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徒-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哇哇大叫,于是我在疼痛的时候,将精神拉高再拉高,直到‘俯视’身体上的疼痛,这个时候痛感不会消失,但可以压制。这个有点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最怕父母打我,很疼,从后来用这一招后就再也没有怕过疼了。(后来我经过了解,这种方法实际上早就有了。叫做“*服”,把肉体看作是衣服,疼痛加身的时候把肉体的感觉脱掉,好像疼痛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般,当然不是真的一点不痛或者说消除疼痛,而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压制与克服疼痛。)再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疼痛,包括感觉,精神,甚至七情六欲都可以‘脱’,后来我发现“无物不可脱”的原理。这种方法算是一种逃避吧。我在前面讲的‘不把失去当失去’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不过这种方法可不能乱用,不能什么都‘脱’,脱得‘四大皆空’最后没感觉了,也就不属于‘人类’的范畴了!所以仅且仅当重大打击后用一用有益身心。没事叨唠两句法诀:“我脱,我脱,我脱脱脱!”(有高人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流行元素,将之编制成舞蹈,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娱乐方式。真可谓,牛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_*!!)

  破茧十策之:无物不可忍,无物不可弃,无物不可脱!

  当然恐惧并不是单一的,比如第三点就是前面两点的合体,而像天灾,就具有四种特点了。比如昨天发生的地震(今天5月13号),未知吧。对的,失去吧,对的,(我家的房子给震没了),不可掌控吧,还用说?疼痛吧,房子压到身上还有不痛的?

  恐惧我们不仅是要克服它,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认同它的存在。让它变成我们同一面,而不是对立面,就如我,以前觉得寻找快乐是我的目标,后来发觉有快乐必然有痛苦。因为趋向快乐必然厌恶痛苦,从情感上就将正面与负面情绪对立了,于是当打击,挫折,失去等来临时,往往造成很大的情绪波动,所以追求快乐人人都喜欢,但这个追求的弱点就是带来情绪化。于是我转换了思维。比如“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我们按接受度来分七级,每级递增10分。其中一种:10至70分分别为“恐、悲、惊、怒、忧、思、喜”,恐惧的情感有人最不喜10分,欢喜的情感有人最喜欢70分。所以这样的人因喜而喜,因悲而悲。而我采用了另外的分法,我称之为“均分七情”。七情总分280,我均分40,每一个情感对我来讲都是一样的份量,甚至可以享受快乐的方式去享受负面情绪,(当然也可以用沉浸痛苦的方式去沉浸快乐,但我不会这么傻)于是七情六欲对我来讲都一样,我没有站到对立的角度去看待快乐与忧伤,于是伤心与痛苦将不是我恐惧的源泉。虽然我失去快乐来临时的强烈兴奋感,但同时也不会因为痛苦而不能自拔。我能以平常心看待快乐与悲伤,我能以平常心对待得到与失去。这是什么?这是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请注意两点,一。这并不是‘四大皆空’我的感情还在,我才不会将感情脱掉呢。二。有的人认为就是要感受快乐与悲伤,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生,这种观点也是正确的,两者仅是不同的人生态度,没有高下之分)

  恐惧的来源有四个方面,所以要分四个方面来克服它,如果你不再有恐惧的感觉,你就不会再有害怕的感觉,如果你不再有害怕的感觉,你就不会再痛苦了。对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意志力硬抗!可以理解为破茧十策中的:无物不可忍。达到这个水平,可是有大拇指拿的哟。

  恐惧本身是一种情绪,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古代的人在洞口放一堆火就可以把野兽吓唬住,当然这一方面说明野兽的傻,另一方面也说明野兽对不明事物“火”的戒心,因为不懂,所以不去碰。人也是一样,因为不知道黑暗中有什么危险,所以人不入黑暗的地方。因为怕失去,所以紧紧抓住手上的资源,因为怕不能掌控,所以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名将袁崇焕就殒于此),因为怕疼,所以刀子架与颈,人舍财保命。所以当载人卫星第一次上天的时候,飞行员是抱着死亡的觉悟上去的(当然虽然后来生还机率变大了,但也抱着死的决心)。恐惧是人能适应环境的一个途径。比如野兽,看到洞口有团火,走近一看,越烤越痛,心生惧意,立时退走,也许有不信邪的野兽,一定要看个究竟。估计十有*要被烤熟交代在那里。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恐惧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负面影响,只不过时常看有人见到蟑螂呀,老鼠呀,甲壳虫呀,吓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自我保护机制运用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地步——必须得送大拇指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  人亦如此
第四节  人亦如此——死亡

  
  A。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B。     谁也逃不掉

  C。     生死之间,有大恐惧

  D。     最美丽的死亡是自然死亡

  记得大概五岁的时候,我去钓龙虾,当时一不小心,脚一滑,溜下了堰塘,那个时候我只记得我手足乱抓,不能呼吸,不停的喝水,一会儿就沉下去了,然后是意识越来越模糊,突然,一只大手把我给从水底抓起来了,把我提回家,我边走边哭。因为这件事太过久远,我已经忘了到底是谁救了我了。但这是我第一次与死亡如此接近。

  高二暑假的时候,我家前面有些果树,院子里的小孩在摘秋子的时候,把电线给弄断了,我当时在场,大家都在讨论这个线断了怎么办,我想:这个电是从大队那边传过来的,也就是说大队那一边的线是有电的,那么另外一边的断线就应该没有电,我把这个线捡到一边去(太幼稚了)。当我伸手去抓断线的时候,一股电流从我身体里流过,我马上被电倒在地,由于手是抓住电线的,电流持续不断的从手上流过传入地下,我身体不断的在发抖,但奇怪的是,那个时候我的思维还很清晰,我想:我要用另外一只手去把电线弄掉!于是另一只手也搭上了电线,结果两只手都被粘在电线上面,甩不掉,我能清晰的听到余阿姨在我面前焦急道:“哎呀,怎么办哟!勇儿要死在我的面前了!”周围的环境我也能感觉到,但手不听指挥,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到两分钟,伴着意识的模糊,意识逐渐化为空白。最后我的一个父辈无意经过险之又险地将电线从我手上拽出,捡回一条小命,再看我的双手,已经被电打焦了,相信再过一至两分钟,我就会真真正正地交代在那里。这是我人生第二次与死亡邂逅,

  回顾这两次死亡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也许我们平时很害怕死亡,但当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害怕。只有活人才怕死。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死亡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所以我假设这种场景,假如我是一个死刑犯,被枪毙的那一刹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应该是子弹瞬间穿过脑髓,大脑机构被破坏,来不及感觉到痛,思维在极短的时间内,由混乱到停止,一生到此结束。再换另外一种场景。假如我是一个死刑犯,我被了砍了头,这样的死亡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被砍头的时候意识还是清醒的,刀切下来的时候肯定能感觉到痛, 

  但痛肯定不是最主要的感觉,好像痛感要通过脊髓传导给大脑,不能呼吸,因为肺不能扩张,不能说话,因为气流冲声带才能发出声音,眼睛能够将外界的环境反映给大脑,这一刻,还不算彻底的死亡,大脑会逐渐模糊,因为血与营养给断掉了,这个过程大概会有十秒到一分钟,大脑的功能因为外界的因素给打乱,所以害怕情绪不会产生,也根本没时间害怕。大脑首先不足以管理器官,身体器官功能停止,眼耳口鼻,这个时候主观的意志已经不存在了,然后思维功能停顿,至此,才算真正的死亡。

  前面两种情形都是时间比较短的死亡,我再来设想一种死亡时间比较长的,饿死!假如对我停止食物供应,直至死亡的过程又是如何呢?饥饿是大家都经历过的过程,饿死之初,因为胃中的食物被消化光,胃壁会给大脑一个信号,饥饿的信号,这就是我们时常感觉到的饥饿感了,这是一种空荡难受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身体不能从胃中汲取营养,身体中各部分储存的能量化为养分,供应着身体的需求,饥饿感进一步增强,随着养分的供应不足,会产生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消沉等并发症状,这个过程中,最难受的不是身体的状况,而是心中那种死亡逐渐靠近的恐慌感,但是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慌会逐渐消失,身体的痛苦,饥饿的感觉也会逐渐的消失,因为营养不足,大脑自顾不暇,恐慌即会消失,而身体的痛苦为什么会消失呢?因为疼痛本身是人体对于威胁自己生存的情况的一种反应,这种疼痛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疼感不会继续上升。比如用刀砍一下比用刀划一下来的痛,但腿断了的痛苦并不一定比用刀直接捅进大腿里的痛感强。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饿休克为止,当然休克后,死亡的过程就是无声的也是无痛的。我只是举了几个死亡例子的过程,如果是有心人当然可以看出,病死与饿死实际上是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的。

  最后我再模拟一种情况,最美丽的死亡,自然死亡,自然死亡当然很好理解就是老死,这是人一生的归宿,人从0中来,到中年间不断的积累身体资源,再到老年不断的消耗身体资源,直到再化为0。如下图: 

  
  人在自然死亡前,身体资源已经相当虚弱了,跟前面一样,身体的老化已经不堪支持庞大的身体需求,在某一时刻,因为某一器官不堪重负而停止机能而导致身体的全线崩盘(短板效应),这一时间点就是死亡临界点。一般来讲,老死会发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