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吸引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仁慈的吸引力-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任和仁慈往往联袂而来。仁慈的人信任别人,愿意冒险。仁慈带领我们亲近他人。付出信任,就是仁慈待人。如果某人一开始看来和善仁慈,可是关键时刻却对我们没有信心,我们对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仁慈没有实质,只是没有灵魂的表皮礼貌。反过来说,要是他对我们比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我们会有什么感觉?我们会觉得精神振奋,因为那股信心能让我们发掘出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特质或能力。不仅如此,信任更是圆满感情的精髓。我的朋友约翰·魏特摩(John Whitmore)担任企管顾问,主导过数量惊人的研讨会和研习会。他问过很多人同样的问题:在你一生当中,什么样的关系让你收获最多、激励最深?为什么?答案几乎毫无例外:被信任的关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信任 你可愿意冒险?(4)
且看下面这个例子。一项研究以32个成年人为对象,测试信任的效果。1992年9月11日,一场飓风侵袭夏威夷的考艾岛,他们都是幸存者。当被问及:“在飓风过后,信任——无论是对自己、别人或上帝,对你的生活有些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分属于8个不同族群的受试者回答:信任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正向的影响力,例如感恩的心、负起责任、互相扶持。研究者指出,信任不但让这些大难不死的人更有自尊,也增益了他们和家人、朋友间的感情。而最大的好处是恐惧减少、安全感增加,这些都是让受试者化险为夷的助力。
  还有一项研究,检视几个因意外重伤病人的行为变化。那样的创伤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呢?研究显示,这些受试者对别人的信任感升高了,因为他们没有力气也没有行动能力,不得不假手他人照顾。要知悉遭逢重大意外的人心里到底怎么想并不容易,可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他或她的情况不变,对自己的行动和生活不再具有控制权。迫不得已,他们只好顺服。
  我们发现,信任的重心就是顺服。放手任由它去的态度,对我们有深厚的影响。我们憬悟到自己不能控制一切,不如放弃追求稳定的念头(或称稳定的幻觉),于是将自己放空,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样的改变能带来紧张的缓解。放空自己,是重大的心灵突破。我们不但在信任当中找得到它,其他特质当中也能,例如宽恕和爱。而当我们面对看似无解的问题,也能看到它的踪影。当我们放弃一切努力,解答却突然浮现。顺服之后,理解往往接踵而至——我们每每在艺术创作、祈祷、科学思索、冥想当中看到这样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非常虔诚的人四处寻求开悟之道。一个圣者路经他居住的村庄,那人请圣者传授他冥想的方法。圣者对他解释:你要从世上隐遁,每天要如何如何冥思,就会达到开悟。那人于是搬去山洞居住,圣者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做。时光流逝,可是开悟毫无踪影。2年、5年、10年、20年,多年后圣者正好又经过这个村庄。那人又跑去见圣者,说他虽然尽心努力,依然达不到开悟。圣者说:“噢,是我的错,而且错得离谱。那种冥想方式不适合你。你应该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才对。可是现在为时已晚。”
  那人垂头丧气地回到山洞。他失去了一切希望,没有任何期盼,努力和企图心也荡然无存。他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他做他最拿手的事:开始冥想。不久,他惊讶地发现迷雾散去,一个奇妙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他眼前。他感到光明和重生。就在那一刻心灵的狂喜下,他开悟了。他快乐地离开了山洞,看到周遭的世界整个变了样:带雪的山顶、纯净的空气、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他很快乐。他知道自己已达成所愿。在迷人的美景下,他仿佛看到那位圣者正慈祥地对他微笑。
  为什么这人在完全无意尝试的那一刻成功达到了开悟?因为他让自己完全放空。印度神秘主义宗师雷马克利斯那(Ramakrishna,1834~1886,近代印度教领袖)说过,我们必须让自己像树上掉落的叶片,不存重心和标的,随着空气自由旋舞。付出信任,就是把自己放空。我们知道我们不可能拥有全然的控制。刚开始我们或许会惊慌,而一旦紧张消散,我们就自由了。
  是的,付出信任,就是放空自己。我们知道世事无常,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于是我们不再紧绷,心灵同时开启,以迎接新的可能。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心境,因为此时此刻,我们和熟悉的一切完全脱离。而它也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感受,因为在所有的背叛和失望出现之前,信任别人曾经是我们生命的核心本质。
   。。

7。专心 当下就是唯一(1)
这是个道家的故事。
  有个中年人丧失了心智,什么都记不起来。晚上,他不记得白天做过什么事,隔天,他也想不起昨晚做了什么。在家里他忘了坐下,在街上他忘了走路。无时无刻,刚才发生的事就像被擦去一般,抹得干干净净。
  他的亲人心焦如焚。他们试遍各种药方,请各方大夫、巫师甚至道士做法,可是都束手无策。最后他们请来了孔老夫子。夫子说: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有个秘方,让我和他独处一阵。亲人照着孔夫子的话做了。疗程颇费一段时日,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那人终于恢复了记忆。
  他虽被治愈,却暴跳如雷。“以前我什么都不记得,心里一片纯净自在。现在,我的记忆压得我喘不过气,数十年的成败、得失、甘苦全都涌上心头。而且因为我记得过去,不由得不忧心未来。”
  “我觉得以前的我快乐得多。把我的忘性还给我!”
  正是如此。心系过去或展望未来,你就无法活在当下,只能沉溺在时间的洪流里。而时间,我们慢慢发现,是一个深奥的谜。一想到时间,恐怕就能令我们头晕目眩。出世、童年、第一天上学、青春期、交友、恋爱、工作,人的一生有诸多里程碑,看似源远流长,发生过无数的事情,可是也像是忽忽而逝。想想去年吧,刚过去的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何止千百件,有欢乐有悲哀,它也许显得很长,也许显得很短,也可能既长又短。再想想一个小时,一小时当中可以发生多少事!想想一分钟,即使是一分钟,也有千万个念头在心头推挤。那些念头似乎剪不断理还乱,可是稍纵即逝,转瞬即过。现在,想想一秒钟。秒这个字刚说完,这一秒就过去了。可是,那些飞逝的光阴如今安在否?它是短于一秒钟,短于十分之一秒,甚或短于千分之一秒?无论它有多短,它都不可能是当下,因为它已经过去了,要不就是还没出现。当下无声无相,不可捉摸。
  而这个不可捉摸的片刻,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一切,也是真正的自我。过去已矣,而未来无论看似多么光明,依然是空中楼阁。仅存的唯有当下,而我们把握不了它。可是,我们又是时时身在当下,无时无刻不在当下。当下其实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因为我们怎么躲也躲不开它的掌握。
  我们只能靠心念躲开当下。有时候,这是一种恩泽。回忆让我们更坚强、更丰富。我们会在后面谈论记忆的章节中看到,我们的历史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一个人若是没有过去,就不可能有未来。老年痴呆症最可怕的症状之一,就是忘了过去。患者置身现在,可是那是一个没有过去的现在,他既不知自己是谁,之前发生的事情也一概茫然。他是被自己的历史遗弃的孤儿。
  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的遗产。不过,有时候它会把我们拉离当下。如果我们老想重温过去的快乐时光,我们会进退失据,因为当下这一刻并不同于以往。如果我们不能憬悟人事已非,不知不觉中,我们也会腐朽。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过去尽是黑暗和痛楚,那么它就像梦魇,我们会巴不得赶快逃离。可是,这个过去可能力量强大,不但亦步亦趋,还主宰了我们的现在。除非,我们学会真正地活在此时此刻。道家故事中的男人说得对。他的处境提醒我们:唯有全心全意活在当下,我们才有可能自由。

7。专心 当下就是唯一(2)
我们也可以积极规划,瞄准未来。某种程度上,这是种正面的心态。未来有待塑造,它是潜能的疆土,充满了希望和创造力。没有未来,没有规划,我们其实很难称为人。不过,活在未来有如活在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我们可以把未来视为契机,但它也是危机。尽管我们不想进入未来,它依然紧追不舍,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不过我们心知肚明,我们非去不可,不管刹车踩得多用力。未来,可能有许多事要做,所以我们想到就累,因为我们知道,那些事永远也做不完。就是这样的压力,把我们拖离了此时此刻,拖离了我们尚大有可为的当下。
  故事中善忘的男人义愤填膺,是因为他找到了过去,却失去了现在。幸好,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重新找到现在。这是个谁都适用的简单妙方:用心做手边的事。没错,这是个古老药方,能驱离一切邪灵。只要我用心做手边的事,不幻想有危险逼近,心无旁骛下,我就能达到专心一意,百分之百活在当下。果真如此,这一刻我就一无所惧,也一无所求。我寻得了完满。
  我曾经目睹,专心如何让一个人或一群人翻然转变。我的朋友安卓雅·波科妮(Andrea Bocconi)是个佛教思维浓厚的心理学者,她在指导某个团体进行步行冥想之际,我在一旁观看。安卓雅正在教学生专心。她要他们来回缓行慢步,一面注意脚下的每个步伐:现在右脚踏地,现在抬起左脚,诸如此类。不到5分钟,整个团体的氛围变了,从分心散漫变为澄净开放。对佛教徒来说,专心过日子就是解脱之道,可以到达最终的自由。只要一点专注,就可以带领我们走很远的路。
  专心于此时此刻的冥想技巧曾经被应用在临床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