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亲自为这本书起了个书名,叫《资治通鉴》(“资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

    司马光回到洛阳之后,就专心写《资治通鉴》,一共花了十九年时间,才把这部著作完成。这部书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由于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它对于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在整整十九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资治通鉴》完成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由于他在史学方面作出了贡献,他被认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第十九节 杨时程门立雪】………

    程灏、程颐兄弟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兄程灏,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弟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家居洛阳,世称“二程”,共同创造了洛学学派,是古代理学的奠基者。

    程灏做过县主簿,后来到朝廷太子中允;程颐曾任崇政殿说书官,是专门给皇帝讲说史书的官员。兄弟俩都是道学家,为人持正谨严,十分讲究礼节。人们也都很尊重他们,到他们门下求学的人特别多。杨时和游酢就是其中的两位。二人志同道合,常就一些问题做秉烛之谈。

    杨时跟一般文士不同,他虽然取了进士,却淡泊名利,一心致力于理学研究,渴望达到高深的境界。当时程灏住在河南颖昌,杨时经常登门求教,以弟子礼事之,得到了不少教益。

    杨时40岁的时候,程灏病逝。杨时感到特别悲痛,发誓要把先生的理论发扬光大。为了掌握理学的精髓,杨时决定奔赴洛阳,拜程颐为师。游酢也不辞辛苦,与杨时结伴而行。

    来到洛阳,天已经黑了,他们在一家小店住下。当晚,二人把需要请教的几个问题整理出提纲,写在纸上。第二天,他们换上整洁的衣裳,奔程颐家而来。

    路上,刮起了大风,很快又飘起了雪花。到程颐家时,正巧程颐在案头打盹。杨时和游酢就恭恭敬敬地站在窗下,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风越刮越急,雪越下越大。他们俩冷得很,却连跺跺脚都不肯,生怕惊动了先生。

    待程颐醒来之时,大雪已经漫过杨游二人的脚踝。程颐见到窗下的两个雪人,心里深为感动,忙把他们请进屋里。

    从此,程颐倾毕生所学,教授两个弟子。杨时和游酢则勤学好问,潜心研究,后来都成为厚学之士。

    杨时死后,他同代的人谢应芬在一首纪念他的诗中说:“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后人就用“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比喻尊师好学的精神。



………【第二十节 北宋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宋徽宗赵佶纵情声色,荒淫无耻。1114年宋徽宗修建延福宫、万岁山,耗尽人力物力。为了在宫殿林苑中布置各种奇花异石供其玩赏,特派朱勔等在苏州特设一个“应奉局”,到江东各地专门搜集花石竹木和珍异物品,送到京都汴梁,十船组成一纲,称“花石纲”。哪个民家有一块较别致的石头或一株少见的花木,“应奉局”的恶棍们就闯进去用黄纸一贴,就算是赵宋“皇家”的了。启运时如花木高大,就拆墙倒屋,趁机抢掠一空,之后扬长而去。他们为了将笨重的“太湖石”运到东京,巨船装载,数千人护送,甚至拆桥凿城而过。“花石之忧”使运河两岸的大批农民倾家荡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逼得百姓妻离子散。加上连年灾荒,百姓饿死的尸体遍地。“花石纲”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成为方腊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方腊,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到睦州(今浙江淳安)碣村地主家里当佣工。方腊家里有个漆园,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方腊的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应奉局”对青溪人民苛酷勒索,每年索取的漆就达千万斤,花石竹木更多,极为愤怒,决心组织大家起来反抗。

    公元1120年,方腊打起杀朱勔的旗号,发动起义。方腊担任起义军的统帅,自称“圣公”。将士们带着各色头巾,作为标志。愤怒的起义将士,杀死那里的官吏,焚烧他们的住宅。青溪附近一带的百姓都被官府害苦了,纷纷响应方腊起义军。没到十天,起义军就聚集了几万人马。方腊义军将宋军打得落花流水,很快从青溪县一路打到了杭州。

    宋徽宗听到警报后吓昏了。当时,宋朝正准备与金人夹攻辽国的战争,已调集各路精兵强将,得知方腊起义的消息后,遂停止对辽作战,派遣童贯率领15万大军前往*。同时,罢朱勔官,撤销“应奉局”,停办花石纲,用此欺骗百姓。起义军对宋王朝如此迅速的大军压境没有准备,因此,在战略上失策,仍分散在各地作战。

    童贯集中各路大军进攻,方腊不得不退回青溪,据守在山谷深处的帮源洞坚持战斗。官军不知道山路,没法进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义军里出了奸细,给官军引路。1121年4月,方腊不幸被俘,于8月在开封就义。



………【第二十一节 完颜阿骨打称帝】………

    辽朝经过几次内乱和各族人民起义力量的打击,渐渐腐朽衰落。在这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女真人民长期受辽朝贵族的统治和压榨,早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

    公元1112年春,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春州(在今吉林省)举行头鱼宴(当地风俗,在每年春季最早捉到的鱼,要先给死去的祖先上供,并且摆酒宴庆祝)。请酋长们喝酒。在宴会上,辽天祚帝叫酋长们给他跳舞。那些酋长虽然不愿意,但是不敢违抗命令,就挨个儿离开座位,跳起民族舞蹈来。

    在轮到一个青年人时,他神情冷漠,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天祚帝,一动也不动。这个青年就是女真族完颜部酋长乌雅束的儿子,名叫阿骨打。

    阿骨打的顶撞令天祚帝大为不快,一些酋长怕阿骨打得罪天祚帝,也从旁劝他。可是阿骨打拿定主意不跳,叫天祚帝下不了台阶。这场头鱼宴闹得不欢而散。

    不久,阿骨打的父亲乌雅束死去,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首领,他建筑城堡,修理武器,训练人马,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准备反辽。

    辽天祚帝得知阿骨打备战,一面派使者到阿骨打那里去责问,一面调动河北几路人马到东北威胁。

    阿骨打决定先发制人,他集中女真各部骑兵二千五百人,亲自率领袭击辽朝。辽将没有准备,狼狈奔逃。辽天祚帝得知消息,立刻派大军*,在混同江边,遭到阿骨打骑兵的痛击。女真兵乘胜追击,兵力发展到一万人。

    公元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正式称帝,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第二十二节 金宋联合灭辽】………

    阿骨打称帝后,决心攻打辽朝东北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辽天祚帝派了二十多万步兵、骑兵到东北去防守,被金兵打得大败,连武器、耕具都丢得精光。辽天祚帝想跟金朝讲和,金太祖可不答应,指名道姓要辽天祚帝投降。

    辽天柞帝恼羞成怒,组织兵力七十万,亲自带领到黄龙府去。

    金太祖命令将士筑好营垒,挖掘壕沟,准备抵抗。正在这个时候,辽朝发生内乱,辽天祚帝下令撤兵。金太祖趁机追击,几十万辽军一下就垮了下来。辽天祚帝一天一夜逃了几百里,才算保住了一条命。

    辽朝兵力大部丧失,北方人民不满辽朝贵族的统治,纷纷起义,辽朝朝名存实亡。

    此时,有人向宋徽宗提议,趁此机会联合金朝灭辽,收复北方燕云失地。于是宋徽宗派人从山东渡海,前往金朝会见金太祖,表示愿意夹攻辽朝。双方约定灭掉辽朝之后,北宋收回后晋时期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失地,北宋把每年送给辽朝的银、绢,如数转送给金朝,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海上之盟”。

    按双方约定,金兵向南进攻,接连攻下了辽朝四座京城。还留下一个燕京,由宋军攻打。

    刚刚*了方腊起义的童贯,带领十五万大军赶到北方,攻打燕京。他满以为辽兵的主力已经被金军消灭,打下燕京可以不费多大劲儿。哪知道辽兵虽然虚弱,比宋军还强得多。童贯一连打了两次败仗,不但未收复燕京,且损兵折将,多年积蓄的粮草、武器也全都丢光。

    为了逃避失败的责任,童贯暗地派人请金军攻燕京。金军一举拿下了燕京,不肯还给北宋。童贯只好答应把燕京的租税每年一百万贯钱献给金朝,才把燕京赎了回来。这一来,北宋王朝的腐朽可让金朝看穿了。

    公元1125年,金太祖的弟弟金太宗完颜晟派辽将追杀辽天祚帝,灭了辽朝。



………【第二十三节 李纲死保东京】………

    公元1125年,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便把矛头指向了北宋。金兵一种南下,直逼汴京。宋徽宗赵佶惊慌失措,匆忙传位于东宫太子赵桓,自己带二万人马逃到亳州(今安徽亳县)避难去了。

    赵桓即位,是为钦宗。宋钦宗把李纲提升为兵部侍郎,并且下诏亲自讨伐金兵。其实,宋钦宗并不比他父亲强多少,他做了一番表面文章,其实也是束手无策。

    宋军在前线接连打败仗,东京吃紧起来,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两人劝宋钦宗逃跑,宋钦宗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