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恨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恨2-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意识到说这些激怒他的话非但于事无补,反而让自己陷于险境。她顿时后悔,忙转身往门外疾步逃去,想向去君夫人求救。   
  但子桁已上前一步,拦在姬冰面前,拽住她一只胳膊。女孩试着挣脱,但越挣脱对方越用力,她最终只好放弃。两个人相距很近,几乎可听到彼此心跳,姬冰呼吸急促起来。   
  相比之下,子桁平静地多:“你想要回周室珍宝,我可以还你。”   
  姬冰无比诧异,马上问:“什么条件?”   
  子桁见她心思敏锐,暗自吃惊,犹豫了一下后说:“很简单,只要你答应帮我做一件事情。当然,这件事情并不难办。”他一味强调容易。   
  姬冰发觉他眼神中的犹豫,先惶恐起来:“你先说……要我做何事?”   
  子桁却道:“你先答应,再告诉你。”   
  姬冰不同意:“若让我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也要去做么?”相处不少时日,姬冰对他多少有些了解,估计一定不是好事。   
  子桁低头,在姬冰耳边说出几句话。她刚听一半,泪水夺眶而出,实在忍不住想伸手打他,但刚举手,见子桁脸上愠色,真激怒了秦国公子,吃亏的还是自己,终于放下手。   
  姬冰心中万分委屈,怨道:“我不答应……你竟想出这样的主意……真是无耻!”耻字终于说出来,女孩泪如雨下,用力推开子桁,呜咽哭着冲出去。   
  子桁没有拦她。别的事情或可强迫,但这次姬冰不心甘情愿配合,委实不好办。本以为王姬一心要回周室珍宝,会马上同意交换条件,没想到竟激烈反对?也许,真是一个下下策?   
  见姬冰已跑远,子桁只好对外面的侍卫道:“准备一份拜帖,明天一早投到长安君府。”       
◇欢◇迎◇访◇问◇。◇  
第13节:假痴不颠(1)       
  第五节 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七计   
  与子桁商队分手后,长安君、齐使一行直奔赵宫。   
  赵宫分北、东、西三宫,呈品字形布局。正殿为议政场所,建于北宫高台之上,进深七间,甚为宽广,周围庭台楼榭如众星拱月,错落有致。   
  赵孝成王赵丹是赵惠文王与王后(史称赵威后,齐襄王的妹妹)的长子,二妹赵荣嫁入燕国,三弟庐陵君赵丰,四弟长安君赵华。本来安排家宴接风即可,但赵王考虑到还有齐使,涉及两国邦交,因此派礼官在宫门外迎候多时。   
  幼弟长期为质于齐,赵王觉得亏欠他甚多,一见长安君踏进正殿,竟激动到起身相迎。长安君虽然恭恭敬敬行礼,但早也热泪盈眶。   
  赵王亲自扶起长安君:“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想起赵威后最疼爱幼子,临终交代要让幼子早日回国。赵王心有内疚,声音哽咽道,“今天你终于平安返回邯郸,母后九泉下也可以瞑目了。”   
  长安君回禀:“让王兄牵挂,小弟心中甚为不安。这次臣弟与齐使一道回国,给王兄带来好消息!”   
  赵王问:“哦?什么好消息?”   
  长安君道:“齐国愿与我国重新修好,共商合纵大事。临行前,齐王交代过,如果六国筑坛盟誓,齐使可代表齐王盟誓。”齐王故意当着长安君的面交代齐使,为向赵国表示合纵决心。   
  赵王很高兴。这几年秦数次攻赵,虽然齐、赵有姻亲关系,但齐国却从不施以援手,全因秦国重礼贿赂齐王。对赵国而言,即使齐国只保持中立地位,赵国夹在秦、燕两个虎视眈眈的大国之间,也不堪重负。如今齐王主动示好,绝对利大于弊。   
  赵王仍有疑虑,问道:“四弟,这些年为质于齐,齐王待你如何?”   
  长安君有些踌躇。身为赵国宗室弟子,如果说齐王待他甚好,有外向嫌疑,但说不好,王兄必以为齐王怠慢他,轻视赵国。   
  想了一会儿,长安君谨慎答道:“齐王对待臣弟,和各国的质子们没什么不同。但君王后待臣弟甚好,常说臣弟年幼,远离亲人,在异国多有不便,不但饮食起居上细心照顾,还许臣弟入宫与齐国宗室子弟一起读书。”   
  君王后即齐襄王的夫人,现在位齐王建的生母,因她贤名远播,被国人尊称为君王后。君王后与赵威后本是姑嫂关系,长安君去齐国时才十岁,君王后受赵威后特别请托,又见长安君聪明伶俐,招人喜爱,完全出于长辈关心,对这位赵国小公子起居学业处处照顾,与政治因素关系不大。长安君怕王兄对齐王有不满,索性抬出君王后。   
  当时诸侯国之间互相交换质子是惯例,大国质子在小国往往备受礼遇,又或两国关系交好,质子也有较好待遇。从国君对质子态度,即可看出受质国与出质国的邦交。赵王以为君王后如此照拂幼弟,表明齐国不敢轻慢赵国。   
  赵王放了心,对礼官道:“速请齐使上殿。”趁使臣未到的片刻工夫,他低声对幼弟道,“今天寡人专门设宴,为你们一并接风洗尘。但一会儿宴上少喝些,晚上还有家宴,你二姐回来了。”   
  长安君不可置信:“二姐从燕国回来?” 二公主赵荣当初嫁给燕武王,听说姐夫几年前就已病逝,即位的新王不是燕后的儿子,但按照礼制,燕后现应被尊为太后,在燕宫中养尊处优。当时女子出嫁后,如娘家父母俱亡,无特殊原因很少归省,尤其王室女子。   
  赵王轻轻叹气:“家宴之上,切勿多嘴,问你二姐归省原因。寡人以后再慢慢告诉你……你三哥今晚也会来。”   
  一提庐陵君,长安君笑了,刚想答话,只见齐使已进入大殿,于是他先退到一边。   
  赵王也退回王座,正襟危坐,接受齐使行礼。齐、赵断交过几次,一想起赵国向齐国求救,数次被拒绝,赵王心里有气,有意诘难道:“不知齐国这一年粮食生产可好?有无灾情?”   
  齐使见赵王不先问候自己国君,不合礼数,但如实答道:“鄙国今年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很好。”   
  “哦?那这几年齐国的人口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赵王淡淡问道。   
  齐使不明所以,耐着性子答道:“本来鄙国律法规定,女子十五而嫁,男子二十而娶,但大王下令将婚龄提前,因此人丁每年增加。”齐国曾遭破国之灾,战后为增加人丁,将女子婚龄提前到十二岁,男子提前到十四岁。   
  赵王击掌:“好!前几年寡人向贵国借粮,贵国称正遇灾荒,无粟可借;后来寡人借兵,贵国又称人丁稀少,征兵困难,兵力自戍尚不足,实无外调之兵。”他得意道,“今年贵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如果寡人向贵国借粮草士卒,一定不会拒绝了吧?”   
  齐使脸色大变,赵王这番话分明讥讽齐君说谎。一时间大殿里氛围紧张,很多赵国大臣不免暗中埋怨:本来齐国与赵国重新修好的机会难得,大王却逞一时口舌之快,得罪了齐使,得不偿失。   
  赵王心中后悔。他易感情用事,刚才诘难固然出口气,但问倒齐使,他也下不了台。   
  长安君灵机一动,笑道:“臣弟在临淄多年,对齐国农业略有了解。齐国土地肥沃,适于种植庄稼,但地势较低,最怕水患。赶上风调雨顺的丰年,米粟溢仓,赶上河水泛滥的灾年,颗粒无收。臣弟斗胆以为,王兄要向齐国借粟,与其问齐王,不如问河伯。”天灾不可测,表面为介绍农业,实为齐王当初拒绝借粟找个体面说法。   
  赵王微微一笑,齐使脸色稍缓多了。   
  长安君又道:“至于说到齐国人丁……育人不同种庄稼。庄稼一年一熟,可男丁二十岁方成人,就是征兵,也要十五岁以上。以臣弟为例,刚去临淄时年方十岁,按齐律不计入人丁簿。可见没有十年以上,人丁难以生聚,因此现在齐国人丁自然多了。”   
  赵王借机下台,改口道:“原来如此。这么说,以贵国目前国力,足以与秦国东西抗衡?寡人力推贵君为合纵之长,率六国军队进攻函谷关,鄙国上下,愿以齐王马首是瞻。”他希望盟约缔结后,齐国率先发兵攻秦。   
  已故齐相孟尝君曾为合纵之长,率领三军攻入函谷关,逼秦国割地求和。韩、魏因此收回不少失地,齐国却没得到任何好处,反因连年战争消耗国力。在齐、秦东西对峙期间,赵武灵王趁机灭掉中山,国力强盛,东抑齐国,西退秦兵,俨然有称霸中原之势。齐国见势不妙,改变外交政策,时与赵合纵,时与秦连横。   
  这一次齐王也只持观望态度与赵交好,与秦国议婚一事仍暗中进行。因此齐使推脱道:“合纵之会由贵国发起,由大王您担任合纵长更合适,齐国举国上下愿为大王效力。”   
  赵王心中不悦,勉强没有显露出来。他同意丞相平原君在邯郸主持合纵盟会,并非只因周室覆灭,真正目的是为本国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长平之战后,赵国要恢复国力至少需要十年,如果六国达成盟约,将盟书递交秦王,秦国十年内不敢发兵东进,骚扰赵国边境。不过赵王也怕秦王盛怒下,集中兵力先攻打合纵之长。如果他出面担任合纵长,万一其他五国又被秦国离间,迟迟不来救援,赵国立时将遭灭顶之灾。   
  所以赵王也推脱道:“推选合纵长还是从长计议。贵使远道而来,寡人已设宴接风洗尘,请入席吧。”大殿两边早铺好坐席,齐使谢坐。觥筹交错间,双方再没提合纵之事。     
  国宴之后又有家宴。见到阔别已久的兄姊与赵氏宗亲,长安君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一觉睡到第二天午时才出宫。他虽然自幼离开邯郸,但赵威后早赐了幼子一座宽敞的府邸。长安君府紧靠王宫,位于北城西南角,赵国贵族也多置宅第于此。       
◇BOOK。◇欢◇迎访◇问◇  
第14节:假痴不颠(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