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生五访汶川纪实录:绝地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鸣生五访汶川纪实录:绝地重生-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员叫上救护车和医务人员,不顾路途遥远和山路崎岖,次都江堰辗转来到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上——她的家中,而后及时将她送到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直至她顺利生产。因此,喜得千金后的贾学芬,又看到了生活希望,整天高兴得不得了,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都江堰幸福镇的易安如,在连续经历两次流产后,几乎完全丧失了再生育的信心。就在她身心极度脆弱、准备放弃的时候,再生育服务人员走进她家,耐心劝导、鼓励她,帮她重树信心;还专门请来专家为她会诊,查找流产原因,然后帮她制定了个性化方案。后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她终于成功怀孕,并于2010年6月24日顺利生下一个重千克的女婴。
  ——都江堰虹口乡的董燕琼,10岁的女儿在地震中遇难。地震后,在市人口计生局组织的生殖健康检查中,董艳琼被查出患有“宫颈细胞内瘤变”(宫颈癌早期),满怀生育希望的她精神几乎崩溃。后来在市人口计生局的积极帮助和多方协调下,为她成功实施了宫颈锥型切除术,身体康复后并奇迹般怀了孕!在再生育全程服务的精心呵护下, 2009年11月2日,她顺利产下一个体重千克的健康男婴。这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竟然成了现实。
  ——都江堰蒲阳镇平义村的周厚蓉夫妇,地震中失去了女儿。夫妇俩极度伤心,不能自拨:妻子整日以泪洗面,丈夫则借酒消愁。后来再生育服务人员一边帮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一边积极帮他们做好孕前检查、优生遗传咨询、科学生育指导等工作,终于成功怀孕。2009年2月20日,周厚蓉顺利产下一对健康的双胞胎男婴。但由于家庭困难,买不起两个儿子的奶粉。正当夫妇为孩子的奶粉犯愁时,再生育服务人员又把一箱价值3000元的奶粉送到他们家中。。 最好的txt下载网

7.废墟上的新生命(4)
——都江堰幸福镇杨贵芳、蒋玉珍夫妇,地震后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丧子的伤痛,所以夫妻俩的情绪非常低落。由于心里极度悲伤,蒋玉珍一直难以怀孕。再生育服务人员反复多次上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多次带他们到成都华西二医院接受专家“一对一”优生遗传咨询和产前检查。后来蒋玉珍终于顺利怀孕,并生了一个健康小宝宝。于是夫妻俩把一幅写有“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关爱无限铭记在心”十六个大字的锦旗亲自送到了市人口计生局。
  ——都江堰向峨乡石碑村妇女主任肖芳玉,地震中不幸去了孩子。她自己本来也是再生育对象,可灾后两年多来,她好像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群众安置、再生育服务等繁琐、艰巨的为他人服务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劳累过度,导致两次流产。医生告诉她说,如再发生第三次流产,她将不可能再有生育。为此,市人口计生局积极协调医疗机构和专家,全力帮助她抢抓怀孕机会,同时在其他方面也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体贴。2009年12月,她终于第三次怀孕,并于今年9月13日顺利生了一个重千克的健康男孩。
  ——都江堰聚源镇迎祥村朱继东、蒲良会夫妇,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后来在再生育服务人员的积极帮助下,夫妇俩终于有了自己孩子。可是,新生儿出生后不久,肺发育不良,病情十分危重,若不及时抢救,新生儿的生命面临危险。再生育服务人员马上将孩子转入到成都华西二院新生儿科,经过抢救和20多天的治疗,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为表示自己的感恩心情,朱继东夫妇将一幅印有“无微关怀、再生幸福”的锦旗亲自送到市人口计生局。
  在崇州,我还听说过李文霞、刘强夫妇的故事。李文霞、刘强夫妇已经离婚10年有余,但在汶川大地震中,他们不幸失去了自己共同的女儿。2008年6月15日,崇州市率先启动震后再生育关怀爱心行动,失去女儿的李文霞、刘强被邀请参加,当时他们各自都还没有成家。会后,刘强对李文霞说,我希望你能和我从归于好,我们再生一个属于我们的孩子吧!后来,在计生局的帮助下,离婚10多年的李文霞、刘强破镜重圆。崇州市民政局局长黄麟不仅亲自开车陪同他们到民政局办了手续,还为他们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婚礼结束后,两人捧着复印的结婚证书,一起来到女儿的墓前,将结婚证烧给了天国的女儿,并含着泪水对女儿说:女儿,你就放心走吧,你的心愿,爸爸妈妈今天给你完成了!此后,俩人一边共同支撑着破烂的家,一边共同孕育着新的生命。
  截至我写作此书时,即2011年2月,都江堰全市有分娩的家庭474个。其中,分娩男孩258个,女孩216个。在这474个新生命中,还有7对双胞胎。而且,又有25人已经怀孕。
  可见,在巨大的地震灾难面前,灾区遇难学生的父母们并没有倒下。他们不但没有倒下,而且还用伟大的母爱,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重新孕育了一个个新的生命,同时也孕育了一个个新的希望!于是在这次灾区走访中,我不光看到了废墟上一个个新的家庭,还看到了新的家庭中一个个新的生命。因此我有理由相信,这些新生命的明天,只有欢笑,没有劫难。
   。。

8.中德帐篷医院(1)
在汶川大地震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救治伤员,看病就医,成了灾区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因为此事与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全不同。比如,伤员来了就得抢救,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病人来了就得看病,否则错过最佳治病时期,轻重加重病情,重者丢了性命;孕妇来了就得生产,万一胎位不正,遇上难产,还要手术还要输血,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而更严峻的现实是,地震后,许多医院垮了,不少医务人员遇难了,好多设备和药品都被掩埋了,甚至连手术台也被震烂了!但除了正常病人照旧不减外,新增的地震伤员却是平常的数十万倍!
  很显然,要想在短时间内在一片狼藉的废墟上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医院,根本就不可能,也没这个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灾区便出现了许许多多“帐篷医院”、“板房医院”以及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 “路边医院”,等等。至于世界各地医疗卫生组织采取的各种救治手段,更是数不胜数,无法统计。
  而在这众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医院”中,在我看来,最为抢眼的,要数都江堰的中德野战医院!
  中德野战医院的诞生,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
  汶川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医疗卫生体系遭受极大重创,不仅原有的几十家医院基本陷入瘫痪,医疗机构也几乎被夷为平地,而且很多医护人员还丧失了生命。但都江堰拥有常住人口60万之多,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数以万计的灾民急需救治!于是,全国不少的医生护士以及有医学常识和经验的志愿者们,纷纷奔赴灾区,加入救治灾民的行列。
  但灾区最缺的,不是医生,而是医院!
  医院问题不仅牵动着国内同胞的心,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比如德国。德国政府先后为四川灾区共提供了44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840万元)的救援资金。其中最为重要、最关键的一个项目,就是中德野战医院!
  中德野战医院是由德国红十字会捐赠,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在都江堰共同搭建的一座“医院”。这座“医院”说白了,其实就是在废墟上临时搭建的一座“帐篷医院”。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德国红十字会当即表示,为中国捐赠一套医疗装备,运往灾区,筹建一座野战医院,以解灾区燃眉之急。于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11天,即2008年5月23日,一架载有全套医疗设备的波音747飞机,就从德国柏林起飞,随后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德国的这套医疗设备重达49吨、体积300多立方米,总价值为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00万元),可服务于25万病人。而随同医疗设备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两位来自北威州和巴符州的德国医生、四位护士和五位技术人员。
  在德国波音747飞机从柏林起飞的同时,中国红十字会和卫生部迅速委派上海华山医院赶往四川灾区,与来自德国的11位医疗技术专家携手合作,共同搭建灾区首家国际援助医院——中德野战医院。华山医院接到任务后,不到2小时便建立了由40余人组成的华山医疗救援队;12小时后,医疗队在医院副院长黄峰平的带领下,踏上了飞赴川四川灾区的飞机。当华山医院医疗队风尘仆仆地赶到都江堰,站在中德野战医院预选的地址上时,看到的却是四处裂缝的马路,杂草丛生的野地,遍地垮塌的楼房,堆满垃圾的废墟。队员们一下子就感到了问题的沉重。

8.中德帐篷医院(2)
然而,严重的灾情,容不得中德双方医务人员的任何多虑与迟疑。伤员急需救治,医院亟待建起。于是中德双方到达都江堰的当天,外交部、德国专家组、华山医疗队、都江堰政府和红十字会等相关人员,便在一块极其简陋的空地上迅速围成一圈,召开了一个“野战会议”。会议经过简短的讨论、协调,最后决定,中德双方所有人员统一分为项目运营、医疗、护理和行政总务四个小组;四个小组各负其责,马上行动,搭建中德野战医院!
  中德野战医院是一种非常先进、非常实用、非常神奇的野战医院。走访中,都江堰卫生局负责人告诉我说。安装这样一座野战医院,只需大约2天半的时间。德方提供的所有医疗设备和药物都装在箱子里,箱子分为不同颜色:绿色代表门诊部;红色代表住院部;黄色代表手术室。不同颜色的箱子按特定顺序堆在一起,只需依照顺序打开安装即可。而且设备齐全,有120张床位,包括门诊室、手术室、产房、药品储藏室等;其电力均由一部从德国带来的发电机供应;帐篷分为两层,隔热防雨,还防阳光辐射,帐篷里的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