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十七 秋水 译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外篇十七 秋水 译文-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曰:“何谓天(1)?何谓人(2)?”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3),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
天,无以故灭命(4),无以得殉名(5)。谨守而勿失(6),是谓反其真。”
    
    【译文】
    
    河神说:“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
    
    海神回答:“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
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
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原文】
    
    夔怜蚿(1),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
“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
(3),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
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4)。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5),蓬蓬然入
于南海,而似无有(6),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
则胜我(7),䲡我亦胜我(8)。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9),唯我能也,故以众小
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10)”。
    
    【译文】
    
    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
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内在的心灵。
    
    夔对蚿说:“我依靠一只脚跳跃而行,没有谁再比我简便的了。现在你使用上万只脚行
走,竟是怎么样的呢?”蚿说:“不对哩。你没有看见那吐唾沫的情形吗?喷出唾沫大的像
珠子,小的像雾滴,混杂着吐落而下的不可以数计。如今我启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不过
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
    
    蚿对蛇说:“我用众多的脚行走反倒不如你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蛇说:“仰赖天
生的机能而行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启动我的脊柱和腰胁而行走,还是像有足而行的样子。如今你呼呼地从
北海掀起,又呼呼地驾临南海,却没有留下有足而行的形迹,这是为什么呢?”风说:“是
的,我呼呼地从北海来到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来阻挡我而我并不能吹断手指,人们用腿脚来
踢踏我而我也不能吹断腿脚。即使这样,折断大树、掀翻高大的房屋,却又只有我能够做
到,而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
到。”
    
    【原文】
    
    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币(2),而弦歌不惙(3)。子路入见,曰:“何夫子
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4),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
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5),非知得也(6);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7),非知
失也。时势适然(8)。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9),猎夫之勇
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
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0)!吾命有所制矣(11)!”
    
    无几何,将甲者进(12),辞曰(13):“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今非也,请辞
而退。”
    
    【译文】
    
    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
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
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
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
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
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
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
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
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
    
    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
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原文】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2),离坚白
(3);然不然(4),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
言,汒焉异之(5)。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6),敢问其方
(7)”。
    
    公子牟隐机大息(8),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酰9)?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10),入休乎缺甃之崖(11);赴水则接腋持颐(12),蹶
泥则没足灭跗(13);还虷、蟹与科斗(14),莫吾能若也(15)!且夫擅一壑之水
(16),而跨跱埳井之乐(17),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
而右膝已絷矣(18),于是逡巡而却(19),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20);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21)。禹之时十年九潦(22),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
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23)。夫不为顷久推移(24),不以多少进退者(25),此亦东
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胖适嗜痪26),规规然自失也(27)。且夫知不知是
非之竟(28),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29),必不胜任矣!且
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30),是非埳井之耄壳冶朔节澔迫谴蠡
(31),无南无北,姡凰慕猓32),沦于不测(33);无东无西,始于玄冥(34),反于
大通(35)。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36),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
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37)?未得国能(38),又失其故
行矣(39),直匍匐而归耳(40)。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41),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42)。
    
    【译文】
    
    公孙龙向魏牟问道:“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王的主张,长大以后懂得了仁义的行
为;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一个物体的质地坚硬与颜色洁白分离开来;能够
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认可的看作是合宜的;能够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
善辩之口理屈辞穷:我自以为是最为通达的了。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感到十分茫然。不
知是我的论辩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呢?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冒昧地
向你请教其中的道理。”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
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
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
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
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
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
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
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
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
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
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足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
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水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而你
的才智不足以通晓极其玄妙的言论,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时的胜利,这不就像是浅井里的青蛙
吗?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
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
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
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还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
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
只得爬着回去了。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
原有的学业。”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舌头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于是快速地逃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