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路疯狂-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孤儿、社教员、记工员……副省长、死刑犯,从来到这个世界时的赤贫,到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的近千万元涉案金额,王怀忠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有谁会想到,这个做着烧饼的王魁仁,竟然是与王怀忠穿一条裤子的三个孤儿之一呢!
  据一家媒体报道,在离亳州市区五六十里地、与河南永城地区邻近的小镇,有一段40年前王怀忠遗落的终生难忘的经历。
  1960年,王怀忠刚刚满14岁,那一年,因为饥荒,他的父母相继饿死,只剩下他和两个瞎眼的哥哥。第二年,王怀忠被政府安排进了当地的孤儿院。
  就是在这里,王怀忠结识了同为孤儿的王魁仁和杨绳,他们三人结成了生死之交。他们都没有爹娘,所以三人格外亲,吃睡都在一块,像亲兄弟。在孤儿院里,虽然政府管饭,但都吃不饱,他们就轮流出去要饭。
  “为什么轮流出去?因为三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去要饭,谁就穿上裤子,要回来三人一起吃。”王魁仁回忆说,“吃饱了就在一起玩,他的脑子特别聪明,玩啥都玩不过他,而且他还特别勤快,总是帮孤儿院里干些杂活。”
  这三个苦命的孩子在孤儿院共同生活了近两年,直到王怀忠被推荐到邻近的张大庄公社当通信员。过了几年,王魁仁也参了军。三人从此分离。
  当年连裤子都穿不上的王怀忠对金钱有着深刻记忆,这或许是他疯狂攫取金钱的解释吧!
  曾经是王怀忠上司的王昭耀也曾是一名苦孩子。
  2006年11月29日下午,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正在陈述。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三节(2)
法庭静悄悄的,站在被告席上的老人头微微低垂,用略微沙哑的声音讲述着往事,回顾着自己苦难的童年,说到痛心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
  这个痛哭流涕的老人就是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在第一次公开审理的法庭辩论结束后,王昭耀陈述了近30分钟。他因受贿704万余元,另有649万余元的财产来源不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王昭耀是家中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贫穷伴随着他的童年。为了供养他上学,父亲卖掉了家里的三间房屋,一人闯关东,母亲在家既要种地,又要照顾三个孩子。
  有一次,村食堂发了一个粮食做的窝头,母亲舍不得吃,留着给从县城上学回家的大儿子吃,自己吃树皮和草根。
  贫穷给王昭耀幼小的心灵打上深刻的烙印。1963年,王昭耀考上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工程系。从学校到颐和园,坐公共汽车只需5分钱,但他从来没坐过,都是跑着去。有报道说,在大学的5年中,他从来没有枕过枕头,一块青砖枕了5年。这显然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贫困伴随着他的童年、青年时代,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网上的这篇报道说,大学毕业后,他本来被分配到长沙,但一个分配到安徽砀山的同学,因为女朋友分到长沙,想跟王昭耀对换,王昭耀二话没说,就成全了同学,由城市来到了砀山农村。在砀山园艺场,他喂过猪,种过果树,并认识了他的妻子冯继英,结婚生子。
  为了照顾王昭耀的孩子,他的母亲从山东老家来到砀山,一住就是20年,把四个孩子养大成人后,母亲又回到梁山县。据知情人透露,关押在公安部秦城监狱的日子里,王昭耀经常趴在铁窗前流泪,感慨人间的酸甜苦辣。
  也许是童年贫穷的记忆太深刻,苦哈哈的王昭耀以其精明能干,在改革开放以后仕途顺畅。人们发现,随着官位的做大,对金钱的疯狂攫取贯穿其整个仕途的升迁历程。
  1990年,在被上级领导委以重任、担任阜阳地委书记的次年,王昭耀开始插手干部“职务升迁”,直至2005年春节在省政协副主席任上最后一次受贿,15年间,王昭耀受贿历史从未间断。特别是在1993年2月升迁至安徽省副省长后,王昭耀受贿次数和金额更是与日俱增——在704万余元的贿赂款中,至少有600万元是在王昭耀担任副省长后收受的。随着分管领域日益重要,王昭耀财路日宽,贿金日多。
  和曾经的部下、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拒不认罪截然不同的是,法庭上王昭耀认罪态度出奇地好。“他的主导思想主要是想争取一个好的态度,这里面应该有前车之鉴王怀忠的影响(王怀忠因拒不认罪,尽管受贿数额比王昭耀少,还是被判处死刑)。”王的辩护律师、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的李京生律师说。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三节(3)
贪官胡长清的童年更令人感叹不已。
  1948年10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黄土店镇青岗村一间破烂的茅屋里,突然传出婴儿响亮的哭声。
  胡家喜得长子,父母都喜得合不拢嘴,几经商量后,给孩子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长清。希望他无病无灾、长命百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当胡长清的两个妹妹相继降生,她们来到这个贫寒的农家时,使本已贫困的胡家更加生活艰难。但胡家父母朴实、勤劳、节俭,一家生计还能维持。
  可以肯定,贫穷的生活对胡长清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很小就体会到了命运的残酷。村里人回忆,最小的妹妹尚在襁褓之中,他的父亲就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家中的顶梁柱顷刻间倒塌了,只留下孤儿寡母和空空四壁。
  胡长清的一位同乡回忆说,胡在这样的家庭长到五六岁,他跟随年长的姐姐上山打柴、下田割稻,他渴望读书,但却不能坐进心爱的教室读渴望已久的课本,唯有勤劳,唯有奋斗,才是生存的唯一希望。
  在胡长清的童年生活中,有一位女人相当重要,她就是胡长清异父兄嫂李银仙。胡长清刚出世时,其母由于饥饿,没有奶水哺养他,恰逢嫂嫂生养侄儿,小长清便一直喝嫂嫂的乳汁长大。
  据李银仙回忆,她当时住在黄土店镇圩场上,看到胡家孤儿寡母,唯有胡母一人挣工分,全家都忍饥挨饿,着实可怜,就把胡家母子5人接到了黄土店,和她一起生活。
  她的生活并不宽裕,丈夫在供销社,自己没有工作,全家租住在圩场上一间潮湿阴暗的小屋里,屋里摆了四张床,做饭都在露天里,家虽穷,但苦日子也还是要过下去的。
  在她的印象中,童年时期的胡长清聪明好学、懂事明理、乐于助人。李银仙回忆,胡长清小时候爱读书,成绩好,字写得漂亮,记忆力强,经常给同学和侄儿们讲《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放学后还经常打柴到街上卖,以贴补家用。
  圩场上的一位曹奶奶回忆说:“麻阳老(胡长清乳名)小时候经常给我挑水,两个大水缸都装得满满的,他和陈家侄儿(李银仙夫家姓陈)还给街上的许多军属挑过水,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许多乡亲提起胡长清,都为他惋惜,他6岁开始读书,很长一段时间,中午只能吃二两粥,饿肚子是很经常的事,乡亲们总是鼓励他,给他打气,要他发奋读书,就这样直到高中毕业。
  1966年,胡长清下放到新田大队劳动,下放期间,他积极进取,踏实肯干,深得新田人的赏识。1968年,胡长清同母异父的兄长在供销系统的“一批两打”中被逼致死,同年,胡长清应征入伍。
  一位长期从事反腐败研究的干部分析说,郑筱萸的“苦难童年”与先他而去的胡长清、王怀忠相似,胡长清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放牛、砍柴、种田都干过,他每天上学要跑4公里路,还要挑10公斤萝卜到镇上卖,挣钱买书本、交学费。一直到走上刑场,他的脖后还留有小时候被扁担磨破的疤痕……郑筱萸的童年也是如此,他常常下雨天把鞋子放进书包,打着赤脚回家。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三节(4)
郑筱萸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尽管生活在单亲家庭,他很小就知道做家务,知道在家中做弟弟妹妹们的表率。少年时代的贫穷和艰辛,青年时代的好学和勤奋,中年时代的事业顶峰,步入老年时的一个个污点,都纹路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近些年来,中国的反腐败在期待和质疑中艰难地进行着,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不仅是中央的决心,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良好愿景。在这场从来就没有停歇的斗争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如“59岁现象”“二奶现象”等等,论及这种现象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并已引起中央高层关注,可是,“苦孩子现象”却咸有论及,还未引起大众的警惕。
  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参加检察工作26年,从事反贪侦查工作20年,直接查办和指挥查办大要案件200余件,先后被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吉林省检察院荣记一等功4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干部、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又被###、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治人物”。2005年,他带领的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十佳反贪局”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省级检察院反贪局。
  姜德志在谈到办案体会时说,很多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都有共性,即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都有一个奋斗的青年时代和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为什么贪官跳不出怪圈?很多人原来本质不错,不少人都是苦出身。成克杰上学之前没穿过鞋,苦得不得了;安徽的王怀忠,要饭的出身……
  这些人青年时候奋斗成才,中年不断进取,然后,到一定位置了,腐败了。这固然有主观因素,但制度因素不能忽视。成克杰号称壮王。慕绥新说:“我当了市长以后,没人管,成了党内个体户,如果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