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的青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烈火中的青春-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四连司务长王大堃感慨地说:“我因为老父亲身体不好,探亲回家超了假。指导员批评我说:你看看人家杜恒昌,比你晚走,可比你早回来……老杜这人私心少,我真的很佩服,你就挑不出他有什么毛病。”
  老杜对风力发电一直没有放弃。为此他冒着飞沙走石的大风,走遍了全队各处,定时定点地记录每天的风向、风力。兵团接管后,他又走遍连队附近的山山岭岭,寻找着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最佳位置。
  杜恒昌自己出钱买了有关风力发电的书籍、手摇钻、台钳等工具,并绘制了一张张设计图纸。他用自行车的电滚子当发电机,自己削磨出了木制的螺旋叶片。经过一番努力,宝日格斯台第一盏试验性的风力发电的电灯亮了!尽管灯泡很小,光线微弱,没有实用价值。之后,杜恒昌进一步研究怎样增加风力发电的功率以及电能的储藏。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杜恒昌 把生命献给大草原(15)
可以说,在当时的牧区想搞风力发电的人不少,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是杜恒昌。这跟他个*好有关,他非常喜欢自己动手做点小东西。空闲时间,他不大爱看书,就爱动手搞点发明创造。
  1971年底,北京很多大学来西乌旗招生。杜恒昌被大家一致推荐上大学。但他拒绝了。他说:“草原就是我最好的大学,我还到哪里上大学呢!”于是吴晓明就顶替了杜恒昌,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972年5月5日,四十三团二连发生了大火,很快蔓延到四连。团部齐副参谋长指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火势挡住!
  杜恒昌当时正在地里检查春播,闻讯后,立刻奔赴火场。
  救火时,在洼地形成了一个旋风带。杜恒昌从烈火中冲出来后,已经跑到耕地里,一看火里面还有人,返身冲回去。在他影响下,好几个已经跑出来的兵团战士也冲回火海,与他一起牺牲。
  不同的人对这场救火有不同的看法,但对杜恒昌的表现,大家却看法相同,一致公认他是为了救人而死。如果他自私一点,是死不了的。因为他在牧区生活了四年多,不像那些小青年刚来草原一年,什么也不懂。他是老知青,打过火,有救火常识。以他的年龄和经验,完全可以逃生。他是为了救别人,自动放弃了生的机会。
  人烧死后,面部浮肿,完全变形,无法辨认。但杜恒昌很好认,他残疾的右臂非常细,特征明显,被战友一下子认出。
  真是晴天霹雳呀,刚才还活生生的副指导员,现在变成了沙土、石头一样没有生命的东西。大家还记得,就在昨天召开的纪念五四青年节的联欢会上,战士们吆喝着让他唱歌。他脸红了,不好意思面对大家唱,就面对着墙唱:
  毛主席教导记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
  笑洒满腔青春血,换得全球幸福来。
  一些女生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们回忆起前几天播种加夜班的情景,等播种机走后,大家都在打盹。草原5月份的夜里温度很低。杜副指导员总是来回巡视,也不休息。见谁没披大衣,就让谁把大衣披上。播种机快来了,他对王玉芬说:“王玉芬,醒醒吧,走一走,别冻坏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出身不好又缺少亲情的王玉芬深受感动,觉得特别特别的温暖。
  ◆女生们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杜恒昌的生命还有人回忆起曹燕生丢中央文件的事。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曹燕生走出蒙古包时不慎被大风吹跑了手中的揭批*罪行的绝密文件。杜副指导员听说后立即亲自领着人在草原上寻找,直找到半夜也没找到,他的帽子耳朵上染满白霜,急得说不出话。等第二天白天战士们继续寻找,终于找到并报告他时,这才放了心,长舒了一口气。他实在是为出身不好的曹燕生担心啊,当时揭批*不许五类分子参加,非常强调保密,弄丢了文件,百分之百要吃家伙。
  女生们哭泣说:要是用我们这些人的命去换回副指导员的命就好了,我们心甘情愿。一个换一个,我们不配,但我们十来个女生去换副指导员的一条命,总可以吧!
  ……
  虽然战士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命换回杜副指导员的命。但个别家属们却对杜恒昌横加指责,甚至骂他,往他的墓碑上吐痰,嫌他把自己的孩子带进火海。
  他们认为杜恒昌是个成年人,连队领导,难逃其责。他们不知道是团部下的“不惜一切代价挡住火”的命令,是牛连长下的“火都来了,还不快上”的命令,杜恒昌自己没说一句话,他仅仅是个执行者。。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杜恒昌 把生命献给大草原(16)
尽管有些烈士家属误解他,但当地广大牧民心里有数,他们了解杜恒昌的为人,明白他没有一点坏心眼儿,他只是坚决地执行上级命令,如果事先知道会烧死这么些人,他一定会采取措施挽救大家的生命,哪怕献出自己的另一条胳膊及……
  开追悼会的那天,牧民们骑马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黑压压的一大片。他们都是冲着杜恒昌来的。烈士陵园附近,漫山遍野是上着马绊的马。他们的话不多,反复重复着同一个词儿:“亚布敦杜恒昌!”
  蒙语“亚布敦”的意思是忠诚老实。连里有人总说老杜太傻,太老实,私心太少,总吃亏。仔细想想,他有伤不治,有马不骑,有名不要,有学不上,直至自投火海,确实有点傻。但大家喜欢他,尊敬他,也正因为他这傻劲儿。连里几个北京的老知青王大堃、刘海虹等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牧民们对兵团干部的意见一大堆,可一提起杜恒昌,都竖起了大拇指。
  ◆北京知青战友们在最早的烈士纪念碑前(1972)当牧民们感叹着“亚布敦杜恒昌!”时,那一个个憨厚粗硬冷漠的面孔,露出了少有的温情。他们用蒙语叽里咕噜地议论:
  “可惜呀,这个北京知青将来能当大官儿!”
  “啧啧,冯启泰献出了一条胳膊,他献出了一条命!”
  “不对,他也为草原献出了一条胳膊!他那胳膊只是个样子,实际上残废了。”
  “他弄的风力发电机到了也没搞成,可花了他不少钱哪,啧啧!”
  “多好的后生呀,什么时候都是笑眯眯的!”
  原宝日格斯台牧场农业分场负责人,80多岁的张文也说:“如果杜恒昌不死,现在肯定是个大干部了,那人特别稳,说话做事、对问题的看法,都和一般人不一样。杜恒昌刚到时,我在场部当管理员。杜开会发言不多,但对有些问题看法很深。这死难的69个青年人里,没准将来有能当总理的,这个人最可能就是杜恒昌。”
  当总理肯定没戏。老杜不善辞令,嘴巴不跟趟。但如果没有“*”,杜恒昌肯定要参军入伍,现在肯定是个军官,绝不会来内蒙古,也绝不会被烧死。
  呜呼!呜呼!
  烧死69个兵团战士的事轰动了全内蒙古,也惊动了党中央和周总理。但在当时,这么一件大事却没有丝毫报道。只是这年的初冬,也就是1972年11月3日《内蒙古日报》第一版发了一篇通讯《雄心壮志冲云霄——记扎根草原边疆的北京知识青年杜恒昌》,花了大半个版面介绍了他的事迹,提了一下这场大火。
  到今年,杜恒昌已经去世37周年,他的样子已经模糊。全内蒙古知道他名字的人寥寥无几,基本上被人遗忘。可是原内蒙古建设兵团四十三团四连的兵团战士们,原西乌旗的北京知青们,原北京六中的老高三同学们,在心底深处都还保留着对杜恒昌的记忆,他们忘不了自己的老战友、老大哥、老同学—— 一个26岁就把生命献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北京知青,这辈子连个女朋友也没交过。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
  杜恒昌,你消失在大火中的身影永远美丽年轻。
  (本篇文章原载《传记文学》2007年第3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高志新 有一颗仁义的心
高志新(1949—1972)
  1949年生于赤峰,汉族,赤峰第三小学毕业,1968年在赤峰市三中高中毕业。1971年4月29日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三团,任四连班长,1972年5月5日为扑灭草原大火牺牲,享年22岁,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授予二等功,追认为共产党员。
  ★采访记录
  高志新的哥哥高国华:
  我父亲在土产公司上班,1982年左右去世。母亲是家庭妇女,现已83岁。全家哥儿6个,我是老大,高志新是老二,他大个子,身高一米八。父亲较矮,母亲在女的里算高的。
  我们家出身中农,原来是贫农,“*”中给改成了中农。
  我喜欢美术书,喜欢画画。志新喜欢打篮球和田径,还喜欢唱歌,箫也吹得好。秋夜里,他在月下吹箫,声景交融,很有味道。他常吹《四季歌》等老歌。
  他不抽烟喝酒,说话幽默逗人。学习挺好,胳膊上曾挂过两道杠,学习不好是挂不上两道杠的。
  志新不爱打架,可爱劝架。他在我们哥儿几个里个子最高,身体最壮,常常路见不平,挺身相助。看见一帮孩子打架,他总要上去劝解。个儿大就有这好处,有实力,能镇住他们。那时候孩子们啥好玩的也没有,没有网吧、歌厅、球场,就是满街跑,就是打仗。
  他当过多年的班干部,有领导能力,能管住别人。
  高中毕业后在家呆了几个月,待不住了想下乡。后来兵团招人,说是军事化管理,现役战士待遇。当不上解放军就当兵团战士吧,于是他自个儿做主去了兵团。
  到兵团后又当上了班长,一直没回过家探亲。我的小弟弟倒是去草原看过他。
  救火时,他们迎着大火冲上去,一个劲儿往前跑。他身体好,跑得快,冲在前面。没料到那块地草太茂盛,火势凶猛,一口气就呛在那儿,倒下了。
  死亡消息是民政局通知的。死者父母若没工作,每月发生活费。母亲现在每月领260元的抚恤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