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业之意愿;实不如回家耕田以求自保,更何必在此徒费时日、虚度光阴焉!”

  这一段酣畅淋漓、意气风发的发言,震惊了在座所有的人,包括李密和翟让。甚至连帐外执行警戒的岗哨人员,也感到了王伯当得强大气势。

  其寓义深远、用词尖辣、鞭辟入里而又振奋人心,堪称大业十二年的最佳演讲,其中经典名句“不如回家耕田以求自保,何必在此徒费时日、虚度光阴焉!”,也一跃成为隋末起义界广为传颂的流行用语,流行成都不亚于网络暴红的“史上最牛演讲”,以至于山寨小头目训斥偷懒的士兵时都把这句话说的慷慨激昂。

  尤其是在各山寨对新来士卒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时,这句名言更是被反复提及,当做鼓舞士气的座右铭来背诵,其普及率极高,不亚于《士兵突击》里的“不抛弃、不放弃”。

  就连在农民起义界影响力最大的山寨杂志《十八反王》,也在近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王伯当的个人事迹和这一名言。据说销量大增,加印三次。

  仅凭此一项,王伯当足以当选公元616年“农民起义界十大风云人物”,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王伯当完成了从白银到黄金的质变!

  正如战国时期平原君门下之毛遂,“待如锥之入囊中,便脱颖而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4、夕阳正浓

  王伯当的这番出场,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长时间以来王伯当一直以李密的拥畾和信徒自居,主动地把李密推向前台,而自己甘心做一个支持者和配角;以至于大家都习惯了他…李密附和者的角色,简单的把他定位成李密的传达者。

  从而忽略了王伯当的真才实学和思想水平,也忽略了他聚众起义的虎胆雄心,这次都还以为他要讲出一番“蒲公高明”“甚是有理”的词句来,不想他借用一番义正严词、激情澎湃的演说来对众人进行了一次批评教育、一次大无畏精神的洗礼,既批评了逃跑主义的右倾错误思想,又支持了李密的立场;而且也向瓦岗的高层表明了:我王伯相当拥护蒲公李密,但并不代表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真乃高人也!这也是《十八反王》杂志在人物专访中,对他的最后评价。

  会场就此陷入了沉寂;有的是不敢说话,有的是不愿说话,更多的是不知说什么好。

  还是有人站了出来,一直没有说话的徐世吉打破了这种尴尬,这位年纪并不大的瓦岗*终于表态了,他的发言很有层次:

  一、肯定了张须陀的强大,而且从交战历史看瓦岗军几无胜机,退回瓦岗保存实力,也不失为良策,并非只是畏惧逃跑;

  二、但是李密和王伯当的分析也很有道理,既然迟早要面对,不如就此一战。

  三、蒲公既然主战,应该已胸有成竹。

  当然,徐世吉并不是自信可以打败张须陀,相反他深知张须陀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他之所以主张一战是寄希望于“变数”。一个历次交锋都没有出现过的变数,就是李密的加盟。

  此前几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都在李密手上变成了现实。这使的徐世吉对李密充满期待,或许这位充满神秘力量的高干子弟真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带领瓦岗军打败张须陀,干出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业。

  而且,他的话很好的保全了翟让的面子,也肯定了李密的作战方阵,有效地缓和了当前的尴尬局面,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台阶。

  大局已定!决战

  翟让的脸色有些好转了,“蒲公,计将安出?”

  李密的计策很简单;交锋、诈败,然后伏击。

  不过翟让却不很愉快,面有难色;因为李密安排的诈败的人选就是他;而负责伏击的是李密。

  军师贾雄也不失时机的出来质疑:一寨之主,岂可冒险,不如另择他人。众人也随声附和,“是啊,对呀”。

  李密的态度很决绝,翟让不出战诱敌,则此计必败。

  一、翟让屡战屡败,张须陀深有谋略也难免轻敌,必定不会全军出动。

  二、翟让是首领,张须陀会有“擒贼先擒王”,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必定穷追。

  理由如此充足,翟寨主只好硬着着头皮出战,为不使张须陀生疑,单雄信和贾雄也跟随前往。李密则带领徐世吉、王伯当等人率4000人前去设伏。

  李密依然没有错。

  张须陁果然中计,率轻骑一路紧追不舍。进入设伏区后,伏兵四起,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的四面杀出,将隋军团团围住。

  深陷重围,征战多年的张须陁并没有慌张,或与他认为以瓦岗军的战斗力,就算有伏兵又能奈我何?更何况曾带着五人与两万大军激战,何惧今日!

  于是,张将军从容不迫的开始这最后一战,指挥大家突围,自己一马当先,前面开路。以他的非凡武艺,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瓦岗伏兵虽多,自是无法阻拦。张须陁顺利突围后,见左右大部仍被围困在内,便不假思索纵马跳入重围营救部下,进出多次,来去自如。

  “今日谁与我浴血奋战,谁就是我的兄弟,就当生死与共”,热播大片《兄弟连》的名言,早在1500年前就有一位爱兵如子、世间无双大隋勇将用自己的生命付与实践。其忠义双全的高尚气节、大义凛然的无畏气概,让人热泪盈眶,又岂是美国大兵所可以比拟?

  当然,隋军士兵不可能都如张须陁般骁勇无敌,在瓦岗优势兵力围攻之下,死伤大半。

  看着无数次曾随自己凯旋而归、亲如兄弟的大隋士兵,一个个在自己的身边倒下,张须陁心如刀绞,又有何颜面对兵卒的父老,顿时万念俱灰,仰天长叹:“兵败如此,有何面目再见天子?”于是下马步战而死,时年五十二岁。

  史载: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其视死如归、文威武不屈,不禁让人想起气壮山河、宁折不弯的西楚霸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诚然,项羽如回楚地集合兵马,楚汉之争势犹未定;但一代霸王壮怀激烈,岂肯如此偷安!

  正如今日之张须陀,辜负天子之望,无颜家乡父老,又安肯偷生于此,不如以死殉国。

  正所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来时也当称雄,归去夕阳正浓。
  作者题外话:写到张须陀,总是被感动,热泪盈眶

25、转变
在密林中观战李密,一切都看在眼里。

  张须陀的英勇仁义以及义无反顾的殉国,深深地震撼了李密,大隋有此忠义之臣却为何落得危机四伏,四面楚歌!

  他很清楚,张须陀并不是完全死在自己的手里,真正致命的是连年征战的疲劳和急躁;正是战事不断使得他急于结束平乱战斗,应付其他民变,才会有些急功近利的穷寇紧追。

  自己的伏击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一根稻草而已;否侧又焉能战胜大隋第一勇士。

  相对于瓦岗群雄的欢欣鼓舞,李密反而有些黯然神伤;他甚至想到了杨玄感当年也是如此,身先士卒、为人仁义、厚待士卒却也落得同样下场。

  就连项羽、张须陀这等盖世无双的猛将豪杰,也被精心算计的诡计所击倒,难道要成其大业就必须学会狡诈,必须要高举阴谋大旗,就必须不择一切手段?

  那我李密要成大事,是否也要如此?是否也要抛开一切仁义礼信,欺骗一切,怀疑一切,打倒一切?

  那以前读书作学问,所为何来?

  既然行动背叛其中道理,那饱读诗书又有何用。

  熟读《项羽传》的李密,不禁大脑有些短路,有些困惑。

  读书人就是爱多想、瞎想,此时的瓦岗军一鼓作气拿下了荣阳郡城,欢庆胜利。

  闷闷不乐的李密,尽量的使自己露出笑容,以便和庆功宴的气氛相吻合;作为幕后的大功臣不断的接受着各位山寨大小头目的敬酒,其中包括翟让,贾雄等人。

  酒喝得多,当然醉得也快,李密醉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我本书生(上集)
第二天,李密起的很晚。

  还没有来得及晒太阳,贾雄就跑了过来。

  听到守卫禀报后,李密先是吩咐“有请”,而后又觉得不妥,于是自己亲自出迎。只见一向儒雅从容的军事贾雄,现在却显得有些焦急和慌乱;李密看在眼里却也不好问。

  寒暄几句后,两人进入厅堂。

  贾雄的发问有些突然,“蒲公觉得贾雄为人如何”,直问的李密没头没脑,云里雾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密赶紧表示:军师的人品和做人很好,相当的好。

  贾雄又问;“你我二人关系如何”。

  李密当即拍胸脯:那没的说,绝对自己人,就算不是亲兄弟,也是姑表亲!

  好了,贾雄要的就是这句话,当即起身作揖“有一事相求于蒲公”,已经很紧张的李密赶紧还礼,并恳请贾雄坐下。

  自己的功劳再高,也是初来乍到,而贾雄不但总军师的官职比自己高半级,而且还是瓦岗的*人物,在此经营多年,实在是得罪不起;另外,没准就是翟让让他试探自己的;千万马虎不得;想到这里李密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了。

  贾雄终于亮出了出了底牌,确实是有求于李密。

  原来,昨日庆功大会后,贾雄手下一名侍奉多年的亲兵,是当年跟随他一起投奔瓦岗的同乡,酒醉后四处溜达,和王伯当营下的士卒发生冲突,一时性起拿刀砍伤了五名士卒;后被其他人一顿乱打后制服。

  王伯当知道后大怒,素来为人仗义、袒护属下的他,先把他打了30大板,然后五花大绑放到大营门口,声称是按军法办事,非要在午时三刻将他处斩。

  昨天也喝不少的贾雄,被侍从叫醒之后就直奔王伯当的营帐,要人!

  他觉得自己和王伯当多少有些交往,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