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第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伐”。此次北伐先胜后败,西路军先锋、著名将领杨业战败身亡。

  身为东路军主帅的曹彬、西路军主帅的潘美等人在北伐中所犯的低级错误,使人不免对这二位当世之名将产生了“有意避功,以释天子猜忌”的怀疑,认为曹彬是因为谨慎而不敢居功、潘美是怕“震主”而不惜陷杨业于死地。

  如果上述推理正确的话,那么潘、杨二将可真称得上是人臣中的“楷模”,其名哲保身的手段也基本可以按照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了。为取悦人主,不惜每个人都背上一口让人指脊梁骨的黑锅。虽有自毁形象之嫌,却达到了暗求无过的初衷。

  

后果很严重
宋廷历代君主大多猜忌、防范才干出众的武臣,尤其是高级将领。致使武将们不得不以“安全第一”作为日常生活的标准,采取谨小慎微甚至不惜向自己脸上“泼粪”的方式来达到暗求无过的目的。相反,朝廷对畏敌避战者大多能够宽厚处理,似乎只要不是叛国投敌总能够享受到“减压”的优惠政策。在“宽”“严”错位的驭将策略下,才智平庸但“安全系数”较高的将领们如雨后春笋般,逐渐以“舍我其谁”之势占据了北宋军队干部中的主导地位。

  军事人才被人为地埋没、兵源良莠不分,造成良将难寻、精兵不可求的局面。数量可观的政府军貌似强大,实则已百孔千疮、不堪一击。《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经常是随便一板斧就砍倒一排比待嫁闺中的少女还温柔的宋兵,战斗力之弱可见一斑。出现内忧、外患的时候,竟然找不出多少得力的军人来挽救危局。

  1121年,油漆工出身的方腊,不安心搞装修的本职工作,在古香古色的长江以南振臂一呼,领着一群没经过正规训练、“速成班”毕业的民工,居然连续打败享受“阳光工资”的政府军。然而,与农民军的隔靴搔痒相比,金兵的大举南侵则堪称是重拳出击。在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先人们并不十分猛烈的军事进攻下,外强中干的赵宋政权居然如林黛玉一样弱不禁风,竟在象征性地抵抗后很快亡国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被逼无奈的改革
1127年5月,北宋余党、“漏网分子”康王赵构通过借壳上市、改头换面后走上了历史舞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建立政权——史称南宋。

  草创的南宋,面临着存亡的局面。迫于压力,采取了“死继承、活发展”的策略,虽然依旧防范武将,但却暂时松动了“以文制武”的传统。这个时候军人的社会地位终于出现了触底反弹现象,而领兵的武将,尤其是其中的精英分子,也摆脱了“大年三十的凉菜,有他过年,没他也过年”的尴尬境地,成为朝廷网罗和笼络的对象。

  当时坐镇一方的将不仅可以自行建立武装部买马招兵;还兼有经济上的自主权。如:在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前提下;可在本部所控范围内开办酒厂、典当行等第三产业;而且绝对没有资本主义尾巴之嫌;其操作模式基本相当于现在各大经济热点城市的开发区.

  随着利润不封顶、盈利不设限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武将”这一职业重新成为了高薪就业的首选。一些原本待价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如同《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很王宝根般地破土而出。其中最具眼球经济的,则为“中兴四将”的形成。

  备注:1127年北宋灭亡后,赵氏皇族的漏网分子赵构又延续了赵宋政权,史称南宋。南宋政权经过与金、伪齐的多年苦战,终于在1141年以后于长江以南地区站稳脚跟,史称“南宋中兴”。1204年,即宋宁宗嘉泰河四年,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作《中兴四将图》以示后人。该四将为在中兴战场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循王张俊、蕲王韩世忠、鄂王岳飞、鄜王刘光世等四个都已被追封为王的优秀军事将领,统称为“中兴四将”。

  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四位将军的征程,几乎可以看作是南宋从“摇摇欲坠”到“站稳脚跟”的历史见证。他们,虽大多起于田间阡陌的尘埃、寂寥无闻的市井,却由草根而位及高端;他们,作为军旅男儿的代表,用血肉之躯谱写了千古传颂的昨天……

  

问题少年迷途知返
虽然在大众心目中,《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接受“政府改造”的标志性人物。但,那仅仅是从知名度的角度。毕竟,“及时雨” 的结局是灰飞烟灭,却非扬眉吐气。而“中兴四将”中的张俊则不然。此公虽出身盗匪,最后却位及人臣中的*。如果单纯从仕途的升、降、荣、辱来看,堪称是不枉此生。

  张俊,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接班人名将姜维的老乡——甘肃天水人。老张是中兴四将中成名较早、资历较老的一位,仅次于韩世忠,属于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布尔什维克。年少时,善骑射,大约是为了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曾经有过参加反政府武装的不良纪录。但毕竟当古惑仔吃的是青春饭,不要说基本工资,连“三险”都没人管。而且那个时候马列主义还没有传到中国,不大可能凭空树立起为推翻旧社会奋斗终生的理想。于是张俊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既然脱贫的底线已经达到了,犯不着再整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里——愣装钢铁战士”。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张铁山 以无知少年的名义,给当地司法机关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忏悔书》。结果是效果出奇的好,不仅得到了宽大处理,还鬼使神差般地如愿以偿成为了三阳县的一个小片警,估计还是享受由当地财政开支的事业编待遇。

  不过,张铁山自从有了不用为“三饱一倒”发愁的正式工作以后,表现得倒是非常抢眼,基本体现出了“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因在参加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作战中立有战功,老张很快正式步入了端铁饭碗的公务员行列。后又因*为解决饥饿问题的“农运”有功,从此更是官运亨通……

“问题少年”迷途知返(2)
1126年初,张俊因“以守东明县功”而成为了西北军区大将“种师中”帐下的一名正七品武官——武功大夫,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县团级,算是一个正在向“士大夫”行列慢慢靠拢的基层干部。不久,又追随主将——当时因战时需要而被临时委任为“河北制置副使”的种师中,参加了救援太原的军事行动……

  “太原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在北宋末年,新兴的女真民族大举攻宋之际。1125年12月,金军兵分两路南下,其中:金东路军主攻方向为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金西路军主攻方向为今天的山西一带。如果两路大军相继得手,按计划将会师于北宋首都河南开封城下。今天的山西省省会“太原”,同时也是山西地区的第一军事重镇,则成为了金西路军此次攻伐的重点……

  太原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北宋的存亡,为挽救这座岌岌可危的军事重镇,宋廷前后组织了三次救援军事行动,张俊所参加的是第二次。

  当时的宋军在野战能力上与女真铁骑之间的差距,就好像今天站在高层建筑上向下望一样 —— 一目了然。不过老张的表现却相当“另类”,用一句中外合资的话讲就是相当的“good”。据《宋史》记载:“俊时为队将,进击,杀伤甚重,获马千匹,请乘胜要战”。然而,个人的勇武却无法改变岌岌可危的大局。在数万金兵的分路合击下,种师中所部宋军几乎全军覆没。虽然主将战死,但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张俊却与属下几百人突出重围。

  据《宋史》记载,由于老种此次出征没有带来比较充足的奖金,因此当战斗进行到“伤停补时”阶段时,许多手握一堆白条的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地发出了向领导说“不”的口号,然后就是程序性地一哄而散,也就是俗称的自己给自己放假了。那么老张到底是战斗到最后再突出重围,还是“提前给自己放假”中的一分子,史料中没有明确说明。

投资高手大话“补仓”
在股市中有一句叫“补仓”的术语,即在股票低迷时买入,等待时机抛出,赚取高额利润。

  刚刚在太原遭遇惨败的张铁山,很快又迎来了他一生中“峰回路转”的一天。

  1126年12月1日,康王赵构以“勤王”的名义在今天河南安阳成立了兵马大元帅府。1126年12月16日,“大元帅府”转移至河北大名府,也就是北宋的“五京”之一 —— “北京”。

  听到“九阿哥” 落脚的消息,河北邢台的守臣梁祖扬抱着投资的目的急不可耐地率领包括张俊在内的三千多人前来捧场。那么老张到底是在何时?又因何事来到的邢台,是公出还是私人造访?史料中没有记载。但估计是张铁山在1126年8月左右,即第二次救援太原的军事行动失败后逃到了邢台。由于主将种师中战死、首都被围,张俊等残兵败将只能与逃哪算哪的当地守军来了个“临时组合”,以求再起东山。

  当时大宋政权正处于命运多迭、朝不保夕的特殊历史时期,宛若一款不断下跌的垃圾股,基本上要按着清仓处理了,可张俊却不失时机地抓住了 “补舱”  的机会,被破格提拔为元帅府后军的统制,不仅终于把握住了接近于独立成军的历史机遇,也开启了与刚刚经历虎口余生,此时正如履薄冰的赵构的“蜜月期”。

宁波 —— 一个梦开始的地方(1)
张俊一生历经战阵,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抗击金军的宁波保卫战,历史上叫做“明州之战”。

  1129年10月,金将完颜宗弼率领大军突破长江防线。正在杭州度假的宋高宗赵老九听到江防崩溃的快报,非常勇敢地选择了放弃,马不停蹄地逃到了今天的浙江宁波(当时叫明州)。当时任浙江省东部的最高军事长官——浙东路制置使张俊,反应也非常快,在第一时间从坐镇的绍兴赶到了宁波护驾。

  宁波,是浙江省东部偏北的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