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詹天佑-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边的莲花正灿烂地开着,连成片,满眼望去都是生机。因为是临近中国传统的民间鬼节,有时还能闻到不知从何处飘来的烧香或纸钱的味道,那是老百姓在怀念那些去世的亲人,特别是每到傍晚时节,这种味道几乎在大街小巷都能闻到。

  户外的初秋景物是幼童们无法感受到的,他们虽然通过了最后的中英文考试,成为正式出洋肄业的官学生,但肄业局的官员和教习们还是不敢怠慢,仍是严加管束,英、汉文课程照常讲习,有时还要安排一段时间讲习中外礼仪。这孩子身上既承载着各自家庭的希望,更承载着洋务派官员们富国强民的梦想。他们一旦出洋,就代表着大清帝国的形象。中国自古就有明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些《三字经》中的话,孩子们在启蒙之初,就曾跟着乡塾老先生不知念了多少遍。所以,尽管肄业局官员和教习严厉的管束让大家感到压抑,但并没有想到过用行动去抗拒,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成人的管教与训导永远都不会错。如果有什么不对头的话,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一日三省”也是幼童们品德修养的重要课题。每一天的日程安排都差不多,如时钟那样机械而准确。早上卯时(约早上六点钟),仆役们轮流在院子敲着一面小铜锣,只要听到锣声响起,每一个人都条件反射似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走来,洗漱完毕就到课室诵读《圣谕广训》或教习指定的其它经书,进入课室时,每一个人都要对坐在前面的轮值教习弯腰问安,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吃早餐,上午是汉文讲习,下午为英文讲习,晚上为习字时间,戌时过后(约晚上九点钟)准时就寝,离开课室时同样要向当值的教习弯腰问安。庭院里几棵苍萃的银杏和金桂树成了幼童课间纳凉或闲息的好去处,喧闹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句大声说话都可能会引来教习或仆役的训斥,如果被有关官员看到,那就更是天大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小心翼翼,有时候,个别幼童看到树干上或石缝间有小蚂蚁在跑动,想用手去拨弄一下,也被身边的同伴悄悄地提醒。当然,有时候他们判断周围确实没有大人的话,也最多是彼此挤眉弄眼,偷偷地彼此逗笑,这时候,未泯的童真显现出来,这便算是难得的自娱自乐了。

  一天早上吃过早餐,孩子们坐在课室正等着汉文教习来讲习汉文。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申城报捷(四)
那个每一次见面就让幼童们顿生敬畏的陈兰彬陈大人来了课室,身后跟着刘开成、吴子石和各位英汉文教习,孩子们感到肯定又有重大事情宣布了。孩子们不约而同对发出一声:“陈大人早安!”这显然是平时训练过的礼貌问候。

  陈兰彬整了整官帽,扫视了一下全场的幼童,只见这些孩子们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都低着头在那儿等他训话。

  陈兰彬说道:“诸位学童,这几个月来你们辛苦了。”孩子们低着头听着,怎么听都不觉得这样的话是眼前这位大人说的,但心里确实还算受用。

  陈兰彬继续说道:“今天的讲习课不用上了,大家好好休息休息。”这句话更让幼童们感到意外。

  看到孩子们还是那么拘谨,陈兰彬极力想放松自己的表情,但孩子们根本不敢抬头看他。陈兰彬提高了一些音量说:“还有三天我们就要放洋去花旗国了。今天放假,明天我们去上海海关道台衙门谢恩,后天还要到花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道别。大后天搭乘火轮经日本转道往花旗国。”

  陈兰彬说完,看了一下刘开成,刘开成表示自己没有话说。

  陈兰彬一行走后,当值教习则示意大家可以自由活动。说是自由活动,其实是不能出肄业局的大门的,只能在院子里、宿舍和教室等处活动,而且这天中餐和晚餐厨师还特地加了菜。好不容易有这样的休息日,孩子们三五成群,这一簇那一簇集着,有的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下,金桂枝旁追逐嘻笑,有的则回到寝室或课室看书。詹天佑从小就是一个内心火热外表冷静的人,虽是放假,但对他来说,这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他很平静地享受着不用上课的悠闲。先是回寝室躺在床上与一个叫潘铭钟的小老乡聊了聊家乡的事情,潘铭钟比詹天佑小一岁,是这批幼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这个孩子更加好静,而且读书是最用功的一位,学得特别快,在这些孩子中有神童之称,因为籍贯都是广东南海(詹天佑家所在的西关属南海县管辖),是同一个县的,加上好静的性格投缘,所以平时与詹天佑关系特别好。这天下午,詹天佑则与一个叫钟文耀的广东香山籍老乡来到院子里一棵老桂树下的石桌上下象棋。这位钟文耀比詹天佑大一岁,让詹天佑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与自己一起下棋的幼时同伴后来竟然和自己成了连襟,都成了谭伯邨的女婿。詹天佑下棋特别有君子之风,落子之后从不悔棋,有时钟文耀耍点小手段,他会及时指出来,但对钟文耀偶尔的争执他也会包容。下了几盘,互有输赢。

  时近傍晚,落日的余辉照在庭院中金桂和银杏的树稍,一个仆役来到院中,敲响了小铜锣。幼童们从各个角落很快集中到了院子里,并且按平时的队形站成了三排。这时,只见一队人抬着许多箱子进到院子里,这些人把箱子放下就出去了,幼童们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副校长吴子石走了过来,对幼童说道:“诸位学童,明天,陈兰彬陈大人要带着诸位到上海道台衙门谢恩。为什么要谢上海道台呢?一是因为这里是上海的地盘,道台是这坐城市的父母官,出洋肄业局设在此处,大家出洋前在这里生活这么长时间,将来你们学成回国也是为大清国服务,从人情世故上来说,应该见见这里的父母官;二是因为根据曾督和李督给朝廷所上的奏折,出洋肄业局和诸位学童出洋的所需费用都是从上海海关关税中逐年抽成拔付的,用的是上海的税费,大家都应有一棵感恩之心,人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必生野蛮之情,到道台那里谢恩是当然之事。”幼童们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感恩多少人,反正大人们这样讲着,自己这样听着,将来这样做着。

  吴子石继续往下说:“这些箱子是官府为大家出洋置办的,每人一个,里面装有两套袍帽马褂。明天,大家就穿着这箱子里的衣服随陈大人前去上海道台衙门。现在大家每人领用一个,可以回寝室试一下大小,看看是否合适?如有不合适的,就向我报告。”

  箱子的规格都是一样的,只是每一个箱子上都已经写好了各位幼童的名字,这是肄业局早就根据这些幼童各自不同的身高和体形定做的。大家一个一个对着自己的名字,欢欢喜喜领着自己的箱子,回到寝室试换着这些衣服袍帽,那种高兴劲啊,简值不比《西游记》里孙猴子从唐僧手中接过观音菩萨送的那顶小花帽时的劲头还大,清一色的瓜皮帽,马褂,长衫,长裤外再围一条宽口裙裤,布鞋,除了大小不同外,其他别无二致。孙猴子自从戴上了那顶小花帽后,直到功业完成,再也没有摆脱过唐僧的咒语和约束,这些幼童们正在试穿的这身马褂长衫啊,将让他们的人生与大清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有些调皮的幼童还抓着马褂的对襟摆弄着各种姿势,有些把玩着帽子上的小圆顶,眼前似乎浮现出陈兰彬、容闳、刘开成他们戴着官帽的情景,在他们看来,这顶小圆帽虽然没有顶珠,但这毕竟是官学生的象征,内心由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来。试完衣帽之后,没有人反映有不合适的。大家又各自脱下,自觉地按原来的模式叠好,放入箱子里,准备明天去道台衙门时穿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长街雄风(一)
这天早上没有安排诵读课程,大家听到铜锣响时立即起床,洗漱完毕,有些幼童还习贯性地往课室走去,准备参加早读,杂役看到,感到有些好笑,提醒他们直接到饭堂吃早餐。为了突显官民之别和师道尊严,肄业局的官员与教习们是不与幼童在一处进餐的。吃完早餐,院子里又响起了铜锣声,所有的官员和幼童都集中到院子里,陈兰彬满面笑容地与刘开成交谈着,每一个人脸上都是显露出欢愉的表情。看到这些统一着装、穿戴齐整的幼童们,陈兰彬满意地点了点头。容闳已先期赴美联络,这次护送幼童赴美的有四名官员,分别是监督陈兰彬、汉文教习叶绪东、容云甫、英文翻译曾兰生,设在上海的幼童出洋肄业局在送走这期三十名幼童之后,还要挑选和培训随后的三期幼童,负责局务的是校长刘开成、副校长吴子石、三名汉文教习、一名英文教习(实际有三名,另两名是这位英文教习的儿子,在肄业局帮助父亲给幼童们教授英语),也就是说上海肄业局这边有六个人。总共有十位官员和教习。

  陈兰彬和刘开成这次没有发表讲话,是吴子石在吩咐大家:“诸位学童,今天陈大人带领大家前去上海道台衙门向道台大人谢恩,大家一定要记住平时教习们的教导,严守规矩。各位的表现将会给国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将会影响大家对我们出洋的理解与支持。诸位明白了吗?”

  幼童们异口同声地说:“明白!”

  吴子石看了看陈兰彬和刘开成,陈兰彬客气地示意可以起行了,并在刘开成的引导下往外走。吴子石示意幼童们跟上。肄业局的外面是一个开阔的平地,一条宽宽的官路通往城区。当陈兰彬一行来到外面时,孩子们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镇住了。那里整整齐齐停了四十顶轿子。前面是两顶四人抬的大轿,其中第二顶大轿格外气派一些,轿上的装饰明显与其它轿子不同,随后排着三十八顶两人抬的轿子。轿夫们统一扎着腰带,脑门上盘着一根长辫。两顶大轿前站立着两排兵弁。这种气派让那些幼童的眼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