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长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治,长治-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我们可以随便到街上走走,骑上自行车到处转转,干部不会被群众“围追堵截”。

  2001年5月5日,我骑车到长子县下乡,专门去看望了一位“老上访”。

  这位老太太因为一桩民事案纠缠不休。第一次遇上我,她在市委大楼的两扇门中间拉上一根绳,说这条路不能走了,进出大楼的干部们只得绕道走。

  我说,你不能堵路。堵住干部,就堵住了给你解决问题的人,你和干部划线,怎么让我们为你办事?

  她听了我的话,把告状信留下走了。

  我仔细看了她的告状信,她反映的是十几年前的老事情,过去也曾做出处理,只是没有让她满意罢了,所以她就无休无止地告状。

  这件事,前因后果我说不清楚,于是批给长子县委书记,让他尽快给群众个交待,因为她讲的补偿问题有一定道理。

  第二次她来上访,我告诉她,你去找县委书记,我已经把你的问题批给了他,他办不了我们处分他。

  第三次她又来,我们就变成了熟人,见面大家笑一笑。她说,我过去上访欠下了债,怎么办?我说,如果有困难可以申请救济,但我们不提倡你弄下钱再去告状。

  这个老太太无依无靠,上访是她惟一的“职业”。坐火车,乘务员认识她,她把脸一扭,就免了她的车票。到太原,到北京,她专门为那些上访的人出主意,想办法:什么事情找什么人,找谁能办事,找谁办不了事……她了如指掌。她还给上访户介绍一些如何对付门卫、对付秘书和工作人员的办法。上访成了她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我清楚老太太的底细后,劝她不要满世界乱跑,有事说事,无事回家安度晚年。她说:“我没有家,信访接待室就是我的家。”

  后来;我对长子县委书记说;不能让她以此为生;要很好地安置她。

  县里把她安排进了敬老院。在那里她有吃、有穿、有住,还按月领点零花钱,老太太有所依有所靠了。我说,她也是一种群众,一种不能享受正常人生活的群众。对待这种人,党要管,还要管好!

  在长治,我们要把所有的问题和所有的人都放在心上,只有把问题彻底解决了,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办更大的事情。

  当我在长子县的一座敬老院见到“老上访”后,问她有什么感觉?问她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她都说很满意。她说过去那样做也是被迫无奈,叫“以毒攻毒”。我和其他来看她的同志们,以及她本人都为这个说法大笑了一阵子。

  解决上访问题还有一条,就是搞责任制:谁分管哪一方面的工作,必须把上访也包起来。你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向上级打报告,直至向我反映,我帮助你解决,因为我的权力比你大,办事情更有条件。如果你既不打报告,也不解决问题,那我就要追究你的责任。

  长治先后通报批评过八位县委书记,都是因为他在的县里群众上访到了市里。我们有个规定,通报到了第三次,县委书记、县长就要接受处分。

  我们提出一个工作要求,把防线设在前沿阵地,而不是设在指挥部——不能把防线设在市委、市政府,让我们替你去解决你那里的群众问题。这个办法要求干部必须深入解决问题,把群众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让群众满意了,群众就不会到处乱跑,乱找领导。

  我们在市委大门口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反对谁官大找谁,办事互推诿;提倡谁分管找谁,办事效率高。”

  群众对干部的偏见很多,所以表现的形式也特别多。我们在处理上访问题时经常遇到个别上访户,有没有道理就是纠缠住领导不放,以至堵车、堵门。

  长治市房管局有位局长,旧城改造遗留下的问题使他上任两年进不了办公室的门,有时也回不了家。他走哪儿就有人跟到哪儿。2000年5月,这批人到市委闹,我去见了他们,讲了三条意见:一是按政策规定办,该补的一定要足额补够,限期办好;二是公开政策,让群众按政策要求,符合规定的办,不符合规定的也不要找,再找就属于无理取闹,有关部门就要采取法律手段;三是对抢占了住房的群众,限期搬出来,否则就采取强制措施。

  三条办法既让群众满意,也对无理取闹的人进行了制裁。群众不上访了,干部回到了办公室。

  当然,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最后的结论都是要解决问题。关键是我们干部要解决三个矛盾:一是吃苦与享受,你是选择吃苦,还是选择享受。大部分干部愿意选择享受,而放弃吃苦;二是吃亏与沾光,跟着我们党干事业,你是吃亏的时候干呢?还是沾光的时候干?好多人是只要沾光就干,如果吃亏就不干;三是无原则地团结一些人与坚持原则惹一些人,用山西的话来说就是“惹人”与“为人”。好多干部选择了无原则地团结人,不愿意坚持原则去惹人。如果这三个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任何问题都难以解决。
 
  
 
   
对话去
 
食堂拴凳子、醋壶敲嘴子的启示 



  我到长治任职后第一次抽出一周时间下基层,第一站选择了武乡。

  早晨在县委机关食堂吃饭,县委书记要领我去小灶用餐。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县的处级干部都有小灶,有了小灶就不管大灶。我想,要看机关干部生活还是要到大灶去吃饭,与 
普通干部在一起也是一种深入方式。

  我过去在原平当县委书记时,就在办食堂上下过功夫,认为只要办好了伙食就能温暖干部心。1983年原平县委的大食堂老吃窝头,喝一碗小豆稀饭还要1两粮票5分钱。饭菜很差,干部很有意见,已快到关门的地步。

  我一到任就到大食堂吃饭,先给食堂门口起草了一副对联:

  食堂不吃窝头稀饭免收粮票

  奖金勿搞平均干部禁经工商

  食堂还实行了县领导按天轮流值班制,菜饭花样翻新,干部很满意,一直发展到很多院外干部也来食堂吃饭,用餐人数增加了10倍。当时的启示是:如果食堂吃得好,干部不一定非得去饭馆瞎吃瞎喝。那样既伤身体又浪费钱,还落下个形象不好的坏名声。

  武乡县机关食堂特别大,但整个餐厅只有几个人围在一个角上吃早饭。我凑过去,大家主动让坐。我说,别走,咱们一块吃饭。原先站起来的几位干部又重新坐下。餐桌旁边有一圈没有靠背的椅子,我想拉开坐,可怎么用劲也拉不动,低头一看,原来椅子被一圈铁丝拴着。我让一位干部试着坐下,他十分麻利地骑在了凳子上。我说,你这不叫坐,叫骑!

  我在大同齿轮厂当锻工时,在大食堂吃饭曾经和工人们一起“蹲凳”,但“骑凳”吃饭,我还是头一回遇上。我问干部们为什么要骑?还故意将县委书记的军,请他讲讲“骑凳”的好处。他们只是笑,告诉我:“怕丢!”

  我说,如果县机关食堂都怕丢东西,那么老百姓怕丢东西该怕到什么程度呢?县委书记面带羞涩地低头不语。

  后来,我在沁县的县委大食堂吃饭,看见桌上放着一个“怪物”:说它是壶,却没了把儿和嘴儿;说它是茶杯,却上面没盖儿,中间有孔儿。后来才弄明白,那是个陶瓷醋壶,因为怕丢,故意拿走盖儿,敲去把儿和嘴儿。

  这两个县的状况,使我想起了1983年的原平县城很多不卫生、不文明的情形。社会主义的县城究竟应是什么样的?我决心先将问题揭露出来,然后在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中寻找答案,还写了《卫生文明歌》:

  社会主义讲卫生,

  饭店门口怎能吊黑油绳?

  不挡蚊,

  不挡蝇,

  只能给人带脏痕!

  社会主义讲文明,

  商店门口怎有闪马坑?

  走不便,

  站不能,

  为啥不用土添平?

  社会主义讲认真,

  “两面三刀”(指一两面只削三刀)怎么行?

  外边熟,

  里边生,

  顾客吃后闹肚疼。

  刀削面本是山西拿手戏,

  原平县怎么能丢人!

  社会主义讲精神,

  公用木凳怎么拴铁绳?

  醋壶敲去嘴,

  茶杯去掉把,

  原来是怕人们偷偷拿家中。

  可是办法这样笨,

  为啥不号召全县学雷锋!

  我在原平县近20年前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怎么又出现了?而且,何其相似乃尔。“食堂拴凳子,醋壶敲嘴子”这些看似可笑的事情,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不深入下去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有一次早上七点多钟,我到沁源县王和镇中学看望师生,发现那么大一个中学早上连饭菜都不给学生做,只是熬了一锅稀米汤。我就到学生宿舍看看他们吃什么,谁知每个学生都有个破烂箱子,里面放着些干馍片、干饼子,有的有点咸菜,有的连咸菜也没有。学生早上就吃这些东西,很难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我想,长治解放55年了,改革开放20年了,连学生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好,我们对不起人民啊!

  还有一天早上七点,我到市第十二中学去,看到从校园到教室,从教台到课桌,全都破破烂烂。正赶上学生开饭,问学生能不能吃饱,都说吃不饱;问炊事员能不能让学生吃饱,他说能吃饱。于是,我站在伙房门口,大声问学生“能不能吃饱”,门外的学生齐喊“吃不饱”,门里的炊事员才无话可说,这个情节真叫人感到荒唐可笑。我决定就在这里吃早饭,炊事员虽然热情,但那里的擦手毛巾、菜案和灶台,都很脏。吃饭时,学校领导赶来了,我要求他和我当着部分师生的面谈。我问了他半天,他回答不上来。他提的学校建楼、桌凳问题,我们给他满意答复。最后,我批评校长管理不善,校长把问题推下去,当面责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