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沸腾十五年-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服、橡胶鞋、一条皮带、一系列关于冲浪的唱片、冷海里用的头套,冲浪者的T恤、运动短裤和运动鞋则塞满整个衣柜。他把Prada牌子的鞋子当做拖鞋穿,所以鞋子的后方都被压得扁扁的。他也会将Gucci牌子的裤子裤管卷起来,在沙滩上踢足球。冯波总是幻想拥有一支一级方程式的车队,最好能自己驾驶一级方程式的赛车。当中国拥有一支一级方程式的车队时,对冯波来说将是意义重大的基准点,代表他的国家从此就可以追上西方国家。他会从头到脚穿上黑色的皮衣皮裤,跳上摩托车。红色的机车擦得发亮,就像是硬壳的太妃糖苹果。
  冯涛好静。上海联创的办公室毗邻毛泽东在上海住过的房子而居。在冯涛的办公桌上有一个笔筒,里头放着用鼬鼠毛做成的毛笔,冯涛有空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挥毫。冯涛的办公桌后面是一幅有1700年历史、由中国最受尊敬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用毛笔所题的诗。冯涛甚至以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的草体“之”为公司标识。联创手册上印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自书告身贴》中的话:“国公颜真卿,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 冯涛除了是一名书法顶级发烧友之外,也是一名古董瓷器和中国画卷的收藏家。
  这两兄弟在1999年8月接受了上海科技*、也是他们父亲的老朋友——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的邀请,在江绵恒先生的领导下成立了上海联创和联创策源。田溯宁也是经由严义埙的介绍认识了江绵恒,并在江绵恒的力邀下加入网通,其中引见田溯宁与严义埙见面的也正是冯家兄弟。
  这个世界真的很小。
   。。

Chinabyte的诞生惊动中南海
1997年1月15日,由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共同投资建立的ChinaByte正式开通。15日开通,16日访问人次达到8万。一创办,Chinabyte中方负责人宫玉国们觉得在中国应该做中文的信息,于是提了个口号“在中国,用中文,为中国人” ,很豪迈。
  Chinabyte最开始是用当时全球三大计算机媒体ZDNETChina的内容,Chinabyte的新闻发布会的北京墙上左上角是Chinabyte,右上角是ZDNETChina,当时的约定是ZDNETChina给Chinabyte提供内容,Chinabyte负责运营、市场和销售,采取双入口(即ZDNETChina的用户也指到Chinabyte)。不过,三个月后,双方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因为ZDNETChina想自己独立运营。掰了以后,Chinabyte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才出现,这个对手就是ZDNETChina。和ZDNETChina合作失败,促使Chinabyte决心做原创内容,开始自己做编译,开始自己组织专栏,很快,Chinabyte就在访问量和影响力上超过ZDNETChina,ChinaByte当时的感觉更是寂寞高手了。
  1997年底的时候,在国内有一次互联网研讨会,当时雅虎的杰瑞和杨致远也参加了这次会,有记者去采访杨致远,问他雅虎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是谁?杨致远说最大竞争对手是ChinaByte,宫玉国很受用。而张朝阳第一次得知面前的这个人是宫玉国的时候,张朝阳也惊讶的“啊”了一声,然后毕恭毕敬的过来给宫玉国问好。在早期的中文互联网业界,Chinabyte和它的实际推动者宫玉国有着独特的位置。
  宫玉国进入互联网纯属偶然。1988年,宫玉国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他没有去出版社,也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去了媒体。宫玉国的理由是喜欢看竖版书和一个人呆着的自己太孤僻了,他希望改变下自己的性格。
  1995年做了7年传统媒体的宫玉国下海,经人介绍来到《人民日报》下属的世达公司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合资的笔电新人公司,总经理是张德华,张德华让宫玉国当了总经理助理 。笔电新人做互联网是外方专家的主意,宫玉国也是从外方专家那里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
  笔电新人当时可选择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图文电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但是,图文电视受图文电视台发展制约,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有诸多政策上的限制,总之,这些项目都明显地存在着太多不可控制因素,只有互联网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就决定做互联网。
  笔电新人中的“笔电”是Chinabyte的byte的中文译音,而“新”是新闻集团的缩写,“人”是人民日报社的缩写,从名字来看,是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联合创办的一家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数字化媒体。
  Chinabyte是ChinaNet第一批代理商,经营许可证号是007,当时北京大约有30多家公司拿到了ChinaNet的代理许可证。ChinaNet代理当时分A、B两类:A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技术支持;B 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信息增值服务。简单说,A类就是ISP,B类是ISP加ICP,但以Chinabyte的外资背景,想都不能想,也没有什么优势。于是Chinabyte选择了B类,做ICP。
  Chinabyte要做ICP,不可避免要选方向,因为有《人民日报》的背景,因此,一开始就想用《人民日报》的内容,但政治和经济类内容太敏感,Chinabyte不敢用,文化娱乐类内容没有什么政策风险性,但这不是《人民日报》的强项。讨论来讨论去,索性抛开《人民日报》,来分析当时的受众。发现当时上互联网的人多是从事IT业的,对应的广告主也多集中在这个领域,于是一开始就定位在IT上。
  不过,即便这么小心翼翼,Chinabyte的诞生也极其曲折。1995年秋天,《人民日报》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刊发了一条小新闻,向世人宣告笔电新人的诞生,在这条在新闻题材里被称为简讯的小文章里,提到这家公司的是由人民日报社和新闻集团联合创办的。
  准确的说,笔电新闻是人民日报社下的事业管理局下面的三产公司世达公司和新闻集团下的投资公司联合创办的一家公司,按照约定,这家公司给新成立的Chinabyte提供技术支持,内容由中方做主。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这条新闻发完后在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海外,却引起轰动,外电以“世界上最大的右派默多克与世界最大的左派报纸之间的联姻”为题大肆渲染此事,一时间,风雨欲来,大兵压境,笔电新人面临夭折。
  所幸的是,笔电新人当时在政策上并不违规,完全合法,只是属于新生事物而已,又有《人民日报》朱新民副社长和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谷嘉旺局长在其中斡旋,给了当时笔电新人申诉的机会。于是,笔电新人一层一层的向上打报告,先是给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于右先署长,再是时任国家新闻办的曾建徽主任,再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申诉报告甚至到了*和*两位政治局常委的桌子上。申诉的核心只有两点,一是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浩浩汤汤,不可阻挡;二是《人民日报》应该合理借助外部力量占据这个制高点。报告一遍一遍的打,虽然格式要求不一样,但核心就这两点,翻来覆去的说。最后,一路绿灯,放行。
  从1995年年中到1997年1月开通,笔电新人公司上下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为之奔波,先是等中南海的批复,之后是与电信申请服务资格许可、电信带宽等一大堆的琐事。但即便如此,Chinabyte在1997年的亮相,也绝对*。无他,当时中文互联网上并无多少内容,更无专业的媒体人来操持生产内容,宫玉国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第一个做内容的人,也是第一个投身互联网的媒体人。
  

默多克希望进入中国
Chinabyte 投入不小,一开始就在北京外经贸信息大楼这样的豪华写字楼里办公。北京CBD地标嘉里中心建好,Chinabyte首批入驻,Chinabyte的员工一直都是在北京最贵的写字楼里工作,写字楼每平方米租金都是以美金计算。Chinabyte的员工一边工作,一边喝着最好的咖啡和茶,他们桌上放的餐巾纸也是最高级的那种,地上的地毯也很舒服,可以光着脚在上面走来走去。Chinabyte给编辑的薪水也很高,很长时间都是业界的最高标准。Chinabyte是一家给稿费的网站,每日更新,有大量的原创内容,当时的稿费就能给到每千字80元~120元,而且支付很及时。因此很多人给他们写稿子,很有影响力,也做了很多观念的启蒙。
  宫玉国出身传统媒体,主编刘琪也是个资深媒体人,因此,他们把传统媒体的规范带到Chinabyte,在Chinabyte,有编辑方针、编辑手册,校对要仔细到标点符号。每次,发稿前,刘琪都要将稿件送宫玉国审阅,宫玉国签完字才能上网。
  Chinabyte花的是新闻集团的钱,新闻集团给Chinabyte作价540万美金,对应首投合资公司270万美金,50%的股份。270万美金花完之后新闻集团给Chinabyte借款,前前后后又借了200多万美金的无息借款。之所以没有像瀛海威一样债转股,是因为需要遵守外资不能控股的规定,在合作协议里,也明确规定,默多克是技术投资,无权过问内容。对一个做垂直内容的ICP来说,这笔钱不算少。
  Chinabyte的结局的确很可惜,它和瀛海威一样,是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之一,的高级副总裁冯钰、鲨威的两位创始人都出自Chinabyte;刘琪是中国公认的网络营销研究的先行者,也写得一手好文章;边城浪子高大勇是中国第一代个人主页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中国闪客运动的核心力量之一;还有张路,曾任《互联网周刊》副总编辑和《创业邦》的副总编辑,也是黑板报网站的创办者,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互联网观察的第一线; 最近在做一个本地生活社区。
  但Chinabyte一出生就是决定了其多折的命运,他更多是默多克敲开中国媒体市场的一个桥头堡而已。
  有必要介绍下默多克其人,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报业乃至传媒老板,20世纪50年代初,默多克从临死的父亲手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