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天空是否属于过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片天空是否属于过我-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年的时间,我以为已经全然把你忘记,然而我错了。直到你回国,再次出现我的眼前,往事像电影般上演。我坐在你的对面,没有说话,只是不断地喝酒,如2年前的我,用酒精麻醉自己。我明白,我很想亲口问“你还好吗?”。我明白,哪怕世界只剩下我和你,我还是一样,相对无言。

  我还留着你送的那块手表,也曾不小心将它摔碎,去了很多地方,终于有位工匠修好了它。原来我根本忘不了你,忘不了那短暂地美好。就算曾以为真的把你忘记,我想忘记的只有伤痛,而剩下的还是一个完完整整,永远不会改变的你。

  02年的冬天,你又离开了。

  我浪费了999张纸,第一千张的时候,我给为你写的那首歌划下了休止符。痛并快乐着。

  光阴如梭,转眼4年过去了。习惯了寂寞,习惯了孤独。却想要尝试快乐,尝试微笑。

  在心里默默的问:“你还好吗?”

15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
现在想起中学时代的生活已经觉得很远了,甚至就连相处几年的同窗也都记得不太全了。尽管如今的自己对学校和老师这两样事物产生反感,因为他们都在“变质”。但她,却是20岁的我无法忘怀的人,我的中学语文老师蒋茹滢。

  小学毕业后,我一共考了三所学校一个省重点,一个普通公办学校,还有海伦。斯诺。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父母还是给予我自己选择学校的权力。省重点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高不可攀的,普通学校却不再我的视线范围内。说起当初年幼的我选择了海伦。斯诺的理由,如今回忆起来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电影的确会影响人,像《蛊惑仔》当年被年轻人疯狂的追捧。不过我当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而是95年到97年时的港产校园喜剧的学生服装吸引了我。那时的我认为海伦。斯诺的校服会是那种学生式的西装,因为它在97年办校的时候一度被业界称作贵族学校。外教、设施、名气,还有在当时以及现在来说都是比较高昂地学费。

  踏入这校园,一切地一切都是全新的。海伦。斯诺最初建校是以小班教育为特色的,单人单桌,一个班级30名学生,而这个措施在刚开始的那一届也确实取得了成效。走进初一、六班的教室门,一位很年轻的女老师立刻引起了每个学生的注意,她就是蒋老师。算一算当时的她应该是27岁,头发不长不短地披在肩膀,一双很大的眼睛,这也为她获得了一个称号“大眼妹”。这个称号并非是顽皮地孩子的恶作剧,而是蒋老师很受大家的喜爱,除了学习的时候,和她真的可以说是朋友的关系。

  不知道为什么,初中我变得很贪玩,以至于成绩一落千丈,是年纪的倒数差生。初二那年有两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一件是蒋老师打了我两个耳光,另一件是她告诉我父亲让我复读初二。

  下课铃声响起了,我们的教室在4楼,和班里的几个男同学总会在课间跑到5楼的过道踢瓶盖。尽管蒋老师多次警告,我们却还是继续着。有一天,几个人依旧在5楼吵闹,正巧被蒋老师发现了,她没有说什么,我想也来不及说,见到她,我们吓得一哄而散。

  以为没什么事情了,当上课铃声想起,这节是蒋老师的课,她抱着书和教案走进来。没有直接上课,她先让课间踢瓶盖的几个人站起来,她把书夹在左手胳膊下面,朝着第一个站起来的人走近,啪,很重的耳光让班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一个,两个,终于到我了。前面的几个人她只打了一下,而我却是一反一正,两记耳光。我并没有在心里嫉恨,反而清醒了许多,忽然明白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事情没有过多久的一次家长会,散会的时候蒋老师留下了我和我的父亲,她说建议我再上一年初二。当下我就流下了眼泪,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绝对不要留级。我当着父亲的面向她保证一定把成绩赶上去。这样的承诺,不是给自己,也不是给父亲,而是给她,蒋老师。之后我没有再继续贪玩,一点点的把成绩赶上去了。虽然并没有把成绩提高的到前几名,至少已经在整个年级的中列了。

  看完了自己上面写的文字,觉得时间波动太快了,却不得不承认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快得有些来不及反映。

  虽然没有复读初二,却在高考那年失常,败下阵来。反复地思考后,我选择了复读初三。的确很有缘分,由于学校一些教师的变故,蒋老师又成了我的班主任。我也成了语文课代表,所以在这年里,我和蒋老师走得很近。

  除了交作业,我生活上的种种事情都会告诉她,她也成了最了解我的人。当然在初一到初三的日子里,她也一样,了解我的家庭,了解我。

  我告诉她我恋爱了,我给她看我写的歌词,在她的面前没有任何的隐瞒。

  我和朋友们都有伤悲的时候,而蒋老师也同样有。

  因为一次她的课和英语老师的课被搞差了,英语老师口吻不是很好,她不高兴。结果两个人都没有上课,班里的同学起哄,说这节课不用上了。我起身准备去找蒋老师,遭到了同学的反对,而我还是去了。

  走进办公室,蒋老师哭了。我走上前,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我一再的劝说下,终于她决定到教室去上课,我的心里很高兴。

  我的第二个初三就是这样度过的,写歌词,喜欢上蒋老师的课,和她开玩笑。

  毕业了,我知道这意味着要和朋友们各奔东西,要和蒋老师说再见。

  高中,我选择了另一所私立学校。离家很远,因此需要住宿。

  没多久我便开始发现,这里的生活是如此地不堪。一个人学好很难,学坏却很容易,一点的风吹草动就可以改变自己。初三好不容易赶上的成绩,现在已经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放纵。

  很少去教室,老师也不会太多的过问,私立学校,大概就是为了私人的利益才成立的学校的,这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不法商贩其实没有多少区别。当然无可否认,也有学习很好的,那些人的自治能力很强,而我是他们的反例,大多数中的一个。

  每天的生活作息表是睡觉、上网、喝酒、玩乐,半年下来还连班里的同学都认不全。认识的那些朋友,大都是像我一样的。

  越来越觉得迷惘,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所拥有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不知道未来,也怕去想未来。

  拨通了蒋老师的电话,我对她说了我在这所学校的一切,她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说有时间让我去见她。

  第二天一大早向老师请了假,我就离开了学校,去找蒋老师。

  她看我的第一眼表情有些意外,接着说我怎么成这样了。的确,染红的头发,颓废地眼神,已经很不像从前的我了。其实这次的见面,我们并没有聊太多,临走时我给了蒋老师一本自己写的歌词,她给了我一个建议,让我再回到原来的学校。

  我是很听蒋老师话的学生,尽管她已经不再给我教课,到如今还是如此。

  临近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我背着行囊就回到了家里,给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只得答应,毕竟我连床铺都拿回来了。

  我以为又可以每天见到蒋老师,然而没过多久,我就得到一个消息,说蒋老师回上海了。莫名的失落,自己却又不知道该对谁诉说。我告诉朋友们,我很想念蒋茹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他们总会笑我傻。

  转眼,高中毕业了。我和蒋老师3年没有见过了。很想知道她现在过得如何,有太多的话想说,希望有机会可以再遇见你。

16 歌词
每个人,都会用一种方式见证和发现自己的成长,自己的改变。而我,似乎把这些都陈列在歌词里,在网络里展览,然后让别人解读自己,自己再试图改变。

  学生时代的时候,纸和笔就是我最大的爱好,总想要写些什么,用来宣泄和展现自己。当时应该是为了写而写,没有目的,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现在再去看这些文字,会觉得写的东西有些不知所云,不知道想说出什么。

  高三才真正认识了网络,和其他人一样也迷恋上了它。一杯茶,把毯子盖在腿上,然后对着电脑,敲击键盘,写心情,写歌词,然后发贴让大家评论。一篇,两篇。。。很多篇,从一个网站,到一个论坛,再到个人博客,我就这样不停地用各种方式,让不同的人看到我的歌词。从而也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爱好的朋友,也开始*正意义上歌词,有自己特色,有要表达的歌词。

  06年,算起来不知不觉已经写了4年多的歌词,回头去阅览那些有好,有坏的文字,感触颇深。毕竟是自己的创作,无论优劣,不愿意丢弃每一页纸,甚至是每篇歌词创作的如期。4年里我总是不停的写,总是不停地把情绪灌输其中,如今陷入了困境。

  我停止了歌词的创作,我想要花06年一整年的时间重新认识自己,也许沉寂,就像是黄昏的太阳,只是积攒能量,在次日清晨重新释放。

  06年我期待我找到自己,我期待自己的新作品可以受到网友的好评。

  我知道,歌词我是不会舍弃的,而是更加认真,更加努力的去写得更好。或许付出并没有什么回报,或许一辈子的努力只能在网络里被陌生的朋友支持,但生活继续着,梦想也会继续的。 。。

17 生活
我对生活有这样的理解: “生活就像一部小说,只是每个人都要用尽一生去阅读”。

  有两种生活,一种是你现在拥有的,一种是你未来想要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像现实和理想,你无法去选择。或者现在的生活正是你梦寐以求的,也或者现在的生活令自己疲惫厌倦,我想命中注定吧。

  我知道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话,和我的看法是对立的。像有智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