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传- 第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万春公主与杨炪自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于是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逃命。

  因为各地勤王部队及时赶来救援,所以潼关失守后,长安并没有马上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荣极一时的杨氏家族到此算是划上了悲惨的句号。留在长安的万春公主和杨炪在妥善安顿了外籍人士之后,本想去追赶父皇唐玄宗的队伍,猛然传来了意外的消息,他们当然不敢作飞蛾扑火了,只好随着长安城中逃难的民众仓惶离城。

  在混乱之中,万春公主不幸与丈夫失散,她一路历尽艰辛,翻越秦岭逃到汉中,才停下了疲惫的脚步,一路上尽力打听,但始终没得到丈夫的消息。

  大乱之后,唐玄宗失去了皇位,虽然回到长安宫中,但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当年随同杨贵妃鸡犬升天的杨家亲族,这时已成了过街的老鼠。长安兴复后,万春公主也辗转回到长安,但仍然没有丝毫杨炪的音讯,有人说他在长安城破时被叛军所杀,有人说他已随着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失去了恩爱相伴的丈夫,万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乐天派的模样,过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日子。

  万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则失去了权势而形同幽禁,她请求入宫照顾父亲,又遭到了拒绝,她的心情越加萧索落寞。生活变得极为凄清,没有了宾客,也没有了盛宴,她时常怀抱琵琶,独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开花落,一遍一遍地弹奏着父皇在逃难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调充满了失意的悲切,正与她此时的心境吻合。她就象一朵花儿,在正开得茂盛时,忽然遭受狂凤骤雨。风吹雨打花瓣飘零,她一边弹着伤心曲,一边长泪不止。

  就在这时,她家门上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时杨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杨锜。杨锜是杨炪的堂叔是位福人,又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的丈夫,太华公主已在大乱中丧生,杨锜同样落入孤寂之中,于是经常来探望万春公主。论起关系来,若按万春公主夫家的辈份算,杨炪是叔父辈;若以她娘家的关系来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时两人同病相怜,互相慰藉,也算给彼此的生活添了一丝温情;慢慢地,一种互相眷恋的情儒在两人之间滋生了。

  也许是万春公主对于丈夫杨炪还存有一丝希望,也许是杨炪对自己的生世还有一些顾虑;至于辈份相差一代,在思想开放的唐朝,是不会成为婚嫁的阻碍的。总之,一直拖过了几年,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相继病死之后,万春公主与杨锜才二度梅开,男娶女嫁,彼此填补了对方生活中的空缺。

  天宝年间的杨家风光已不复见,前代的恩恩怨怨也逐渐被时光冲淡。杨锜虽与杨国忠是堂兄弟,但关系并不亲密,所以大乱之时得以保住了一条性命。中间赋闲了一段时间,如今朝代更替,他又被任命为太仆寺卿,掌管了朝廷要务,生活又可以恢复往日的繁华。

  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年逾不惑的杨炪与将近四旬的万春公主,性情已由热烈归于平静,彼此互相关怀着,没有激越的情兴,也没有无聊的猜忌与怨尤,只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一如极平凡的一对夫妻。

  大约万春公主始终抹不掉与杨炪当年恩爱火热的记忆,杨锜也忘不了昔日的风光与繁华,两人不免各怀心思,虽然彼此尽量地加以掩饰,但终究解不开心中的那一个结。只不过五年时间,万春公主便在悒郁中去世了。第二次花开,毕竟没有了第一次的冲动与激情,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了。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升平公主被打成贤妻



升平公主被打成贤妻

  有一出京剧名本叫“打金枝”,讲的是驸马爷郭暖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可以诛连九族,然而,郭暖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会发展得这么蹊跷,全是因为郭家与当朝皇帝有一段颇深的渊源。

  故事的根源,要从郭暖的父亲郭子仪说起。郭子仪在唐玄宗时代是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当“安史之乱”暴发时,年老心疲、醉心酒色的唐玄宗撇下帝京,只顾携带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忠国大臣们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强把太子李享留下,以便稳住民心和军心。太子李享移驾灵武,为了号召天下勤王义师,众大臣把他推上皇位,立为唐肃宗,尊西去的玄宗为太上皇帝。新的朝廷既经成立,天下人心为之一振,郭子仪领精兵五万由河北赶到灵武助阵,大大增加了唐肃宗的实力,为大唐兴复提供了基础。

  于是,唐肃宗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以郭子仪为副元帅。其实,年轻识浅的广平王哪里懂得什么用兵布阵,更不用说是冲锋陷阵了,一切全得仰仗于身经百战的老将郭子仪。广平王做大元帅只是名义,实权全在于郭子仪,从此也可见唐肃宗对他的信赖,郭子仪为唐朝建立不朽功勋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首先,唐肃宗下令他们统兵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他郑重地对郭子仪说:“复国事成与否,全在此举!”郭子仪当然也明白此战的重要性,但这时安禄山的军队气势正旺,能否拿得下来,还是个未知数。既然皇上委以重任,身为副元帅的他也只能在所不辞,因而悲壮地回答:“此行不捷。臣必死之!”他把自己的生死与皇朝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忠心可鉴,令唐肃宗感叹赞赏不已。

  幸运的是,不久安禄山之部发生内政,安禄山被宦官李猪儿杀害,叛军群龙无首,势力大减;唐军趁此时机,大举进攻,势如破竹,三月之内,连克东西两京,奠定了中兴唐室的基础。肃宗回到长安后,亲自到灞上去慰问攻城的将士,当着广平王的面,肃宗称赞郭子仪道:“中兴唐室,皆卿之功。”于是加拜郭子仪为司空,封代国公,派驻东都洛阳,负责清扫河北地区的叛军余孽。

  后来,因郭子仪功高位显,受到宦官鱼朝恩等的嫉妒,他们上奏唐肃宗道:“郭子仪兵权在握,恐其生变,实为朝廷隐患!”唐肃宗一时听信了谗言,削去了郭子仪的兵权。不久,由于战况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仪为兴平定国副元帅,并进封为汾阳王。等到肃宗驾崩,李俶继位为代宗,郭子仪又被削去兵权,改任看守肃宗坟茔的山陵使。再往后,又有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绝进攻长安,郭子仪再一次被朝廷征召出山为统兵大元帅,仅凭他的威名,不费一兵一卒就再度保全了京城。郭子仪几起几落,却仍忠心耿耿效命朝廷,唐代宗这才深悔不该对他横加猜忌,因而赐予他“铁券”,意即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再加罪于他。

  为了向郭子仪表示恩宠,唐代宗除了对他给予优厚的礼遇外,还将自己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幼子郭暖为妻。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与沈后的女儿,沈后曾一度堪称绝代佳人,貌美如花,善良贤淑,曾深得唐代宗之宠。然而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沈后却失落民间,行踪不明,唐代宗便把对沈后的宠爱转移到升平公主身上,升平公主原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的娇宠,使她养成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公主脾气,时不时撒娇发横,宫中的人都得依着她的性子来。

  以惯例而言,娶得皇帝的女儿,成为皇家的娇客,虽然有享不尽的富贵特权,但也决不是一件轻松自得的事,做公主的丈夫,必须低眉俯首,言听计从,端不得丝毫大丈夫的架子。一般做驸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为了荣华富贵,受些窝囊气也就认了。而这个郭暖,生就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并不想借助皇家谋取什么名利,因而也就不准备怎么样地宽纵升平公主。再说心高气傲的升平公主,听说要下嫁尚无功名的郭暖,心中就有些不满,但婚姻大事也由不得自己,只好遵奉父皇之命。如此一来,郭暖与升平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头就潜伏了矛盾的火种,只待某一天爆发出来。

  新婚燕尔,升平公主见夫君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不禁转忧为喜,对郭暖也算体贴温柔。郭暖则被升平公主的美艳吸引住了,再加上她那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性格,也使得这个将门虎子颇感新鲜可爱。这对小夫妻陶醉在粉红色的新婚梦中,也着实和睦相处了一段时间。

  然而,日子一长,升平公主的公主脾气又开始发作了,驸马爷郭暖可真有点不耐消受。按照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面前请安;而郭暖与升平公主居住的驸马府离郭府较远,每日请安实为不使,于是郭家特别对他俩破例,允许他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问候家翁,以尽子媳之道。对这个规定,升平公主无话可说,同意执行,但每次临行前,洗漱梳妆,总是拖拖拉拉,在郭暖的紧催慢催中勉强起程,到了郭府,总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门下等候很久了。为此,郭暖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强没有追究,只是每次加紧了催促。

  唐代宗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是郭子仪的七十寿诞,郭暖与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这天清晨两人一道赶往郭府为家翁祝寿。这天郭暖特意起了个大早,去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