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旧石器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旧石器时代- 第3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铜矿队一个来往至少两个月,乌龙等人一个来回就快半年,很容易和部落的发展进度脱节。
    他得让他们留下来,学习动词什么的,然后广播文化等东西。
    “你们自己聊聊,我得去看看其他地方的情况。”也不理会两队人马的感动,转身就走。
    ……
    他要做的事情,说起来只有一件,数学。
    数学是必须要传播的,无论是什么工程,都要用到数学,也算是几门不多大家都用得到的课程。
    作为萦绕在大妈砍价杀价的大刀阔斧声中,数字便是首当其冲的关键。
    数字的发明,咱不去说他,数学的发明,咱也不去说它。
    因为这些扯淡凑字数的东西,明白怎么出现的没有多大意义。
    王扬面对的难题,基本罗列了以下两点。
    第一,将数字传播给众人,并且要切切实实的运用到生活当中,不然众人学得枯燥,估计学不快。
    第二,王扬是个文科生。
    为了解决第一点,将数学推广进众人的生活,王扬很有办菜市场的冲动,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容进众人的生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嘛,家家都得用。
    可惜啊,这是个大同社会,没人为这方面发愁。
    数学的学习好坏,取决于领悟能力,公式永远是死的,人是活的,脑筋转得快的人,学数学就比较快了。
    脑筋转得没那么快的,成绩就一般了,当然,努力不努力也是很关键,但天赋还是更重要的。
    天赋方面,这群原始人类估计没那么出众,可能学习起来会非常吃力,王扬能预想到众人便秘的表情。
    所以他并不急着做,磨刀不废砍柴工。
    第一步,他想要测试一下众人的理解能力,这方面说的不是指对数学的文字能力,而是对象形文字的理解能力。
    这是讲课的基础,必须保证自己教的过程中,众人不会面面相觑。
    他设计了一张考卷,考卷上没有填空题,没有选择题,也没有听写题。
    就一篇,阅读理解。
    虚的都不搞,就来实打实的!
    是夜,他就把这篇阅读理解题写在了地上,让他们摘抄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整篇文章的精髓。
    众人纷纷上前看题目,看完以后,就去到一旁,也不看别人怎么写,自己写自己的。
    王扬一看,眼角一弯,满意一笑:“不错,很不错。”
    原来众人并不缺乏理解能力,毕竟这还是以图画框架为载体的交流形式,众人已经画了这么多年,早理解透了。
    王扬也不废话,继续出题让他们做,结果众人一一写出答案,没有半点差错。
    理解能力没问题,数学就可以传播了。
    第二天他找来了一大堆泥板,什么都没刻,就刻了“1234”等数字。
    众人觉得奇怪,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个好东西,等泥板烧好,他便找来了众人。
    火光下的王扬神采奕奕,很是激动,将泥板拿高,让众人看了一遍。
    “你猜,那个‘1’是不是树?”
    “不是,没树冠,不是树,我觉得像木矛。”
    “那个‘2’像不像鸡?”
    “不像,我觉得像恐鸟。”
    众人一脸的好奇,议论纷纷,凑上前一边看,一边问王扬这些是什么东西。
    王扬压了压手,在安静的目光下,画了一幅画,画中是一个人,然后又画了一幅画,是一棵树。
    然后他画了很多幅的画,都是以一为单位的,最后在画的下方画着一条条线,全部指向这个“1”。
    众人愕然,问王扬画这些是什么意思?要说什么吗?
    王扬微微一笑:“你们看这些画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众人露出沉思,然后很认真的露出便秘状,咧咧嘴,摇头表示看不出来。
    “呃……”王扬有些愕然,没想到这么难理解,确实,在他们的世界观念中,还没有单独分出来的数词,没有一,没有二,也没有三。
    到底有多少,看要画多少。
    “没关系,我们再来!”

第四百零八章 传播数学
    王扬毫无气馁,这回画了两个人,画了两棵树,全都是两个为单位的东西,最后连接到“2”上。
    他再问众人:“有没有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众人憋着一张脸,想来在疯狂的杀死脑细胞,可惜啊,脑细胞实在是补充不过来,愣是无奈的摇着头,没有想通。
    王扬有些发懵,说好的理解力呢?这会儿跑到千里之外了?
    他依然不气馁,继续画画,这回他画了三个人,三棵树,全部指向“3”。
    “这次看出不同没有。”他继续发问,他就不相信,有了三个对比,众人还看不明白。
    对比法,永远是很好的办法,无论用在哪里都好,当然,千万不要用在太阳上,这问题孔子都没搞懂。
    果然,这一回有了三个方面的对比,众人终于发现了点什么。
    他们表示,三个系列的图画在数量上不同,第一个系列,全都是“1”的。
    第二个系列,全都是“2”的。
    第三个系列,全都是“3”的。
    图画不同了,所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区别?
    王扬欣喜的点头:“没错没错,就是用不同的东西,来代替不同的。”
    可众人还是非常疑惑,他们一脸的茫然,估计这答案是瞎猜的,其中关键并没有想通。
    王扬也不废话,继续画画,他画了“4”,画了“5”,画了“6”,有了六个系列的对比图。
    这回众人是真的确定了,王扬是要把每个系列的图。用来区分在不同方面上。
    见众人恍然大悟的点头,王扬开心无比,没想到这么顺利,哈哈大笑。要他们将1到9记住。
    王扬的命令众人自然得听。于是之后的几天时间内,他们十分用心的记了下来。
    到了这一天。众人已经可以轻松的默写下来,他们也很高兴表示王扬这个东西发明得不错,对新鲜的东西,他们总觉得有神奇的力量。
    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好。想来是不会差的。
    于是王扬做了些学习数学的工具,尺子,量角器,圆规等工具,自然,都是用木头制作。
    距离什么的,已经不可以考证了。他看着自己二十厘米的尺子,琢磨着可能和未来的尺子有出入。
    这一点也没有关系,不管他的二十厘米比后世的短还是长,都是个虚的单位而已。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数学的精髓。不关统一的单位什么事儿,只要以厘米为准,以后分米,米都以这个为标准就行。
    等于是新的单位,数学最不重要的就是单位,它的精髓是那些公式,有了那些公式,就肯定不会出错。
    这种东西,脑筋转得快的人一下就理解,王扬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想通,而且是在前两天才想通的。
    他一直很不安,觉得自己造的单位和后世不同,那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于是他笨笨的造了两组尺子,发现不管哪个单位,加减乘出的结果都是一样。
    这才将后世学的数学融会贯通,后悔不已,要是重生以前就去造把尺子,领悟这个道理,也不至于天天扑死在数学上。
    “可惜啊,不然我怎么也得是个清华北大的学生……”扼腕叹息。
    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说的就是用学数学的方式。
    诸葛亮也是这么学习的,一本书拿来,一目十行!观看一本书大概的内容,直接学到书中的精髓,绝对不会去咬文嚼字。
    要是他重生到现代学数学,那成绩肯定逆天。
    不过细细想来,诸葛亮的数学肯定好,木牛流马可不是一般人造得出来的,想像力不行造不出来,数学不好也造不出来。
    当然了,王扬没这个天赋,他很有自知之明,想一目十行,直接抓住一本书的精髓,没点天赋,让你知道办法你也不行。
    言归正传,王扬明白了数学的精髓以后,心甚痛之……哦不,心甚喜之。
    他决定就用自己的方式,将长度单位计算下来了。
    顺便自己给自己出了道题,把容量单位也给定了下来,重量单位也给定了下来,各种单位他都定了下来。
    一边刻在泥板上一边老泪纵横:“一通百通,终于大智若愚,达到这个境界了,可是我现在把数学学得这么好有啥用呢?没有环境显摆啊!”原来在痛惜这个。
    走出仓库,王扬心情大好,只觉得阳光明媚,我心似骄阳。
    他没有将其他单位的泥板带出来,这些东西日后再慢慢教,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不成胖子。
    众人在不远处午休,趁着午休的时间,他们一边写着文章,抒发自己的闷骚之情,一边用数字来归类,看上去其乐融融,数学已经走进他们的生活。
    王扬心情顿时好上加好,也不打招呼,笑眯眯的走过去,看看他们都取得了多少进步。
    他来到一个大人身边,见那大人果然在用作文抒发自己的闷骚之情。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碰过女人了,憋死人了。”地上一句话,带出多少闷骚?直叫人心情沉重。
    这句话旁边还配上了《金瓶梅》作图,简直是浑然天成,看后大呼一声,大家都是同道中……大家不是一类人!你怎的这样无耻!有伤风化!有伤风化!
    王扬还是喜滋滋的看到他在用数字做标记,学着王扬,来了一个大括弧,下面标注着“1”。
    然后又把象形文字那边的闷骚语句,来了一个大括弧,标注了一个“2”。
    “不错不错!你这人很聪明,已经……”看见数字,王扬心情大好,可忽然想到,他似乎只是把数字当分类用。
    顿时改口:“已经无药可救!”
    “数字不是这么用的!是拿来计数,不是拿来分类用!那天你不是点头明白吗?怎么还犯这样的错误!明摆着坑爹啊!”
    王扬气急败坏,忽然想到一个很坏的可能,其他人是不是也只当做分类用?
    他走到另一个人身边,只见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