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是小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看谁是小人-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不着急的人在说谎时,一般会说得比平时快。
  据说,人在说谎时很少笑,如果他们笑了,那也是非常勉强的,是挤出来的笑。勉强地笑出现得较快,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以不规则的方式消失。识别假笑的另一种方式是寻找眼睛与嘴巴之间的不协调,因为一个说谎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迫使眼睛发笑。
  手是人的另一张面孔,是发现说谎者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线索,实验表明,那些被要求去表演自己说谎能力的人常急剧地减少了手的动作。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手能够表达多种信息。因此,那些想说谎的人,由于担心自己的手会泄露他在说谎,便往往试图使自己的手保持不动,或者把它们藏起来。如前边介绍关于说谎者的小动作一节所述,在观察手的时候,还要注意说话人在说话时是否不自然地进行自我触摸,如摸鼻子、下巴和嘴巴。通过这种方式,说谎者可以在欺骗跟他说话的人的过程中得到放松,消除紧张。而且,与手势相伴的是,说谎者往往不停地变换姿态。
  除眼睛外,脸部表情是说谎者最容易作伪的部位。这给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诚意时带来了麻烦,因为研究表明,有信任感的听者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脸部及其表情,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既然脸部最难揭露骗局,那么,作为一个持怀疑态度的听者,你应该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声音、眼睛和手势。
  尽管骗子很懂得心理学,又很会演戏,巧舌如簧,能把稻草说成金条,把死尸说活,活人说死,伪装得几乎滴水不漏,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你注意观察,细加分辨,就会发现,即使在他们精心纺织的谎言下,仍有大量的破绽和堵不完的漏洞,任他怎么遮掩也遮掩不住。识破谎言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认清对方的目的,搞清了他的目的,任他变换什么花招,都可以玩之于股掌而不至于上当受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利用证据对付谎言
要使说谎者说出实话,最高明的手法就是拿出有效的证据,尤其是物证,它的效果更大。
  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做武器,是识破谎言最好的手法。不但可用来对付*的丈夫,同时也可用来对付政治上的谎言。不管对方如何狡辩,只要我们有确凿的证据,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认。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证据,如果运用不当,证据也会失去效用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机是否运用得当?如果事情过了很久,我们才拿出证据来印证,那么证据的价值可能就大大地减低了。
  如果我们在提出证据之后,还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也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不是又让他获得了一个答辩的机会吗?
  那么,证据要同时提出还是逐项提出来呢?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看证据的价值以及当时的状况来决定。
  至于我们握有的证据究竟有多少,绝不能让对方知道。尤其是当你只有少许证据的时候,更要绝对保密。总之,证据是一种秘密武器,证据愈少愈要珍惜,否则失败的将是你而不是对方。
  不到决定性的时候,不要让对方知道,或者显露自己手中的证据。你必须一面静听对方的陈述,一面在暗中对照证据;同时,也要考虑对方手中证据的可靠性,使紧握在手上的证据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以上所说的方法,到底使用哪一种比较好呢?当然,这要看对方的情况而定了。有时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收到效果。
  我们并不是像警察一样,要使犯人坦白,我们只是想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去透视别人,如何诱使别人说实话。
  如果我们像警察一样,以审问犯人的方式去对待别人,那不是会得罪许多的人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才是。
  

从言辞看穿谎言
说谎者最为留意的正是说话时言辞或字眼的选择,因为他不可能控制和伪装自己的全部行为细节,他只能掩饰、伪装别人最注意的地方。
  由于懂得人们注意的重点是言辞,因此说谎者常常谨慎地选择字眼,对不愿出口的话仔细加以掩饰。他们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外,用言辞来捏造或隐瞒一件事情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事先全部写下来进行练习。
  此外,说谎者还可以通过说话而不断地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自己的“台词”。
  1。口误、笔误
  十分令人惊奇的是,很多说谎者都是由于言辞方面的失误而露馅的,他们没能仔细地编造好其想说的话。
  即使是十分谨慎的说谎者,也会有失口露馅的时候,弗洛伊德将之称为口误。
  人们常会在言辞里违逆己意,同时在内心中潜抑着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会说出本不想说的或相反的话,从而在口误之中暴露了内心的不诚实。因此,口误的必然情形便是说话者要抑制自己不要提到某件事或不要说出自己所不愿说的东西,但又因某种原因而“说走了样”。口误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背叛。
  当然,也应注意,许多情况下说谎者并不一定会出现口误。
  与口误相近的还有笔误。在很多情况下,笔误也是内心自我的一种走样的表达方式。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书写比在说话的时候更容易发生错误,即使在一些极须庄重、严谨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面对书写(印刷)上的错误,人们常常难以确定谁是真正的祸首,尽管当事人多半会以“意外差错”或“技术性错误”等等藉口来加以解释,然而其中往往潜伏着内心冲突甚至“别有用心”。
  笔误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思绪常常会因为内心潜抑的思潮而游离笔端,或者联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这种思想就会悄然侵入笔端,造成笔误。
  2。声调
  在判断一个人说话时的情绪和意图时,固然要听他究竟说些什么,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更要听他怎样说,亦即从他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速度、转折和停顿中领会“言外之意”。
  当说谎是为了掩饰恐惧或愤怒之感时,声音通常会比较大也比较高,说话的速度也比较快;当说谎是为了掩饰忧伤的感受时,声音就会与之相反。那种担心露馅的心理会使声调带有恐惧感;那种“良心责备”的负罪感所产生的声调效果会与忧伤所产生的极为相近。
  不过,声调提高本身并不是说谎的象征,它只是恐惧、愤怒或激动的象征。
  与此相应,没有声调提高的迹象也同样并不意味着没有说谎。
  3。停顿
  人在说谎的时候,另一常见的言辞印迹便是停顿,如停顿的过于长久或过于频繁。
  产生这类说谎印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说谎者可能事先未准备好“台词”,因而可能会在临场时产生犹豫或错误。其二,即使说谎者已经把“台词”准备得很充分,也可能会由于担心露馅而临时怯场,忘了所编的“台词”;或者由于突发性的意外事件的干扰而产生了情绪波动和思维混乱,一时忘了前后“台词”间的联系,如果是既准备不充分,又加上怯场,就更容易频繁停顿或犯下错误了,而由于听到自己不断出错,说谎者就会更加紧张,生怕别人会揭穿他,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不断的停顿和不断的错误了。
  

说话快慢的心理秘密
虽然,说话的快慢系由本人的气质或性格而来,这可以说是说话者本身所具有的条件特质。但从突破心理学的观点看来,真正成为问题关键所在者,是某人的说话方式突然地异于寻常,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如何探测对方的心理秘密?
  例如某人平时能言善辩,现在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的,某人平时说话没有一点要领,东拉西扯,或者是属于木讷型的人,但是,现在突然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堆话,这时候,我们一定得注意这两种人到底怀有什么动机?因为前后的说话方式表现不同,一定事出有因,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一般说来,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的时候,许多人的说话速度变得很迟缓,而且稍有木讷的感觉。相反的,如果有愧于心,或者有意要撒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会变快起来,这是人之常情。
  有一次,笔者参加一家电视公司的座谈会,当时有一位评论家说:“如果男人带着浮躁的心理回到家里时,大体上都会在妻子面前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笔者乍听之下,心里立刻有深得吾心的感觉:“你说的一点儿也不错,从心理学的观点说,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人的深层心理中,如果怀有不安或恐怖的情绪时,说话的速度会变快。他总希望藉着快速的谈吐,将自己内心潜伏的不安,或恐怖得到解除。可惜,这时候,因为没有充实的时间可以冷静地反省或考虑,所以,谈吐的内容十分空洞,倘若碰到慎重与精明的人,马上就可以看穿他内心的动摇状况。诸如此类的例子,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如果有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在某种状况下,他居然不大自然地能言善辩起来,那么,他内心里一定隐藏着某种不能向外人道的秘密,这种猜测不会与事实相差太远。
  有一次笔者跟一家报社的总编辑在电话里谈话,本来,这位总编辑的谈吐向来都是非常缓慢的,但是,这次谈话的声音却很大,而且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真是令人疑惑万分。待谈话告一段落之后,笔者忍不住问他:“你今天有点儿奇怪,谈话的态度完全异于往日,这到底怎么回事啊?”对方马上默默不语,隔了一会儿,这位总编辑才吐了一口气说:“老实告诉你吧!由于工作调换的关系,我似乎做错了什么事。”对方说完之后,又开始恢复了往常慢吞吞的谈话方式,可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