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第1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后有人悄无声息地过来,在行昭身后站定没说话。

    行昭望着兰叶笑:“若是母亲知道了,她会高兴吗?”

    大抵还是会高兴的吧,母亲常常都很欢喜,看不透那么多事儿便欢欢喜喜地活在虚假的繁华表面之下,活得不那么聪明,但若是没有遇到贺琰,她的一生会平静而静好,育子教女,好不痛快。

    “只要您高兴,夫人一定高兴。”莲玉轻声说着。

    行昭叹了口气儿,心里头什么味儿都有,紧紧敛了敛披风,转身而去。

    皇帝扔了块儿大石头到水里,激起了无数朵小水花儿,小水花儿们全都在攒足了气力就等着一早的行早礼发出来,德妃今儿个来得最早,一惯的聪明和见缝插针,趁着众妃还没来,便与方皇后拉上了家常。

    “。。。当真是日月如梭,老六才多大的孩子啊?这就定了亲事了!两个孩子有缘分,这是我一早儿就说了的,郎才女貌,又是青梅竹马,等温阳县主嫁了,是该叫皇后娘娘母后呢还是姨母呢。。。”

    德妃说着说着便扬眉笑起来,乐不可支又欢天喜地。

    皇后也笑:“皇上惯会乱点鸳鸯谱,先头是欢宜和平西侯长子,现在变成了老六和阿妩,没见过他这样爱做媒的。”

    这种实实在在的家常话也只有皇后敢说,德妃附和着笑道:“也是喜欢几个孩子才好做媒的,怎么没见皇上顾着那头呢?”德妃朝北边儿努努嘴,说的是慈和宫住着的顾青辰。

    方皇后和顾太后婆媳不和,本就是公开的秘密。

    德妃有事所求。自然是着意奉承,捧一个压一个——说实在的,顾太后那处当真不需要人着意弹压了,人都瘫得说不出话儿了。还掀得起什么风浪来?

    方皇后没搭话,敛眉笑一笑,德妃便顺杆爬:“咱们宫里头孩子少,谁家有个喜事儿大家都跟着高兴,老六的喜事儿还得等个两三年,可老四的喜事儿怕是顺着年口就在眼前的吧?”

    原是来挂忧四皇子的亲事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皇子出了那么一桩事儿,德妃身为养母自然被拖累不少,可德妃还是只要一见皇帝便求情,皇帝恼了也不管,放出话儿来。“谁敢短了四皇子一针一线。一食一粟。她陈德妃拼着一身性命也要算清楚这笔账。”

    养只猫儿养个这么几年也养出感情了,何况是个会笑会闹的孩子。

    方皇后由己及人:“若我是你,我也想老四赶紧娶亲。娶了亲就能出宫,能开府,能自己定事儿,正正经经的是一家之长了。”总比在这宫里遭人白眼的强,后话没说,转了话头:“前些日子我在皇上跟前也说起了这桩事儿,皇上没出声儿,我便也不好再说。”

    皇帝大约是觉着将陈家长女指给老四有点亏了,心里头正后悔呢。

    陈德妃脸皱了皱,方皇后吃了口茶便道:“老四到底还是男儿汉拖得起。陈家长女过了及笄却拖不起了,段。。。那戏子把一滩水搅浑了,我查下去那戏子是皖州出身的,你说巧不巧,陈家刚好也是在皖州发的迹。。。”

    往事尘封两三余载,陡然再拿出来说,就像从埋藏许久的丝线堆里生拉硬拽出一根线来,再一掸,灰就到处扬,险些迷了人眼睛。

    德妃瞳仁一眯,紧紧抿了唇,等人三三两两来齐了,她也没再出声说话。

    众妃们都接到了消息,要不恭贺方皇后,要不恭贺淑妃,孙嫔喜气洋洋说是“谁能想得到,皇后娘娘与淑妃娘娘如今成了亲家了!”,话儿说得不妥当,可热热闹闹的气氛里头谁还顾得上咬文嚼字。

    这桩亲事是怎么来的,方皇后和淑妃都心知肚明,这时候要再表现得欢喜无比,得偿所愿,皇帝回过神来怕是什么都明白了。

    淑妃面上扯开笑,将想说话,却被惠妃抢了先。

    “说出这个话儿来,就该掌嘴。”惠妃轻哼一声,心里直冒酸气儿,冲得鼻头呛,“温阳县主姓贺,是临安侯府的人儿,就算成亲家也是贺家与皇后成了亲家,孙嫔年纪不大,脑子更小。”

    孙嫔有了儿子傍身,虽生了七皇子之后身子缠缠绵绵一直有些不好,恩宠也被那顾氏谋了去,可她有儿子了啊!

    惠妃再扫一圈儿,照旧没见着顾婕妤来,心里闷火更旺,这些个小骚蹄子也不晓得是从哪里学的狐媚劲儿,皇帝被她勾得再没去过别处了!整整两百一十三天,她数她宫墙外头小道儿上的那些砖,数过来数过去,数得烂熟于心,皇帝还是没来。。。

    入宫这么十年,她惠妃一向是毋庸置疑的宠妃,从来没败得这样惨过。

    话儿冲口而出,惠妃再傻也看清楚了方皇后的脸色,每个人都有逆鳞,那贺家丫头就是皇后的逆鳞。。。

    “惠妃妹妹火气盛得很,咱们女人间东扯西拉的也能较真?”王懋妃温声开口,笑盈盈地转头朝方皇后说,“哪天请温阳县主去豫王府坐一坐吧,成亲的时候就没去,如今成了妯娌,阿柔长嫂。。。”

    “只是指婚,还没过门呢,懋妃心太急了。”方皇后打断其后话,眼风一扫。

    要闵寄柔拿长嫂的款儿压行昭?

    话儿说得不轻狂,可就是听起来却不那么舒服。

    ps:

    感谢楚非湘、潇潇水无痕、rqiu、59511973、guoguo199624、紫夜风吟的粉红票~鱼释的平安符~ 


第一百九五章 应得

    偌大个正殿,从上首顺下来,全是有品有级的,能入皇室宗祠的妃嫔。

    方皇后算是当场落王懋妃的脸面,惠妃简直身形一松,欢喜得简直东西南北都找不着了,要不是王懋妃没头没脑地 来这么一句话儿,这个时候就应当是她的脸面给方皇后踩下去了。。。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幸好她脑子抽,王氏比她脑子更抽!

    原先她还能仗着有宠说话不过脑子,今时不同往日。。。

    她真是恨惨了今时不同往日这几个字儿了!

    王懋妃神情一僵,随即面上却愈发柔婉起来,笑着颔首:“是臣妾考虑不周全,皇后娘娘教诲得是。”

    被这么一打岔,惠妃提起的那桩事儿是彻底偏了,方皇后亦乐得不提,女人们的话头大约总是这样,从张三家说到李四家,再从李四家说到王五家,到最后张三家到底出了什么事儿,谁也记不得了。

    众妃三三两两辞行,淑妃想留却不好留,皇帝在沾沾自喜,自以为走了步一箭三雕的棋,她们做妻妾的怎么好拆台?

    蒋明英亲自将淑妃送出去,折身一回来便开口:“懋妃。。。”

    “儿子大了,也长成了。三个皇子里头就属 胜算最大,懋妃轻狂些也是人之常情。”方皇后接过其话,其实倒不觉得王懋妃突然截话是因为轻狂,惠妃先头提的是什么?是行昭和临安侯贺家的关系,王懋妃心浮起来敢抢左上首的位子,可懋妃还没这个胆子在她跟前抢白。

    “惠妃提到贺家。我于情于理,都该接着说。这避不开。。。”方皇后抿了口茶,眼角往上一挑,“她宁愿被我踩脸面也要冒险把这个话头揭过去,摆明了是害怕老六和临安侯贺家再有任何牵扯。”

    贺家是皇帝给二皇子用的,可突然出了个端王妃。这笔糊涂账该怎么算?

    方家硬气,行昭行景硬气,宁愿压上全部身家拿命去搏一把,也不屑与贺家人为伍。

    王懋妃看在眼里却怕得不得了,生怕贺家因为这泼天的利益反了水儿。

    人一走,正殿就静了下来,方皇后一动不动地坐在上首,脊梁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上。

    她正襟危坐在这里有多久了来着?二十三年了吧?头一回坐在这个位置,一张脸都是僵的,脚都不知道往哪处放,殿下也还是这些人儿,那时候的王懋妃还是个才人,长得清清芸芸的,一说话儿眼波便动起来,开腔就很柔糯。慢条斯理的尾音拖得老长,如今的官话儿说得顺当极了,虽还是柔。可字正腔圆的自有了股气势在里头。

    其实皇帝的喜好从来都没变,从王氏到小顾氏再到孙氏,他最偏爱的一向都是这样轻声细语,又柔又媚的女子。惠妃是个例外,大概是宫里头的聪明人多了,突然出现个傻的。嘴上没个把门的,倒让皇帝品出了一分新鲜来。

    方皇后垂眉扯开嘴角一笑,手一点一点地将凤座上的那层黄金软缎铺展齐整。

    她坐在这个位子上坐得辛酸非常,她只希望她的阿妩能坐得一帆风顺,平稳妥当。

    方皇后不提行昭回贺家住,皇帝自然也不会提——让行昭回贺家增进感情,然后贺家再权衡权衡,最后倒戈相向,反将他一军?他又不是蠢!为了断贺家退路,他都想赐一碗药给贺琰,新仇旧恨一块儿报了,权衡了再权衡,到底是歇了这份儿心。

    倒不是因为心软,贺琰一死,贺现要接任爵位就得回京,一回京,西北刚打下来的基础,谁来扛?

    帝后二人都没消息,旁人也不至于没眼色地去触霉头,行昭回九井胡同待嫁的事儿算是一点波澜都没起的被否决了。

    宫里头沸沸扬扬那一锅开水蔫了下去,宫外头倒烧开了。

    朝廷上下面面相觑,有些看不懂皇帝下的这步棋,所以他们到底是该去烧二皇子这门热灶呢?还是跟六皇子这匹黑马呢?贺琰颓了,陈显借势而上,一跃成了文官之首,有机灵的拎两壶陈酿去找陈显讨主意,陈显一概不见,回府之后便嘱咐妻室儿女,“绝不能展露出一星半点儿对端王的意思,好的不能,坏的也不能。”又想起六皇子近日无端示好,不禁有些心有余悸,“温阳县主看起来是身份尊贵,可细想起来对端王是半点儿益处都没有——方家本来就是端王的靠山,已经绑得牢牢的了,再不需要锦上添花。贺家,贺琰已经没有助力了,贺现是庶子,本来就与温阳县主人情淡薄,又夹杂了贺太夫人那桩公案,不拖后腿算好,怎么可能相助。。。端王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