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团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术团队-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 职场第一课(1)
华川学院地处成都一环路边上,校门通过一条长长的机耕道与一环路相连,学校周边除了靠城的一面,全是郁郁葱葱的农田。这所看似有些年代的学校,原来是国民政府一个衙门的办公地。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形成目前的规模。这里最有特色的是,在学校中央的广场里有几株参天桉树,足有三四十米高。每到日落,奔波一日的鸟儿就会回到桉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方可消停,恢复校园的宁静。

  严格地讲,华川学院不完全隶属省属院校,最多也只能叫着中央部委与地方共建的高校。所以华川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是面向西南地区。

  83年7月4日,宁浩拿着派遣证,到学校报道。首先来到人事处师资科,报道的人还真不少,个个兴高采烈但目空一切,好像幸福就在自己手上,随时可以享受。师资科的老师说,今年新进了50多名教师,来至全国各地。由于住房紧张,留校的男老师,安排在一个大教室里住,总共住了20多位,外校的和女教师均安排在招待所住。

  宁浩拿着住房单,就开始询问招待所的位置,好不容易在学校的北校门找到了招待所,却令宁浩大跌眼镜。原来招待所过去是一个简易办公楼,共两层,呈L形,明过道,站在过道上能一览下面的木工房。宁浩上来时正是上班时间,电锯的声音刺耳难耐。

  楼上有十几间客房,一半做了教师宿舍,另一半继续营业。这个招待所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水和卫生间不方便,水龙头只有一个,在过道的尽头,卫生间在一楼,是旱厕,奇臭难闻。不过,也有让宁浩感到欣慰的,这就是招待所离吃饭的食堂近,离踢球的运动场近,离洗澡的学生浴室也近。

  招待所的值班室就在宁浩住房的隔壁的隔壁,里面的管理员也兼招待所的清洁工—李大姐,她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个儿不高,但为人和气。李大姐笑嘻嘻地看了一眼宁浩的住房单,就带着宁浩到了他的寝室。

  这是一间四米见方的屋子,放着四个单人床。由于门没有开在中间,四张床也不能分两边摆放,其中的一张只好放在门对面的窗户底下。宁浩一看,还没有人来,就占了自认为最好的一张靠窗的床。李大姐说,招待所条件是差点,但新来的能有这等住处也算幸运了。她还说,办公室里有电话,虽说是分机,打外线比较麻烦,但外线打进来还是方便的,以后你可以把号码告诉朋友,联系可方便了。

  宁浩谢过李大姐,就到学校各处转悠了一圈,感觉还是比想象的要好,特别是三层的理科楼看上去很大气。

  次日,宁浩从西大借了一辆三轮车,把自己在大学留下的所有家财,其实除了一堆可能永远都不会看的书和来往信件以外,就是一些可能永远也不会穿的衣服,还有就是最有价值的,从其他同学那儿收集的温水瓶和几个唐瓷碗,用四个大纸箱打包,运到了华川学院。

  挂好蚊帐,理好床铺,宁浩满意且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床,发了好一会儿呆。心想,这就是新的开端,新的生活和事业,从1969年*武斗的硝烟中开始上小学,通过14年的艰苦努力到1983年大学毕业,他的事业就将从此开始,虽说具体干什么还不得而知,但他内心充满期待。

  正在这时外面一阵嘈杂声,把宁浩从冥想中拉回现实。就听见有两个女子声音传来。一女子尖细的声线说:“就住这儿呀!咋个住的下嘛,比原来的学生宿舍还小。”

  另一看来年岁较大的女子说:“将就了,把东西放下吧,反正就睡个午觉。”

  宁浩探出头来看了一下门外,那尖细声女子立刻看见了他,走过来,仔细看了宁浩的房间一眼,自言自语道:“和那边差不多。”没理宁浩,高傲地一甩头,就转身离开。

  宁浩笑容可掬,以为大家就此会相互认识一下,结果别人看都没看他一眼,顿感尊严受辱。觉得这个女子长的还算漂亮,但过于清高,简直把自己当乡巴佬,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另一个年岁较大的女子也过来看了一下宁浩的房间,并对着宁浩友好地微笑了一下。宁浩立刻上前自我介绍。那女生说,她们俩是政法大学毕业的,她本人叫王晓玫,那个声音尖细的女生叫乔雅丽。

  乔雅丽也走过来,这次和蔼了不少,对着宁浩问这问那,显得特别热情。后来宁浩才清楚,原来她是想请宁浩帮着抬东西。宁浩义不容辞,西大的三轮车就在楼下,于是三人就推着车来到了政法系的办公室取她们的行李。政教系办公楼,是幢古老的中式建筑,据说原是国民政府时期修建的。它中间开着大门,正对大门的墙上,立着一面大镜子,以正衣冠。透过镜子,宁浩一下看见自己的光辉形象。短裤、背心,外加一双不知何时就该甩了的拖板鞋,的确像个无业游民的做派,与乡巴佬毫无异样。怪不得那个乔雅丽不爱搭理他呢!

  她们的行李是火车托运过来的,有四五大包,十分沉重,宁浩费了好大的劲才搬到三轮车上。

  回来的路上,乔雅丽说:“宁老师,你好能干哦,你人没多大点儿还会骑三轮车。听说平衡不好掌握哦。”

  “自行车都会骑,三轮车又不会倒,哪个都会骑的,要不你试试,乔老师。”

  “哪个骑这个车嘛?好没档次,下力的人才骑的!”

  宁浩感到这个学法律的乔雅丽还十分矫情,心想,把老子当下力的,等会儿自己搬上楼,我看哪个像下力的。

  快到招待所时,有个小坡,宁浩说:“请二位老师搭把手,要上坡了。”

  王晓玫立刻就上来帮着推,乔雅丽扭捏地扶在她的行李上也作出推车状,至于是不是真使劲,谁也不知道,快上到坡上,宁浩脚一滑,他大叫一声,立刻慢慢下到地上,一瘸一拐地说自己脚崴了。两女生均关切的询问,宁浩说没关系,艰难地把车推到了招待所的楼下。

  宁浩说:“我很想帮你们,但现在只有靠你们自己了。”

  王晓玫说:“不用了,我们自己来,全靠你有车,要不我们不知要搬到猴年马月去了。”

  乔雅丽也敷衍了几句,然后说:“成都就是没得重庆好,连个棒棒儿(搬运工)也喊不到。”说完无奈地开始搬运她们的行李。

  女生的东西不算多,但就是重的。宁浩笑嘻嘻地坐在三轮车上,看着矫揉造作的乔雅丽搬东西的姿态,觉得又好笑又好气。每上两三个梯坎,她都会很夸张的停下休息会儿,足足用了七八分钟才把她那不知有好重的大皮箱抬上楼。宁浩心想:让你娃儿娇小姐也体验一下什么是下力的滋味。

1 职场第一课(2)
两天后,宁浩再次来到学校的宿舍,寝室里已住满了人。来自江苏的何剑是复旦历史系毕业的,来自重庆的马成功是西师数学系毕业的,还有一位是来自川北广元的段义辉毕业于人大是学马列哲学的。因为目前学校放暑假,大家见过相互认识后就各自回家。

  这年的暑假,宁丹结婚,她的丈夫叫李小峰,也是一个青工。叶巧云给宁丹寄来她湖南老家的上等湘绣表示祝贺,随礼物同时写来书信,简短诉说了她的近况。巧云写道,她7月报道后,才知道,这是一家军事工业科研基地,她现在算是一名准军人。两天后,就派到了青川的一个军营,进了新兵团,训练了两周,才回到单位,然后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上岗培训和保密教育。她说,这单位还是很大,足有一千多人,在一个山青水秀的山谷里,研究所,生产厂和宿舍区严格分开,出入都是有规定的,不能乱窜。虽说离江油县城有三十多公里,但基地就像一个小社会,什么都有,每天都有多趟班车到江油或绵阳,每周也会有到成都的班车。巧云说,她住的地方还算可以,在单楼,有自己的房,洗澡吃饭都很方便。就是同龄人不多,今年刚到的才四个人,熟人还没认识,感觉有点孤独。单位对他们新来的还算体贴,军训和保密教育完了,就每人先预支了两百块钱,放假一个月,让大家回家探亲,回来后再分配具体工作。

  巧云最后写道,在成都的四年,承蒙你,宁浩以及伯伯阿姨的关爱,你们的恩德我永生难忘,请您代我问候宁浩,叫他有空来我这玩,以后恐怕来成都的机会少了,因为回湖南基本上不会再绕道成都。

  宁浩依着巧云的地址,给她回了一张明信片,这些明信片都是为熙熙买的,还留有几张。至此两人算是取得联系。

  9月,在校方开过新教师见面会后,宁浩被安排在化学系的分析及有机化学教研室。宁浩见到的第一位同事就是教研室主任程副教授。

  程副教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五十多岁的分析化学老师,他说,分析及有机化学教研室总共八个人,有机课程组,包括宁浩就三名教师和一个实验员。宁浩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为主讲教师丁副教授做助教。先跟着丁老师听课,批改课堂布置的作业,上习题课和指导有机化学实验。除此之外,还要请宁浩多参加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适当帮着没多少经验的实验员小赵女士准备实验。说完就带宁浩到理科楼各处转悠了一圈,介绍了各个实验室。

  华川学院的理科实验楼是五十年代建的三层红砖楼,足有一百多米长。楼的东面归化学系,西面属物理系。无机,有机实验室在一楼,而有机实验室有两大间,中间夹着准备室,几乎所有的药品试剂都被放在几个大柜子里,没有通风厨,宁浩他们还没走近就闻到了刺鼻的味道。

  程老师带着宁浩到了二楼,二楼主要是系办公室和各个教研室所在地,程将宁浩带入一间足有三十个平方大小的长条形房间,说:“小宁,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教研室。平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