帝溥仪命运上空的乌云越积越厚。最后,全世界都看到了而且明白了它的含义——不过,年幼无知的溥仪仍然对此一无所知,而且他也丝毫不想关心。尽管一切可能发生的事必然与他的个人命运密切相关,但他却是对此最漠不关心的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十七、慈禧终辞世(1)
光绪驾崩归西之后,皇太后惶惶不可终日。不久以后,紫禁城内流言四起,有的甚至已经远播宫外。对于这些小道消息,北京的外交界也议论纷纷。当然,1898年光绪被迫退位的消息是人尽皆知。因此,驻北京的各国外交大使馆,甚至整个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太后慈禧仇恨皇帝光绪。人们对有关慈禧与荣禄的旧情往事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但是飞短流长多如牛毛,一些空穴来风的绯闻不断蛊惑人心。尽管人们真的所知甚少,但是在荣禄离开人世后,慈禧和以前确实是判若两人,这一事实倒是为宫里人有目共睹。慈禧在统治四亿臣民近半个世纪之后,她渐渐失去了曾经无比强大的控制力。她的统治不逊于过去任何一个清朝统治者,然而,随着她的年迈体衰这强大的力量已逐渐衰竭了。
  那个奸佞小人,那个御座后面残酷无情的权力象征——“线蜡李”李莲英,一个比犹大还坏十倍的人,他的罪恶加速了一个强大王朝的崩溃。总管太监李莲英比他的前任安德海名声更加显赫,在许多方面他更胜一筹。如果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来评价,他完全就是一个丧尽天良、没有灵魂的恶魔的化身。
  “外交家”们往往对满清宫廷的事情——无论他们个人赞成与否——都表现出过分的兴趣,尽管这些事情与他们毫不相干。因此,他们富于想象的脑袋制造了不少精彩的谣言。李莲英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极其敏感,他决不会遗漏掉任何不利于太后的谣传。而且,总是及时把这些谣传禀报给精神上备受折磨的慈禧。
  “老佛爷,大使馆人员中谣言四起,”他居心叵测地说,“他们似乎都对光绪的死表现出重重猜疑。”
  做贼心虚的慈禧听到这些话犹如五雷轰顶。她木然地转向李莲英,凝视着他那张看似忧虑重重的丑陋脸庞。她微微蠕动了一下嘴唇,似乎企图说出一直折磨着她身心的恐惧,又好像想要从他脸上搜索出某些迹象以证明他所说的并非事实。虽然,从来没有哪个太监敢于和老佛爷开玩笑,但是她现在希望李莲英是和她开玩笑。无论慈禧想说什么,言语都在她唇边消失了,她踉跄着如同一棵枯朽的老树不堪一击地倒下了。
  慈禧遭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从此卧床不起。在床榻上,她语音极其含糊不清,努力发出了最后的懿旨——突然的瘫痪已经挫伤了她年老而坚定的心,她声音沙哑,语辞含混。李莲英一定为他报告重大消息的效果而感到窃喜。他肯定也从中预见到了大清王朝的末日。这个王朝曾给他带来滚滚财源,使他富比王侯,而现在他却祈盼它早日完蛋,以便从中攫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慈禧已渐渐失去控制的力量,她已经无法再赐予她宠爱的太监更多的恩惠。李莲英对此非常了解。
  一度风云叱咤的慈禧如今已奄奄一息、卧病在床。
  就在慈禧弥留之际,她传旨召见“线蜡李”。人们猜想,她大概是要告诫他未来的结局。并且要提醒他,一旦她离开了人世,他必然会四面楚歌,陷入众敌的包围。因为除了慈禧本人之外,他在宫里没有任何朋友,他也不曾想与其他任何人交朋处友。现在慈禧快要寿终正寝了。天津的那个太监小德张成为溥仪的总管太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皇太后(慈禧后期称自己为皇太后)新的总管太监。小德张告诉我,老佛爷最后曾希望给李莲英一个警告,希望在死前能为她所信赖的人——李莲英做些事情。但是李莲英明白慈禧现在已大权旁落,因此他拒绝去她弥留的床榻之侧。他彬彬有礼的回绝了太后老佛爷的召见,所言完全是一个伪君子之辞。现在,整个宫廷众所周知这个大名鼎鼎的太监就是一个伪君子。
  “在皇太后有生之年,我一直十分崇敬她。现在,我对她仍然一如既往,我希望把她永远铭记在心。不过,我难以忍受目睹她辞世的痛苦。我不能去见她!”
  人们永远都不会得知慈禧当时的所思所想,因为当那些话传到她耳朵之时,她什么也没来得及说便魂归九天了……
  悲哀再一次笼罩着紫禁城,对于珍视生活的人们来说,这是尤为阴森恐怖的一次。太监们低垂着头默默无语地行走——所有的太监都是这么悲痛,只有李莲英除外。当有人前去向他报丧时,却未能找到他的踪影。从此,他便永远地离开了紫禁城。假如,把这个魔鬼的头颅砍掉挂在树桩上示众,举国上下将无不感到大快人心。数年之后,他命丧京城时,双手如同魔爪一般紧紧地搂着慈禧恩赐给他的百万钱财。他至死都贪婪无度,从来没有改变过阴险狡诈的本性。好奇的人们十分想要知道,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小时里到底有什么想法。但是,他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因为他既没有一个同性朋友,也没有一个异性知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十七、慈禧终辞世(2)
老佛爷驾崩以后,紫禁城内的宫女走起路来仍然还是蹑手蹑脚。长久以来,她们听惯了老佛爷在那至高无上的宝座上发号施令,她们的一生都对她满怀畏惧。虽然她已经远离尘世了,但是她们的行为举止仍然还是诚惶诚恐、左顾右盼,似乎她仍然坐在那至尊的宝座上。她们甚至期望再次耳闻目睹这个贵妇人的音容笑貌。她们固执地认为,虽然她的声音和身体已经永远地消逝了,但是她的精神将永存于这个她十分熟悉的世界。
  慈禧弥留之际,那位天津太监小德张陪伴在她床边。我从他那里得到一张慈禧卧室的照片:室内灯烛萧索,光线昏暗,残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人们在交头接耳。太后脸上布满了皱纹,神色却显得十分平静。她在等待着随时被送往自己最后的安息地——东陵。她深谙生活的种种情趣,她已经尽情地享受了漫长的人生,这些从她那年迈而疲倦的脸上都可以明显看出。她所经历的痛苦已从那苍白的面颊上一扫而光。她已忘却了那个薄情寡义的太监,在慈禧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充当了可恶的叛徒犹大,无情地背弃了她。
  只有皇族才允许去她的房间探视,房间里放置了一张垫高了的床榻。烛光摇曳,把一些光怪陆离的影像投射在墙壁上,也投射在太后的面颊上。我完全能够想象出她躺在那儿的情景,而且这一画面在我脑海中非常清晰。因为我深深地了解她,真挚地敬爱她,并一直把她铭记在心。在别人眼里,她可能极其残酷无情。而在我眼里,她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她需要别人的理解,然而却从未获得过这种理解。因为她实在是过于自负,不愿意向任何人泄露曾经让我了解的那些内容,而宁愿将其掩饰在皇族家规国法威仪的面具之下。我认为,从某些方面来讲,她死得极其祥和快乐,因为她的一生确实是精彩非凡。她希望拥有的,都得到了。纵然,某些东西似乎本不属于她,但是只要她一心追求,最终必然会如愿以偿。
  她知道自己的天寿已尽,于是就及时传旨召见溥仪,让年仅3岁的他做了大清的皇帝。
  这位野心勃勃、叱咤风云的满族女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始终如一地勇往直前。当她向着不能回归的终极之门走去时,她毫不畏惧门后可能隐蔽的任何东西。
  慈禧生命的终结,也是溥仪走向灭亡的开始。四十八、悲哀的宫廷
  3岁的溥仪,出人意料地做了大清帝国的皇帝。除了光绪以外,他大概算得上满清王朝最不幸的一位帝王。先皇光绪的妻子,在慈禧在世时被称为皇后,慈禧身死之后她便成了皇太后。溥仪之父醇亲王被封为摄政王,是当时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慈禧在世之时,皇后的生活本来就十分不幸,造成她不幸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她向来畏惧慈禧,其二是她的夫君光绪皇帝历来不喜欢她。因此,成为皇太后以后,她将全部注意力转向她以前从未享有的乐趣之上,丝毫不关心朝廷事务。在她身为皇太后期间,紫禁城和颐和园里优伶云集,梨园笙歌处处闻。新皇太后的时代是一个对朝政漠不关心的时代。
  皇后是慈禧的侄女。由于家族的关系,她被慈禧指定为皇太后,以期实现慈禧希望家族继续执政的野心。或许慈禧是这么考虑的,即便自己有朝一日撒手人寰,她的家族仍然有人掌管朝政。这当然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慈禧的继承人、现在的皇太后,遵照朝廷规矩似乎对如何培养溥仪成长拥有绝对的决定权。然而,她并非时时事事洞若观火,有时她也缺乏先见之明。她甚至常把许多事情纠缠在一起而引起不小的混乱,由此给溥仪带来了无尽的不幸。珍妃的姐姐作为光绪的妃子,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对小溥仪的成长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这些矛盾之外,还有其他冲突。虽然慈禧已指定光绪的皇后在她去世后成为皇太后,但她同时又让溥仪做其亲生儿子同治的养子。同治的两个妃子在慈禧辞世之后仍然健在,她们俩也认为自己对溥仪的成长同样负有责任。这样,溥仪同时被四个女人所控制,这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绝非一件愉快的事!那位皇后,即现在的皇太后,也许会指示溥仪根据习俗做这做那。过一会儿,同治的两个妃子,单独或共同告诉他皇太后的指示完全不符合习俗规范,他必须按照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