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歌-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这塔架和火箭就已经证明了你们非凡的能力,看来,中国人的确是善于也敢于创造奇迹的人。”
  

6 生命热血谱写奇迹之歌
1990 年7 月16 日,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架矗立起“长二捆”火箭,首次亮相的“长二捆”不负众望谁点起飞,火箭运载能力和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休斯公司和澳大利亚卫星公司的代表忍不住大声称赞:“太棒了!太棒了!〃
  然而,这份胜利的果实是多么来之不易― 那年的7 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下起了连天大雨,已经加注了推进剂的“长二捆”火箭出现了意外情况― 出汗,就像夏天将啤酒瓶肠‘矛门呼~.一碑卿日口口口国娜毋(耸周见洲脚门口口口自目甲从冰箱里取出,过一会儿瓶子上就会出现冷凝水一样。过度潮湿导致个别器件失效,12 日,技术人员发现竖立在发射架上的火箭助推器上的脉动压力传感器出现渗漏。为了排除故障,30 多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了故障排除小组。一名老工人和一名高级技师带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抢着钻进火箭尾舱。当第一个传感器被卸下时,整个舱内立即被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弥漫,每吸进一口就增加了一分对生命的危险,随时都可能使人窒J 自、。舱内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能用手摸索着排险。1 分钟、2 分钟、3 分钟,他俩在抢修着。5 分钟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出来,仍紧贴箭身跪伏着抢修。突然一个工人师傅中毒昏迷过去,被扑上来的抢险队员抬出了,在送往基地医院的途中,他的嘴蠕动着,极力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快,快救火箭,快去把阿宏拉出来。”此时基地救护车正向医院飞驰,但伤势过重的老师傅大张着嘴巴停止了呼吸。他好像还有话要说,然而这个世界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那大张开的嘴形还凝固着刚才说话的嘴形:“保… … 住… … 火箭!把阿宏拉… … 拉… … 出… … ”他就这样走了,以生命与鲜血的代价谱写了我国航天的历史。他是谁?昨天还看见他凝视着耸立的“长二捆”笑容满面。他是谁?刚才还把一束达玛花挂在发射塔架上。他是谁?怀里藏着儿子英俊的照片。他是谁?女儿的爸爸去了神秘的山谷。他是谁?孙儿说爷爷把火箭送上天空去游玩,像孙悟空一样腾云驾雾。他是谁?他就是研究院总装车间老装配工、国家特级技师、一个在航天战线战斗了30 多个春秋的共产党员― 魏文举。又一个血染蓝天的英雄,他是太空的丰碑,他是蓝天的彩霞。他临终喊叫的阿宏是谁呢?是他的搭档,总装火箭的装配工人― 陆阿宏。他因中毒较轻,抢回了一条生命,立了一等功。陆阿宏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在他安度晚年的时光里,还常常在梦中听到蓝天的呼唤。两年后的1992 年3 月22 日晚,是正式发射澳赛特Bl 通信卫星的日子。这个日子让中国航天人铭心刻骨地记着。蒙蒙夜色中突然漫山遍野响起了一阵阵尖啸刺耳的咳喝声,一群群披着斗篷、穿着花裙的山民彝胞,携儿带女,根本不听警卫的劝止,一窝蜂地爬上了与发射塔架很近的山岭坡头。男女山民从未见过这么一个四周还捆绑着助推火箭的大家伙,乳白色的箭身闪着亮光,他们以为是天菩萨送来的小白龙,到这儿来呼风唤雨摇头摆尾拽下天河大闹波涛的呢!他们呵啦啦地欢叫着,像是呼叫小白龙飞起来泼洒下雨啊!谁也不能让彝胞们安静。
  而此时应邀前来发射现场参观的120 名港澳人士和许多外国友人也翘首注目等待发射时刻的到来。不少信奉上帝的西方人还念念有词,祈祷着发射成功,上帝保佑,阿门!但无形无影的上帝对谁也不偏爱,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也许刚刚起飞的中国在向国际市场迈进时注定要承受一些磨难,3 个月前继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失利后,挫折又接踵而至。
  “澳赛特Bl ”卫星在18 时40 分点火,操作手按下按钮,但火箭只抖了一下,冒出了一股橘黄色的焰火,随即发动机自动紧急关机。一股橘黄色的焰火化成浓浓的黄色烟雾,正在向全国直播的中央电视台转播车立即切断了画面。不知当时全国守在电视机前的同胞们、观众们是怎样的一种震惊与失望,只知道基地与研究院的发射队在于龙淮副总指挥的口令下,紧急投人了抢险战斗。那天,发射队员们恨不得用双手把火箭托举起来。
  事后,尽管澳普图斯公司和休斯公司很快发表声明,表示理解这次发射失利,无意改用其他国家的运载工具,但中国只能把这一表示看作是外交礼节的客套。澳普图斯公司对卫星能否在预定日期内上天运转比中国人还着急,因为他们几年前发射的一颗通信卫星寿命期限已到,如果不在预期内发射一颗新的卫星上天,澳大利亚的通信、电视转播将全面瘫痪!
  而为此陷人困境的研究院,除了尽快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赶制出一枚新的“长二捆”运载火箭将澳星顺利送入轨道,还有其他选择吗?一片粉末般的铝屑造成如此重大的事故,使研究院不得不以此事为契机开始严格规章制度、操作规则的整顿。从此,每一个程序、每一道工序的完成,必须由操作员、检查员具名画押才准离开现场,并对所有的配电几手室询妇串阵动珠徐口汁醉醋〕 浑公姗思猫弃卜题"沙郭卜阵斗刊泪珊冷猫。爵漪爵洲婴沙冷凰髻询中担俞汁咧菌茹。回母料料鼠俞画弘淄琳由爵洲洛歌旬廊思十汁朴姗卑。
  欢呼澳星发射成功列于1992 年10 月20 日安全抵达西昌发射场。1992 年12 月21 日晚,“长二捆”火箭将“澳赛特BZ ”卫星发射升空,在火箭起飞47 秒时,位于火箭顶端的“澳星”突然起火,将火箭的整流罩炸开,造成卫星部分损坏。“澳星”上天后失踪,各国专家得出共识,并不是中国的“长二捆”火箭出现了故障,因为中美专家都观察到在“澳星”的预定轨道上,有卫星的残余部件,估计为卫星的发动机部件,而把“澳星”残余部件送入预定轨道的正是“长二捆”火箭正常工作的第二级。
  专家特别强调,当卫星意外爆炸产生振动,有效载荷重量减轻的情况下,中国“长二捆”却能自动调整好姿态仍按原计划程序正常飞行,将“澳星”爆炸后的残余部分送入预定轨道。
  1994 年8 月28 日,“长二捆”火箭终于把澳星B3 成功送上太空。至此,中美双方在1988 年n 月签订的发射澳星的合同,胜利完成。
  “长二捆”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首次突破助推火箭的捆绑技术,首次研制成功推进剂利用系统和大型发射台等36 项关键技术,为我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长二捆”带给我们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由于它首次采用助推器捆绑分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运载能力,以此为基础,中国航天人最终研制出用于载人航天的“长征二号F 〃 火箭,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7 航天人心中的王永志
1992 年9 月21 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上马。经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大力推荐,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王永志在研究院主持工作的“七五”期间,在院党委领导下,团结率领两万多名员工,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研究院第二次党代会的要求,将研究院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器的研制基地,军民结合,多种经营的科研生产基地,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文明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一、“长征三号”火箭4 次成功发射国内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国外用户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二号丙”火箭5 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2 次分别为法国、德国提供搭载服务。
  二、新研制的“长三甲”火箭完成五大系统的匹配试验,氢氧发动机试车等高端技术的突破,为研制大型大推力火箭开拓了道路。
  三、开拓了国外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同澳大利亚、阿拉伯国家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这些合同已开始执行。
  四、民品生产从找米下锅到建点上线。汽车电控喷油系列研制成功,与一汽签订开发协议,烟草机成交额达亿元以上。根据国家与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向行业化、系列化、高效益方向发展。五、大型火箭、小型航天飞机完成概念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
  六、为解决队伍老化问题,5 年间接收、培养研究生456 人,大、中专生!702 人,青年工人504 乙人,选送青工培训轮劝人。其中28 人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人被破格晋级升职提拔。5 年投入技术换代更新设备乙.盯亿元,重点放在配套型号的技改项目。先后完成振动塔、计量塔、设计科研楼等42 个单项工程。
  七、自筹资金2596 万元,新建宿舍楼3 。。。多套。建成沿街街心公园、厂区休闲公园,绿化厂区面积61 万平方米,解决全院宿舍楼的生活用气,使两万职工告别烧煤。一步到位解决职工乘车难,打电话难,子女入托难等问题,增强了全院人心的凝聚力。从出口收益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钱,修建长征宾馆、图书馆、中华航天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足球场等设施,改造了院区、厂区几道营门和公路。
  “七五”期间是研究院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坚持航天为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开拓进取,全面发展的五年,初见成效的五年。
  王永志虽然离任踏上了新的更重要的统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岗位,但他发自内心留给研究院的临别赠言,却铭记在研究院职工的心中:把火箭搞上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永占一席之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