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史翠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芭芭拉·史翠珊-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老汇专辑》是史翠珊演唱生涯的一座里程碑,在这张专辑的开头,史翠珊演唱了史蒂芬?桑德海姆的“积少成多”,这首令人倾倒的歌曲阐述了艺术创造的过程,其中一部分歌词是专门根据史翠珊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的。史翠珊的绝大部分作品背后都体现了一种坚强的理性——在这张专辑的首支歌曲背后,在这首歌曲特殊的歌词背后,尤其是在她与这首歌曲强烈的个人联系背后——那就是她正在演唱她的生命之歌。
  艺术并不简单,
  每个微小的细节都是一项重大的决定。
  史翠珊和桑德海姆都是人所共知的完美主义者。她明察秋毫、机智过人;他博学多才、注重理性。他们二人对细节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必须保持事物相称,
  必须坚持你的创见。
  桑德海姆对史翠珊的评价是:“她的演唱正像‘积少成多’这首歌所表达的内容一样。她的演唱方式犹如新印象主义大师修拉在作画,点点滴滴、时时刻刻、一小节接一小节、一段接一段……唯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对管弦乐的细节极为关注,就像她对自己的演唱一样认真……这就是为什么这首歌那么美妙,这不光是因为史翠珊的才华,还由于她心甘情愿地付出极大的努力。”
  女孩,你要有所创新,
  他们沮丧的时候会对你说——
  你要么有所创新,要么彻底失败。
  即使这是真的,女孩,
  你仍然要尽力而为。
  桑德海姆的歌词和音乐十分出色,史翠珊的演唱也很到位。这两位艺术家一心一意地追寻梦想,他们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招致非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对史翠珊来说,多年以来,她那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一直漫步在一条过于安全的道路上,她的选择往往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其结果常常难以预料。这就留下了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时候她的作品确实是艺术,什么时候则是在浪费她那非凡的、一生难得的才华?
  

1994年6月
在麦迪逊广场花园里,一万五千名观众第五次、或者第六次长时间起立鼓掌。五十二岁的芭芭拉?史翠珊平静地站在聚光灯下,观众们大声呼喊,请史翠珊演唱他们喜欢的歌,一种近乎于疯狂的快乐弥漫在1994年6月这个温暖的夜晚。这种疯狂来自于一种担心,观众们担心他们与偶像之间这种珍贵而罕见的现场联系会在他们告诉史翠珊为他们演唱哪首歌之前蒸发得无影无踪。自1967年史翠珊在纽约市中央公园举办了著名的“中央公园演唱会”后,观众们整整等待了二十七年,在此期间,芭芭拉?琼?史翠珊只在她能完全控制的环境中——唱片录音室——追求完美的理想。虽然中央公园的演唱会是免费的,但是麦迪逊广场演唱会的票价却高达350美元一张,而且许多黄牛党卖出的票价远远高于这个价格,几乎卖出了天价。对于那些热情洋溢的歌迷而言,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他们等待着告诉他们家乡的女孩,他们是多么地爱她,她对他们有多么重要。这在上流社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那些上流社会的观众放下矜持,狂呼大叫:“芭芭拉,我们要听‘不名一文’!我们要听‘二手罗丝’!”随着请求的增多,芭芭拉?史翠珊做出了一件惊人之举,她在晚会中第一次不再盯着提词器——在这个盛况空前的演唱会上为她提示每一个词的设备。史翠珊面对着满怀崇拜的观众,一脸揶揄地微笑,她幽默地说道:“你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事先设计好的。”
  她确实如此。
   。 想看书来

开端
我想成名。不管是靠唱歌、演戏或者其他什么方式,我都想让所有人知道我的名字,甚至牛仔们!
  ——芭芭拉?史翠珊,《青春一族》杂志,1963年10月
  她是一个瘦骨伶仃的饶舌者,既没有受过训练,也不懂什么技巧……她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她那雄厚的天赋。
  ——在年轻的芭芭拉?史翠珊首次出演百老汇音乐剧《我可以为你整批买来》前,制作人大卫?梅里克给予她的评价,刊登于1963年7月27日的《周六晚报》
  她使无数相貌平平的女孩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艾索比尔?伦纳特,《妙女郎》的作者兼编剧
  芭芭拉?琼?史翠珊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毕业于伊拉姆斯豪尔中学。1960年,当史翠珊初出茅庐时,纽约市与现在迥然不同,美国也和现在大不一样。当时,在美国的各个城镇,女人们去繁华的商业区都要戴上帽子和手套。男人们身着灰色的法兰绒外套,吃着提供各种酒类的商务午餐。在维加斯,鼠帮乐队鼎盛一时,而在纽约市的豪华酒店中,埃拉?菲茨杰拉德、莱娜?霍恩和托尼?本尼特在高雅华贵的晚餐俱乐部中演唱。由“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掀起的摇滚乐革命日渐兴盛,不过百老汇演出的原声唱片仍然榜上有名——《卡米洛特》和《再见了小鸟》的唱片依旧在广播中播放。美国常青歌曲集的年代正在它的黄金时期最后一次绽放。
  同样,表面上沉默静寂的艾森豪威尔时代行将结束。父亲们外出工作,母亲们呆在家里,每个家庭平均拥有个孩子和1条狗。至于少数民族,虽然他们在民权时代初期躁动不安,不过他们大体上还“明白自己的地位”。同性恋者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人们悄悄地议论有关癌症的情况,离婚还是件让人震惊的事儿。平静的湖面下或许有湍急的水流将湖水搅浑,但是在湖面上,一切都还保持平静。
  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白人统治着美国社会,但是那些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移民的第二代,正在不断要求获得实现神话般的美国梦的权力。这些新出现的医生和律师随着地位的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秩序正在加快自身调整的步伐,但是划分尊卑的社会制度呢?意大利人和犹太人在他们自己的医院中可能是外科主任,但是到了1960年,只有意大利人才被允许加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白人组织的乡村俱乐部。在乡村俱乐部中,温和的小型爵士乐队演奏出令人心旷神怡的乐曲,一对对舞伴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在名为“国境以南”的夜晚跳起了狐步舞、恰恰舞或者曼波舞。在纽约的爵士乐俱乐部,音乐家或许已经展示过先锋派爵士乐,但是在人们家中,具有现代高保真音色的立体声音响里传出的则是罗斯玛丽?克鲁尼、埃拉?菲茨杰拉德以及位居全国票房之首的桃丽丝?黛的音乐。
  桃丽丝?黛活泼、漂亮,性感而不失健康,她的演唱充满了一种令人惊异的诱惑和亲密。像“星星落在阿拉巴马”和“酣睡的珊瑚岛”这类懒洋洋的抒情歌曲唱出了深夜的幽会,但是在表面上,它不仅是大乐队音乐悠扬的回声,还反映了二战后出生的美国人的精神面貌。随着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二战后出生的美国人完全掌握了国家的控制权。这一时期的美国充满自信、神气活现,桃丽丝?黛正是它在音乐风格上的化身。卷起袖子,不惧困难,迎面而上——她就是你想带回家介绍给妈妈的女孩。她是个生长在美国中西部,吃着玉米长大的女孩,而十八岁的史翠珊则与她完全不同。
  1960年7月的美国,甚至在纽约市,每个人都想方设法成为同一类美国人。当然,这种尝试注定是要失败的,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尝试,甚至包括那些并不想这样做的人。但是芭芭拉?史翠珊根本没有打算做这种尝试——这种心态对于一个默默无闻、相貌古怪的十八岁女孩来说是令人吃惊的,尤其是在1960年。
  这种个人主义的心态使芭芭拉深受处在社会边缘的各阶层美国人的喜爱。芭芭拉似乎在思考,为什么她应该努力适应环境?她想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但是根据芭芭拉的思想作风,她不仅不可能与环境融合,而且连尝试一下都是浪费时间,她可抽不出空来。芭芭拉?史翠珊思维敏捷,步履矫健,快人快语,说话时还有着浓重的布鲁克林口音和机关枪般的速度。
  她的想法似乎有些道理,她的那副容貌怎么可能与环境相容呢?没错,她的容貌确实与众不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神话在史翠珊身上发生了,在大部分时候,芭芭拉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这个神话还掩盖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芭芭拉?史翠珊从来都不丑陋。没错,她容貌独特,行为笨拙,有时看起来十分平庸。(在1994年大获成功的音乐会上,当史翠珊的一张带着胸花的、十几岁时的照片出现在银幕上时,她对自己青春期时的容貌也嘲笑起来,这位女歌手风趣地说:“有些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了。”)
  我的鼻子是故意跟我的脸作对的。
  ——史蒂芬?桑德海姆为“我仍然在这儿”改编的新歌词,史翠
  珊在1994年的音乐会巡演中演唱了这首歌
  但是——她的鼻子非常大,不过——芭芭拉?史翠珊总是引人注目的。看看她这些年来的照片:在专辑《我的名字叫芭芭拉》的封面上,小芭芭拉是一个可爱、瘦削的小女孩。她的鼻子占据了脸上的醒目位置,看起来确实很迷人;而且,这张照片拍得很美。如果有人打算摸一摸这个鼻子的话,他会感觉到她面部的高低起伏。真正不太协调的是她的那双眼,又小、离得又近。不过,这双眼睛蓝得让人着迷。最后,芭芭拉?史翠珊拥有一个难得的特征:她十八岁时就变得十分性感妖娆。苗条的身材,坚强与柔弱并存,纤细的手指和五音纯正的歌喉,和所有真正的明星一样,芭芭拉举起了性感的大旗。她的性感在以前只是偶尔瞥见,现在是大张旗鼓地显现。
  多年以来,包括菲利斯?迪勒和奥森?比恩在内的很多人都声称他们曾告诫史翠珊不要做鼻子整形手术。也许史翠珊自己害怕鼻子整形手术会影响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