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 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鸳鸯后来上吊,如同香君撞死(“红梅花”诗有云:“冻脸有痕皆是血”),都是小说描述,并非生活本身!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花,商丘人,祖父侯执蒲为明朝太常侍卿,父侯恂为明未户部尚书,明末四公子之一,后被誉为“清初文章第一家”。
  侯方域在《李姬传》中这样写道: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孔尚任则在《桃花扇?却奁》中把李香君小看阮大铖变成柳眉倒竖怒发冲冠:“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
  李香君的反照:文不如妓!禄肥红瘦!
  想要知道《桃花扇》主旨,一定要看他描写的故事的历史背景!
  复社是明末江南士大夫继东林党之后发起的主张改良政治以图谋挽救明王朝的政治文社集团。公元1629年复社领袖、太仓人张溥以“兴复古学,务使为用”为宗旨,集郡中名士,并联络江、浙诸省文人,将全国16个文社合并而成复社,后多次在苏州、南京等地举行*,成员遍及海内。张溥公元1641死后,云间派陈子龙是“老大”,后抗清,公元1647年被捕后亦投水自尽。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我国古代历史上诸文社之首的复社被清政府取缔。复社规模、影响之大,活动地域之广,居我国古代历史上诸文社之首。

2。冻脸有痕皆是血:李香君(3)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春天,“诗坛盟主”吴梅村主持了在虎丘的一次文人*,调解同声社、慎交社的争端。忽有少年投一函: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
  由此可见,吴梅村随后进京降清的心情:半推半就!
  看看鸳鸯,看看香君,你就知道:文不如妓!
  侯方域留下《壮悔堂文集》十卷,抑郁而死,吴梅村有悼念诗:“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中国文人是最没有忏悔意识的,而侯方域与吴梅村是在这方面是最勇敢解剖自己的!
  这也正是《红楼梦》开端给自己当头一棒: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今风尘碌碌”,并不是自贬为风尘女子也,是人生奔波之苦!所以周汝昌等指导拍电视剧的人把史湘云拍成*结局,可发一笑,而妙玉之“风尘肮违心愿”,不是堕落,而是心上尘缘郁结的意思,所以坐乱,走火入魔,哪里有什么被强盗侮辱与拒绝*的争论,都是作者的有意误导!
  “今日之茅椽蓬牖”,是中国人都知道的蓬壁生辉的谦词,哪里有什么曹雪芹“著书黄叶村”,拿文章换烤鸭,都是如同美国罗阿婆登月造假里的彩旗飘飘!后面的“晨夕风露,阶柳庭花”才是吴梅村梅园的写照,而比起当朝的红星家的园林,自然是“小屋见大屋”了!
  秦淮河畔李香君的“媚香楼”还在,坐落在金陵栖霞山上,但是否是李香君晚年的寂寞地,不得而知!
  我倒愿意相信这样的结局比较合理:侯方域接香君回家,但侯父不能容之,侯方域有妻,只得让香君住在距城7公里的侯氏庄园,抑郁而死!侯方域为香君立一石碑,上书“李香君之墓”,下写“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石桌前有一石礅,上刻“愧石礅”三字。而其读书地,则志名曰壮悔堂!
  中国人向来是喜欢小说胜过历史的,比如对诸葛亮、杨家将、岳飞、陈世美,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真实人物距离是非常大的!
  易中天的品读三国,其实是解构小说里的人物,让人们看清这样的距离,但是他只是告诉了人们《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距离,并没有什么创见,只是那些不经常读书的人才感觉恍然大悟,其实罗贯中先生能不知道这些吗?
  小说就是小说,品读小说还是应该从文本品读。固然,从还原历史这方面去品读是一个角度,但绝不是主要角度,所以听听可以,如果大家都去效仿,那就是迷途了!
  如果用易中天品读三国的方法去解读《红楼梦》,就是行不通的。因为《红楼梦》是春秋笔法,大多人物与事件都是象征描写,易中天这种品读方法对于这种春秋笔法是无能为力的!易中天和于丹一样是聪明人,所以不碰《红楼梦》,而周岭与马瑞芳,聪明将被聪明误,真是霸王硬上弓也!
  所以我们品读香君,也不可以考证太多的细节,应该从小说戏剧的角度多理解其精神!
  侯方域失节,李香君守节,才是《桃花扇》主旨,也是《红楼梦》所云:男人如泥,女儿似水!
  当吴梅村进京,升级为国子监祭酒的时候,情人卞玉京熬过一小段不幸的婚姻后,隐居无锡,真是男子“禄肥”,女子“红瘦”。
  当钱谦益投降满清后,柳如是红杏出墙,又何尝不“如是我闻”?!
  倒是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送我上青云”后,其小妾顾眉也成了一品夫人,所以和《红楼梦》宝钗很相像,是《红楼梦》作者一大讽刺也,哪里是什么完美女子!
  

3。钿盒金钗浑抛却:董小宛(1)
要说谁是《红楼梦》历史影射最迷离的人物,莫过于董小宛,因为其生平存在巨大争议,而“是否入宫”更是成为历史学家与才子作家关注的焦点。
  一些中国作家与中国学者在《红楼梦》面前蒙羞,就是因为有些作家不大了解历史,而有些学者又不了解小说技巧。所以,小子的个人观点是:要打通“文史二脉”,才能解读《红楼梦》,看清董小宛的“真与假”。
  (1)小宛的初恋是梅村
  董小宛,金阊(今苏州)人,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她是秦淮八艳里年龄最小的,无锡市博物馆里至今还藏有她15岁时作的一幅《彩蝶图》。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嫁给人称“美少年”的冒襄为妾。黛玉对宝玉说:孔子尝学琴于师襄,一弹而知音!就是此意!
  冒襄是“复社四公子”中人,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冒襄自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于夫子庙联名愤书《留都防乱公揭》,痛打阉党余孽阮大铖之后,名扬复社。
  当时冒襄的朋友张潮(可能是花底闲人)的《虞初新志》卷三中,记载了冒襄与董小宛之间的故事。关于冒董故事,写的更详细的是张明弼的《冒姬董小宛传》。而吴伟业的《梅村家藏稿》对董小宛之死的描述,显然带有传奇色彩,又有一句“可怜千里草”的诗,误导了很多人相信董小宛是顺治之妃董鄂妃,而且几乎成为当时的历史定论!
  其实,小宛的初恋是梅村,婚配是冒襄。可惜不能见两个才子为她比赛祭文!
  梅村为小宛共作过十首诗,殷勤处不下卞玉京!其中的《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绝》最艳: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按歌。恨杀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
  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苍黄过渡头。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
  江城细寸碧桃春,寒食东风杜宇魂。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
  《诗序》曰:“夫笛步丽人,出宝珠之女弟,雉皋公子,类侧帽之参军。名士倾城,相逢未嫁;人谐娇婉,时遇飘摇。则有白下权家,芜城乱帅;阮佃夫刊章置狱,高无赖争地称兵。奔进流离,缠绵疾苦;支持药里,慰劳羁愁。苟君家免乎?勿复相顾;宁吾身死耳!遑恤其劳。已矣夙心,终焉薄命;名留琬琰,迹寄丹青。呜呼!针神绣罢,写春蚓于鸟丝;茶癖香来,滴秋花之红露。在轶事之流传若此,奈余哀之恻怆如何!镜掩鸾空,弦摧雁冷;因君长恨,发我短歌。”
  这“轶事之流传”,是董小宛入宫之说乎?
  这还不算,梅村还把心上人在《红楼梦》里还魂到香菱、黛玉、芳官、妙玉身上!
  而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是中国小品文的经典,后经台湾的王以安在《细说红楼梦》里索隐,《石头记》以董小宛事迹为骨干,更以冒襄《影梅庵忆语》为全书之贯绳,可作一家之言!
  我没有看过《细说红楼梦》,但其观点“于我心有戚戚焉”,我也把这两篇美丽的小说对照着来品读小宛故事!
  冒襄在开篇就为心上人正名:“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
  可以参照其好朋友余怀《板桥杂记》载:“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天姿巧慧,容貌娟妍,七八岁时阿母教以书翰,辄了了。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闲静,遇幽林远涧,片石孤云,则恋恋不忍舍去。至男女杂坐,歌吹暄阗,心厌色沮,意弗屑也。”

3。钿盒金钗浑抛却: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