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她说那篇作文写得很棒,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她其实是说反话在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
  那位同桌后来仍然常常带着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然而我至今难忘这个人,因为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当时为何不待她更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
  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我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之眼前豁亮了。其实,我早忘了我曾为其喝过彩。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又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
  

闲情
半年前,我去驾驶员培训中心学开车,于是那儿有了个有史以来车技最臭的学员。不过,仍有朋友敢于搭乘我开的车,尽管他们在我开快车时胆战心惊,悔不该没办保险;更糟的是,我每一次急刹车都会致使他们做鞠躬的动作,仿佛一车人都在请罪。
  然而,开车仍带给我许多启示,最难忘的是那个人们容易忽略的物理法则:车速越快,视野越窄。当车子中速前行时,天蓝地宽,风景无限;当车轮滚滚向前,风驰电掣时,仿佛钻入时间隧道,视线窄窄的。
  我总觉得这一物理法则也可以用于思考人生:我们的人生之车时速是否适当;是否留有宽大的视野;是否留有观察、思考、欣赏的空间;我们的目光会不会只在鼻子底下。
  我做女孩时,学业远不如现在这样繁杂,但一度变成个奇怪的人,发誓每门主科都要拿好看的分数。那是一段想起来就令人脊梁发冷的日子,每日苦读,复习到深夜,没有闲暇,也没有自我的空间。后来,是我的家人出面阻止了这一切。他们在春光明媚的周日推我出门去玩,第一次我应付性地在外飞快地转一圈就奔回家去捧我的书本;第二次,他们拉我在皎洁的月光下散步,我随他们看了很久的月亮;第三次,我一出门就直奔热闹的庙会,看铁匠灵巧地敲打铅桶,看小贩做出鲜艳的面人,跟同龄人交谈嬉戏,待我走进家门时竟累得一下子坐倒在地上。
  我总在后怕,假如当时就那么变成了只会死读课本的人,这样的人生该有多么短浅、枯燥。从更大的视角看,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大约只占人生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三分之一,许多智慧往往在生活和社会中才能学会。如是一想,我们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就丢失了至关重要的另外的三分之二。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孩,人生的本意就在于寻求幸福并创造幸福,既为自我,也为他人。可我们往往一开始就忘却初衷,成为目光只盯住分数和课本的人,而且,越来越急促、快速,最后只是一味转动、转动……
  我很感激我的家人,他们使我的人生之车匀速前行,使我视野开阔,在那些课本以外的地方丰富充实自己,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渴求和力量的人。
  当然,我并不是提倡我们的人生之车统统减速,也不是说刻苦学习课本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的视线应更宽广,因为我们是敏感、丰富、仁慈的人类,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人生,思索人生,这样的“闲情”必不可少。
  在生活中我仿佛更喜欢这样的闲情女孩,她们保持着童心,这是她们的权利;她们往往很超脱,保留着女孩爱幻想的天性;适当的闲情使她们优雅,广受欢迎和爱慕,她们的生活因而多姿多彩。另外,因为她们有了体验人生、欣赏美的那份闲情,她们充满自信,生气勃勃,而这,恰是一个优秀女孩必备的素质之一,何况,这样的闲情女孩同样也能是学业上超凡的优胜者。
  阿尔卑斯山的入口有一块牌子,写着:慢慢走呵,请欣赏呵!我觉得这是一句醒世名言,但愿我们的女孩们也能在最美好的年华中记得欣赏最美的风景,思索最耀眼的人生。
  

习惯
记得有一年高考语文卷的作文就命题为“习惯”,想想出这样的题还是讲理的:谁没有习惯呢?许多习惯已成自然了,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熟稔于心,成为人性的一部分天性。哪天试试,若要把习惯统统摒弃掉,恐怕举步维艰,心里只剩茫然,不知如何做人了。
  有的习惯是美妙的,仿佛亲密的老朋友,知根知底,闭上眼睛都能忆起从何相识,相知。记得念中学时,有一次来过个代课老师,个子小小的,梳着辫子,面带羞涩,稚嫩如学子。她推门进教室前总要先把脑袋伸进来张望一番,随后才小心地跨进来,不似其他老资格的老师,手一背,堂而皇之地走进来。不过,这老师仍将学生们镇住了:她知识渊博,思路异常敏捷,谁在她身上以貌取人注定是失策的。我们几个女生纷纷向她讨教如何才能如此出类拔萃。她笑而不语,隔了几天,借给我们每人一本书,说答案在书中。我回家看这是本普通的散文,写得也乏味,所以翻看几页就草草收场。过了几天,我把书还给她,她接过去翻弄着,说:  “你没有找到答案。”
  后来才知,这个小老师颇有心计,她在那书里将其中的两页粘住一点。据说,只要精心将这拉开就能获得她用铅笔题在书页之间的赠言。当然,我失却了这礼物。然而,它使我从此懂得对世界保持一份凡事不仅知其然,还要想方设法知其所以然的热情。渐渐地,它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严谨、通达的对待人与事的态度使我不断地获得长进。
  习惯还是一个人的根源,写着一个人的来历,它还能区分这样的人,或那样的人,有教养的人或者恶俗无礼的人。当一个人,理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那么,除了灵魂需要升华,习惯也得有一番修正。
  习惯几乎都是后天造成的,但称得上习惯,那肯定是顽固的,形成已久的,所以也就较难修正。不说大的,仅说一些枝节,比如懒散拖拉,我有个同学,诨名“木太太”,就是如此,每次同学们约在一块聚会,她总是最晚一个到,抵达后还要絮絮叨叨解释半天迟到的来由。后来,大家达成了共识,每次约她时,总是心照不宣地将时间提前半小时,这样,当大家赶过来时,她正好姗姗而至……习惯似乎是以小节的面貌出现的,但仍是与一切美德隐隐相关:一个勤勉、诚信、恪守礼貌的人怎么可能拥有一大串拖泥带水的坏习惯呢?人们在宽容一些人的坏习惯时,已不知不觉地降低了尊敬的成分。
  习惯看似皮毛却威力十足,有时还左右人的行为举止甚至思维。良好的习惯助人向上,贵在持久;而不良的习惯也因年代越久而顽劣,积习难改。不过,所有的坏习惯都能寻到根源,那就是缺乏自制力,人最难的就是管束自己,修理自己,这种软弱,几乎人皆有之。
  更有一种有害的习惯,那就是“习以为常”,让固有的一切困囿思维,不思改变与奋进。我曾在郊外的公园里见到过一只鹈鹕,它被一个顽童捉着剪去了羽翼,还在它项脖上缚了一根黄丝带。那鹈鹕展开秃了的翅膀试着飞翔,可总是屡试屡败,那空空的拍击声响了一遍又一遍,叫人听了心里难受。隔了一阵,我又去那公园,这缚着黄丝带的鹈鹕羽翼已长出来了,却不见它拍击翅膀凌空而飞,不知会不会是它经历了过多的尝试,慢慢灰心,习惯了蜷缩在湖畔打发时光?
  我在那儿站了好久,可连一遍搏击长空的拍翅声都没听见。它什么时候才会飞翔呢?我至今仍想着当初应该蹚过河去,将它高高抛起,亲眼看着它忽悠悠飞起来。
  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能够飞翔的心,是否也已被习惯收拢住?还会不会飞得高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至尊的独立
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的。记得十四岁那年我初次离家,参加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学农,也就是住在远郊的农民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那时我怯怯的,有点像躲在松林里探头探脑的小松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害怕。然而期满归来时,心里就有了点底气,我还特意去照相馆拍照为证,在照片上,我的神态有点老到,仿佛一个有阅历的人。我将它视为珍宝保存在厚厚的相册里,因为它是一个至尊的见证,记载着一个女孩的初次独立,并且预示着后面尾随着许多充满荣耀的词汇:羽毛渐丰,小荷露尖,青春年华……
  后来我做了母亲,我很爱我的女儿小鸟,但却明白无论母女之间如何情深意切,我们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人。小鸟四岁那年,组织上顾及我繁重的写作任务,拨了一个寄宿幼儿园的名额给小鸟。那个幼儿园有草木葱郁的大花园,木梯子上铺着热烈的红地毯,一切都很完美。临行的那天夜里,我在灯下给小鸟准备行装,在她的小衣服小被子上绣着名字。忽然,我扔下了针线,泪如泉涌:一个女孩小得连自己的用品都无法辨认、看管,那她如何表达心意,如何维护爱和尊严呢?独立是要有长长的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终于,我们放弃了这个名额。
  一晃,小鸟升中学了,被一家寄宿制学校录取,我再次为其准备行装,看着她六神无主,我便把她所爱的物品统统装进行李,我其实是个重视精神生活的人,但我永远认可物质往往会对人产生奇效,对于一个走入陌生环境的女孩,携带的爱物能够慰藉她的心。临行前,小鸟在我的厚相册里翻弄着,说要带一张妈妈的照片,我怂恿她带我学农归来的独立照,可她拒绝了,选了一张我穿便装、笑容安详的照片贴身装着,还说:  “这张才像我心目中的妈妈!”她不知道我如今的这份安详是如何获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