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金科玉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管理的金科玉律-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帕金森定律》一书出版以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美国更是长踞畅销书排行榜首。
  直到今天,人员膨胀、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现代公私机构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帕金森教授对机构病症的独到观察与尖锐批评,仍然值得任何机构的高级人员进行参考与反省。
  此外,帕金森还发现了另一个为人熟知的定律(通常称为第二定律):“增加开支以配合收入”。第二定律成功地解释了人何以贪婪无厌——越有钱的人越想得到更多的钱的问题同样引起了思想界的关注,奠定了其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学家的理论基础。
  
  不称职官员的出路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教授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走第一条路会使自己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行不通,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选择第三条路了。
  于是,将会有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他的工作,减轻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使他不会有丧失权利的危机感,于是便可稳坐其位。
  两个助手的无能,使他们效仿上级,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这部分阐述是《帕金森定律》一书中的精华,也是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官员繁衍的动因
  
  为了弄明白当官的人需要补充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我们假设有个当官的A君,他觉得自己劳累过度,这种感觉(或许是幻觉)很可能是由于他的体力渐衰而引起的,这是中年人常见的正常现象!
  不论工作繁重是真是假,反正他面临着三种选择:第一,提出辞职;第二,让同事B君来分担自己的工作;第三,要求增加C先生和D先生来当助手。
  按照常规,A君恐怕毫无例外地要选择第三种办法了。因为如果辞职,他就失去了领取养老金的权利;请来级别和自己相当的B君,等到日后上一级的W君退休,岂不是在自己晋升的道路上树立了对手?看来这些都行不通。。 最好的txt下载网

帕金森定律(2)
因此,A君就找了C先生和D先生来当助手,何况C、D二位的到来等于提高了他的地位。他成了惟一掌握全局的人,可以将工作分成两份,分别交给C先生和D先生。
  说到这儿,有必要强调一下,C先生和D先生二位是缺一不可的。单单补充一个C先生可不行。
  因为只让C先生分担A君的工作,C先生就自然充当了B君的角色:C先生成了惟一可以顶替A君的人。所以,找助手,就要找两个或两个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久而久之,C先生也开始抱怨疲劳过度,A君会跟他商量,给他也配上两名助手。为了避免矛盾,D君也会获得此种待遇。
  于是,在补充了E、F、G、H四位先生之后,A君自己的晋升就十拿九稳了。
  如今,七个人在做A君过去一个人做的工作。这样他们应该可以轻松地躺在办公室睡大觉了吧。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你会看到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就连A君也比过去辛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答案很简单,他们彼此之间制造了许多工作。
  比如A君嘱咐要起草一个文件,E兄就将该文件推给了F兄,于是F兄就起草一个初稿。初稿送到C先生那儿,C先生大加修改后送D先生会签。D先生意欲交给G兄,不巧G兄请假不在,文稿转到H兄手里。H兄写上自己的意见,经D先生同意送还给C先生。C先生采纳了意见,修改了草稿,然后把修改稿送呈A君审阅。
  A君该做些什么呢?
  他盘算到明年自己该接W君的班了,所以必须在C先生和D先生之间物色一位来接替自己;严格来说,G兄够不上休假条件,可是D君又批准他走了,H兄的健康状况不佳,脸色苍白,部分原因是闹家庭纠纷,也许本来该让H兄休假才对;此外,A君要考虑F兄参加会议期间增发工资的事,还有E兄申请调往养老金部去工作的问题。
  因此,当C先生把修改的文件送来的时候,A君本想签发完事。可A君呢,又是一个办事极为认真的人,他决不敷衍塞责。于是,他仔细阅读文稿,删去一些?嗦话,将稿子恢复到初稿,改了改文字——最后定了稿。
  这份定稿,如果没有这么多官员的存在,A君同样也是可以弄出来的。人多了,办同样的事花费的时间反而比过去更多了,谁也没闲着,人人都尽了最大的努力。
  等到A君离开办公室回家时,天色已晚,暮色沉沉中,办公楼最后一盏灯熄灭了。他两肩下垂,脸上泛起一丝苦笑,思忖着:长时间的工作和白头发一样,是为争取功名而受到的一份惩罚。
  
  平庸上司和平庸下属
  
  当你了解了A君选拔下属的整个过程,你对这样的(行政、商业或学术)机构就见怪不怪了:高级人员感到无聊乏味,中级人员忙于勾心斗角,低级人员则觉得灰心丧气,工作没有意义。他们都懒得主动办事,因此整个机构显得毫无生机。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机构的蜕变史吧。
  一开始,假如某个机构里有一个高度无能与妒忌的官员,他在原来的部门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却积极干涉其他部门的事务,以便掌握更多的权利。
  于是,他会千方百计地排斥异己,设法阻止任何比他能干的人获得提升。他不敢说甲君太能干,所以他说:“甲吗?也许聪明,不过他稳重吗?我比较赞成升乙。”他不敢说乙君的存在使他显得很渺小,所以他说:“我觉得丙君有较好的判断力。";
  于是,丙获得提升,而甲则调往它处。

帕金森定律(3)
最后,整个机构逐渐填满了各色领导与职员。如果机构的领导是个平庸的角色,他会确保他的属下更加平庸,最后,整个机构将会是平庸者的天地,毫无动力与生机。
  愚蠢的人们争相竞争,比试着他们的无能。
  到了这个阶段,这个机构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它可能处在这种麻木状态达20年之久,也可能悄然解体,最后也可能复苏(但复苏的例子很少)。
  经过这个阶段后,每个人都会以最愚蠢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无能。奉命去“排除有能力者”的人,很可能因为看不出某人的真正能力而失败。
  有趣的是,“排除有能力者";一旦失败,有能力的人就开始往上爬。他们假装自己很平庸,使他们看起来和其同事毫无差别。
  当他们荣升高位之时,很快就会把他们的能力显露出来。在尖锐刺耳的责骂声中,他们突然变得极为聪明能干起来。
  “我们太过努力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与顶峰层比较,我们在低层同样做着有意义的工作,配合国家的需要,我们应该问心无愧。";
  “我们不自吹是第一流的。奋勇直前的人真是愚顽,他们自己的工作表现,好像他们是属于顶峰层的人一样。";
  “思想交流和人员的调换是件好事——可惜从顶峰层来我们这儿的几个人却令人非常失望,我们只能得到被其他部门踢出来的蠢才。";
  “哎呀,我们不该抱怨,我们要避免发生磨擦。无论如何,以我们微小的能力,可以尽力做好事情。";
  如果经常听到这些话,你就可以确定这个组织的性质了,他们的这些建议清楚地表示:所定的成就标准太低。他们只求低水准,甚至更低的水准。二流主管发给三流职员的指示,也以最低目标为准绳。
  不求高水准,“永远保持第三流”的座右铭,以金字刻在他们的大门入口处,三流水准已经成为所有工作的指导原则。
  他们将进一步放低目标,以便让所有的目标都能达到。
  结果他们变得更加自满,并且自鸣得意地说:“我们的主管是一个明智的人,他从来不多说话——那是他的性格,他也很少犯错误。”“在这里,我们不太相信什么才华,那些聪明人多么令人讨厌,他们扰乱既定的惯例,提出我们从来没有试过的各种各样的新计划,而我们只要拥有简单的常识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事情进一步发展,组织也进一步恶化,高级人员不再通过与其他机构的比较来夸耀自己的效率。他们已无视其他机构的存在,不再光顾餐厅的食物,而宁愿带三明治上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了解英国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出版社向来是以杂乱无章的环境而闻名的。一个人走到显然是入口处的地方时,会被引导向屋外走,绕过一座建筑物,走下一条小巷,然后再爬上三段楼梯,才到办事处。
  当饱览过出版社的破漏与杂乱无章之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些外表既整齐又方便的建筑物时,心情不禁万分舒畅。
  那些铜和玻璃制造的外门,对称地立在正门的中央,擦得发亮的皮鞋在光鲜照人的地板上轻快地滑向闪闪发光的电梯。彬彬有礼的接待员以鲜红的樱唇向冰蓝色的电话听筒娇滴滴地说话,当她看见来拜访的你时,会主动招呼你坐在电镀的扶手椅子里,以迷人的微笑告诉你:“请您稍等。”
  从电梯往上看,你会发现宽大的走廊如何伸展到A、B和C部门,关闭的门内时而传出有规律的打字机声音。

帕金森定律(4)
一分钟后,你来到董事长的面前,陷在他的地毯里,被大人物的不斜视的目光催眠着,并被挂在墙上的巨大画像吓唬着,你会觉得终于找到了真正有效率的工作环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