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炮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月炮火- 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已经死了。

  8月29日夜,萨姆索诺夫同马尔托斯将军一样,陷入了罗网,不过他是在森林的另一个地方。驰过铁路两边的森林后,他和几个同伴到了维伦贝格,距祖国国境只七英里了,可是德国人已先到一步。这位将军和他的一队人马在森林里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才继续徒步前进,因为沼泽地黑夜骑马难行。火柴用尽,已无法再看清指南针。为了避免在黑暗里互相失落,他们手拉着手跌跌撞撞地走着。萨姆索诺夫犯了气喘病,显然越来越虚弱。他一遍又一遍地跟参谋长波托夫斯基说:“沙皇信任我。但这样惨败之后,有何面目去见他?”走了六英里,他们停下来休息。那是半夜1时,萨姆索诺夫离开同伴,走进一片松树下更浓深的黑暗处。一声枪响打破了黑夜的沉寂,波托夫斯基立即意识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前些时候,萨姆索诺夫曾向他吐露过自杀的意图,不过他认为已经说服他打消此念。这时,他肯定这位将军已告别人间。参谋人员力图在黑暗里找到他的遗体,但没有找到。他们决定等到黎明,但天刚亮就听到德国人走近来了。这些俄国人只好放弃这一任务继续向国境前进,也就在国境上遇到一支哥萨克巡逻队而终于脱险。萨姆索诺夫的遗体为德国人所发现,并由他们埋在维伦贝格。1916年,在红十字会的协助下,他的遗孀方能取回尸体,带到俄国安葬。

  第二集团军已无声无息。吉林斯基司令部同它的无线电联系已断。两天来萨姆索诺夫那里已一无音讯。吉林斯基令莱宁坎普的骑兵突破阿伦施泰因的德军战线,查明第二集团军的究竟,但已为时过晚。这个任务是永远完不成了,德国第八集团军在消灭了原来准备粉碎德军的钳形攻势的一翼之后,正在转而收拾另一翼了。

  德国人看到自己战绩之大也几乎惊叹不已。敌尸、敌俘以及缴获的大炮,为数惊人:俘虏计九万二千名——不过按某些说法,这数字偏高。在这一仗结束后的一个星期,用了六十列火车才把他们送到后方。第二集团军约有六百门大炮,德国人缴获的数量,据不同的估计,在三百到五百门之间。至于卤获的马匹,则是成群成群地被赶到匆忙搭起来的畜栏。死亡和失踪人数,说法不一,但估计超过三万名之谱。第十五兵团和第十三兵团,或被俘或阵亡,已被歼灭而不复存在;这两个兵团中能够逃生的一共不过五十名军官和二千一百名士兵。两翼的那两个兵团,即最先退却的第六兵团和第一兵团,它们的幸存者,各自也都不过一个师而已;至于第二十三兵团,则仅剩下一个旅左右。

  高唱凯歌的人,也损失惨重。在困倦不堪、提心吊胆地打了六天之后,他们也已神经紧张、心惊肉跳。8月31日,再次拿下四经易手的奈登堡那天,一辆汽车疾驶开过广场时,一个神经紧张的宪兵吆喝它“停下来!”里面坐着冯·莫根将军的这辆汽车,没有理睬他的命令,他便大叫“俄国佬,停下来!”并随即开了枪。一排子弹打中了汽车,司机身亡,坐在将军旁边的一个军官受伤。也就在当夜,这位在手下人枪口下死里逃生的将军,又给他的侍从叫醒。这个侍从一面嚷着“俄国佬回来啦!”一面抓起将军的衣服就跑。而使冯·莫根“极端苦恼”的则是上街时不得不在内衣外面用皮带系上一支左轮手枪。

  除了少数几个军官曾身经沙场外,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在炮火下作战,加以这场大战的猛烈及其带来的恐惧、疲惫、痛苦所造成的幻觉,一种荒诞的传说产生了,说有成千上万的俄国人淹没在沼泽里,或是陷在泥塘和流沙里一直陷到脖子那么深,德国兵不得不用机枪把他们打死。一个军官对国内那些听得心惊肉跳的朋友说:“他们的惨叫声,直到我死的一天都还会在我耳边响着。”“那个广泛流传的关于俄国人被赶进沼泽和死在那里的传说是个神话,”鲁登道夫写道,“那里附近根本没有沼泽地。”

  敌人的败绩已经一清二楚,德国的司令们便开始认为他们已赢得如霍夫曼在日记中所写的“历史上的一大胜仗”。于是决定——按霍夫曼的说法是根据他的建议,而按鲁登道夫的说法,则是应“我的建议”——将这一战役命名为坦南贝格战役,以雪历史上条顿骑士团在那里败于波兰人和立陶宛人手下之耻。尽管这第二个胜利甚至比列日的胜利为大,但是鲁登道夫还不能兴高采烈,“因为莱宁坎普所部动向不明,使我的神经过度紧张”。不过这时候,加上毛奇正从西线调来的两个生力兵团,他完全可以以更大的信心掉过头来攻打莱宁坎普。

  他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别人:得归功于霍夫曼,虽然他的正确判断系出自错误的理由,但毕竟是他坚持莱宁坎普不会追赶,是他设想的计划和草拟的命令将第八集团军调往迎击萨姆索诺夫的;得归功于弗朗索瓦,是他蔑视了鲁登道夫的命令,从而保证了对萨姆索诺夫左翼的包围;得归功于兴登堡,是他在关键时刻使鲁登道夫沉着镇定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得归功于德国计划工作中从没有想到的一个因素——俄国的无线电讯。鲁登道夫后来也就依靠截获的电讯了。他手下的人员白天按时收集电讯,进行破译或翻译,每夜11时呈送给他,倘偶尔迟送,他就会不安,会亲自到通信兵的房间来查明原因。霍夫曼承认,真正使坦南贝格战役胜利的是截获的电讯。“我们有一个盟军,”他说,“那就是敌人。我们知道敌人的全部计划。”

  在公众心目中,东普鲁士的救星是名义上的司令兴登堡。这场胜仗,使这位从退休中被拖出来的年迈的、穿着旧蓝色军服的将军成了一位巨人。在东普鲁士赢得的这一胜利,在渲染过头的歌颂和传播之下,使有关兴登堡的神话在德国扎下了根,甚至连霍夫曼的恶意中伤也不能把它戳穿分毫。霍夫曼后来身为东线参谋长时,他会带领参观访问的人走遍坦南贝格战场,并且会这样地告诉他们,“这是战役开始前元帅睡觉的地方;这是战役结束后他睡觉的地方;这是战役中他睡觉的地方。”

  在俄国,惨败的消息并没有立即震动人心,它给同一时期在加利西亚战线击败奥军的巨大胜利冲淡了。加利西亚战线的胜利,从数字上看,甚至超过德国人在坦南贝格赢得的战果,使敌人遭到同样重大的损失。8月26日到9月10日以伦贝格'注:伦贝格(Lemberg),现名利沃夫(Lvov),属苏联。——译者'一战为高峰的一系列战斗中,俄国人打死打伤敌人二十五万,俘虏十万,迫使敌人在十八天中连续后退一百五十英里,完全肢解了奥匈联军,特别是把它训练有素的军官打得残缺不全,使奥匈联军从此一蹶不振。那一战使奥地利折了腿,但不能弥补坦南贝格战役的损失,也不能医治坦南贝格的创伤。俄国第二集团军不复存在了。萨姆索诺夫已僵卧沙场,他麾下五个兵团司令中两个成了阶下囚,三个因无能而被撤职。莱宁坎普将军在随后进行的马祖里湖一战中被撵出了东普鲁士,他“发了昏”——在此,这个习惯说法是吉林斯基用上去的——弃下所部驾着一辆摩托车越过边境开小差回来了,从而彻底身败名裂,落了个不体面的革职下场,并给吉林斯基带来了同样的下场。在给大公的一份电报中,吉林斯基指控莱宁坎普仓皇脱逃,这使大公很为恼火,他认为这次失败主要是吉林斯基的失职。他因此呈报沙皇,说吉林斯基“昏了头,不能控制战局”,结果,坦南贝格战役的又一个角色就此遭了殃。

  训练不足,物资匮乏,将军不称职,组织工作不力,这一切在战争中都暴露无遗。后任陆军大臣古奇科夫将军曾作证说,他在坦南贝格之战以后“深信战争已输”。败绩给那些亲德集团带来了新的力量,他们开始公然煽动退出战争。维特公爵深信战争将毁灭俄国;拉斯普京深信战争将摧毁政权。司法大臣和内务大臣为沙皇草拟了一份备忘录,力主尽快与德国媾和,理由是继续与民主国家为盟必将头破血流。机会送上来了,不久,德国便提出了跟俄国单独媾和的建议,以后在1915年和1916年又继续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出于对盟国和伦敦协约的忠诚,抑是害怕同德国人谈和,抑是对革命浪潮不察,或纯粹是出于政府的麻木不仁,但不管怎样,俄国人始终没有接受这些建议。混乱日增,军火日竭,他们就这么对付着继续作战。

  惨败之时,法国武官马尔基·德拉吉什将军曾向总司令致以慰问。大公豪迈地回答说:“能为我们的盟国作出这样的牺牲,我们很高兴。”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他的准则,而俄国人,深知他们有无穷的人力资源,多大的灾难他们都惯于泰然置之。俄国这部压路机,西方盟国均曾寄以莫大希望,在它们于西线受挫之后,对这部压路机则更是引领以待,可是它却象用大头针别起来似的在路上崩解了。夭折于过早出动,大公说得好,是为盟国作出的一个牺牲。这个牺牲,不论它使俄国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却成全了法国之所望:德国从西线撤退兵力。那两个没有赶上坦南贝格战役的兵团,将不能参加西线的马恩河战役了。


第十七章火烧卢万
  1915年,比利时当代诗杰埃米尔·韦拉朗所写关于他的祖国被侵略一书,在他流亡中出版了。1914年以前,他曾火热地献身于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这些理想在当时认为是可以消除民族界限的。他作为序言的一段献辞写道:“本书作者原是个和平主义者,而在此书中,则仇恨跃然纸上……在他,幻想的破灭莫甚于此,其突如其来亦莫过于此,给他的打击之大,使他感到和过去已判若两人。然而,尽管此恨绵绵,使他有良知消失之感,但还是激情满怀地将这些篇章献给了故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