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天杜妈都显得心不在焉得,屋子里的那堆东西不赶紧处理掉,心里总是不踏实。有大娘婶子来打听杜爹到县城的情况,也都被杜妈草草打发走了。爷爷奶奶则淡定多了,该干嘛干嘛,这些对乡亲们来讲都是好东西,跟乡亲们说透了,肯定能保证一点口风不漏。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的口风都严的紧。

    到了晚上7点多钟,天黑得透透的时候杜爹风尘仆仆的回来了。杜爹手里提着给自己老爹打得好酒,给老娘买的老花镜,给媳妇买的围巾,给弟弟买的钢笔,给儿子闺女们买的水果糖。大包小包的,怎们也不能白白的浪费一天的工夫不是。再说了,家里的油啊糖啊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省下不少钱呢。一家人看着杜爹买的礼物,都乐呵呵的,芽儿也笑得咧开了小嘴。

    等哥哥们都睡觉后,杜爹杜妈抱着还不睡等着听悄悄话的芽儿又到了爷爷奶奶屋子里。小房间里的那些东西都是白白得来的,但是不能跟乡亲们这么说啊,说了他们也不信,万一传出去就是封建迷信了,到时候还不得挨批斗啊。但是要是原价收他们的钱,心里又过不去,总觉得占了乡亲们的便宜。最后还是杜爷爷说,现在乡亲们都不是很缺钱,而是缺票,没有票再有钱也买不到这些东西。这些油啊糖的家家都缺,最后杜爷爷拍板决定有钱的收钱,有票的收票,反正两样只收一样。就这样,杜妈和奶奶还嘀咕着心里不踏实,总觉得白来的东西收乡亲们钱不地道。还是爷爷说如果什么都不收的话乡亲们就会怀疑,就可能会给自己家带来麻烦。再说虽说是白白得来的东西,但也算是自己家的东西,要不怎么不送到别人家里去。听到这些话杜妈和杜奶奶才稍微安下心来。

    第二天乡亲们就得到杜爹买到食用油的消息,都早早的就来到芽儿家里。得到杜爹的肯定答复后,都夸杜爹这事办得漂亮,一个个又都赶紧回家拿油罐子去了。杜爷爷早早的跟村长通了气,村长把只收钱或者只收票跟乡亲们一说,哪里还有不乐意的呢,都巴不得呢。至于为什么,乡亲们连问都没有问,对村长说的不要外传得叮嘱,都一个个作封口状。从□开始,乡亲们口风都紧着呢,都怕祸从口出。再说了,这是好事,至于为什么大家都不在乎,有油有糖就行。大人们不在乎,那些小娃子们才不管这些事情呢,他们只知道这回终于可以有甜丝丝的糖,香喷喷的饭了。

    东西还是由村长按照当时登记的数量来分,量都足足的。有哪家家里老人小孩多的,再多送包糖,也没有说酸话的,大家伙心里门清,油至少比自家订的多半斤,够吃小半月了。闻着油也比以前吃的香多了,糖也又白又甜。领完东西拿着退回来凭票,大伙都乐呵呵的回家继续准备年货去了,今年一定可以过个好年。现在都缺票的很,那些退回来的票,都在心里琢磨着接济哪家困难的亲戚朋友呢。

    分完东西再看看乡亲们的反应,杜妈彻底的松了一口气。看着里屋里还剩下不少油和糖,就跟杜爹商量着给自家娘家送一些。杜妈娘家兄弟姐妹也不少,日子不如清河湾好过,估摸着正缺这些东西呢。留够自家用的,剩下的油和糖让杜爹连夜送到杜妈娘家一小部分,其余的让小叔叔送到二叔家和两个姑姑家里。由芽儿不小心引起的神奇事件完美解决,芽儿不由得感叹劳动人民智慧多。

7 欢欢喜喜过大年

    第二天一大早,杜爹从外婆赶了回来,手里提着一包袱姥姥蒸的粘豆包还有给芽儿做的新棉袄棉裤。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大年倒计时,也正式开始忙活着过年。

    一大早,外面就响起野小子疯丫头们念叨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虽说现在不让贴灶君神像,但偷偷的祭拜一下灶君还是可以的。这天一大早杜爷爷带着赶回来的杜爹,小叔和两个哥哥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烧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杜妈和杜奶奶两个是不能参加祭灶的,两人只好负责包饺子,这里有小年夜吃饺子的习俗,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吃顿饺子,今天的饺子是白菜猪肉馅的,馅大皮薄,香喷喷,哥哥们连着吃了两大碗,芽儿也吃了四个,最后还是杜妈怕她晚上吃多了积了食才作罢。

    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祭灶后的第二天,就要扫尘了。这次要彻底打扫卫生。杜爹带着小叔彻底清理房顶,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哥哥们负责擦桌子擦窗户擦门。一上午,杜爹把屋里屋外,屋前屋后,边边角角打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完卫生杜爹开始给哥哥们洗澡,剃头。杜妈则负责拆洗被褥、洗澡换下来的衣服、窗帘什么的。连锅盖,菜筐子什么的都被杜妈洗得干干净净。打扫卫生的时候,杜爷爷一般是不参与,就抱着芽儿满大街溜达。当有人跟杜爷爷夸芽儿长得可爱,这个不诚实的老头嘴里谦虚说着哪里哪里,可上弯的嘴角泄露了他的好心情,现在的芽儿可是代替了哥哥和堂哥们在爷爷心中的位置,是杜爷爷最喜欢的孙子辈呢。

    扫尘完后杜妈和杜奶奶越发地忙碌起来,忙着蒸花馍,蒸豆包、糖包、菜包,是用玉米面和小麦面掺着包的,还纯用白面包了满满一大锅的馒头,留着待客用。连着包了两天,据杜奶奶讲正月十五之前是不开伙,还好现在天气冷,也放不坏。晚上的时候,奶奶就开始剪窗花,杜奶奶的手特别巧,剪的窗花栩栩如生,图案有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等。看着奶奶左扭右扭一剪刀下来,一个漂亮的窗花就出来了,怪不得现代人申请剪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在芽儿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种表演,一种艺术。

    虽说不敢贴对联什么的,但是贴个窗花和福字还是可以的。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哥哥们早早的起床换上新衣服,先放两个杜爹给他们买的鞭炮,然后缠着杜奶奶要去贴窗花,他们可是眼馋小叔叔能贴窗花好几年了。前几年贴窗花贴对联一直是小叔叔的任务。杜爹也早早的捉了一只老母鸡准备年夜饭的时候吃。等芽儿起床时已经杀好了,这会功夫,杜爹正当当当的在案板上剁饺子馅呢。

    上午的时候二叔二婶带着两个堂哥也来了。虽说二叔一家平时和二婶的父母住在一起,但在这注重孝道的时代,还是要到婆家过年的。二叔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只大公鸡和两瓶酒。大公鸡是专门留到过年吃的,要不公鸡也不下蛋,谁还专门养公鸡啊。二婶是个性子爽利的人,杜妈则性格比较温柔,虽说性格不一样,但妯娌两个你敬我让的,相处倒是十分融洽。两家虽说不住在一起,但是关系好的很。芽儿的两个堂哥是双胞胎,跟芽儿的二哥同岁。二婶在生双胞胎的时候伤了身体,只能有这两个男孩子了,所以二婶对芽儿这个漂亮可爱的小丫头十分喜爱,来得时候还带了一双特意给芽儿做的兔子棉鞋。看着细细的针脚,芽儿知道这每一针都包含着深深的情意。对比上辈子那个社会发达、经济富裕但人际关系冷漠的时代,芽儿更喜欢这个虽然贫穷但人情温暖的年代。

    简单吃过午饭后,杜妈和二婶开始准备年夜饭,杜奶奶则被两个儿媳妇送出厨房,一年到头至少这一天该让老人休息一下。叮叮当当,妯娌两个在厨房里好一阵忙活,好吃的一股脑的准备端到饭桌上。傍晚的时候杜爷爷带着杜爹等家中男子汉们焚香致礼,敬天地、祭祖先,这时候厨房里的年夜饭也准备好了。

    在这个年代,虽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清苦,但过年的氛围要比21世纪浓厚的多。主妇们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一股脑的弄出来摆上饭桌。杜家的家常饭平时都是玉米面饼子窝窝头就咸菜,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大肉菜,平时打个野味什么的大人也都舍不得吃,全吃进孩子们的肚子里,而年夜饭全是大肉菜,把平时吃不到的全部拿出来。

    杜妈和二婶上菜的时候,杜奶奶指着这些饭菜,嘴里说着吉祥话。主菜有,红烧鲤鱼,是指年年有余;小公鸡炖蘑菇,是大吉大利;糯米肉丸子,是团团圆圆;鱼头豆腐汤,是鸿运当头;炒年糕,是步步高升;还有一个狍子肉火锅,则是日子红红火火,在配上一个干豆角炒腊肉,主食是大白馒头。在二十一世纪估计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都有十几二十几道菜,这六菜一汤可能显得有些寒酸,但芽儿知道,这是这个家庭能拿出来的最好饭菜了。

    饭桌摆在两个老人的屋里,先请两位长辈上座,然后是杜爹,二叔,小叔他们,再然后是哥哥堂哥们,杜妈和二婶坐在最下手。一家人大大小小12口,把大圆饭桌围的满满的。看着饭桌上热腾腾香喷喷的年夜饭,几个男孩子早就按耐不住。不过杜爷爷不发话,谁也不敢第一个伸筷子,都急的抓耳挠腮的。小叔叔给所有大人都斟上酒,喝了第一杯团圆酒后,杜爷爷才第一个伸筷子,看到爷爷夹起第一口菜,几个男孩子终于解放了,筷子飞快地往自己喜欢的菜盘子里伸,看着孩子们吃得香甜,大人们也很高兴。

    饭桌太高,芽儿还是由杜妈抱在怀里吃。杜妈知道自家的小丫头最近不管嚼不嚼得动就爱吃一些有滋味的菜,这回也不问她了,每样菜都捣的碎一些夹给她吃。说笑声,酒杯碰撞声,筷子碰到盘子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着丰盛的年夜,说着吉祥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